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徹底搞清的問題
顯而易見,渴的感覺會逐漸衰退,進入成年后,我們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會逐漸減少,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的含水量之比從1:1減少到大約 0.8:1(見圖2)。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飲水是為了滿足細胞的功能需求,飲水量的減少會影響細胞的活力。飲水量的減少會導致細胞含水量的減少。結果,慢性脫水就會引發一系列癥狀。如果不明白這些癥狀是人體脫水發出的緊急信號,就會把它們誤認為是別的疾病。直到今天,人們還是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把身體對水的渴求誤認為是別的疾病,用藥物來治療。
細胞內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的變化比率

圖2:缺水的感覺逐漸弱化,飲水量不足會改變人體細胞內的含水量和細胞外的含水量的比率。我們喝進的水可以維持細胞容量的平衡,我們攝入的鹽分可以保持細胞外的水容量,維持水的循環。
即使供水量十分充足,人體也會缺水。人類的渴感和對水的需求感似乎會越來越弱。由于不知道身體需要水,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就會逐漸患上慢性脫水癥(見圖1和圖2)。
人們還有一個糊涂認識,口渴時喝茶,喝咖啡,甚至喝含有酒精的飲料,卻不喝水。這是一種常見錯誤。
“口干”是脫水癥的最后征兆。即使口腔是濕潤的,身體也會受到脫水的折磨。更糟糕的是,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口腔明顯發干,他們卻感覺不到渴,因而無法滿足身體對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