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放下抱怨,改善你與同事之間的關系
他人的蠟燭滅了,你的也未必亮
在職場中,隨著競爭的激烈發展,很多人的信念開始起了變化。有些人,他們在與同事的競爭中,總是習慣于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看見對方要升職,就千方百計的進行阻撓,給上司打小報告或者寫匿名信進行詆毀;看見對方負責了一個大一點的項目,就眼紅到不行,暗地里下決心一定要讓對方付出代價。于是,每每看到別人有了一點好處的時候,就使盡了渾身解數,從中作梗。
懷有這樣的心理的人,在職場中并不少見。可是,事情的發展總是奇妙的。你容不得別人的好,所以一直在暗地里搞怪,可是等到真正把他從領導的位子拉下來了、從好的項目中分離出來的時候,頂替他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是你。因為,你去找領導“反映情況”的時候,盡管他是笑臉相迎的,可是他的內心是反感你這樣做的。誰的心里都有一把評論的標尺,這其中自然包括領導在內。
王明和李強是一個公司的同事。平時,兩個人的關系不錯。李強愛喝酒,他總叫上王明一起。通常情況下,李強幾杯酒下肚,話匣子就打開了,天南海北地說,從家里的小事說到公司里的決策上,從來沒有把王明當成是外人。可是,王明從來不肯在李強面前說出任何親密的話來,也從來不肯對任何事情發表意見。有時候,被李強問急了,王明就隨便說幾句,應付了事。
這樣的日子盡管過得無趣,但相對來說還算是和諧。李強是比較滿意的。可是,好日子不長,公司一個部門的經理臨時被調走,出現了空缺。公司的領導很看好李強,覺得他平時表現就很積極努力,而且人緣又好,有組織和管理的能力,就力推他來做這個部門經理。
王明聽說了這件事以后,心里很不舒服。他們兩個人經常在一起,李強有什么事情都跟他說,所以他自認李強并沒有比自己強。可是升職的卻是他而不是自己,這樣的結果讓王明很是接受不了。
所以,王明主動找到了總公司的領導,把李強平時愛喝酒,喝酒之后還總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說了出來。有一些不具備那么大的影響力的事情,王明還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他的說法讓領導直皺眉頭。王明看著領導的表情,以為機會成熟了,就趁機力薦自己,說自己其實很適合這個職位等等。
領導聽了以后,也沒說什么,就讓王明回來等消息了。過了幾天,公司宣布了那個部門經理的任命,果然不是李強,但也不是王明,而是公司里一個實力不及他們兩個的人。對于這樣的結果,李強是沒什么的,可是王明疑惑了。他再次找到領導,領導說:“競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踩著自己的朋友抬高自己,這樣的做法公司是不鼓勵。李強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可是連身邊的人都疏于防范,被人出賣了還不知道,可見也是不能做大事的人。你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吧。”
就這樣,盡管王明費盡了心機,想要把李強擠掉,然后自己去當部門的經理。可是,在這件事情當中,他和李強都輸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道理:盡管職場競爭激烈,也要采取正當的手段。因為你在暗地里搞怪,雖然可能對對方有一定的影響,但同時也會讓領導對你的人品產生懷疑。
他人的蠟燭滅了,你的也未必亮。所以職場之中,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最好別做。只要你憑借自己的努力,肯吃苦,肯上進,總有一天你的價值會得到領導的肯定的。
與同事相互扶持
安妮和瑪莎同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這天,經理湯姆分別交給她們一項開發大客戶的任務,由于她們的任務都比較艱巨,所以在她們離開經理辦公室時,湯姆特意叮囑她們:“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話可以直接找我,同時要注意和其他部門的協調。”
安妮的業務能力一向很強,她在廣告部的業績也經常名列前茅,她也常常因此感到驕傲,有時候同事們甚至覺得安妮已經驕傲得過了頭。離開辦公室后,安妮心想:“湯姆有什么能力,他只不過比我早到公司幾年罷了,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恐怕拿到他那里也沒辦法解決,再說了開發大客戶的任務怎么和其他部門協調,其他部門怎么懂得這種事。憑我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一定會完成這項任務的。”
瑪莎一向以謙虛好學著稱,她的業務能力略遜安妮一籌,不過在團結同事和謙虛的學習精神方面,安妮就大不如她了。走出經理辦公室以后,她就直接到公司企劃部和售后服務部向大家打了一聲招呼:“過幾天我可能有一些問題要向大家請教,同時也需要大家的合作,我先在這里謝謝大家了。”瑪莎同時也想,安妮一向驕傲,但如果自己想要提高業務能力就必須向她多學習,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麻煩湯姆先生,但在客戶溝通等方面自己確實需要湯姆先生的大力幫助。
這次的任務確實比以前艱難得多,通過向安妮和湯姆的學習,以及公司其他部門的配合,瑪莎的任務超額完成了,她為公司帶來了好幾筆大生意,當然公司也給了她優厚的獎勵,而且還讓她和其他部門的優秀員工一起到夏威夷免費旅游。而安妮也聯系到了一些大客戶,但因為她向企劃部交代的事項不清楚,導致客戶要的方案不夠詳細,有些客戶選擇了其他公司;有些客戶則因為沒有得到更多的服務承諾而離開了;還有一些客戶覺得安妮的公司不夠重視他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更高層的管理者和他們交涉。“這些大客戶真是越來越難對付了。”安妮無可奈何地想,最后她只能聯系一些小客戶以補償自己在這次任務中的損失。公司也因為沒得到那些本該屬于自己的大客戶而比競爭對手少得到了很多的利潤。
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如果不注意與別人合作,能力再強的人也無法出色地完成任務。如果注重與別人的合作,那么就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功。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經常丟三落四,無法好好地管理賬務,最后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像所有的人都欠他錢似的,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據說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一絲不茍。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成功者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合作則兩利,分裂則兩敗。這就像一棵樹,無論它怎樣偉岸、粗壯和挺拔,也成不了一片森林;一塊石頭,無論它怎樣大,也成不了一面墻。所以,在工作中,一定不能單打獨斗,而要與同事友善相處,相互扶持,這樣才能獲得共同的發展。
