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歲前要做的50件事
- 游一行 張艷紅編著
- 4960字
- 2019-01-02 20:17:00
人賺錢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絕不只是為了賺錢。年近35歲的你,必須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金錢觀,如果你現在只把追逐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和動力源泉,那你將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因為你已被金錢所奴役。
第7件事
重新審視自己的金錢觀
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還有很多在內心深處限制我們行動的基本觀念,其中一部分便是關于金錢與財富的。
如果你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對財富也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大多數人都會形成屬于自己的財富觀,然而,正是某些錯誤的財富觀阻礙了一些本來可以成功的人的步伐,使他們經常隨意地將屬于自己的機會拋掉!
這些觀念不是真理,卻控制了某些人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總是在金錢的世界里徜徉、徘徊,那么離成為金錢的奴隸也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樣的人一旦身處逆境,他要么靠別人的施舍恩典度日,要么靠給貧民的救濟生存。如果他很有能力,他也會把自己的眼光盯在賺取錢財上,很容易失去做事業、謀發展的機會。因此,我們對待金錢必須有個正確的態度。
人賺錢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絕不只是為了賺錢。年近35歲的你,必須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金錢觀,如果你現在只把追逐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和動力源泉,那你將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因為你的人生已被金錢所奴役。
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人們常說“金錢是萬惡之源”,認為金錢讓人墮落,讓人犯罪,讓人痛苦,讓人毀滅。但是《圣經》上卻說:“貪錢是萬惡之源。”這兩句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差別。
金錢本身并無善惡之別,而是取決于使用金錢的人如何運用它。金錢可以用來做壞事,同樣也能用來做善事,故而賺取龐大數目的金錢并不是罪惡。使用金錢來危害大眾還是造福社會,要看握有金錢資源的人們具備何種觀念。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在他創業初期,人們都夸他是個好青年。當黃金像貝斯比亞斯火山流出的巖漿似的流進他的口袋時,他變得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方的居民對他深惡痛絕。有的人做出他的木偶像,親手將“他”處以絞刑,或以亂針扎“死”。無數充滿憎惡和詛咒的威脅信涌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十分討厭他,特意將兒子的遺骨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遷到其他地方,他說:“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內,我的兒子將會變得像個木乃伊。”

⊙不要對金錢過于貪婪,否則將失去自己的本性。
由于洛克菲勒為金錢操勞過度,身體變得極度糟糕。醫師們終于向他宣告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以他身體的現狀,他只能活到50歲,并建議他必須改變拼命賺錢的生活狀態。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其一。這時,離死不遠的他才開始醒悟,是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師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去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他開始考慮如何將龐大的財富捐給別人。
開始的時候,人們不愿接受他的捐贈,即使是自視為寬容大度的教會也把他捐贈的“臟錢”退回,但誠心終歸能打動人,漸漸地,人們接受了他的誠意。
然而,找他捐錢的人太多了。無論早晨或夜晚,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用餐時刻,都會有人來請他捐錢。有一次,一個月內請求捐助的人數竟超過5萬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筆捐款都必須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請案均須仔細調查。面對那么多的求助者,他急得跳腳。
他的助手蓋茲提出忠告:“您的財富像雪球般,愈滾愈大。您必須趕緊散掉它,否則,它不但會毀了您,也會毀了您的子孫。”
洛克菲勒告訴蓋茲:“我非常了解,但請求捐助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們的用途才肯捐錢。我既無時間也無精力去處理此事,請你趕快成立一個辦事處,負責調查事宜。我會根據你的調查報告采取行動。”
于是,在1901年,“洛克菲勒醫藥研究所”成立;1903年,“教育普及會”成立;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1918年,“洛克菲勒夫人紀念基金會”成立。
哲學家史威夫特說過:“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洛克菲勒深諳這個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數以億計的財富,他的捐助,不是為了虛榮,而是出自至誠;不是出于驕傲,而是出自謙卑。
他后半生不做錢財的奴隸,喜愛滑冰、騎自行車與打高爾夫球。到了90歲,依舊身心健康、耳聰目明,日子過得很愉快。
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歲。他死時,只剩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因為那是第一號,其他的產業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贈給繼承者了。
人生是一趟沒有返程票的旅行,只有擺脫金錢的累贅和捆綁,才能讓人生變得輕松自如,方能領略到旅途中的風景,品嘗到人生的快樂。
一個歐洲觀光團來到非洲一個叫亞米亞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小伙子穿著白袍、盤著腿,安靜地坐在一棵菩提樹下做草編。草編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國商人。他想:要是將這些草編運到法國,巴黎的女人戴著這種小圓帽,挎著這種草編的花籃,將是多么時尚、多么風情啊!想到這里,商人激動地問:“這些草編多少錢一件?”
