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7)

我國自設新式法院,不許外人觀審,律師亦限用中國人,外人如必欲行其觀審之權,則只有就行政官起訴耳。然多樂就新法庭者。民國八年(1919)五月二十三日始公布,無領事裁判權國人民民刑訴訟章程,九年(1920)十月三十日及比利時條約宣告廢棄后,嘗兩次修正章程,規定此項審理,均歸新式法院,無者須送附近之新式法院,路遙或有不能移送情形者,呈報司法部核辦管收及監禁,亦用新式監獄及拘留所,無者則以適宜房屋代之。

咸豐八年(1858)中英條約第二十一款,規定外人住所船只非經其國領事許可,不得搜查,即有中國罪犯潛入其中者,亦必照會領事,查明實系犯罪,然后交出。外人以住屋船只庇護逃人,實基于此。至外人所雇用之華人,亦必領事許可,然后可以逮捕。則又條約所無,而洋涇浜章程階之厲者也。又照條約,中國警察本得逮捕外人(惟逮捕后須交該國領事),惟租界警察由外人辦理,逮捕之權,遂為所有。至上海則雖欲逮捕居住租界之中國人,亦必經領事簽字,由會審公廨預審,方能解交中國官署矣。故租界不除,即領事裁判權撤消,我國法權亦尚不能無損也。又咸豐八年(1858)中英條約第九款,中法條約第八款,均規定外人之至內地者,領事裁判權亦不喪失,故茍犯罪,亦必須送交就近領事官,沿途只得拘禁,不得虐待。此亦外人之至內地者,所以恒為人民所疾視也。

中英通商章程謂兩國人民相控,領事應先行調處他國之約,亦多有此說。于民事多用之,而在上海之法人,用之尤多。大抵始由領事調處,不能寧息,則由領事會同中國官員調處。所會同之官,初無一定,自交涉員以下皆可。凡外人控訴華人者,如不服判決,舊以上海道為上訴機關。后易之以交涉員、領事亦得觀審,更不服,則法無上訴機關,惟可移至京師,由該國使臣與外部交涉耳。華人控外人而不服領事之判決者,可依其國之法上訴,惟事不易行耳。

領事裁判之名,初不符于事實,中英天律條約第十六款,明言英國人民有犯事者,由英國領事官或委員懲辦。當時華文譯本,但稱由英國懲辦而已。其后芝罘條約,于此特重加聲明(第二款)。英、美、意、挪威、日本,在我國皆設有法院(英有高等法院在上海,系于1904年所設;美以上海領事兼法院司法委員,其等級與地方審判廳同,每年至天津、漢口、廣州各一次,亦得至各領事館開庭,其制始于1906年;意國法院附設于領事館中;挪威則上海總領事即為法院法官,以有法官資格者為之;日本領事亦有一定資格,其審級與初審法院同),余則皆以領事判決,或派會審員副之。上訴或在其本國或在中國附近(如法在河內、西貢,葡在澳門臥亞),終審除荷在巴達維亞,日本在旅順、漢城、臺灣外(僑寓東三省之日人,上訴在關東高等審判廳,終訴即在該廳內之最終上訴庭;在間島者,上訴在漢城之高等審判廳,終訴在漢城大理院;在中國南方者,上訴在臺灣高等審判廳,終訴亦在該廳之最終上告庭;在中國中部者,上訴在長崎高等審判廳,終訴在其本國之大理院),皆在其本國。英、美、法、日皆有監獄,以禁短期罪犯,他國罪犯,或寄此四國獄中,或寄上海租界西牢,或送致其本國,法律皆從其本國,亦有參酌地方習慣,或用條理,或依國際法。用外國法者,領事亦有因該國法律許可,得定章程,令僑民遵守者。各國律師均得出席于其本國之法庭,在他國則以相互為條件,此在我國各國領事裁判權之大致也。

