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與其抱怨別人,不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工作中沒有“不可能”,障礙都在你心里

在工作中,“不可能”經常被人們所引用,它使人們對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也讓人們不相信奇跡的發生。但是人們應該想想過去所創造出的奇跡,如:海倫·凱勒不能聽見聲音,看不見東西,但她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奇跡;約翰·庫緹斯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一周,但他活到了34歲,成為輪椅橄欖球運動員、室內板球健將、國際著名的演講大師,并有了妻兒……

世上沒有不可能,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在奧運會上,運動員最不可缺少的也正是這種信念——相信“沒有不可能”。

奧康企業就是一個在工作中奉行“沒有什么不可能”的典型代表。在發展過程中,奧康企業創造了許多別人覺得無法做到的“神話”,而這些所謂“神話”的產生,其實正體現了敢于蔑視困難、把問題踩在腳下的精神。

我們再來看一個奧康創造的“沒有什么不可能”的故事:僅用3個月,就建成了一棟7400平方米的廠房。

2006年,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奧康準備再蓋一棟廠房。

為了讓廠房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奧康的高層對負責這一工程的主管下了死命令:3個月必須將廠房建好。

開始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通常蓋這樣一棟廠房起碼需要8個月,3個月之內建好,這不是開玩笑嗎?

但在奧康,沒有什么不可能。

奧康制定出了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什么時候該完成什么工作,都寫得清清楚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如為了用足24小時,奧康安排工人三班倒,晚上的工資是白天的3倍。這就是奧康所信奉的“寧愿損失金錢,也不能浪費時間”。

終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廠房如期建成了。

當時有一個工人開玩笑地說:

“奧康建房就像山里的竹筍一樣,前一天還沒破土,第二天就冒出來了。”

其實,除了3個月建成廠房,奧康還創造了很多個“不可能”:

西部鞋都,這個荒地上誕生的奇跡,在開始時看來也是不可能,但最后,“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和意大利一流制鞋企業GEOX的合作,在別人看來同樣不可能。因為當時GEOX考察的中國企業有七八家,論實力,奧康比不過某些企業;論名次,奧康被排在考察的最后一位。在考察奧康之前,GEOX內部已經有了初步定論,甚至有些人提議不要去奧康了,免得浪費時間。但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奧康成了GEOX在中國唯一的合作伙伴。

幾年前,當奧康決定投資生物制藥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可事實證明,投資這一領域是很有眼光和商業前景的。

黃岡商業步行街是奧康打造的100條商業步行街的第一條,之前幾乎聽不到贊同的聲音,可是黃岡步行街的開業讓所有不相信的聲音都從此銷聲匿跡……

做大的事業,需要的正是將所有“不可能”踩在腳下的勇氣和魄力!

“不可能”并非真的不可能,而是被夸大的困難嚇住了前進的腳步。要想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多種“不可能”,就要相信“沒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堅信“沒有什么不可能”,“不可能”就將變為可能。

不要抱怨不公平,是你努力還不夠

許多員工抱怨自己為企業辛苦工作,為企業立下“汗馬功勞”,卻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賞識,蝸居在平凡的崗位上,似乎永遠也得不到提升的機遇。其實細細思考,自己是不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持續努力,為組織帶來恒久的效益了呢?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如果不主動升值就意味著不斷貶值,那么等待你的不僅不是升職,反而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躺在自己過去的“功勞簿”上,只是沉浸在過去成功的喜悅之中,“晉升”勢將與自己無緣。

對于任何一個員工來說,對自己所處的職位抱怨不已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其實我們不應該將精力放在“自己沒有升職”上,而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為什么自己沒有升職”上,找到自己的缺點,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當我們不再為現狀而一味抱怨,而是為將來的“提升”做好準備工作時,我們的升職之路將會展現無限光明。

奧尼斯初進戴爾公司的時候只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后來一步一個腳印,由業務員成長為公司的市場部經理,隨后又成為公司的市場總監。奧尼斯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讓我們看看他從一個市場部經理成長為市場總監的過程吧。

