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群體的一般特征(2)

近代心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詳細的觀察資料,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個體融入群體中一段時間后,表面看來,可能并沒什么根本性的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個體就會發(fā)現(xiàn)——或者深受群體催眠作用的影響,或者受到某些自己也不清楚的原因的影響——自己已經(jīng)進入了某種特殊的狀態(tài)。

這種特殊的狀態(tài)類似于被催眠師催眠后的患者所處的無意識或迷幻的狀態(tài)。這時候,患者的大腦完全被麻痹了,他停止了思維,也不會思考了,取而代之以脊椎神經(jīng)控制下的無意識主宰著自己的全部感情和行為。

這時候他徹底淪為了無意識活動的奴隸!自然而然,此時,他那有意識的自我人格便蕩然無存了,而他那原本明晰的意識力與辨別力也不復存在了。他的感情與思想無不受無意識這個催眠師的左右與控制。

總的看來,組織化群體中的個體就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中。

這時候,群體中的個體對自己的行為已經(jīng)完全沒有判斷力與辨別力了,無論他在做什么或想什么,抑或他準備即將做什么,他都沒有認知的意識,也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但也正如受到催眠的患者,一方面,群體中的個體的理智力量與自控能力遭到群體的破壞,另一方面,個體的其他能力也會得到加強。

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受到暗示作用影響的個體會以無法抗拒的激情和沖動行動起來,這樣的行動,是他們平常不會有的,也是他們自己難以想象的。

如果說有什么力量比被催眠者那股沖動更強大的話,那就是群體的這種沖動了。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對群體中所有的個體來說,暗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并且,這種作用會隨著傳染的力量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影響能力和范圍。

除非個體的個性強大到能夠抵擋這種力量,否則根本無法讓這種沖動安靜下來。

而事實上,群體中這樣的人寥寥無幾。因此,較之群體沖動的力量,個體的抵抗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充其量,他們只能用不同的暗示來改變?nèi)后w力量發(fā)生作用的方向。

因此,有時只需一句悅耳的話,或是一個能夠適時喚醒群體的生動形象,就足以改變?nèi)后w的行為讓他們表現(xiàn)出另外一副樣子,比如由殘忍轉(zhuǎn)為溫和。

野蠻無知的玩偶

如此看來,群體中的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新的特點主要有:自我意識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突出;在暗示和傳染的作用下,思想和感情轉(zhuǎn)向了一個明確的、共同的方向;迅速將暗示轉(zhuǎn)化為切實的行動,或表現(xiàn)出行動的傾向這四點。

這時候,那些構成群體的所有個體那有著明確的身份與性格的自己已經(jīng)消失了,他們不再是原來的自己了,已經(jīng)完全淪為一個不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和支配的玩偶了。

群體中的個體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時,在為人處世方面總有明確的目標。但是當他們深處群體中時,卻不清楚自己的動機與目標。

這就好比鮮活的個體生物清楚自己的行為,但成為某個群體的組成細胞時,卻不清楚自己的行為一樣。

對于一個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來說,此時他的智力多半是讓人失望的,也是靠不住的。

這就表明,群體中的個體,單單就他已成為一個有機群體的組成成員這一事實來看,他已在人類文明的階梯上倒退了好幾步。

因為獨立存在且有自己的意識時,他可能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有素質(zhì)的人,而一旦當他成為群體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時,便會立即退化為原始人——野蠻且無知。

因為這時候,他的一切行為舉動都源自其本能的要求與決定。本能讓他們變得殘暴與狂熱,這時候,就連原始人的熱情和英雄主義也可能出現(xiàn)在他們身上。

他們還有一點與原始人更相似,那就是他們心甘情愿地接受某種言辭和形象的蠱惑和影響,但是,當他們以獨立的個體存在的時候,這些言辭和形象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群體中的個體常常會做出一些與自己利益和生活習慣相悖的事情來。

打個比方來說,群體中的個體好比是空氣中的一粒微塵,它隨風而飄,卻完全不受自己支配。

驚人的群體行為

正因為群體中的個體是如此遙遠地背離了他本來的存在,所以,很多時候,群體中的人對這個世界上所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堅持自己的判斷力與辨別力。因此,我們才會看到陪審團中的人會做出平常他們自己會堅決反對的判決;而議會成員也會通過議員平常完全不可能贊成的法律法規(guī)。