領事裁判權之行于近東,以彼此所奉之教不同為口實,然虐待異教徒,土耳其等國有之,我國無有也。或謂由彼此習尚不同,則我于彼,亦應有此權矣。又靳而不與,何也?故其所借口,仍在我法律及司法制度之不善也(其所列舉,約有數端:刑罰殘酷一也。監獄不善二也。司法行政不分三也。官吏歧視外人四也。連坐之法,累及無辜,五也。罪未定而先用刑訊,六也)。此說誠非盡誣,然此制之存于我有害,于彼亦未必有利,其害于我者,則主權之受損,一也。外人之橫行,二也。領事官究非法官,用法不盡能持平,不免偏袒其本國人,華人又不諳其訴訟程序,不免受損,三也。華人及其財產,在領事館注冊,即不受中國法律治理,四也。有外籍者,欲享外人所不能享之權利,則自稱華人,逮其犯事,又請外國領事保護,五也。外人以其住宅船舶庇護中國之逋逃,六也。中國與各國無交還罪人之約,各國之間亦然。以致罪人往往漏網(外人亦有逃入華界及他國人住宅者),七也。彼之不利,則法律錯雜,一也(兩造為原被告異,其權利義務異)。除停止審理及移交其本國領事外,無懲治原告之法,原告或藐視被告國之領事,二也。被告反訴,即須在別一領事處,兩領事判決或不同,則窒礙難行,待之則遲延已甚,三也。數國人共犯一罪,必由數國領事,各自分別審理,不便尤甚,四也。上訴太遠,即如英美在中國有法院者,相距較遠之僑民,赴訴亦甚不便,五也(證人證物遠不能致,即赴訴,亦甚難審理)。領事所轄太廣,亦甚遙遠,六也(如意在中國領事有五,上海領事兼管蘇皖閩浙山東之僑民,漢口領事兼管兩湖四川江西河南陜甘,天津領事兼管直隸山西,哈爾濱領事兼管東三省,廣州領事兼管兩廣云貴,以此而言,赴訴誠覺遠哉遙遙,雖云領事可至他處開庭,然其事亦甚難行也)。且外人之來,本為通商,通商之局,今后決不能限于數口岸。然領事裁判權不除,中國終不能許外人雜居內地,則尤其大不利者也。職是故,領事裁判之制,固我之所痛心,亦彼此所疾首也。

辛丑和議成后,重訂商約,英(第十二款)、美(第十五款)、日(第十一款)三國皆有俟我法律完備,司法制度改善,即棄其領事裁判權之條。光緒三十四年(1908),瑞典條約第十款,則謂各國皆允棄其領事裁判權,瑞典亦必照辦。民國七年(1918),瑞士條約同。民國十年(1921)九月二十六日墨西哥照會,允于將來修改。1899年墨西哥條約,明載放棄領事裁判權條文。民國四年(1915)二月二十八日智利條約,于領事裁判權,未曾提及。民國九年(1915)六月一日波斯條約,則明定無領事裁判權。歐戰后德、俄、奧、匈諸國喪失其領事裁判權者,亦皆于條約中訂明。即日本以兵力脅我,所訂民國四年(1920)五月二十五日之約,亦有南滿東蒙地方司法改良,日僑即統歸中國審理之語。故領事裁判權遲早必廢,不過如我國今日司法情形,而欲外人之即肯放棄,則非如俄、德等之遭遇事變,恐亦難旦夕期之。為我計者,當盡力改良司法,而交涉則宜各別為之。巴黎和會、太平洋會議兩次提案,一則空言無補,一則轉使人協以謀我,則殊為無謂耳(調查委員之來,南方政府以領事裁判權應即撤廢,無待調查,拒之是也)。