不在背后詆毀別人
公司里瑣碎的事情比較多,這些事情看上去雖小,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使你處于不利境地。當你對同事或上司不滿時,切不可到處訴苦,或背后詆毀別人。當別人向你訴苦,你應該既對他表示同情,又能置身事外,切不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詆毀別人,你不會得到所謂的好處,相反,你會陷入人際關系混亂的境地,因為沒有人敢和一個背后亂說壞話的人在一起,他們都會覺得這樣的人十分危險。
例如,同事與某人有隙,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誣告他。你只需聽他吐苦水,切莫多問,避免參與孰是孰非的評判。做到平心靜氣地開導就行:“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
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要更加小心,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制度正在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不妨跟上司開誠布公地談一下,沒必要固執己見。”輕輕帶過才是上策。
如果有的同事在你面前說別人的壞話,要切忌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關于別人的事情不一定確鑿無誤,也許還有許多隱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假思索就把你所聽到的片面之言宣揚出去,難免顛倒是非。話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時才后悔不迭,但此時已經在同事之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你如果不知內幕,就不可信口雌黃,以免招惹是非。
某公司企劃科李明升為科長,同一間辦公室坐了幾年的同事忽然升遷了高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刺激與震動。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競爭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總讓人有那么一點酸酸的感覺。企劃科李明的幾個同事背后嘀咕開了:“哼!他有什么本事,憑什么升他的官?”一百個不服氣與嫉妒就都脫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明數落得一無是處。
王新是分配到企劃科不久的大學生,見大家說得激動,也毫無顧忌地說了些李明的壞話,如辦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個陽奉陰違的同事張捷,背后說李明的壞話說得比誰都厲害,可一轉身就把大家說壞話的事說給了李明。
李明想:“別人對我不滿說我的壞話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干有什么資格說我?”從此對王新很冷淡。王新大學畢業,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還經常受到李明的指責和刁難,成了背后說別人壞話的犧牲品。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來就是很復雜的,特別是在公司里,幾個人湊在一起閑聊,話匣子打開就很難合上。有很多人因為把持不住,就很有可能說別人的壞話,而另一些人就會隨聲附和,甚至添油加醋地加以傳播,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同事是工作伙伴,不是生活伴侶,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樣真正地包容你、體諒你。很多時候,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種平等、禮貌的伙伴關系,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種“游戲規則”,一起把“游戲”進行到底。更多的時候,你需要去體諒別人。站在同事的角度替他們想一想,也許更能理解為什么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情不該讓別人知道。
尊重單位里的“老前輩”
年輕人,尤其是剛剛提拔的年輕上司一定要尊重單位里的老前輩,肯定他的貢獻。但要記住一點:業務上要強于他,讓他心中服氣,讓他明白你的晉升靠實力,而不是靠關系爬上去的。
在工作中,與同事搞好關系十分重要,人際關系搞不好,工作就不好開展。有這樣一位職員,工作年限不長,但能力很強,深受領導賞識,很快被提升為部門主管。但是下屬中有位老職員,仗著自己資格老,以前有功勞,對他不服,讓他很難辦。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要想改變這種境況,必須首先認清一點:每個人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對別人不服氣是正常心理。所以,年輕主管必須遵循一條準則——尊重他人的優點,承認他的優勢,慢慢解開他心里的疙瘩。
戰國時候的廉頗和藺相如就曾有這樣的矛盾。藺相如本來是趙國一名宦官的門客,地位低下,因為偶然的機會才為趙王所知,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務。從此以后,他接連被提拔,簡直比坐直升機還快。最后官拜上卿,名字排在廉頗之前。
這下廉頗很不服氣了,說:“我是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保衛國家的汗馬功勞,可是藺相如僅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點功,他的爵位卻在我的上面。況且,藺相如出身低微,他原來不過是太監總管手下的一個舍人。我實在是感到恥辱,而且現在還要我做他的手下,這讓我簡直受不了。”他對外揚言:“我如果碰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些話,總是避免和廉頗見面。每次朝會的時候,藺相如常常假托有病,不愿和廉頗爭位次的先后。后來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來了,藺相如立即掉轉方向躲避,門客對此不解。