“10比索。”小伙子微笑著回答道。
“天哪!這會讓我發大財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買10萬頂草帽和10萬個草籃,那你打算每一件優惠多少錢?”
“那樣的話,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幾乎大喊著問“,為什么?”
“為什么?”小伙子也生氣了,“做10萬件一模一樣的草帽和10萬個一模一樣的草籃,它會讓我乏味死的。”
商人還是不能理解,因為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許多人都忘了生命里金錢之外的許多東西,而故事中那位亞米亞尼小伙子才是真正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金錢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我們應該知道它的領域,并把它限制在那里;當它想進一步發展時,甚至要把它踢回去。
——卡萊爾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在賺錢之初,并沒有想過這一生賺錢的目的何在,是自己消費,抑或留給后代,或是施舍于慈善事業,造福于社會。你若去問他們,大多數人的回答一般都是“不知道”。在社會一致認同“賺錢很重要”的情況下,他們開始了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歸、拼命賺錢的生活。許多人一生忙于賺錢,到最后卻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賺錢的初衷。將手段變為目的,拼命賺錢,不懂得如何利用金錢使自己更幸福、更快樂、更健康,也不懂得回報社會,最后變成了金錢的奴隸,變成了十足的守財奴。金錢對于他們來說,已完全失去意義,只是一堆貨幣符號。更有不少人,居然還會因金錢而深受其害,陷入金錢的泥沼之中。錢財是身外之物,沒有它自然不能生活,但過多又會成為自己的累贅。這就像一個人的10個指頭,沒有10個生活不方便,超過了10個就成了負擔。財多必害己,多藏必后亡。
因此,應該謹記:“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不要對金錢過度貪婪
一個貪婪金錢的人是不會懂得他所擁有的,只會不斷去索取更多。他們追逐財富、喜愛奢華,而這恰恰使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讓原本擁有的東西都離他而去。所以,做人切不可對金錢太貪婪。
林華大學本科畢業,精明能干,在外資企業工作,很得老板賞識。妻子吳佳在國有企業當經理,是一個公認的白領麗人。兩人的結合被人們稱為“才子佳人”的典范。從戀愛到結婚,兩人一直是如膠似漆,恩恩愛愛。
結婚5年以來,林華的事業蒸蒸日上,錢越賺越多,吳佳成了他人眼中艷羨的對象。但是她卻感覺到自己在家庭中只是充當著不懂事的小妹妹的角色,丈夫不僅把家里的一切都安置得妥妥當當,甚至連她的個人穿著、交往都無所不管,無所不包。她越來越發現,隨著丈夫財富的日益積累,自己已經成了這個家的擺設。吳佳是一個個性強、有見解、有現代意識的新女性,她不愿失去自我,于是一再與丈夫進行抗爭,爭取自己的權利。
面對妻子的“無理取鬧”、“無事生非”,林華卻有著自己的理由:“為這個家我操了多少心,彩電、冰箱、音響全是進口的,你更是吃穿不愁,要什么我給你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滿足?我不偷不搶,不賭錢不搞女人,有哪樣對不起你?我花錢是想買來快樂,早知道買來的是你的怨氣,我弄它來干什么?”
