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群體的感情和道德觀(2)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 (法)勒龐
- 2403字
- 2016-04-18 16:00:58
這時候,群體中的無知者、愚蠢者和心懷嫉恨的人也會擺脫自己往常那種卑微無能的感覺,轉而感覺到群體所帶來的那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
可是,讓人失望的是,群體這種在感情上的夸張,通常總是與負面情緒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這些負面情緒偏偏又是原始人的本能遺傳下來的劣性部分。當群體中的成員脫離群體,以獨立個體的身份存在時,由于擔心被懲罰,因而他們會竭力約束這樣的情緒。可是當他們處于群體中時,則不然。因此,群體注定要干出極端惡劣的勾當來。
但是,這并不表明,即便是在最巧妙的影響之下,群體也無法表現出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和極為崇高的美德來。事實上,與獨立的個體相比,群體更能表現出這樣的品質。關于這個話題,等到我們研究群體道德的時候,再來細說。
什么才能打動群體
正因為群體通常會夸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只有極端的感情才能打動群體。
因此,演說家要打動自己的聽眾群體,就必須盡可能地讓自己的言辭激烈,表現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因此,為了最有效地打動聽眾群體,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最喜歡用的演說技巧就是夸大其詞,言之鑿鑿,不斷重復,論證任何事情都堅決摒棄說理的方式。
除此之外,群體對他們自己所崇拜和傾慕的英雄的感情,也會有類似的夸張。比如,群體通常會夸大英雄所表現出來的某種品德。很早以前,就有人明確地指出,觀眾(群體)對舞臺上的英雄會有這樣的要求,即要求他們具有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勇氣、道德和良好品質。
坐在劇場中觀察事物有獨到之處,那就是會形成特殊的立場,關于這一點,早就被人證實了。毋庸置疑,這種立場確實是存在的,但是判定它的標準和邏輯幾乎沒有任何關系。
一種藝術要打動觀眾,根本就不需要很高明的手段,甚至很低下的手段就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但是這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性才行。若想完全了解它們成功的原因,僅僅依靠閱讀劇本的方式是無法實現的。事實上,對于劇院領導來說,在選好一個劇本以后,通常他們自己也不清楚這個劇本拍成戲后會不會被觀眾所喜愛,因此,要準確地判斷一個劇本的價值,他們就必須先把自己變成觀眾,即站在觀眾的角度上去欣賞和思考。
要是引申開來,我們就能看到并且說明種族因素的絕對影響力。為什么一部能在這個國家掀起熱潮的歌劇,在另外一個國家卻毫無反響,或只能取得平庸的成績呢?這是因為它沒能產生能夠同樣作用于其他公眾的影響力。
什么才能打動群體
群體的夸張傾向只作用于感情,而對智力,則不起作用。
因此,群體的夸張取向并不會影響智力。
我曾明確指出,個體一旦進入群體成為構成群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時候,他的智力水平就會一瀉千里。
關于這一點,一位有學識的研究犯罪群體的叫做塔爾德的地方官員也曾證實過。
在夸張的影響下,群體的感情要么變得無比崇高,要么變得無比低俗,除此之外,別無它向。
但是,要是以為進入一個群體中,有了群體的夸張傾向后,就能讓自己的智力大有漲幅,那就完全錯了。
因為群體的夸張傾向不會影響群體的智力。
群體的偏執與專橫
群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東西,在感情方面也一樣。
在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面前,群體要么全盤接受,要么全部拒絕,將異己者的態度和觀點視為謬論。
群體向來是用暗示的作用加以誘導的,而不是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準確無誤的信念的。
我們早就意識到,這樣的偏狹類似于人們的宗教信仰,都會對人腦產生絕對的控制和支配作用。
一方面,群體分辨不清真理和謬誤的區別;而另一方面,由于群體能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力量,所以它們會讓自己的理想和偏執打上專橫的色彩。
獨立的個體可以坦然接受矛盾,并能針對所存在的矛盾展開討論。但這對群體來說,是絕對不行的。
在公眾集會上,演說者哪怕有半點反駁的跡象或有最輕微的反駁言行,都立即會被群體罵得狗血淋頭。
這時候,要是演說者還堅持自己的觀點或立場,那就會迅速敗下陣來。
假如沒有管束和控制現場的當權者,那么,反駁者很可能會被當場打死。
專橫和偏執是所有類型的群體的共性,盡管如此,各個群體專橫和偏執的強度還是有所不同的。在這一方面,對人類思想和感情起決定和支配作用的種族因素,會再次發揮其突出的作用。
而在這方面,以拉丁民族為典型。在拉丁民族所形成的群體中,其專橫和偏執程度是無與倫比的。
事實上,偏執與專橫這兩種態度在拉丁民族群體中已經發展到了能完全破壞盎格魯-薩克遜人與生俱來的強烈的個人獨立感的地步了。對拉丁民族所形成的群體來說,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它們從屬的宗派群體是否具有獨立性,而對于其他的,它們一概不管。因為它們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宗派觀念。在它們看來,必須讓那些與自己持相反的意見的人立即站出來強烈地反對自己的觀點和信仰。在拉丁民族中,各個時期的雅各賓黨人對自由都只持一種理解,即不曾有過新的或是其他的理解,而類似這樣的情況自有宗教法庭以來便一直是這樣的。
群體渴望強權
群體很容易產生偏執與專橫的情緒,這樣的情緒是群體對某種感情有了清楚而又明確的認識的結果。
群體不但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情緒,而且一旦這種情緒被人煽動起來了,它們就會立即將其轉化為切實的行動。
群體極度渴望強權,總是對強權俯首貼耳,但卻很少被慈悲心腸打動。
因為在他們看來,慈悲心腸不過是軟弱的表現。
它們根本不把為人處世溫和的人放在眼里,但對嚴厲欺壓他們的暴君卻言聽計從。因此,它們總是為后者建造最好的雕像。
但是,一旦這樣的專制者失去了權力,群體又會在轉眼之間走上踐踏被它們推翻的君主的道路。那是因為失勢后君主也淪為了一介平民的緣故。群體之所以蔑視他,是因為他沒有了強權,不再讓人有畏懼感。
群體所喜歡和愛戴的英雄,永遠都和凱撒一樣。他們擁有讓群體為之著迷的權杖,也擁有讓群體為之畏懼的權威,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權勢和威懾力,所以群體會對他們的利劍產生敬畏之情。
總而言之,群體隨時會欺壓軟弱無能者,而對強權則始終低聲下氣。
若是在強權不穩定的情況下,群體受到了極端情緒的控制,那么它的表現只能用反復無常來形容了:它們時而無法無天,肆無忌憚;時而又奴顏婢膝,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