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性格差異 狼性人融通進取,羊性人偏執寡欲(1)
- 富人為什么富,窮人為什么窮
- 蔡富強
- 4961字
- 2016-04-11 10:51:59
很多富人都富在性格上,比如他們謙恭、親和、和悅、有耐性等等。
很多窮人都窮在性格上,比如他們清高、暴躁、有個性、毛躁等等。
很多年來,就是這些窮性格讓你抬不起頭來,翻不了身。
別悲觀,在你身上也同樣潛藏著成為有錢人的性格。滅掉那些窮性格,關注潛藏許久的富性格,激發它,讓它發揮作用,就好像讓火山噴發一樣,你也會成為有錢人的。
從這一刻起,趕快扔掉你的窮鬼性格,激活你的富貴性格。
別害怕,這并不是要逆轉你的性格,只是將你身上原本就具有的性格激活而已。
1.窮人假清高,富人真愛錢
我不是個有錢人,與其說我自己不是那種想要不停賺錢成為有錢人的人,不如說我恰恰是與此相反的人。仔細回想一下,我發現自己在有意無意之中抗拒成為有錢人。我并非不需要錢,但我會覺得錢是贓物、俗物,錢不干凈,會帶來很多惡果,會污染了我靈魂的高貴,會削弱我的文藝細胞,會讓我墮落成一個普通青年。
我對金錢的排斥是有家源的,起源于我姥姥。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去姥姥家,姥姥總給我講故事,故事很多,都不太能記住了,但是大致主題無外乎兩類:一類是窮書生遇上狐仙之類的,一類是人們為了錢財而遭受苦難甚至丟掉性命的,故事都有點《聊齋》的風格。姥姥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對于金錢和財富的追求與關注越來越多,很多的現實也印證了姥姥的話。于是給我造成這樣的認知:金錢和財富是比較罪惡的,是沾染了罪惡的基因的。
為了維護我那點可憐的清高,我犧牲了無數次稍稍爭取一下或者稍微忍耐一下就可以得到的職位和財富。甚至影響了我的婚戀觀。無論談戀愛還是結婚,我選擇另一半的第一條就是不要太有錢,因為我覺得有錢容易使人變化。可是二十年的俗世生活和十幾年的婚姻現實卻推翻了我根深蒂固的金錢觀,因為我看到的現實是:錢是工具,是途徑,是保護。
而前一段買了一本王仲堯的《慈悲喜舍——佛教財富觀》,讀了一下,更深層次地體會到其實金錢和財富本身是無所謂“善惡”的,而對金錢的追求、獲取和使用才導致了金錢的“罪惡感”。
擺脫了對金錢價值的偏見,反過來回顧周圍那些和我曾經一樣和錢有仇的人,發現他們關于金錢的傲慢與偏見,恐怕也受影響于我國古代文人的精神潔癖。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都比較清高,其原因固然與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有關——“商”被認為是末流,盡管有的商人很有錢,地位依舊低下。
《史記》里有一個故事,說孔子著名的學生子貢,也是一個很成功的商人。當時他仕宦顯達,車馬輕裘,去拜訪自己的老同學原憲,見到原憲衣著破敝不堪,潦倒非常,深為恥惡,說:“夫子豈病(窮困潦倒之意)乎?”原憲說:“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聽了慚愧異常,怏怏而歸。
可見,古代的知識分子把財富分為兩種,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所追求的或者說所看重的則是精神方面的財富。而商人或者說鉆營逐利之徒,無論擁有多少物質財富,也多不被認可,甚至被理解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成反比。所以許多商人,發財之余也喜歡結交些文人雅士,珍藏些古玩字畫,以示風雅;還有些土豪暴發戶,也總是想花錢買個官缺,以改變自己卑賤的地位。
知識分子,追求精神財富,這精神財富,具體到中國文化上,就是“道”——這個“道”是道家的“道”,也是儒家的“道”,這兩個“道”其實是一個“道”,是對生命本身價值的透悟和對真理的踐行和弘揚。
然而,真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道,其實道和財富是并行不悖的。
首先,佛教本身并不否定金錢的作用,關于財富,星云大師有非常直白的論述,他在著作中說:“我初入叢林古寺參學時,發現有些人以穿襤褸衣衫為標榜,有些人以吃餿飯剩菜為修行,有些人裝窮賣傻,揚言金錢名利是毒蛇猛獸,故以貧窮為清高。有一天,我聽到一位在客堂服務的知客師大實法師痛切地說道:‘貧窮!貧窮!大家都崇尚貧窮,極樂凈土的七寶樓閣、黃金鋪地的莊嚴世界,由誰來完成呢?實際上,貧窮就是罪惡啊!’”