后來藺相如對自己的門客說:“其實我哪是怕廉將軍啊,我是為了國家著想啊。現在強秦之所以不敢發兵來攻打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兩人還活著。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我之所以忍辱退讓,是由于我首先考慮到國家的危難,而把個人之間的仇怨擺在次要地位的緣故。”
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畢竟是個正直的人,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的境界實在太低了,于是真誠地負荊請罪,兩人終于和解。
新主管要以敬重、真誠的態度對待資深同仁,比如,在聚會時,表示敬重之意,真誠地贊美他們為公司作出的貢獻。在工作中不懂的事要和他商量,不能因為對方職位不高或生性老實而有失敬意,這種人對公司上上下下很清楚,聽他講講公司的歷史,對新主管也是有益的。如此一來,年輕主管不但加深了對公司的了解,而且在老員工及眾人心中,也能留下好的印象。
如果職員在晉升之前,和資深下屬搞好關系,表示出你對他的關心,在他需要幫助時,熱心支援,他會支持你今后的工作。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業務上要強于他,讓他心中服氣,讓他明白你的晉升靠實力,而不是靠關系爬上去的。
別過多地表現自己,給他人更多的重視
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不少人總把一腔熱忱的行為演繹得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真正的熱忱絕不會讓同事以為你是在刻意表現自己,也不會讓同事產生反感。
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同事,在工作上該出力的時候全力以赴,才是聰明的表現。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出自己“關心別人”、“是領導的好下屬”、“雄心勃勃”,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愿與之接近。
有人說:“自我表現是人類的天性。”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鳥類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但刻意的過度自我表現就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
很多人在談話中不論是否以自己為主題,總有凸顯自己的表現。這種人雖說可能被人高估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或經常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顯示欲的否定面,常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據說丘吉爾雖然平日愛用夸張的詞匯來自我表現,但是在關鍵時刻他會說:“我們應該在沙灘上奮戰,應該在田野、街巷里奮戰,應該在機場、山岡上奮戰——我們,絕不感激投降。”請注意,他說的是“我們”,而非“我”!
善于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未露聲色。他們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后者給人以距離感,前者則使人覺得比較親切。要知道“我們”這個字眼,代表著“你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并按照自己的意圖影響他人。
善于自我表現的人從來杜絕說話帶“嗯”、“哦”、“啊”等停頓的語氣詞,這些語氣詞容易讓人覺得是一種敷衍、傲慢的官僚習氣,而令人反感。
真正的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只有刻意的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只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讓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真摯的朋友。
在辦公室里,同事之間本來就處在一種隱性的心照不宣的競爭關系之下,如果一味刻意表現自己,不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會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敵意。
不恰當表現的另一個誤區就是經常在同事面前顯示自己的優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使得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在同事間的交往上,相互之間應該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過分自負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會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厭而遠之。
辦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某位同事的談話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這無形之中是對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與人為善,不隨意批評抱怨
“煩死了,煩死了!”一大早就聽小蔡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皺皺眉頭,不高興地嘀咕著:“好好的心情,全讓她給吵壞了!”
小蔡現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務繁雜,是有些煩,可誰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無巨細,不找她找誰?
