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十七

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注釋

①稼軒:辛棄疾。

②《天問》:戰國時期楚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全詩三百七十三句,一千五百六十字,多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通過層層設問,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取向。

③《木蘭花慢》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④月輪繞地之理:即月球繞著地球轉的真理。

譯文

辛棄疾在中秋節飲酒到天亮時,用《天問》體作送月的詞《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通過想象能夠悟出月亮繞著地球轉的事實,與科學家不謀而合,可謂是神悟。

賞析

辛棄疾在一個中秋之夜,飲酒到天明之時仿《天問》體寫下了這首《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一輪可愛的明月斜掛在天邊,天快亮了,詞人望著天上的月亮,它會去哪里呢?月亮從西邊落下,而又會在東邊升起,果然是“別有人間”。王國維認為辛棄疾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夠悟出現在的科學道理,因此說詞人的這種領悟是“神悟”。

其實,古代的詞人也罷,現代的科學家也罷,都是好奇心驅使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完美。詞人是通過自己卓越的想象來寫詞,得到的是完美的詞作;科學家通過自己認真嚴謹的研究,得到的是完美的真理。

王國維把辛棄疾在詞中領悟到的超越那個時代的宇宙奧秘,在此處點了出來,讓我們在古典文學中看到了一絲新奇的月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安塞县| 梨树县| 东光县| 阳江市| 慈利县| 永善县| 得荣县| 汝城县| 徐汇区| 辽中县| 六安市| 嘉荫县| 响水县| 永昌县| 安岳县| 天台县| 延寿县| 六枝特区| 信宜市| 贵溪市| 巴楚县| 蕲春县| 黔南| 奎屯市| 全南县| 竹北市| 临桂县| 湟中县| 铁岭市| 衡南县| 中超| 临潭县| 泗阳县| 遂平县| 莒南县| 永济市| 桦南县| 邵阳市| 江孜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