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言之有喻:從別的說起(1)

言之有喻——從別的事情說起,能夠避免直說的尷尬,能把對方繞進來,進而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說服別人,或打動別人……會說話的人善于言之有喻,總是能夠審時度勢地“繞彎”,進而達到更好的效果,對個人發展、生活均可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講話可以從禮貌講起

凡事都講究一個“禮”字,說話同樣以“禮”為先,這里說的“禮”主要指禮貌。同他人說話時講禮貌,才能給他人留下好印象,也才能為說話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

生活中,我們被他人拒絕、排斥,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沒有以“禮”為出發點來講話。一般來說,沒有人會把一個講禮貌的人拒之門外。所以當你覺得別人不愿意打開話匣子和你交談,不妨用禮貌去打動他。要知道,說話先從禮貌講起,定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下面這個故事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有個年輕人,有一次在山里迷了路。正當他彷徨無助的時候,他看到一位放牛的老大爺正在大樹下睡午覺。他用草帽遮著臉,很顯然不想讓人打擾他休息。但是年輕人心里很著急,于是走到老大爺身邊,輕聲地叫著:“大爺,大爺!”

老大爺從睡夢中醒來,看著這個擾他美夢的年輕人,很生氣,開口就說:“真不懂事,沒看見我正在睡覺呢?我現在心情很不好,不管你有什么事,都給我走遠一點!”說完繼續閉目養神。

年輕人聽完,什么話也沒有說,安靜地等在一旁。

不久之后,老大爺睜開眼睛,輕輕地咳了一聲。年輕人笑呵呵地走了過去,很有禮貌地對老大爺說:“大爺,剛剛打擾了您休息,非常抱歉。我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出山,您能告訴我嗎?”

老大爺看對方那么有禮貌,想到剛剛自己的無禮,有些羞赧地說:“年輕人,別介意啊,我老人家沒睡夠脾氣就會不好,就容易發火。我現在也正要下山,你跟著我一起走吧。”

就這樣,年輕人得到了老大爺的指引。

一開始,年輕人不講“禮”,得到的是老大爺憤怒地拒絕。之后,他采用迂回戰略,先從禮貌講起,這才打動了那個固執的老人,得到了對方的友好對待以及幫助。試想一下,如果第一次得到拒絕之后,年輕人直接與對方爭論,而不是禮貌地等在一邊,沒有在老人醒后禮貌地道歉,結局又會怎樣?說不定老人會對他視而不見,丟他一個人在山里徘徊。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就能看到禮貌的重要性。生活中,我們也不妨學學這位年輕人,無論說什么,不妨都先從禮貌講起,用禮貌去打開對方的心門,這樣方能更多地被接受,更少地被拒絕。

值得一提的是,說話從“禮”開始,是放之世界皆準的說話準則。在國外也同樣如此!

約翰是一名雜志社記者,一次雜志社派他去采訪一位知名作家,在去之前,就聽說這位作家從來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他做好了思想準備。

他來到作家的門前,叩響了作家的大門。仆人覺得約翰很面熟,很熱情地為他打開了大門,他真誠地對仆人說了聲“謝謝”。走進客廳,作家正在埋頭寫作。約翰安靜地等在一旁,沒有發出一點聲響,更沒有打擾作家的意思。

過了很久,作家抬起頭來看到約翰,非常驚奇。約翰趕緊站起來,很有禮貌地說:“我是一名記者,非常抱歉,我沒有跟您預約就來打擾您。我知道我有些冒昧,可能給您帶來了一些困擾。在這里,我真誠地向您道歉。”

作家聽完,也不好意思像拒絕其他記者一樣趕他出去,但還是沒給他什么回應。約翰知道自己已經取得一點進步了。他接著說:“我一直很喜歡閱讀您的作品,也一直關注您的新書。我這次來是想跟您討論一下您的新書,不知道您能否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作家很喜歡約翰彬彬有禮的態度,又聽到對方要談談自己非常關注的新書,一下子有了談話的熱情。就這樣,約翰完成了這次采訪。

在別人看來,約翰的這次采訪,是很難完成的任務。然而約翰卻輕而易舉地完成了。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深諳說話之道,沒有開門見山,直接闡述自己的目的,而是先用“禮”來獲得對方的好感,然后再巧妙地把話題轉移到自己想要談論的主題上。

生活中,當你遇到同樣的問題,當別人排斥與你交談時,也不妨先從禮貌講起,用禮貌贏得別人的好感,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相信,接下來,事情會順利很多。