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每一個委員作為獨立的個體時,都是性情溫和的開明人士,但這樣知書達理的人構成群體之后,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擁護起了最野蠻和最殘暴的提議,并親手將無辜的人送上了斷頭臺。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違背自己的利益,會放棄自己勢不可侵的權力,甚至會對自己人大開殺戒。

除了行動上與他本人原本的言行舉止會有根本的差別之外,群體中的個體的思想和感情也會與平時的存在很大的差異。

這種轉(zhuǎn)變既深刻又徹底,因而會帶給旁人一種精神上的震撼。比如,守財奴可能會變成一個揮霍無度的人,懷疑論者可能變成某種宗教的最虔誠的信徒,誠實的人可能會變成一個謊話連篇的人,正直的人可能會變得兇神惡煞,而懦夫也可能會變得英勇無畏。

論證這一奇異心理現(xiàn)象的事例不勝枚舉。但最值得一提的還是1789年8月4日的那個夜晚發(fā)生在法國的一件事。

那天晚上,法國的貴族們在一時的激情和沖動的刺激下,全體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特權。然而若要他們每個人獨立思考這件事時,是沒有人會贊成這樣的提案的。

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在智力上,群體總是要低于構成群體的個體,因此,面對一切有關智力的問題,我們絕不能依靠群體去解決。

二,但在感情和它所引發(fā)的行為上,群體可能會比個體有力量得多,也可能不及個體有力量,這完全取決于群體所處的環(huán)境。

三,在終極結果上,群體會有什么樣的感情和行為,取決于群體所受到的暗示的性質(zhì)。這正是僅從犯罪角度研究群體行為的人所忽略的一點。群體受到消極影響的時候,可能會走上集體犯罪的道路,事實亦然,群體通常罪行重重,但群體通常也是英雄主義壯舉產(chǎn)生的地方。

會為一種教義或是觀念而憤然就義的,通常不是個人,而是群體。因為群體比個人更可能會滿懷熱情去追求某種榮譽,而完全置生死于度外。

只有群體,才會像1793年那樣,即便遭到反法同盟的猛烈攻擊,但還是會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祖國。

無疑,類似這樣的英雄主義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建立在深層心理結構上的無意識的沖動。

不要小看這種無意識的英雄主義,因為創(chuàng)造和改變歷史的不是別的,正是它。

如果人們總是本著冷酷無情的態(tài)度行事,那么關于這樣的歷史記錄是會少之又少的。

群體的個性

在大致地研究了群體的主要特征之后,我們還需要對這些特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的過程中,應當看到,群體在感情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某些特點,如沖動、暴躁、缺乏理性、缺乏辨別力與批判精神等,大抵在野蠻人等低級進化形態(tài)的生命體中也能一目了然。

關于這一點,在本書中我只順帶提及,并不做明確的論證。

因為這對那些深諳原始人類心理學智慧的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而對那些一無所知的人來說,也不足以讓他們信服。

下面,我將一一列舉在大多數(shù)群體中都能看到的不同的個性特征。

(1)群體與個體對刺激因素的不同反應

研究群體的基本特征時,我們曾說過:群體幾乎完全受無意識動機的支配。很多時候,它們的感情和行為根本無關理性與智力。

也就是說,群體中的人,其感情和行為不是受大腦支配的,而主要是在脊椎神經(jīng)的刺激下出現(xiàn)的本能反應。

從這個意義說,群體與原始人沒有什么差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彭阳县| 宁津县| 黄陵县| 彭水| 信宜市| 苍梧县| 林口县| 永宁县| 苗栗市| 宁安市| 确山县| 黎川县| 调兵山市| 湘潭市| 乐山市| 贺兰县| 平陆县| 闵行区| 井陉县| 和硕县| 灯塔市| 潼南县| 通化市| 团风县| 定襄县| 井研县| 延长县| 汨罗市| 天水市| 龙井市| 固阳县| 罗田县| 福清市| 庆安县| 旌德县| 望谟县| 平遥县| 澄江县| 正镶白旗|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