在成為公司的市場部經理之后,奧尼斯很快就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正確的定位:

在企業的營銷過程中,市場部經理的位置十分重要,一個優秀的市場部經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協助市場總監完成營銷戰略任務。奧尼斯認為一個優秀的市場部經理必須具備以下四種基本素質:

1.具有營銷策劃的能力。

2.具有品牌策劃的能力。

3.具備產品策劃的能力。

4.具有對市場消費態勢潛在性的分析能力。

后來,奧尼斯又認真研究了大多數公司對市場部經理的更高要求,他覺得自己應該在目前的能力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他從掌握各項營銷政策入手進行學習,因為他過去從事的是廣告策劃工作,對營銷政策知之甚少。之后,他又開始不斷強化自己的執行力。另外,奧尼斯認識到自己的市場應變能力很差,缺乏市場銷售過程的錘煉和親身的市場銷售體驗,這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軟肋。

有了這些深刻而全面的認識之后,奧尼斯開始逐步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他首先對自身這些軟弱的因素進行彌補,先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稱職的市場部經理。后來他又用了三年的時間來親身體驗營銷實踐。與此同時,奧尼斯又學習了豐富的組織管理知識、全面的法律知識和財會知識,因為這些知識在工作的時候很有用處。當然了,修煉對團隊的掌控能力也是奧尼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控制不了下屬團隊,那么一切都是空談。

通過幾年的認真學習和實踐鍛煉,奧尼斯終于如愿以償地成了公司的市場總監,他為公司的市場營銷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奧尼斯成長的例子告訴我們,工作中每一步臺階都需要相應的能力匹配,讓自己的能力升值,給老板一個提升你的理由。

也許你還在抱怨自己勞苦功高卻職位低下,但是卻對現在的環境視而不見!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為公司創造的功勞永遠只能代表自己的過去,只有不斷為公司創造業績,才能為自己贏得升職的機遇。

企業永遠都選擇最優秀的員工,并不會為了照顧某一位老員工而提升他。一些人面對自己職業上的停滯,他們更多的是埋怨企業沒能給他們職位提升的空間,這種思維是不對的。“解鈴還需系鈴人”,要突破這種職業停滯期,我們要學會“自我革命”,只有不斷地突破自我,才能夠不斷成長。

能力有提升,薪水自然會上漲

工作中,有很多員工總是發出“薪水太低”、“替別人賣命等抱怨,從而對工作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這樣的態度永遠也不能開創工作的新局面。他們不是把精力用于思考如何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大把的精力白白浪費了。抱怨的惡習,將他們卓越的才華和創造性的智慧悉數吞噬,使之根本無法獨立工作,成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員工。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們為什么抱怨自己的薪水這么微薄,真的是“付出多,得到少”嗎?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老板故意不重視你、故意不給你加薪,而是你的能力和經驗還沒有提高到相應的水平。這時,如果能夠抱持“抱怨工資低,不如自我增值”這樣的想法,就能夠獲得事業的成功。

1961年,韋爾奇已經作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在GE工作一年了,他的年薪是10500美元。他發現他的薪水居然和許多工作能力不如他的人完全一樣,他因此十分沮喪。于是,他一天比一天委靡,終日無心工作。

終于有一天,他意識到自己以后的路還很長,整日抱怨薪水低,無心工作,只會浪費GE這個大舞臺!

