-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 1182字
- 2021-02-23 11:42:32
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叩舷歌。
此詩作于貞元二十年(804年)春。早在貞元十九年冬,韓愈官至監察御史時,當時唐王朝已處于內外交困的不利局面,藩鎮割據,窮兵黷武。對外失控的唐王室卻不思勵精圖治、逆境奮發,反而去追求更為腐朽糜爛的生活?!皩m市”擾民已成為當時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民怨鼎沸,亟需釜底抽薪。而連年干旱,更使大片禾黍歉收,餓死者相望于道。身為監察御史而又常以儒家道統繼承人自居的韓愈于是上書唐德宗,請求罷除“宮市”,開倉放賑,救濟災民,減輕農民負擔,沒想到因此而觸犯了德宗。同時由于韓愈與朝中力主政治改革的王儉、王叔文等人政見不合,遭到了改革派的排擠和打擊。這次上書后,韓愈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十二月,韓愈離開京城,前往嶺南,途經湘江,觸景傷懷而寫下了這首《湘中》絕句。
汨羅江,是湘江的支流,是戰國時屈原投水殉國的地方,千百年來,遷客騷人途經此地,發出了多少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感慨!韓愈上書遭貶,心情是非常郁悶的,而他的深層次悲痛卻在于對國家的前途感到黯淡。詩的開頭“猿愁魚踴水翻波”便是此種心情的表現。一葉孤舟行駛在浪濤翻滾的湘江,與其說是此去嶺南路途并不平坦,不如說是宦海沉浮、人生仕途并不平坦。胸懷經綸大計,卻又無用武之地,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而舟行江中所見所聞則是哀啼的寒猿在為行人唱愁歌,不懂是非的魚兒在水中歡跳(古人常云:平生最愛魚無舌,游遍江湖無是非)。猿是解人性的,哀啼之聲使人愁上加愁;魚是不分是非的,其嬉戲歡跳則使人愁上加悲。悲愁之氣如此濃烈,置身江中豈能不悲哉,更何況是遭貶之人!
而這湘江的支流汨羅江又恰是屈原矢志殉國的地方。屈原因數諫懷王,握瑾懷瑜,不同流合污,以忠直見放,與自己上書力陳時弊,不被德宗賞識,又不為朝中諸大夫所容而被貶謫蠻荒,頗有相似的地方。于是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便引出了詩人想在此處祭奠屈原,以示忠貞的想法。可“藻滿盤”,屈原到底在何處投江,魂歸何處,面對著兩岸到處蔓延的
藻,又不知何處才是祭奠忠良的地方??磥碜约旱闹邑懖粌H不能被昏庸之輩所容忍,即使是找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傾訴也不可得,豈不是惆悵悲哀之中又增添了幾分孤獨?結尾“空聞漁父叩舷歌”更是意味悠長,借《楚辭》中的《漁父》篇漁父勸屈原放棄忠貞,與世人隨波逐流、同流合污,表達詩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皇上不察其忠,同僚嫉妒其直,而是整個社會的人都不理解他的這種忠直行為。古詩中漁父、樵夫、農夫指的都是普通老百姓,韓愈上書本是為天下蒼生著想,為圖存社稷著想,可連普通老百姓都不理解其良苦用心,他還指望去實現什么兼濟天下的理想?從上到下都如此的糊涂,這國家的命運、個人的前途又怎不令人憂心忡忡呢?
全詩著墨不多,卻又字字用力,容方丈于咫尺,化無盡的悲哀于寒猿、魚躍、藻、漁歌之中,付之湘水,引起讀者無盡的嘆息和悠長的惆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