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子野墓志銘

這是一篇為亡友作的墓志銘。此類文體一般只表現兩部分內容:人物的身世和對其人的頌贊。歐公作為一代宗師,這類文章的應酬頗多,故而雖好寫,但寫好不易。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淳厚質樸。全章以平白話語入文,不溢美,不濫情,將濃濃追思化作一一道來的絮語,唯有反復誦讀,才見其中真味。

文章第一段闡明寫作此文的原因。作者認為自己“有平生之舊,朋友之思與其可哀者”,此文之作,舍我其誰!作者對亡友的真摯情感已經濃濃溢出。

但作者在第二段中并沒有順勢而下,大肆渲染,而是宕開筆鋒,直追既往,回憶當年歡聚時的樂趣。借“眾皆指為長者”之語贊美亡友的風范。既而又追述分別以來,再無歡會之樂,反而一哭堯夫,再哭希深,直至“今天哭吾子野”,感慨盛事無常,相知難得而易逝。痛悼之情于再三壓抑之后,勢如潮涌,奔泄而出,直道“嗚呼,可哀也已!”于是戛然而止。

此后則轉而敘述亡友的家世,中間夾敘了作者對亡友的直接評述,認為亡友的早逝,有抑郁不得志之處。但也只是片語帶過,讓人不覺玩味再三。

【原文】

吾友張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書來請曰:吾兄之喪,將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開封,不可以不銘,銘之莫如子宜。”嗚呼!予雖不能銘,然樂道天下之善以傳焉,況若吾子野者,非獨其善可銘,又有平生之舊、朋友之恩與其可哀者,皆宜見于予文,宜其來請于予也。

初,天圣九年,予為西京留守推官,是時,陳郡謝希深、南陽張堯夫與吾子野,尚皆無恙。于時一府之士,皆魁杰賢豪,日相往來,飲酒歌呼,上下角逐,爭相先后以為笑樂,而堯夫、子野退然其間,不動聲氣,眾皆指為長者。予時尚少,心壯志得,以為洛陽東西之沖,賢豪所聚者多,為適然耳。其后去洛來京師,南走夷陵,并江漢,其行萬三四千里,山,窮居獨游;思從曩人,邈不可得。然雖洛人至今皆以謂無如向時之盛,然后知世之賢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難得為可惜也。初在洛時,已哭堯夫而銘之;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銘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銘之。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難,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嗚呼,可哀也已!

子野之世:曰贈太子太師諱某,曾祖也;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累贈尚書令諱遜,皇祖也;尚書比部郎中諱敏中,皇考也。曾祖妣李氏,隴西郡夫人;祖妣宋氏,昭化郡夫人,孝章皇后之妹也;妣李氏,永安縣太君。

子野家聯后姻,世久貴仕,而被服操履甚于寒儒。好學自力,善筆札。天圣二年舉進士,歷漢陽軍司理參軍、開封府咸平主簿、河南法曹參軍。王文康公、錢思公、謝希深與今參知政事宋公,咸薦其能,改著作佐郎,監鄭州酒稅、知閬州閬中縣,就拜秘書丞。秩滿,知亳州鹿邑縣。寶元二年二月丁未,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有八。子伸,郊社掌坐,次從,次幼未名。女五人,一適人矣。妻劉氏,長安縣君。

子野為人,外雖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渾渾,不見圭角,而志守端直,臨事果決。平居酒半,脫冠垂頭,童然禿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豈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

子野諱先,其上世博州高堂人,自曾祖已來,家京師而葬開封,今為開封人也。銘曰:

嗟夫子野,質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長?豈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開封之原,新里之鄉,三世于此,其歸其藏。

【譯文】

我的朋友張子野死后的第二年,他的弟弟張充給我寫了一封信,請求道:“我哥哥的靈柩將于今年三月的某一天在開封安葬,不可以不寫篇墓志銘,給他作墓志銘沒有人能比你更合適。”唉!我雖然不善于作墓志銘,但是我樂于傳誦天下的好事使之流芳百世。何況我的朋友張子野,不僅他忠善的秉性值得銘記,而且又與我有著舊日老朋友的情誼,他的一生有著值得哀痛的地方,這一切都應該出現在我的文章里,難怪他的弟弟要求我來寫墓志銘呢。

