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斗雞博弈:羅斯福博弈智慧的演繹(2)
- 人際博弈論:掌控絕對優勢的交際策略
- 于鯤
- 2282字
- 2016-04-18 10:16:14
博弈啟示錄
生活中,很多人身處“斗雞博弈”時,往往不能像羅斯福這樣的哈佛先賢一樣理智地考量雙方的實力,在沒有絕對優勢、必勝把握的情況下不輕易發起攻擊;常常為了所謂的“面子”而意氣用事、不管不顧地拼個你死我活,最后兩敗俱傷。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是不被博弈論的智慧所認可的。因此,我們一定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要像哈佛人一樣理智、冷靜地選擇策略。
強大的對手培養強大的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羅斯福深知對手——法西斯的強大,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加強美國的國防力量。羅斯福一面對外宣布中立政策,一面集中全部精力擴軍備戰。1940年5月,英、法被德日法西斯打得潰不成軍,面對敵人的強大,美國要想在這場“斗雞博弈”中取得勝利,必須要加強軍備。自此之后,羅斯福數次向國會申請追加國防撥款,并通過了多個加強軍事力量的決議和法案。1942年,羅斯福在爐邊談話中表示:“我們一定要成為所有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法西斯力量的強大,促使羅斯福開始注重軍事方面的投資,擴軍備戰,制造軍火和各種軍用物資,為日后美國參戰打敗日本法西斯做了充分的準備。時至今日,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霸主,也是依靠其不可估量的軍事力量??梢哉f,法西斯這個強大的對手,成就了美國的強大。
在人際博弈中,很多人面對博弈對手的時候,要么懷著仇恨、敵視、除之而后快的心情;要么抱著怯懦、妥協的心態。然而,哈佛人從來不會這樣做,博弈論的智慧讓他們懂得,一個強大的對手時刻鞭策著自己不斷努力和進步。因此,在“斗雞博弈”中,實在無須對對手心懷怨恨或恐懼,他們的存在會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即使現今不如對方強大,也總有一天能成長得足夠強大。美國前總統林肯就非常懂得利用對手成就自己。
1860年,林肯順利地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上任后他讓薩蒙·蔡斯擔當財政部長。這一決定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因為在總統競選中他們是對手,蔡斯一直看不慣林肯,也不怎么服從林肯的領導。然而林肯卻堅持這個決定,他說:“倘若現在蔡斯像一只厲害的馬蠅叮咬我們的團隊,我們不但不能打死他,而且要感謝他,因為它的存在和威脅,才激勵我們不斷努力的前進。”正如林肯所言,在前進的道路上,需要一個強大的對手來不斷鞭策和激勵自己,正確利用競爭的關系,不斷使自己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陣營。美國和蘇聯作為勢均力敵的博弈雙方,始終以對方為標準,各自擴軍備戰,加強導彈和其他武器裝備的研究,以期不被對方落下并最終趕超對方。而對方越是強大,自己也越是努力變得更加強大以與之匹敵。這就是所謂的強大對手培養強大的自己。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斗雞博弈”對人的影響,與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理論是相通的。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有無處不在的競爭法則,正因為有這種競爭,才使得世界充滿活力和生機。一個物種沒有競爭者之后,這個物種就會失去生命活力,走向滅絕的邊緣;一個人如果沒有競爭者,他就不會進步,甚至會退步,最終一生渾渾噩噩,毫無建樹。
無論是在何種領域,“斗雞博弈”中的個體和集體往往能前進得更快,成就更高。當一個人不斷被另一個人追趕時,他就會拼命地奔跑,不敢懈怠;一個團隊不斷被另一個團隊追趕,這個團隊就會越發團結,并且始終處于競爭的前列;一個企業不斷被另一個企業追趕,這個企業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地提高產品質量,不斷地創新,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同行搶去市場份額。
因此,在人際博弈中遇到競爭對手是一件好事,而非壞事。因為有競爭者的存在,才鼓勵你更加認真生活和工作。
在歐洲流行的沙丁魚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
很久以前,挪威人將沙丁魚從深海捕撈上來以后,很少有人能帶活魚回家上岸,經常沙丁魚還沒運回港口,就都死在魚槽里了??墒怯幸粭l漁船經常帶回活的沙丁魚,原來船長在放沙丁魚的魚槽里放了鲇魚。而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鲇魚一進入魚槽就會不停地追逐沙丁魚,這就促使沙丁魚不停地逃跑和游動,從而調動了它們的生命活力,使沙丁魚存活。
這個故事再次驗證了“斗雞博弈”模型中的競爭對策。博弈對手的強大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為了取得博弈的勝利,勢必會不斷地鼓勵自己努力奮進。實際上,博弈的雙方,既是對抗的敵人,也是互相學習、激勵的朋友。很多聰明的人都樂于和自己的競爭對手交往,因為他們知道,只有一個強大的對手才能成就自己。
博弈啟示錄
從哈佛學子的典范——羅斯福的斗雞博弈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強大的對手的確可以時刻鞭策自己不斷努力和進步,從而成就自己的強大。而保留一個強勁的對手,在很多時候是必要的,具有博弈智慧的人能夠從競爭中受益匪淺。但如果競爭對手完全違反道德規范,當我們具有足夠的能力之后,就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就像羅斯福對法西斯。
化干戈為玉帛是高深藝術
羅斯福總統在他生命最后的時段,雖然被疾病折磨,但他仍然極力促成聯合國的成立,希望充滿各種利益沖突的各國能夠和平解決問題,甚至是化干戈為玉帛。他倡導通過彼此的合作實現雙贏,希望為了利益而發生殘酷的戰爭的事件不要再發生。
雖然,羅斯福總統并沒有親眼看到聯合國的成立,但我們卻可以看到他那讓人欽佩的博弈論的智慧。是的,當我們身處“斗雞博弈”中時,如果可能,化干戈為玉帛不失為絕佳的策略。它既可以保證雙方的利益,又可避免雙方爭斗所帶來的損失,還可以在無形中將“斗雞博弈”從負和博弈變成正和博弈,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在“斗雞博弈”之中,最忌以卵擊石,忌諱硬碰硬,將爭執化為祥和是最理想的博弈結果。在我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墻”,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