他決定讓自己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這時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個機遇:一個經理因成績突出被提升到總部擔任戰略策劃負責人,這樣經理的職位就出現了空缺。

“我為什么不試試呢?”韋爾奇想。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他找到領導說出他的想法。

“你是在開玩笑嗎?”領導問道,“杰克,你根本不熟悉市場,而這一點對于這種新產品是至關重要的。”

韋爾奇不肯接受否定的回答。他談到了自己的資歷、看市場的眼光、對人和工作的態度。他在領導的車上坐了一個多小時,試圖說服他。

最后,領導似乎明白了韋爾奇是多么需要用這份工作來證明自己能為公司做些什么,他對站在街邊的韋爾奇大聲說道:“你是我認識的下屬中,第一個向我要職位的人,我會記住你的。”

在接下來的7天時間里,韋爾奇不斷給領導打電話,列出他適合這個職位的其他原因。一個星期后,領導打來電話,告訴韋爾奇,他已被提升為塑料部門主管聚合物產品生產的經理。

1968年6月初,也就是韋爾奇進入GE的第八年,他被提升為主管塑料業務部的總經理。當時他年僅33歲,是這家大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經理。

到1981年,他終于憑借自己對公司的卓越貢獻,穩穩地站到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站到了GE這個大舞臺的中央。

如果你想改變不夠理想的現狀,獲得加薪的機遇,抱怨是無濟于事的。你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在工作中的責任,明確自己應該為公司做什么。只有這樣,你才能收獲美麗“薪情”。

抱怨不會使自己的薪水得以提升。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再將自己的精力放在抱怨上。

很多員工在看到別人屢次加薪時,他們就說:“那是幸運。”發現有人為老板所重用,他們就說:“那是機緣。”這種負面的消極態度只會讓他們感覺越來越糟,工作越來越被動,收入越來越少,進而對自己的境況更加抱怨,于是便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中,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在公司里,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態度越積極,決心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回報也就相應的更為理想。

一味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能提升自己的薪水。專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用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態度去工作,才是你脫穎而出、區別于其他人、使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成為高薪者的一個“武器”。

抱怨別人不如反省自己

美國著名行銷大師吉格講過這樣一段經歷:

“我在行銷業有一段非常困難的時光,但是在一位傳道士啟發我之后,我開始走上了成功之路。

“然后我停止成長而開始驕傲。結果很悲慘,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我到過十七家不同的公司。有些公司是華而不實的,但有些是真正有潛力的。然而當時的我已驕傲地認為,天下沒有可以難倒我的事。

“如果我正在工作的公司沒有采納我出色的建議,我會說:‘我不必忍受這種迂腐。’然后我便離開,到自認為賞識我的公司去。當我離開的時候,我預言那家公司失敗,雖然它可能已營業了50年。在5年里我更換了17家公司,我正在陷入越來越深的債務之中。最后,我決定做一件我曾經發誓決不會再做的事:回到廚具界,那個我以前享受過了不起的成功的地方。

“一位大公司的董事長給我一大筆貸款,幫我解決了窘迫的經濟狀況,于是我回到了廚具界。我是南卡羅來那州的經銷商。在我加入團隊之后不久,分區管理人來訪問我,并且提供一些建議。

“老實說,對于廚具界,我自認為比這個人懂得多,而我才應該當管理人。因此我不愿意接受他是我上司的這個事實,而且我的驕傲與態度讓我無心傾聽。

“他的一段敘述非常有道理。他說:‘你是個很棒的售貨員——我曾見過的最好的一位。但是你的驕傲使你很容易被操縱。人們吹捧你,喂養你的驕傲,并且讓你相信你能夠完成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你事實上已經嘗試過你可以做的每一件事,而且你的結果不是很好。’然后他說:‘現在吉格,我要給你一些忠告,它是免費的……而正如你所知,大多數免費忠告的價值大約就是它的成本,但是讓我給你個建議。

“‘你在這一行已經留下一些記錄。你已經得到一些全國性的尊敬。但是,下一次這些好交易來到你身邊的時候,試著把眼罩戴上。告訴那個人,不管他們的條件有多吸引人,你已經做出承諾。你將要留在這一行,直到你經濟上穩定,并且要重建你的名聲,讓人覺得你是穩固可信的,而不是一閃而逝并且總在尋找下一次交易的人。如果那些交易都是好的,一年之后它們仍然是好的。而如果它們一年之后就不好了,那么它們現在也不是好的。’