天圣九年時,我擔任西京留守推官。當時,陳州的謝希深、南陽的張堯夫和我友張子野都還健在。這時留守府的人士都是杰出賢能的人才,每天彼此往來,飲酒唱歌,舉行各種競賽,相互爭奪先后以此為樂。但張堯夫與子野兩人往往不參與競賽,他們不動聲色,大家都說他們倆是忠厚實之人。我那時還年輕,對什么事情都充滿信心,認為洛陽是東西交通的樞紐,聚集的人才多,是當然的事情。以后,離開洛陽到京城開封任職,又貶到南方做夷陵縣令,由此走遍了長江、漢水一帶,行程有一萬三四千里。不管是在荒山還是水濱,無論是獨自一人窮困地居住還是在游覽,都希望能找到昔日的人才和他們聚在一起,可是再也找不到了。不過,即使是洛陽人也認為現在沒有過去那般興盛了。從此我才知道,世上的杰出人才不可能經常聚集在一起,想要找到這樣的人做朋友更是難上加難,實在可惜啊。我還在洛陽時,已經為張堯夫的去世而痛哭,并且為他寫了墓志銘;六年后,又為希深的去世痛哭,也寫了墓志銘;現在又為我的友人子野撰寫墓志銘。這時我又知道了不僅找到這樣的朋友很難,連想要使有道德的好人長久活在世上也不可能啊。唉!真是可悲啊!

張子野的家世是:曾祖張某,封贈為太子太師。祖父張遜,曾經出任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多次封贈至尚書令。父親張敏中,曾任尚書省刑部郎中。曾祖母李氏封贈隴西郡夫人。祖母宋氏封贈為昭化郡夫人,她就是孝章皇后的妹妹。母親李氏封贈為永安縣太君。

子野的家庭與皇后有親戚關系,幾代都是大官,但他的裝束和舉止好像一個貧苦的讀書人。子野勤奮好學,善于寫文章。天圣二年中進士,歷任漢陽軍司理參軍、開封府咸平縣主簿、河南府法曹參軍,王文康公、錢思公、謝希深和現任參知政事的宋公,都推崇他的才能,后改任著作佐郎、監鄭州酒稅、閬州閬中縣知縣,又調到京城任秘書丞。任職期滿后,做亳州鹿邑令。寶元二年二月丁未日因病在任所去世,享年四十八歲。長子張伸,任郊社掌坐,次子張從,還有一個小兒子,年幼沒有正式命名。有五個女兒,一個已出嫁。妻子劉氏,贈封為長安縣君。

子野為人,外表雖然顯得輕松愉悅,而內心很刻苦,對人厚道,不露鋒芒,但品格端莊正直,遇到事情時勇于決斷。平日飲酒到酒酣耳熱時便脫下帽子,低下頭只見頭頂已禿,鬢毛已白了。我本來就憐惜他身體早衰,而他竟然這樣去世了,難道他內心有不得志的悲痛嗎?

子野名先,他的祖籍是博州高唐人,從曾祖以來一直在京城居住,葬在開封,現在應該算是開封人了。銘文是:

啊,子野!品質忠厚,才能優良。誰使他一生屢遭禍殃?誰使他壽命不長?難道他內心不能自得其樂,被外物加以摧殘損傷?開封的郊外,新里這個地方,張氏三代人都葬在這里,子野也在這個地方安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江永县| 花莲市| 原平市| 嵊泗县| 澄迈县| 玉屏| 昆山市| 巴中市| 永济市| 龙海市| 方山县| 库伦旗| 大同市| 福鼎市| 巫山县| 丁青县| 杭锦后旗| 盐山县| 涞水县| 临西县| 科尔| 隆昌县| 东兴市| 建阳市| 屯门区| 永靖县| 云龙县| 恩施市| 土默特右旗| 阿尔山市| 宁海县| 泽普县| 金寨县| 嘉义市| 宁国市| 遵义市| 翁牛特旗| 桑植县| 景泰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