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修身齊家(3)
- 中華語典(權威珍藏版)
- 余鴻主編
- 4309字
- 2016-04-21 11:08:06
【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貧苦人家經常把地掃得干干凈凈,窮人家的女兒時常把頭梳得整整齊齊,雖然外表上算不上豪華艷麗,卻有一種高雅脫俗的氣度。因此,君子在處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時,萬萬不可以頹廢不振、自暴自棄!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遇事稍有不如意,就去想想那些處境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怨恨就會自然消失。心中稍有懈怠的念頭時,就去想想那些比自己強的人,那么精神就自然會振奮起來。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隱伏越久的鳥一旦起飛必定會飛得越高,開得越早的花往往越早獨自凋謝。明白了此道理,就免去仕路不暢、懷才不遇的憂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進、急于求成的念頭。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能夠穿透石頭,所以求學問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流匯聚自然能形成溝渠,瓜果成熟之后會自然脫離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竭盡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種美德,但若過于認真而苦了自己,就無法調適自己的精神,也會喪失生活的樂趣;看淡功名利祿原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若過分不近人情,就無法對他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思慮困苦之際若能堅持原則,問題得以解決時內心自然會獲得快慰的樂趣。在一帆風順之際若過于狂妄,則往往會種下日后發生禍患的根苗。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沖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后,識人生淡泊之真】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粗布被中酣然入睡的人,能夠得到天地間沖淡平和的精氣;在粗茶淡飯后心滿味足的人,能夠領悟到寧靜淡泊的人生真諦。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電光石火般短暫的人生中較量長短,能爭得多少光陰呢?在如蝸牛觸角般極小空間里爭強斗勝,又能奪得多大的世界呢?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一個財富積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憂慮自己的錢財被人奪去,可見富有的人不如貧窮的人那樣無憂無慮;一個地位尊貴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擔心會丟掉官職,可見做官倒不如平民那樣可以常感安樂。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因嫌官職小而鉆營向上,最后落得觸犯國法鋃鐺入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人們都知道神仙生活得美好,卻依然貪戀世間的功名利祿。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平實穩妥的話語,實在是既沒有吸引力也無法令人感到驚奇的言語了,因此,喜歡聽這類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知足常樂、安分守己的人,沒有不切實際的奢求,所以他們活得很快樂,然而,只可惜這類人在我們生活中卻并不多見。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處,便是大英雄】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肯盡心盡力救助陷于苦難中的人,便如同活菩薩在世;能不受世俗人性的束縛,超然于俗務之外的人,便可以稱得上是杰出的人。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暗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在憂愁與苦悶中能具備瀟灑大度的胸襟,心情才會如徐徐春風般一團和氣;在昏暗不明的環境里要有開朗博大的胸懷,心境才會如青天白日般明亮。
【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胸中藏有千丘溝壑,則生活在城市和山林里就沒有什么區別;興趣寄托在煙霞云霧之中,則生活在塵世中就如身處在蓬萊仙島一樣。
治家嚴謹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出自《荀子·勸學》。意為:人剛一生下來時,哭聲都是一樣,但長大后習俗卻有了不同,這是受了不同教育的緣故。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為:疼愛子女,就要用高尚的道義來教育他,而不要讓他接納邪惡的東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出自《戰國策·趙策》。意為: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自《孟子·離婁上》。意為:不使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為:報效國家,要能夠勤勞;主持家政,要能夠節儉。
【萬鐘一品不足論,時來出乎蘇元元】出自南宋陸游《五更讀書示子》。意為:高官厚祿并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機會要接濟蒼生,為民造福。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出自元代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意為:兒孫們自有自己的生活和福氣,不要再費盡心思為他們的將來勞心傷神了。
【種田不熟不如荒,養兒不肖不如無】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意為:辛苦種田,如果沒有成熟收獲,倒不如讓它荒廢好了;養個兒子,如果不肯學好,還不如干脆不養。
【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長尊,則家治。若看得尊長不尊,如何齊他?得其要在尊長自修】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個家庭中,若把尊長看得很尊貴,則這個家庭就會治理得很好。而若把尊長看得不尊貴,則將會如何對待其他人呢?尊長要想被別人尊敬,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人子之事親也,事心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子女對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讓他們心情愉快,其次才是關心他們的身體,倘若只關心他們的身體而不關心他們心情是否愉快,就顯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則是只保持表面上的禮節而連他們的身體都漠不關心。
【心要常操,身要常勞。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勞愈強健,但自不可過耳】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心要經常關注一些事情,身體要時常進行鍛煉。心是越用越精明,身體也是越活動越強健,但是要注意適可而止,不要太過度。
【親兄弟折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親兄弟如果不團結,就如同價值連城的一組美玉分散開來,其真正的價值蕩然無存;讀書人如果愛財,就會使濃郁的書香轉化為銅錢的臭氣。
【煩惱場空,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心歸自在乾坤】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看破了煩惱的紅塵,便是生活在清涼無比的世界中;斷絕了鉆營求取的念頭,心就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間。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整天大擺宴席尋歡作樂的,不算是一個好人家;愛好聲色犬馬錦衣華服的,不算是一個正派的讀書人;過分貪圖功名追求權勢的,不算是一個好官員。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如果要問祖先是否為我們留下恩澤,只要看我們所享的幸福的厚薄就可知道,因此應當時刻感念祖先遺留恩澤之不易;如果要問我們的子孫將來能否享有幸福,就必須先看自己為子孫留下了多少德澤,假如留給子孫的德澤不多,就應當考慮到子孫毀敗家業是很容易的。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眼前待人處事的立足標準要放得寬闊些,才不會使周圍的人對你發出不平的感嘆;死后留給子孫后代的福澤要能流傳久遠,才會使后人永遠懷念。
【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教導子孫后代就應當從幼年時開始抓起,以便培養他們在為人處世時的正直寬大、光明磊落的氣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進行自我的內心反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自我砥礪的修養功夫。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燥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嚴格,因為嚴格的態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燥氣,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對待邪惡陰險的小人,我們可以采取尊重的心態,因為尊重的態度可以感化他們邪惡的內心。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即使家境貧寒,也應讓子孫讀書;即使生活富裕,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獲的艱辛。
【人生不可安閑,有恒業,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人和天世不能只知安逸閑淡,有了長遠的事業,才能收住放任的本心;平常花費必須節儉,杜絕奢侈浪費的行為,就能夠體現勤儉的美德。
【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氣,但非本色人】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沒有執著窒礙之心,才是通達事理之人;有矯揉造作之氣,便無法做到樸實無華。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天資雖好,但若后天不努力學習,其性格情操依然難有改進;在大的德行上細心留意,卻忽略了小節方面,其言行終究無法讓人心悅誠服。
【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壽雖天生,還是多積陰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一個人的飛黃騰達,雖然是命中注定的,但也可以由他個人努力所決定;一個人的福分壽命,雖然是上天注定,但也需要他多做善事積下陰德。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青年人需要有老年人那種成熟的見識和沉穩,老年人需要有青年人的激情與熱忱,這樣才能有精彩豐富的人生。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之人,自以為占了便宜,其實敗壞祖宗門風的往往是這類人;誠實樸素、為人厚道之人,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其實能夠培養子孫純厚品質,使家門殷興不衰的又往往是他們。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于父母;創業還需深慮,恐貽害于子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一個人謹守自己的行為舉止,而不胡作非為,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使父母蒙羞;開創事業之時,也一定要深思熟慮,權衡得失,以免危害到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