以退為進,欲擒故縱

生活中,你一定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說服別人的時候,你的觀點分明且正確,卻無論如何都說服不了對方,甚至有時還會被對方“駁”得啞口無言。這讓你煩悶、困擾,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妨改變一下策略,以退為進,欲擒故縱。這樣做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輕而易舉地讓別人心服口服。

漢武帝時期,丞相公孫弘自小家境貧寒,后來雖然貴為丞相,但是依然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飯桌上只有一個葷菜,棉被的材料也是最普通的。誰知他的這種行為導致大臣汲黯上奏了漢武帝,直接批評公孫弘,說他位列三公,俸祿相當可觀,卻將生活過得寒酸之極,是沽名釣譽,是為了騙取廉潔簡樸的好名聲。

漢武帝召見公孫弘,問他:“汲黯說的是事實嗎?”公孫弘說:“是啊,汲黯說得對。在這滿朝文武中,我與他的關系最好,他是最了解我的人。如今他這樣指責我,正是說中了我心中的秘密。我有這么多的俸祿,還過這樣清貧的生活,的確是沽名釣譽啊。如果不是汲黯對陛下一片忠心,您怎么會看到這樣的奏折,我又怎能發現自己的錯誤呢?”

漢武帝聽了這樣一番話,不但沒有治罪,反而覺得公孫弘為人謙和,因而更尊重他了。

公孫弘對汲黯的批評和指責,一句也沒有辯解,全部承認,這是何等的智慧之舉啊!汲黯指責他“沽名釣譽”,有理有據,那么無論他怎么辯解,都很難扭轉劣勢,所以他選擇以退為進、欲擒故縱。不僅有效地替自己解圍,而且也給別人留下了謙和的印象,為個人的長遠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退為進、欲擒故縱是一種顧左右而言他的交談策略,它表面是退縮,實質上是進攻,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好比拉弓射箭,把弓弦向后拉的目的是為了把箭射得更遠。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說話技巧。就像下面這樣。

甲:“你長得這么漂亮,怎么還沒有找到對象呀?”

乙:“是的,因為我挑得比你仔細。”

胖子:“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正在鬧饑荒。”

瘦子:“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鬧饑荒的原因了。”

這兩段對話,因問話的人咄咄逼人、語氣尖酸又無顧忌,所以答話的人采取了先認可,而后回擊。這就是以退為進。當遭遇到正面說理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的時候,不妨先“退一步”,進而實現“進”和“擒”的目的。

以迂為直,先到終點

當我們在與人對話的時候,特別是想要說服別人的時候,要想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妨多兜幾個圈子,采用迂回戰術。要知道,迂回并不是放棄,也不是后退,而是為了更快更直接地接近目標。誠如法國作家勒農說的那樣:“你不要焦急!我們所走的路是一條盤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許多彎,兜許多圈子,時常我們覺得好似與目標背離,其實,我們總是越來越接近目標。”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一下班就回家做飯,還煮了一鍋紅棗湯。妻子下班后,端著碗喝了一口湯,很滿意地說:“這個棗真甜,哪兒買的?”丈夫說:“是鄉下的姨媽寄來的。”妻子很感慨地說:“姨媽想得真周到,每年都給你寄棗。”丈夫說:“是啊,在我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姨媽把我養大的。”妻子說:“姨媽真不容易。”丈夫忽然嘆了口氣,對妻子說:“是啊,她老人家現在一個人住在鄉下,身邊沒個人照應,聽說最近胃病又犯了,我想……”丈夫的話還沒說完,妻子就說:“那你把她接來啊,去大醫院好好看看。她為你付出那么多,你也應該好好孝敬她才對。”

而在此之前,妻子一直主張過二人世界,不喜歡別人來打擾。因而丈夫也不敢隨意地開口,只好采用這種迂回的策略,以迂為直,反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他直接跟妻子說要把姨媽接過來住,妻子或許不會同意得這么干脆吧,更甚者很可能引發一場夫妻爭吵。

由此可見,有些話直說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時,不妨采取迂回戰術——迂回著先說別的,從別的說起,以迂為直,這樣可能反而更容易達到目的。就像要到達山頂,迂回式的盤旋公路往往會讓車輛行駛起來更容易,能讓車輛更快到達山頂。

所謂以迂為直是指,不要直來直往,要學會繞圈子。目的是說某一件事情,卻先從說別的事情說起,由其他的事情引出這件事,以給對方充分的引導以及心理舒緩、適應的空間。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直言不諱的,并不是每件事都適合開門見山地說,有時候,迂回的說法反而更容易讓人接受,可以避免很多麻煩,可以讓人更快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動物界得到啟示。

