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詞人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所謂游詞①也。
注釋
①游詞:浮夸、輕薄、沒有真感情的應(yīng)酬之作。
譯文
詞人的忠實態(tài)度,不只是對人,對事亦如此。即使是對一草一木,也同樣要有忠實的態(tài)度,否則他寫出來的作品只能算是游詞。
賞析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書志》中說:“若乃前事以往,后來追證,課彼虛說,成此游詞,多見其老生常談,徒煩翰墨者矣。”金應(yīng)圭在《詞選》后序中寫道:“規(guī)模物類,依托歌舞。哀樂不衷其性,慮歡無與乎情。連章累篇,義不出乎花鳥。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應(yīng)。雖既雅而不艷,斯有句而無章。是謂游詞。”可以看出,游詞是指那些態(tài)度輕浮、無病呻吟、沒有真感情的作品。
王國維認為,作為一個詞人,不僅要有忠實于人生的態(tài)度,同樣要有忠實于一草一木的態(tài)度。忠實于一草一木,說白了就是忠實于作者自己的內(nèi)心。一草一木只是人內(nèi)心的映射,同樣的草木,有人看到了微笑,有人看到了憂愁,也有人看到了希望,更有人看到了痛苦……詞人只有忠實于一草一木,才會觀察得細致入微,體味得深入真實,寫出的詞才會飽含自己內(nèi)心的真性情。
如果別人說草木高雅,不管自己的心情如何、感悟如何,就也隨聲附和說這真是高雅啊!這樣的詞人寫出的作品往往是惺惺作態(tài)、附庸風雅,作品中體會不到自己的真感情,流于“游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