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能差異 富人一心想富,窮人總是發怵(4)
- 富人為什么富,窮人為什么窮
- 蔡富強
- 3699字
- 2016-04-11 10:51:59
如何具有創造性能力。首先,很多決策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得來,而不依賴上級決策指點。其次,更多地接觸社會的考驗,更多地經歷社會歷練,在社會的海洋中搏擊,變得更強壯,創造性思維更加活躍。另外,培養自己從生活中、咨詢中抓取有益的信息的能力,轉換成創新性點子。正如,一些地區涌現出一批批具有商業頭腦的商人,其原因是他們很早成批下海經商,鍛煉出具有靈活的商業頭腦。
腦海中常設經濟問題。問題擺在眼前,就會讓自己的眼睛更加明亮地去找尋答案,也許是靈感,也許是實物,也許是不經意的一句話,都可能激活思維,找到答案。
8.放心吧,只要不懶,你一定可以到達輝煌的明天
特別富的人少,特別窮困潦倒的人也少,大部分是平庸的大多數:不好不壞的家庭,不好不壞的工作,不好不壞的生活。這樣的我們,如何給生活晉級?
其實,只要你有心,又不懶,一定可以擁有美好的明天。就像下面這個人一樣。
猗頓出生在春秋時期魯國一個貧窮的家庭,要說這人真是不可救藥,家里窮也就算了,自己耕點地養點蠶打打工,總能養活自己吧,就算生活不富裕,起碼不至于餓肚子??伤购茫麆t常饑,桑則常寒,反正,無論怎么辛苦奔波,都處在饑寒交迫的狀態。
按說,這樣一個人偶爾寫寫詩自嘲一下也就得了。但猗頓從來不自嘲,反而特別愛幻想,總想著有朝一日擺脫貧窮,成為一個超級大富豪。
這事兒幻想一下容易,想實現難度比較大。但猗頓是個有心人,他打聽到越國的謀臣范蠡棄官經商后,很快暴富,成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猗頓羨慕不已,決定向前輩請教,他帶上干糧,在陶朱公家門外虔誠地等了幾天,終于把陶朱公感動了,決定指點一二。
根據猗頓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陶朱公告訴他:“你就養母牛吧,先買一頭總能做到吧?過幾年,牛生牛,一直繁衍,跟滾雪球似的,財富也就越來越多了?!?
老實說,這根本算不上什么致富秘訣,養母牛,誰不會呀,很多農民都會養一頭,但沒見他們發家致富嘛。要是一般人,可能會很鄙夷地還給陶朱公一個白眼,真是徒有虛名!可猗頓卻如獲至寶,他不僅砸鍋賣鐵湊夠了買母牛的錢,還把家搬到了水草豐美、適合放牧的猗氏縣。
猗頓在這里老老實實放著他的母牛,母牛生了小牛,小牛長大又生了小小牛,沒過幾年,他就有了一個規模相當不錯的牛群,然后,他把公牛賣掉,再買回一些母羊,羊生羊,沒過幾年,他又有了一個浩浩蕩蕩的羊群。
做了十年的放牛郎,從當初只有一頭母牛,到后來牛羊遍地,猗頓迅速積累了財富,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戶。
致富后的猗頓,特別感謝陶朱公的指點,也特別感謝發家地猗氏,于是,不僅用了猗這個姓,還建了個陶朱公廟,沒事兒就膜拜一番。
失敗者終于成了富豪,這是多么欣喜若狂的事兒啊,趕緊躺在鈔票上享受吧,想怎么活怎么活,把以前失去的全都補回來。
可猗頓有更遠大的理想。他住的地方真是風水寶地,不但水草豐美,還有大片的池鹽,他每次販賣牛羊時,都會順道馱一些去賣,這個過程中,發現池鹽利潤很大,比養殖更賺錢。于是,他把賣牛羊的錢拿出來,開發池鹽,從事池鹽生產和貿易,完成了從農戶到商人的轉變。
在商場上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后,猗頓摸索出了許多經驗,也看到了很多不足,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棄用牛車拉鹽,改用船只,為此還專門鑿了一條河。雖然投資很大,但回報也很驚人,拉鹽的船源源不斷地走向四面八方,他的生意漸漸遍及全國。
有錢人一般都喜歡買珠寶,猗頓也不例外,買的珠寶多了,慢慢地鑒賞水平也就提高了。別人都是買著玩,可猗頓在玩之余,覺得這也是一條不錯的財路,有需求就有市場嘛,于是,他又開始做珠寶生意。
生意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財富像雪片似的,呼呼地往猗頓的銀行賬戶上飄,他成了巨富,在財富排行榜上的位置,已經超過陶朱公,能夠和王公將相相提并論了。
猗頓就這樣成功逆襲,成為了一代富豪??v觀他的致富之路,一點秘訣都沒有,就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不管在別人看來是愚笨的還是冒險的,只要自己看準了,就堅定地往前走。
再窮困潦倒的人,只要肯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往前走,總有一天,能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踏踏實實瞄準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都能擁有相當規模的財富帝國。
猗頓的例子絕不是個案。我的朋友圈也證實了這個道理。
為了寫好本書,給大家集思廣益,我仔細研究了這些年我所認識的人,我發現,我從小到大所有打過交道的兄弟姐妹,這些年,凡是扎扎實實做事的,日子沒有過得差的,人到中年,有個三兩套房,有個幾十萬的車子,手頭再有幾百上千萬的存款,都是很平常的事。而那些窮家伙,都是不靠譜沒定性的家伙。就以大學同學中最慘淡的那個邵姓男生為例,到現在事業和生活都沒什么起色。邵同學大學時就很浮漂,一會兒入這個社團一會兒入那個社團,狗一陣貓一陣。聽說他畢業后依然如此,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跳蚤”,在一個公司干不了多久一旦發現有什么事不合他的意,就怨氣沖天地離開??墒翘鴣硖スぷ鳑]跳出個門道兒,老婆都被他跳跑了。情場失意了一陣子,心態更不好了。別人都持續上升,而他走一步倒兩步,所以越來越落后。
說了這么多,就是想幫大家放寬心,對于未來,所有人都不必擔心,只要你像猗頓那樣有心勤奮,不像我的邵同學那樣浮躁懶惰,就一定能鑄就屬于你自己的輝煌!
