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群體的一般特征(3)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 (法)勒龐
- 3001字
- 2016-04-18 16:00:58
而從群體的行動來看,任何一種感情或行為上的刺激都可能會對群體中的所有個體產生控制的效果,因此群體中所有個體的行動會表現出驚人地一致,甚至達到完美的境界。但是這樣的一致并不受大腦的控制,而是取決于其所受到的刺激。幾乎所有的刺激因素都會產生極大的控制作用,而隨著這種刺激因素的變化及其強弱程度的變化,群體的反應也會不停地發生變化。
由此我們可以說,群體不過是外界刺激因素的奴隸而已。
事實上,能夠刺激群體的因素,同樣也能刺激獨立的個體,但是,與群體中的個體不同的是,這時候獨立的個體的大腦會告訴他:受沖動的擺布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他們就會約束自己以擺脫無意識動機的影響和支配。
現代心理學在解釋這兩種不同的現象時說:獨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己本能進而主宰自己的反應與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卻沒有這種能力。
(2)群體的極端表現
當群體受到的刺激因素發生變化時,群體興奮和沖動的程度也會隨之不斷發生變化,表現得或豪爽,或殘暴,或勇猛,或懦弱。
但是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所有這些興奮和沖動總是會趨于強烈這個極端,而其強烈程度,足以讓個人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利益甘拜下風。
由于刺激群體的因素種類繁多,而群體卻又總是甘愿接受這些刺激的控制和支配,因此群體是十分善變的。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解釋為什么在轉眼之間群體就能輕而易舉地從一個極端轉變到另一個極端了,比如由最兇殘轉變為最仁慈。事實上,群體既很容易充當濫殺無辜的劊子手,也很容易慷慨就義。毫不夸張地說,世上除了群體以外,沒有誰再會心甘情愿地為了一種信仰而赴湯蹈火,即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要想見證群體這種獨一無二的壯舉,了解它們在這方面會做出些什么事情,我們無須往英雄主義時代尋找相關的事例,因為就在不久以前的法國霧月政變中,那種構成群體的個體在起義中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的事情,就又上演了一次:一位一夜成名的將軍(拿破侖),他在法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成千上萬愿意為了這位將軍的個人事業而不顧自己的安危的人,只要他下達了命令,他們就會心甘情愿地為之犧牲自己的生命。
(3)群體沒有預先的策劃和長遠的打算
所以說,在行事前,群體根本沒有任何預先的策劃,更沒有什么長遠的打算。
群體是極端情緒化和矛盾化的,即便是前后完全矛盾的思想或感情,也能對它們產生極大的刺激與啟發,但是,不論如何,它們總是受當時當刻的刺激因素的影響。
群體猶如狂風卷落的樹葉,隨風而起,也隨風而落。
此后的章節中我將致力于對革命群體的研究,并力爭通過一些事例來說明群體態度的善變性特征。
由于群體是善變的,因此,它們難以被駕馭和掌控。特別是當群體掌握了一定的公共權力之后,更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當個體聚集在一起構成群體的時候,因為人數上的優勢,所以約束就會解除。
這時候,一旦日常生活中各種規律對群體沒有了隱性約束力時,民主也便無法持續下去了。
除此之外,由于群體沒有長遠的打算和計劃,所以,盡管群體有各種理想或愿望,但也總是短暫的,并不可能長久。
(4)群體不承認障礙
群體不僅沖動、善變,而且和野蠻人一樣,不肯承認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多的障礙。也就是說,野蠻人和群體都不肯承認,現實中總是有很多事情或人會出來阻止他們實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因為人數上的絕對優勢讓他們產生了無所不能的幻覺,因而他們不承認障礙。