“雖然我痛恨承認我有驕傲的問題,但我認可我的管理人告訴我的智慧。開頭幾個月并不好過,但是多虧辛苦的工作,與我決心安定下來的那個承諾,那一年,在全國超過三千多名經銷商中,我是第五名。接下來的幾年里,我是全美個人銷售第一名。

“我的管理人給了我曾經得到過的最好的忠告,而且多年以來,我們培養了真正的友誼。如果我沒有吞下我的驕傲,我將會錯失更多的東西。”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認清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安格爾17歲進入巴黎的達維特畫室,后來又到羅馬進修。到了1840年,他從意大利回國,受到法國政府和民眾的熱烈歡迎,使他的藝術聲望達到最高點,可是他仍秉持謙遜態度,以冷靜心情看待這一切。

雖然獲得無比的殊榮,但他并沒有被名聲沖昏了頭,“人要有自知之明。”安格爾如此告訴自己,不能因這些虛名而放縱自己。于是,不為所動的安格爾,仍然堅持自己的風格,不向世俗妥協,盡管晚年身體虛弱,他依然鍥而不舍地努力作畫。70歲那年,他創作出杰出油畫《泉》,把人體繪畫提升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成為一代不朽的藝術大師。

成功的人,往往都對自己有著一個客觀的評價,對于贊美要清醒的接受而不是被虛空和名利沖昏了頭。而往往越是真正偉大的人越是能客觀的認清自己。

不要為失敗找借口

一個人做事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就算沒有大失敗,也會有小失敗。每個人面對失敗的態度也都不一樣,有些人不把失敗當一回事,他們認為“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拼命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他的失敗是因為別人扯了后腿、家人不幫忙,或是身體不好、運氣不佳等。總之,他們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有一位在職場打拼多年的年輕人時常對自己仍是一無所成的境遇牢騷滿腹,抱怨命運的不公。

有一天,他終于鼓足勇氣敲開了一位富翁的門,希望能從那位白手起家的富翁那里知道一些關于成功的秘訣。

“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樣白手起家的吧?”富翁就問道。

“您是怎么知道的?”這位年輕人驚訝的問道。

“因為在你之前,已經有很多位自以為一無所有的人來找過我。來時他們確實貧困潦倒而且牢騷滿腹,但走時儼然個個都成了富翁。你也具有如此豐厚的財富,為什么還抱怨不止呢?”

“是什么?”年輕人問。

“是你的一雙眼睛。只要你給我一只眼睛,我可以用100萬作為補償。”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年輕人拒絕道。

“好,那么把你的一雙手給我吧!我可以給你200萬。”

“不,雙手也不能失去!”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么豐厚的財富啊!這就是我所謂的成功秘訣。”富翁微笑著說。

這位年輕人聽了,如夢初醒。

所以,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成功需要自己把握。

從前,有一對貧窮的兄弟,他們以撿破爛為生。

一天,兄弟倆照舊從家里出發沿著一條街道去拾撿破爛。但這條偌大的街道,僅有的就是一個一個的一寸長的小鐵釘。

弟弟看到了不屑一顧地說:“幾個小鐵釘能值多少錢?”

但是,哥哥并不嫌棄,而是彎腰一個個地拾了起來。走到了街尾,他差不多撿到了滿滿一袋子的鐵釘。

再向前走了不久,兄弟倆幾乎同時發現街尾新開了一家收購店,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寫到:本店高價回收一寸長的舊鐵釘。

兩手空空的弟弟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哥哥用那些小鐵釘換回了一大把鈔票。

店主問弟弟:“孩子,在來的路上,難道你一個鐵釘也沒看到?”