領事裁判權而外,又有所謂會審公廨,其事起于同治七年(1868)之洋涇浜設官會審章程,而其事權旁落于外國領事之手,至今華人訴訟,亦受外人干預。則鼎革之際,華官之棄職為之也。初上海之既開埠也,兩江總督、江蘇巡撫會奏,令蘇松同知移駐上海,專管華洋事件。是時士大夫多深惡洋人,稱租界曰夷場,以涉足其間為恥,居其地者,僅極貧無籍之民,租界甚寥落也。逮太平軍起,沿江之民避難者,多至上海。咸豐三年(1853)劉麗川又陷上海縣城。于是上海之民,亦多避入租界者,租界居民始繁。其時中國官吏,遁逃租界內,居民無治理,英美法領事乃自定條例以治之,并進而裁判華人案件矣。同治七年(1868)上海道與三國領事訂定章程十條,遴委同知一員,常駐洋涇浜,管理華洋訴訟,即俗所稱華洋同知者也。其章程第一條云:“遴委同知一員,專治洋涇浜,管理各國租地界內錢債、斗毆、竊盜詞訟各案,立一公館(此即后來所謂公廨者),置備枷杖以下刑具,并設飯歇。凡有華民控告華民及洋商控告華民,無論錢債與交易各事,均準其提訊定斷。照中國常例審訊,并準其提訊定斷及發落枷杖以下罪名。”第二條云:“凡遇案件牽涉洋人,必應到案者,必須領事官會同委員審問,或派洋官會審。若案情只系中國人,并無洋人在內,即聽中國委員自行訊斷,各國領事官,毋庸干預。”權限原自分明,惟第三條規定受雇于洋人之華人及第六條規定無約國人民之訟案者,不免喪失國權耳。當時此項章程,系由上海道稟陳兩江總督,由兩江總督奏請,飭下總署,照會英使,然后由上海道宣示,不過行政處分,在內非法律,對外非條約,本可由行政官署更改廢棄者也。此后除租界所生刑事案件,捕房解至公廨者,亦由領事派員參與(上海人稱之曰早堂。其民事案,由華員獨審,則稱晚堂),為越出權限外,余皆照章辦理。公廨經費由上海道撥給,上訴亦在上海道,固純然中國法庭也。洋涇浜章程之訂定也。法領事謂其第十條與條約沖突,故未簽字,明年就法領事署,別設會審公廨,然其章程亦多援用滬道所定。光緒二十四年(1898),租界地址擴充,三十一年(1905)以領事要求,各國公使商決,續訂章程十一條,未為中國所承認,然實則多已照行(與于此役者,為英美德奧意俄荷比日韓十國)。是歲停止刑訊,乃以五年以下之徒刑為公廨發落之限。其實舊時徒刑,最重不過三年。所謂枷杖,乃指違警之輕罪(杖以笞代)。舊時罪重于此者,均歸上海縣審斷(命案亦由縣相驗),以知縣品卑于同知,而為正印官也。此次之改變,公廨越權多矣。然亦未滿足其遂,為外人侵我法權之倀也。辛亥擾攘之際,外人乘之侵我主權,會審官變為由各領事會同聘用華會審官,正一人,副四人,洋會審官一人或二人,華人民事案,亦由其會審,除無期徒刑及死刑,預審后移交中國外,其余悉由其判決,徒刑有至二十年者,上訴在公共租界,或即由原審官,或則易人重審。在法租界,則以資格較深之員復審,亦不復上訴上海道尹與交涉員矣。審理雖以租界為限,然停泊上海之船只,亦在審理之內。別有檢察處(類中國法院之書記廳),處長一人,員十二人,皆由工部局推薦旅滬外人,由各領事會同委用。內分交保處、收支處、總寫字間、洋務案處、車務案處。總寫字間者,辦理刑事案件者也。屬于華官者,有華官辦公處,官秘書一人,科長三人,書記若干人。廨官俸給,均在上海道存款內劃交,其他費用在罰金中提取。華會審員既非法官,洋會審員亦徒熟華事,不知法律,所用法律既雜,又或參酌習慣,判決先后互異,律師非遍通各國之法,不能承當,需索特甚,訴狀堂供皆須兼用中英文,所費既多,辦理尤滯,案積如山,民事有延至一二月,然后審理者。恃強攘權而又不能善其事,即外人亦莫不齒冷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杂多县| 商南县| 大城县| 资兴市| 潞城市| 武功县| 德安县| 黔东| 那曲县| 余干县| 合水县| 哈巴河县| 米林县| 淅川县| 枝江市| 文登市| 呼和浩特市| 伊通| 甘南县| 贵州省| 宜兰市| 太仓市| 嘉峪关市| 孟连| 岱山县| 奉化市| 定西市| 景谷| 汾阳市| 东宁县| 五河县| 惠州市| 婺源县| 桂阳县| 鸡东县| 什邡市| 丰城市| 哈密市| 嘉义县|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