丈夫的申辯并沒有澆熄吳佳的抗爭意識,她反駁說:“你已經不是我所要嫁的那個人了。自從你發達以后,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冷淡寡情,而且對人充滿敵意。這股冷淡也侵入我們的婚姻,隨著你賺錢能力而來的,是我們關系的變化——過去我工作的時候,賺的錢兩個人分享;現在你發了,跟你要錢反而變得不可能。你對我事事控制,件件算計,我已經成了你的玩偶。錢,是你做任何事情最主要的動力;別人,包括我在內,都已成為次要的考慮。對于你來說,擁有了錢就擁有了一切。你早已不在乎我們的感情,你在乎的只是我的服從。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忍耐你多久。你的愛財如命,毀了我們的婚姻。”
林華對妻子的這番話很是不屑一顧:“錢可以為我帶來地位、聲望以及服從。錢對我的確很重要,而且我得到的愈多,就愈想要更多。我覺得這沒什么不對,想要大房子、好車子、好衣服,參加俱樂部,有什么不好的,這恰恰說明我有追求。隨著我擁有資產的增加,我對每一步發展都更加小心,因為我要繼續往上爬。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喜歡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你也應該知足。你有吃有穿,而且是吃好的穿好的,還有什么不滿意?再說,你花的錢是我掙的,我關心一下錢的去向,控制一下花錢人的行為,難道不應該嗎?”
夫妻倆越吵越兇,矛盾一再激化,從小吵到大鬧,從大鬧直至提出離婚。最終,一對恩愛的夫妻一拍兩散,勞燕分飛。
現在,由于物質生活的日新月異,物質的享受大大提高。多少人崇尚享受,追求物質生活,物欲無法獲得滿足就起貪念,搶劫、盜竊、綁架,種種惡行層出不窮。貪婪,是罪惡之源;貪婪,能讓人忘記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所以,做人切切不可對金錢貪婪。

⊙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某鎮里的老街上有一個鐵匠鋪,鋪里住的是一個老鐵匠。他已經80多歲了,身體卻還是很強健,過去給人打斧頭、打鐵犁,不過近幾年他主要以打拴寵物狗的鏈子為營生。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你無論什么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眼睛微閉著,手里拿著一只半導體收音機,身旁是一把紫砂壺。他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的。他覺得自己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東西,因此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間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發現壺嘴處有戴振公的印章。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里,一件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一位華僑手里。
商人想以15萬元的價格買下那把壺。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后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來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里的水。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后,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15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轉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后,蜂擁而來,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錢。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
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來左右店鋪的人和前后鄰居,當著眾人的面把那壺砸了個粉碎。
現在,老鐵匠還在賣拴小狗的鐵鏈子,他已經98歲了。
有人說:財富是過眼煙云,金錢是身外之物。這的確有一定的道理。除了金錢,人的一生還有許多值得追求的事物。如果一個人把賺錢當做生命的全部,便容易被金錢所俘虜。如此癡迷于金錢之中的人,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直立著裝錢的錢袋子罷了。“富了腰包,窮了心靈”,正是錢“迷”們的真實寫照。
自我測試
你能實現自己的發財夢嗎?
測試開始
一個垂暮的老人獨自站在高樓的窗前眺望窗外繁華的街道,你猜他在看什么呢?
A.停在街道旁的名車
B.不停閃爍的紅綠燈
C.熱戀中的情侶
測試結果
選擇A:財富是你畢生最大的追求。你有很好的理財觀念和能力,是個很有辦法的人,為達到致富的目的,甚至不擇手段。
選擇B:你很少做關于錢財的白日夢。你是個規規矩矩的人,膽小而懦弱,做事謹慎,你絕對不會想到靠賭博或者買彩券一夜暴富。
選擇C:你發財的欲望不是特別強烈,也許只是停留在想想而已的層面上。因為你太樂觀,所以把發財夢想得太簡單,現在你要做的就是把致富的目標定得低一點,切合實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