佛教也講究布施,“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一輩子最終總要有一次大的布施,將來自己的所有財富、名利都無法帶走,必然要留在人世,這時不論有多少錢財都得舍去。而平時經常施舍的人,就會比較輕松。太貧窮,無財富可布施,何以表達愛與關懷?會丟了佛祖的臉吧。
同樣,基督教教義中也是不支持貧窮的,《圣經》說:“不要太貧窮,否則會丟了神的臉。”
錢不僅不妨礙清高,在普羅大眾的現實生活中,越是清高的生活,越需要財富的庇護和保全。
清清是個清高的女孩,京城白領,房地產文案,靠文字吃飯,不食人間煙火,過著原生態的生活,吃素食,用中草藥洗發,不婚,最近她由衷地感受到,金錢是清高的“保護傘”。
清清對老家院子里的那棵杏樹情有獨鐘,那棵杏樹是她上大學那年栽種的,每年春天,都會開出粉白色的花朵。這粉白色的花朵一年一度,陪伴她整個青春期。即便是現在,每次回家,她都要在杏樹下自拍幾下,遐想幾天。
五一小長假回家,清清正在樹下享受花香,老爸過來撂了句話:“要玩趕緊玩,過幾天我就把它砍了,這棵杏樹結的果子也不好吃,我把它砍了栽棵鐵核桃,一對鐵核桃能賣好幾千呢。”
清清一聽傷心極了,家里有這么一個小庭院,有慈父慈母,有一只田園小狗,有一棵長情的杏樹,這是她的心靈的歸宿,少了誰都不行,所以她堅決反對老爸的決定。她和老爸好好溝通了一下,了解到,原來,老爸是跟風,村里人知道京城文玩之風興盛,于是就興起了一股種植核桃之風,發家致富。爭強好勝的老爸不甘于落后于別人,所以也和其他村民一樣指望種核桃樹發一把。
這下子,清清知道了,都是錢惹的禍。為了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清清給了老爸一筆她認為的“巨款”,老爸再也不提砍樹種核桃那事了,因為,不種核桃,老爸也過著不錯的生活。從那以后,清清工作更有動力了,賺錢更帶勁了,也會兼職接點策劃案之類的,豐富自己的錢包,開源節流。在之前,她從來不兼職,不加班,過著文藝清高小女生的清湯寡淡的生活。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和獲取、使用財富,廣種福田,慈悲喜舍,那樣不光自己,對于后代的影響也會很大。我們總說窮清高窮清高,只有擁有了正確的財富觀,才可以使清高脫貧,把窮清高變成富清高。
2.窮人太有個性,富人太圓融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同樣,人非草木,也各有各的個性,一人一個習性,一人一個脾氣。若是個性太突出,脾氣太大,也會妨礙了自我的發展。下面的故事是我不經意中看到的,很具有啟發意義。
我的母親是個裁縫,所以在穿衣上,我一直喜歡“高級定制”,從市場上買塊心儀的布料,從時尚雜志上找個鐘情的款,然后找個信得過的裁縫為我定做。也因此,我結識了不同財富人生的裁縫,有在早市上擺地攤的,有在國際購物中心當設計師的,也有在一般的紡織品商城租柜臺的。其中,麥子姐和小米姐的故事最具勵志性。
麥子姐是西北女漢子,英姿颯爽,性格爽朗,為朋友兩肋插刀,做朋友,那是無可挑剔的。和我相當投緣,人很善良,都不喜歡拖泥帶水,我倆自然惺惺相惜,互相贊賞,這些年活得倒也恣意,成了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我時常光顧她的小店,每次都帶些吃的喝的分享。我們親如一家。
麥子的生意非常穩定,八年前在西山腳下的某早市擺攤,現在依然是,她有穩定的客戶群,月收入萬兒八千的不成問題。麥子姐很知足,比起老家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姐妹,日子好過得多。后來她攢夠錢,在老家市郊給兒子買了套房。
麥子姐是個感恩的人,這些年總念叨我對她的好,支持她的生意。
若不是這幾天因為這個選題對比了她和小米姐的境遇,我甚至一直誤認為我對她這些年幫助真的很大,我總是鼓勵她堅持個性,我總是為她的棱角分明鼓掌。
其實我的情緒化的鼓掌從深層次害了她。
小米姐也是我的“御用設計師”,在西四環某很有品位的國際商廈做服裝設計師,她的店鋪屹立在國際奢侈品牌中間,獨樹一幟。這些年因為受電商沖擊,商場的生意不景氣,唯獨她的店生意紅火,客戶都是身價過億的富貴經營階層,人帶人絡繹不絕。年收入沒個千八百萬能在寸土寸金的商場立足嗎?小米姐那身價,您想去吧!
為啥同樣是裁縫,差別這么大呢?
是命運出身等原因嗎?
不是。
她倆的起點和命運基本相同,一個來自西北鄉下,一個來自河南農村;想當年進京時都是高考落榜來北京謀生的文藝小女生。
那就是技術和手藝問題了?