弟弟非常沮喪地回答:“我看到了啊。可那小鐵釘并不起眼,我也沒想到一路上會有那么多,我更沒想到它竟然這么值錢,等我想要去撿時,鐵釘全被大哥撿光了。”

在職場上,也有許多人像故事中的弟弟一樣,自己不努力抓住機會,卻抱怨別人搶得先機。

工作中,有人經常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時間長了,他們會把“為失敗找借口”當成一種本能習慣,認為很多失敗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無法避免,卻從未想過大部分失敗應是由自己的主觀原因造成的。

因此,當我們在工作中面對失敗之時,不要尋找借口,而應找出失敗的原因。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學習西點軍校的做法。美國西點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也培養出無數商界的精英。在這所學校里有一個悠久的傳統,就是學生遇到長官問話時,只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沒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例如,軍官派一個士兵去完成一項任務,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及時完成,當軍官問他原因時,如果他為自己辯解說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自己沒有按時完成任務,那就錯了,他只能說:“報告長官,沒有借口!”因為軍官看重的是結果,他根本不會聽你長篇大論的解釋。

西點軍校之所以采取這種方式,就是為了使學生學會適應壓力,培養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盡量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它也讓每一位學生懂得: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

盡管有些困難是不可難免的,但能從困境中走出來,獲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不為自己失敗找借口推托的人。

抱怨如同詛咒,越抱怨越退步

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能發現許多才華橫溢的失業者。當你和這些失業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些人對原有工作充滿了抱怨、不滿和譴責。要么就怪環境條件不夠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無珠,不識才,總之,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殊不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抱怨的惡習使他們丟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只對尋找不利因素興趣十足,從而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在自己的抱怨聲中不斷退步。

我們可以發現,幾乎在每一個公司里,都有“牢騷族”或“抱怨族”。他們每天輪流把“槍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個角落,埋怨這個、批評那個,而且從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們的眼中處處都能看到毛病,因而處處都能看到或聽到他們的批評、發怒或生氣。

本來他們可能只是想發泄一下,但后來卻一發而不可收。他們理直氣壯地數落別人如何對不起他們,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等等,牢騷越講越多,使得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別人踐踏的犧牲品。不停抱怨的“牢騷族”,他們的抱怨只會妨礙和干擾自己的陣腳,終究受害最大的還是自己。

事實上,你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經常大發牢騷、抱怨不停,因為成功人士都明白這樣的道理:抱怨如同詛咒,越抱怨越退步。

于強在一家電器公司擔任市場總監,他原本是公司的生產工人。那時,公司的規模不大,只有三十多人,有許多市場等待開發,而公司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每個市場只能派去一個人,于強被派往西部的一個市場。

于強在那個城市里舉目無親,吃住都成問題。沒有錢坐車,他就步行去拜訪客戶,向客戶介紹公司的電器產品。為了等待約好見面的客戶,他常常顧不上吃飯。他租了一間破舊的地下室居住,晚上只要電燈一關,屋子里就有老鼠在那里載歌載舞。

那個城市的氣候不好,春天沙塵暴頻繁,夏天時常暴雨,冬天天氣寒冷,這對于于強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公司提供的條件太差,遠不如于強想象得那樣。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不抱怨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每次抱怨時,于強都會對自己說:“開拓市場是我的責任,抱怨不能幫助我解決任何問題。”他選擇了堅持。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營銷人員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艱辛而離職了。后來,于強憑著自己過硬的業績當上了公司的市場總監。

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于強也沒有選擇抱怨,對自己工作的堅持,使他在進步的階梯上得到了飛速發展。一名員工,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應當選擇不抱怨的態度,應該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進步。把不抱怨的態度融入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你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受到老板的青睞。

你是否能夠讓自己在公司中不斷得到進步,這完全取決于你自己。如果你永遠對現狀不滿,以抱怨的態度去做事,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遠都不能變得重要,因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績。

抱怨的人很少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認為主動獨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卻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任何一個聰明的員工都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去工作,在任何單位里都會自毀前程。如果希望改變一下自己的處境,希望自己能夠取得不斷的進步,那么首先從不抱怨自己的工作開始吧。

與其抱怨,不如實干

一位偉人曾說:“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則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沉淪。”不論我們遭遇到的是什么境況,喋喋不休地抱怨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而這絕不是我們的初衷。