在群體的成員看來,自己所屬的群體如此強大,因此,在他們腦中根本就不存在“不可能”這一概念,他們會認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體能夠做成任何事。
對于獨立的個體而言,要他獨自一人去宮殿縱火或洗劫一家商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夠。因此,即使偶爾會萌發這樣的想法,他也會立即放棄踐行這樣的想法的行為??墒?,一旦他成為群體中一員的時候,情況就會完全改變。
因為進入群體中,一來,個體會因為約束力的減輕或消失而失去負罪意識;二來,個體會因為數量上的優勢而徹底改變。事實上,群體所給予他的力量足以讓他萌發殺人搶劫的念頭,并會讓他有立即付諸行動的沖動。
這時候,即便是無比強大的障礙也會為群體所激發的狂暴所摧毀。
人類機體本身確實可以產生這樣足以摧毀一切的狂熱情緒和念頭,而真正讓人驚異的是,這正是理想或愿望受阻時群體所處的正常狀態,即充滿狂熱的情緒。
(5)不同群體具有不同程度的沖動和急躁
種族的基本特點永遠是致使我們產生一切情感的引火線。
它總是會影響群體的一般性特征,如沖動、急躁和善變等,就像它會影響我們一直在研究的大眾意志一樣。毫無疑問,所有的群體都是急躁而又沖動的,但是不同的群體又有不同程度的急躁和沖動。
在這一點上,和英國人所構成的群體相比,法國人構成的群體的沖動和急躁程度就有著明顯的不同。
近年發生在法國的某些歷史事件也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據說,25年前,有這么一份電報,它讓某位大師受到了侮辱,當它被公諸于眾后,立即在法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激起了整個民族的憤然情緒,最后直接引發了一場可怕的戰爭。
更為荒唐的是,幾年后,一份關于諒山的一次無足輕重的失敗戰役的電報又再次在法國興風作浪,激起了人們無盡的怒火,法國政府也因此而受到重創。
而與此同時,英國人在遠征喀土穆時也遭到了毀滅性的重創,但這件事并沒有在英國引起軒然大波,相反,它只激起民眾輕微的憤然情緒,不但政府沒有因此受到打擊,幾乎所有的政府官員也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責備,更別談懲罰。
不同群體之間在情緒的急躁和沖動程度上的差異,由此或可窺見一斑。
幾乎任何地方的群體都不可避免地帶有些女性的氣質,這樣的現象在拉丁族群體之中最為明顯和突出。但凡能夠贏得他們的信任或好感的人,其命運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6)群體易受暗示與輕信
之前我在定義群體時說過,群體最普遍的一個特征就是容易受到暗示。
同時,我還指出了暗示在所有人類群體中所具有的傳染力和其可能達到的程度。這個事實有助于澄清群體思想和感情向某個共同的方向迅速轉變的事實。
通常情況下,群體總在期待中時刻關注著某件事或某個人,因此它們很容易被影響,被暗示,但在很多人看來,這一點根本就不值一提。
從最初的提示開始,再經過群體之間相互傳染的過程,很快,某種暗示就會完全進入到群體所有個體的頭腦之中,這時候,群體所有成員的感情和行為就會趨于一致。
當群體的所有個體都受到暗示作用的影響時,當初進入個體的大腦的暗示性信息,確切地說,是念頭和想法,便會立即轉變為個體的實際行動。這時候,不論是去宮殿縱火,還是犧牲自我,哪怕是更為極端的事情,個體也不會有半點遲疑和猶豫。
(7)群體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這一切,都取決于刺激群體的因素的性質,顯然,這與獨立個體的行為取決于受到暗示的內容與動機之間的關系是完全不一樣的。
群體永遠都行走在無意識的邊緣,它時刻準備接受任何暗示的指揮,而對理性的影響,卻表現得極為冷漠,甚至無動于衷??陀^來說,這和低級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并無差別。
結果,群體失去了它們應有的判斷能力。最后,除了極端盲目與更為極端的輕信,群體別無選擇。
事實上,在群體中,與無意識無關的理性、思維和邏輯等,全都是不存在的。
要想理解群體中之所以會存在編造和傳播那種子虛烏有的神話與傳說的現象,就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
事實上,群體中之所以容易流傳美麗的神話或傳說,不僅因為群體自己的輕信,這也是事件本身被群體成員的想象力所歪曲的結果。若是群體長期沉溺于這樣的想象中,它們就容易失去對無意識思想和感情的質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