更不是,論手藝,過去到現在,麥子姐都遙遙領先。
她們的命運之所以是現在的云泥之別。完全是因為個性。
麥子姐太個性,遇到的顧客,凡是她看著不順眼的,說話不愛聽的,過于挑剔的,事情多的,她一概“老娘不伺候”。你愛來不來,不來拉倒,有你沒你生意照做,照樣有飯吃。每次她和客戶發飆撂臉子的時候,我都為她的個性點贊。于是,她更有個性了。也因此,她的客戶群體單一,都是她處得來的人。而且,即便她偶有閃失出了錯,大家不滿意,看在交情的分上,也就將就了。
以上兩點,妨礙了她的大發展。
小米姐脾氣很少,沒什么個性。就因為她的沒個性,我一開始并不喜歡她,我覺得她像個沒有原則的“面瓜”一樣。有時候我當面說她,她也是笑笑,迎合我說“您說得對”。無論什么樣的顧客,她都歡迎。無論多么刁鉆的客戶,她都不煩。無論多么難纏的客戶,她都能令人滿意維系住。
說來也巧,她最大最金貴的一個客戶,就是當年刁難她最狠的一個女顧客。女顧客是個南京女人,自帶布料找小米姐來幫她做旗袍。結果呢,明明是按照她的要求和尺寸量身定做的,結果這個女人很矯情,就抱怨說不是她想要的感覺,百般刁難。當時我是在場的,明明是顧客沒理,可是小米姐還是十二萬分真誠地安慰人家,提出了無數個改良方案。這要是換了麥子姐,早翻臉了。
幾天后,這個女人又來了,這次不僅帶來了滿臉微笑,還帶來了好吃的糕點,給小米姐道歉來了,她說自己回去反思了一下,之所以出不來想要的感覺,不是衣服的問題,而是自己比以前胖了,是自己身材的問題。
而小米姐的態度和溫柔,徹底感動了她,也因為這份感動,她成了小米姐的貴人,給小米姐的店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機會和客源支持!
連小米姐都說:“沒有她,絕對沒有我的今天。”
我打趣地逗她說:“沒有她,也會有你的今天,因為你沒個性。”
看來,做人太有個性,一身芒刺,過于放任自己的情緒和脾氣,不懂得收斂,不僅會刺傷朋友,還會妨礙自己的財路。太有個性的人堅持自己所想,活在靈魂的舒適區,拒絕改變,沒有耐性,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是疏于精進。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所有折磨你的人與事,都在以另外一種方式成就你。我們應該適時地為難一下自己,收斂自己,重新審視你看不慣的人,受不了的事,那些折磨你的人,有時候真的是你的貴人。那些你看不慣受不了的人和事,就是你背上的箱子。而你背上的箱子,時隔多年,打開后往往會變成百寶箱,里面全是寶藏。平日里,你不明白為什么一個箱子會背在你的身上,你看著別人的身上沒有箱子,或者箱子比你的小,所以沒有那么沉重那么負累,你對別人充滿了羨慕,而自己滿腹委屈。但某天,你終于有方法打開那個箱子,你發現,那里面是寶藏。然后,你充滿感激,感謝上天給了你這個箱子。
脾氣沒了,幸福來了。脾氣沒了,財富來了。這樣的得失,你是該好好掂量掂量了。
3.窮人脾氣大,富人本事大
一些有錢人去店里買東西,看中一件衣服,售貨員說:“先生,這衣服2000元。”有錢人會覺得銷售員僅僅是盡職盡責給他報個價格而已。
而一些窮人去店里買衣服,看中一件衣服,售貨員也說:“先生,這衣服2000元。”窮人會惱羞成怒,覺得是售貨員在羞辱他買不起。
沒本事的男人總是很自卑,碰他一下就像刺猬一樣,脾氣自然不好。他們對待自己女人的抱怨,總是會說:“你去找別人吧!”
有本事的男人總是自信,對人自然謙和,對于自己女人的抱怨,也總是欣然接受,努力做好。
別不信,這就是事實!
也別不信,就是因為你脾氣大,財運才差。老百姓嘴里有句話叫“窮橫”,的確,窮極生橫,生怨,生恨。從因果上論,要搞清窮和橫之間的先后關系就像是雞先生蛋還是蛋先生雞一樣難定。但無論如何,窮和橫之間有著剪不斷的關系,財氣和脾氣之間成反比關系,這是一定的。
大家都知道“和氣生財”這句話,但并不是每個求富的人都真正懂得它的真諦。和氣生財,惡氣生窮,同樣是做買賣,為何有的人賺錢,有的人虧本?生意人除了要會“買”,還要會“賣”。要想“買”得好,你要對客戶和氣。而要想“賣”得好,就得對顧客客氣,所以,“和氣生財”一點不假,惡氣生窮也一點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