世上有一種鳥,它們食魚為生。它們的嘴巴很直,上下兩部分又長又寬。它們在吃魚的時候,首先把魚拋向空中,然后魚就會頭朝上尾朝下落下來,這時,它們就用嘴接住,一口吞下去。這樣魚在通過喉嚨的時候,魚翅上的魚刺就不會卡在喉嚨里。

這種鳥吃魚的方式,看上去很麻煩,但是這樣做,避免了被魚刺卡住喉嚨的危險,更有助于它們享用美食。如此看來,麻煩地迂回一下不是很有必要嗎?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刺”,此時說話就不要太過直接,不妨兜個圈子,繞個彎,從別的說起,以迂為直,這樣反而更容易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

特別是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更是如此。要是對方難以接受某些建議,那就不要硬碰硬地去說教,不如從別的說起,等對方沒那么抗拒的時候再把話題引到主題上。這種以迂為直,為自己要說的話題做鋪墊的說話方式往往更能說服對方。

在《戰國策》中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際,大勢進攻趙國,趙國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候,趙太后剛剛執政,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不得不向齊國求助,而齊國的要求是,讓趙太后的小兒子作為人質,趙太后說什么也不愿意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也沒有用,最后趙太后還下命令說:“如果有人再說讓長安君作為人質,我就把口水吐在他的臉上。”這時,左師觸龍決定去說服太后。

趙太后知道他來的目的,于是氣勢洶洶地等著他。哪知觸龍在見到太后以后首先問的是太后的身體狀況,然后又和太后談論自己的小兒子,這引起了趙太后的共鳴。觸龍說:“做父母的都很疼愛自己的子女。不過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不能只顧眼前。”接著,觸龍又引用歷史典故來說明假如不替他們做長遠的打算——將長安君送去作人質,會有什么后果。趙太后覺得觸龍言之有理,就同意讓兒子去齊國做人質,從而解決了趙國的危機。

試想一下,假如觸龍見到趙太后,開門見山就說:“假如您不把兒子送往齊國做人質,趙國就危險了,也不利于你兒子以后的人生。”那么他的結果也會和其他大臣一樣。觸龍沒有這樣做,而是采用了迂回的戰略,以迂為直,結果很快說服了太后,達到了勸誡的目的;而觸龍也因為這件事情,成為眾所周知的人物,他的精彩表現,一直流傳至今。

可見,靈活運用迂回戰術,從別的說起,以迂為直,可以避免正面的沖突,有利于打破了對方心靈的堡壘,進而更快、更容易地實現自己的目的。

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是指:在說話的時候,盡量按照別人的思維模式,層層深入地分析,最后才能否定別人的觀點,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就是說不要首先拿出自己的觀點,而應該先從別的開始說,從對方的觀點開始說。

孟子是中國古代出色的辯論家,他深諳說話的技巧,因此他的每一次辯論幾乎都是成功的,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就是他使用過的策略之一。從下面這個孟子晉見齊宣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孟子問齊宣王:“您曾經跟莊暴說您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齊宣王的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但也只好如實回答:“我不是愛好古樂,只是喜歡一般的音樂。”

孟子說:“只要您喜歡音樂,那么齊國就會富強了,不論你喜歡的是古樂還是一般的音樂,都一樣。”

齊宣王說:“先生能把這個道理說得更明白一點嗎?”

孟子說:“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和一大群人一起欣賞音樂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回答說:“當然是與大家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又說:“與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和與很多人一起欣賞音樂相比較,究竟哪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說:“當然是后一種。”

孟子說:“那么現在我來和您談談音樂的道理吧。你一個人在宮殿里奏樂享樂,音樂聲傳到老百姓的耳朵里,而他們卻正在吃苦受難,他們會說‘我們的大王如此愛好音樂,為什么我們的生活會如此貧困呢?’究其原因,是大王只知道自己享樂,卻不知道與百姓同樂。但是假如大王在這里奏樂,老百姓全都喜笑顏開,他們會說‘我們的大王一定很快樂,要不怎么會奏樂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大王能和百姓同樂。因此,只要大王能夠做到與百姓同樂,那么國家自然就富強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乳山市| 乐安县| 广东省| 抚远县| 乌拉特中旗| 莱阳市| 肇庆市| 牡丹江市| 玉林市| 丹凤县| 黔东| 宁河县| 赣州市| 武穴市| 石泉县| 即墨市| 抚远县| 宜州市| 龙口市| 永泰县| 交口县| 惠州市| 汤原县| 泾川县| 特克斯县| 岑溪市| 县级市| 公主岭市| 醴陵市| 洛扎县| 县级市| 海门市| 上杭县| 合江县| 工布江达县| 张北县| 扶余县| 彰武县| 长子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