其實,小蔡性格開朗,工作起來認真負責,雖說牢騷滿腹,但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曾怠慢。設備維護,辦公用品購買,交通費,買機票,訂客房……小蔡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恨不得長出八雙手來。再加上為人熱情,中午懶得下樓吃飯的人還請她幫忙叫外賣。
剛交完電話費,財務部的老王來領膠水,小蔡不高興地說:“昨天不是剛來過嗎?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兒這個、明兒那個的?”抽屜開得噼里啪啦,翻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東西一起領!”小李正在一旁,又不好說什么,忙賠笑臉:“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都叫親愛的,一有點事求你,臉馬上就長了。”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張麗風風火火地沖進來,原來復印機出故障了。小蔡臉上立刻晴轉多云,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單。”單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小蔡邊往外走邊嘟囔:“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對桌的小王氣壞了:“這叫什么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真是離不開小蔡。雖然有時候被她搶白得下不來臺,也沒有人說什么。怎么說呢?她不是應該做的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就你事情多”、“不是說過了嗎”……實在是讓人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小蔡一嚷嚷,他們頭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緒污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
年末的時候公司民主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都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里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認為先進非小蔡莫屬,可一看投票結果,50多張選票,小蔡只得12張。
有人私下說:“小蔡是不錯,就是嘴巴太厲害了。”
小蔡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小蔡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因為她總是批評和抱怨自己的同事,導致她在同事之中并不得人心。
看過梁鳳儀的《世紀末的童話》這本小說的人也許還記得,孫凝的下屬里也有這樣的一個怨婦,她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婆,自認資歷深,所以對誰都隨便的批評。可是,有人受不了她這樣的態度,就將這樣的情況反映給了孫凝:“我們這些人,在家里要受婆婆的氣,要看老公的臉色,難道到了辦公室還要忍受她的氣不成?”孫凝聽了她的話,就將那個隨便批評別人的老太太解雇了。
沒錯,你的同事在生活中可能已經夠煩了,在單位里工作壓力又大,隨時都可能受到領導的責罵,本來已經是很頭疼了。如果你還在他身邊一直批評抱怨,那么無疑他會對你很反感,甚至會在心中記恨你。
所以,在職場中,與同事相處,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切不可隨便說出指責和抱怨的話來。
摘下有色眼鏡看是非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埋怨:“我和小李都做同樣的工作,學歷、經驗都差不多,但為什么升遷的是她?”“老板怎么這么不信任我,讓我做這么煩瑣的事?”這些人之所以會抱怨,是因為他們戴著有色眼鏡工作,看不清問題的實質和真相。
其實每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會有它的原因,我們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也不能將責任全推到別人身上。
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會讓我們產生不同的態度,進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美國哈佛大學羅伯特博士曾做過一次印證“態度”神奇力量的實驗。
他首先選定了三組學生和三只完全一樣的老鼠。
他對第一組學生說:“這是一只世上最聰明的老鼠,你們要在六周的時間內好好訓練它,以便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沖出迷宮。為獎賞它,你們要在終點處多備些可口的乳酪。”
他對第二組學生說:“這是一只很普通的老鼠,它智力平平,經過六周的訓練它能否走出迷宮還是個未知數,你們不要抱太高的奢望。終點處的乳酪隨便你們給多少。”
他對第三組學生說:“這是一只反應遲鈍的老鼠,經過六周的訓練要使它走出迷宮簡直比登天還難。因此,終點處你們沒必要準備乳酪。”
經過六周的訓練,最終的結果是:
第一只老鼠迅速準確地沖出了迷宮。
第二只老鼠雖也通過了迷宮,但時間用得多些。
第三只老鼠一直未到達終點。
最后,羅伯特博士揭開了謎底:實驗用的老鼠同出一窩,沒有智力上的高低之分。
同班的同學、同窩的老鼠,試驗結果何以如此迥異?關鍵在于博士的引導使三組學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以不同的態度面對相同的實驗客體,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之所以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態度是因為人們無形中給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鏡。
戴著有色眼鏡,你會缺乏寬容,對于任何事情都陷入敵視的狀態,會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指責,于是就會讓他人對你產生敵視情緒。
戴上有色眼鏡,你的周圍會平白多出很多的小人。
相反,摘下有色眼鏡,你就會獲得更多的朋友。因為你凡事不會過多地計較,對于工作中的問題,只是就事論事,不去歪曲它,搞出很多的辦公室政治問題。
有一家公司,一個部門經理的位置空出來了,好多人都在競爭這個職位,其中以郭瑞和趙毅最有實力。雖然郭瑞更有能力,但是由于趙毅和老板是親戚,所以由趙毅出任這個經理職位。大家都為郭瑞抱不平,但郭瑞卻說趙毅還是有很多優點的,能力也不弱,而且還帶頭向趙毅表示祝賀。郭瑞的這種大度,讓趙毅很意外和感動。在這一年的績效考核中,郭瑞是部門中成績最高的,并因此而獲得了出國培訓的機會。
郭瑞的能力要高出趙毅,如果她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去與趙毅爭這個職位,那么她也就不會獲得后面出國培訓的機會。可見摘下有色眼鏡,獲得的不是一個簡單的看清問題能力,還能獲得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所以,摘下你自己的有色眼鏡吧!