有一個小藥店的店主,一直想找一個能干一番大事業的機會。每天早晨他一起來,就希望自己今天能夠得到一個好機會。然而,好長時間過去了,他認為的機會并沒有出現。對此,他抱怨不已,他認為自己有干大事業的本事,卻沒有干大事業的機會。大部分時間他并不是去研究市場,而是經常在花園里去做所謂的“散心”,而他經營的小藥店也為此門庭冷落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免多少有點像這個店主。看見別人的成功便無形中會生出點嫉妒,并且在這種嫉妒之余,常常還會妄自菲薄,總以為別人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而自己呢?自己總是看不到什么希望。我們總是把別人的成功歸結為運氣好,于是,我們也夢想著好運能早一天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來。

后來,這個藥店的店主戰勝了自己這種消極的態度,而他接下來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榜樣。他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無論什么人,不管他們的地位是高還是低,自己都主動地去和他們接觸。

有一天,他這樣問自己:“我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希望、自己未來的奮斗目標寄托在那些自己一無所知的行業上呢?為什么不能在自己現在相對熟悉的醫藥行業干出一番大事業來呢?”

于是,他下定決心擺脫自己以前的那種怨天尤人的心態,就從自己的藥店做起,他把自己的這一事業當作一種極為有興趣的游戲,以此來促進他生意的發展。他讓自己用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告訴別人,他是如何盡量提高服務質量使顧客滿意,以及他對藥店這一行業有多么大的興趣。

“如果附近的顧客打電話來要買東西,我就會一面接電話,一面舉手向店里的伙計示意,并大聲地回答說:‘好的,赫士博克夫人,二十片安眠藥,一瓶三兩的樟腦油,還要別的嗎?赫士博克夫人,今天天氣很好,不是嗎?還有……’我盡量想些別的話題,以便能和她繼續談下去。

“在我和赫士博克夫人通電話的同時,我指揮著伙計們,讓他們把顧客所需要的東西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來。而這時負責送貨的人,臉上帶著笑容,正忙著穿外衣。在赫士博克夫人說完她所要的東西之后不到一分鐘,送貨的人已帶著她所需要的東西上路了。而我則仍舊和她在電話中閑談著,直到等她說:‘呵,瓦格林先生,請先等一等,我家的門鈴響了。’

“于是我笑了笑,手里仍拿著話筒。不一會兒,她在電話中說:‘喂,瓦格林先生,剛才敲門的就是你們的店員,他給我送東西來了!我真不知道你怎么會這么快,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打電話給你還不過半分鐘呢!我今天晚上一定要把這事告訴赫士博克先生。’

“因為我這里有優質的服務,過了不久,幾條街以外的居民也都舍近求遠地跑到我們店里來買藥了。以至于后來城里好多別的藥店老板都跑到我這兒來取經,他們不明白,為什么偏偏我的生意會做得這樣好?”

這便是查爾斯·瓦格林成功的方法,也正是這一方法,使得他的小藥店生意興隆,其分店幾乎在全美遍地開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占領了美國醫藥業的零售市場。在當時的美國醫藥零售業中,他的公司擁有的分店數量及其規模占全國第二,并且他的事業還在繼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他的醫藥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一個小小的秘訣,那就是:如果你放下了抱怨,選擇了實干,那么機會不久便會站在你的門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合水县| 资阳市| 宁蒗| 古田县| 泽州县| 南召县| 禄丰县| 祥云县| 东安县| 盐津县| 华阴市| 句容市| 湖州市| 清新县| 冷水江市| 鹤庆县| 海南省| 揭阳市| 平邑县| 孟津县| 上思县| 禹州市| 绥阳县| 蕉岭县| 偏关县| 永德县| 米林县| 连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观塘区| 环江| 都江堰市| 临澧县| 集安市| 贞丰县| 延吉市| 迭部县| 黔江区| 襄城县|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