9.富人目光長遠,窮人總跟在富人屁股后邊亂轉
在我心里,有個“偶像”,鄰居的爸爸,河北農民,賺錢能人一個,故稱“偶像”。我吃的紅薯、花生、花生油、小米、大米等等農副產品,均出自這位“偶像”之手。
“偶像”有四個女兒,愛人體弱多病,養活一家老小的重擔結結實實地壓在他肩上,在那個靠土地生存的落后的時代,可想而知這是何等的壓力。可是“偶像”不僅不怕,還把重擔變成了金山:他是村里第一個萬元戶,是村里第一個買縫紉機、買飛鴿自行車、買手表的人,也是第一個買轎車的人,四個女兒都嫁得風風光光。
全村的人都佩服他。但都捉摸不透他。同樣是種地,同樣是種棉花,同樣是養牛,他一年能收入好幾十萬,別人都賺不了幾個錢,有的還賠個精光。這是為什么呢?除了技術的因素外,主要是他有眼光,目光長遠。
有一次,我請他吃飯,“偶像”酒后吐真言:
“各行各業,賺錢的道理,都一樣,就是你得有眼光,不能跟著別人屁股后邊亂轉,別人干啥你干啥,那你干啥都白搭。我是我們村第一個養雞專業戶,當別人都追隨我養雞時,我就開始養牛了,平時賣牛奶,賣牛犢子,年底賣牛肉。當整個村里都飼養成風時,我又開始賣飼料了。他們永遠都追不上我,因為我看得比他們遠,想得比他們多?!?
聽“偶像”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啊。老人家雖然沒讀過幾年書,但樸實的語言中隱藏著深刻的市場前景分析,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假如你想做點事,要么就做開市場先河之螃蟹食者,要么就做萬跡蕭條之掃尾成者,反正,已經很多人在做或者已經有了行業老大的紅海一片的行業沒有多大賺頭,一是競爭劇烈很難生存,二是市場收縮發展空間小。這時,要么選擇新產品,要么選擇舊產品的新生代新科技。就像這位“偶像”一樣,當他們村里沒人養雞時,他養雞了,當大家都養雞時,他改養牛了,當大家都養牛時,他改賣飼料了。他永遠都比別人想得多,看得遠。
我們往往只看到現在窮人和富人的天差地別,卻忽略了他們的歷史和過去。今天的富人,可能就是昨天和你站在一起的窮光蛋。他們今天之所以把你撇下那么遠,是因為他們目光長遠。我們再來看看這樣的故事。
三個小伙子結伴外出,尋求發財機會。在一個偏僻的山鎮,他們發現了一種又紅又大、味道香甜的蘋果。這種優質蘋果在當地的售價非常便宜。
第一個小伙子望著這些蘋果,雙目發亮。他立刻傾其所有,購買了十噸最好的蘋果,運回家鄉,以比原價高兩倍的價格出售。就這樣他往返數次,成了家鄉第一名萬元戶。
第二個小伙子望著這些蘋果,沉思片刻。他用了一半的錢,購買了一百棵最好的蘋果苗,運回家鄉,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上。整整三年的時間,他精心看護果樹,澆水灌溉。
第三個小伙子望著這些蘋果,一連幾天圍著果園東走走、西看看。最后,他找到果園的主人,用手指著果樹下面,說:“我想購買這些泥土?!?
園主一愣,接著搖搖頭說:“不,泥土不能賣,賣了怎么長果?”
他彎腰在地上捧起滿滿一把泥土,懇求說:“我只要這一把,請你賣給我吧!要多少錢都行!”
園主看看他,笑了:“好吧,你給一塊錢拿走吧?!?
他帶著這把泥土返回家鄉,請專家化驗,分析出泥土的各種成分、濕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開墾、培育出與那把泥土一樣的土壤。最后,他在上面栽種上蘋果樹苗。
十年過去了,三個人的命運迥然不同。
第一個購買蘋果的小伙子依然去購買蘋果,運回來銷售,但是每年賺的錢越來越少了,有時甚至不賺或者賠錢。
第二個購買樹苗的小伙子早已擁有自己的果園,但是因為土壤的不同,長出來的蘋果有些遜色,但是仍然可以賺到相當的利潤。
第三個購買泥土的小伙子,也是最后擁有并收獲蘋果的人,他種植的蘋果色香味甜,引來無數購買者,總能賣到最好的價格。
這個故事是現實的,三個人一個比一個聰明,他們留給我們很多啟示。一樣的機會,不同的目光,不同的選擇,產生不同的結果。最先賺到錢的人不一定賺得最多,誰考慮得長遠,放長線釣大魚,誰收獲的就最多。所以,要想發大財,就一定比別人站得高看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