如果在你的工作職位上有一個新人進入公司,只要你產生這個人可能取代自己位置的念頭,你會如何?你是否會非常嚴格地要求他,把他的任何一個小錯誤無限放大,最后把這個錯誤變成不可饒恕?如果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向你請教,你是否會毫無保留地教給他?這一切的不寬容,就在于你的恐懼。這時候的你就很自然地給自己帶上了有色眼鏡。
做辦公室里的“老好人”
在辦公室里,能否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會直接影響你的工作。剛走進職場的年輕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重,無疑會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愉快的工作氛圍,可以讓人忘記工作的單調和疲倦,對待生活能有一個美好的心態。這就需要你掌握好與同事相處的藝術,精通與人溝通的技巧。與同事交往中,將自己的魅力散發到恰到好處的人,一般會受到同事的歡迎,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1.不私下向上司爭寵。
要是辦公室當中有人喜好巴結上司、向上司爭寵的話,肯定會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從而影響同事之間的感情。如果真需要巴結討好上司,應盡量邀同事一起去巴結上司,而不要自己在私下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小動作,讓同事懷疑你對友情的忠誠度,甚至還會懷疑你品德有問題,以后同事再和你相處時,就會下意識地提防你,就連其他想和你交朋友的人都不敢靠近你了。因此,不私下向上司爭寵,也是處理好同事之間關系的方式之一。
2.樂于從老同事那里吸取經驗。
在辦公室里,那些比你先來的同事,比你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有機會不妨向他們請教,從他們的經驗里尋找可以借鑒的地方,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你少走彎路,更會讓公司的前輩們感到你對他們的尊重。尤其是那些資歷比你深,但其他方面比你弱一些的同事,會有更多的感動,而那些能力強的同事,則會認為你善于進取,便會樂于關照并提攜你。
3.讓樂觀和幽默使自己變得可愛。
即使你從事的工作單調、乏味或是較為艱苦,也千萬不要讓自己變得灰心喪氣,更不要與其他同事在一起抱怨,而要保持樂觀的心境,讓自己變得幽默起來。因為樂觀和幽默可以消除同事之間的敵意,更能營造一種和諧親近的人際氛圍,有助于你自己和他人變得輕松,從而消除了工作中的乏味和勞累,最為重要的是,在大家眼里你的形象會變得可愛,容易讓人親近。當然,幽默要注意把握分寸,分清場合,否則會招人厭煩。
4.幫助新同事。
新同事對工作和公司環境還不熟悉,很想得到大家的指點,但是有時由于和同事不熟,不好意思向人請教。這時,如果你主動去關心、幫助他們,在他們最需要得到關心和幫助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往往會讓他們銘記于心,打心眼里深深地感激你,并且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主動地配合和幫助你。
5.與同事多溝通。
在工作中不難發現,有的企業因為內部人事斗爭,不僅企業本身“傷了元氣”,對整個社會輿論也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作為一名企業員工,尤其要注意加強個體和整體的協調統一。無論自己處于什么職位,首先要與同事多溝通,因為個人的能力和經驗畢竟有限,要避免“獨斷獨行”的印象。當然,同事之間有摩擦是難免的,對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應本著“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及時有效地調解這種關系。從另一角度來看,此時也是你展現自我的好機會。用成績說話,真正令同事刮目相看。
6.適度贊美,不搬弄是非
若想獲得同事的好感,適度的贊美是必要的,如“你今天的唇膏顏色真漂亮”,在無形中讓同事增加了對你的好感。但切記不要盲目贊美或過分贊美,容易有諂媚之嫌。同時,切忌對同事評頭論足、搬弄是非,要尊重個人的權利和隱私。如果你超越了自己身份的話,很容易引起同事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