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頭到腳談養生全書(彩圖精裝)
- 游一行
- 8205字
- 2019-01-02 16:59:29
第五節 軀干和四肢
性感的鎖骨
脖子之下,雙峰之上,兩根凸起的橫骨,讓頸間嫵媚流轉。只要一吸氣,風情鎖骨就會展現無遺,在兩肩前部形成兩個窩。這個窩的中間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就是缺盆穴,五臟六腑的經絡都要經過這里,這個地方也是心統領五臟六腑的通路。即使心這個君主能發布政令,假如通路受阻,也無法管好五臟六腑這些百姓,所以人體必須保證缺盆穴這條道路的暢通。那么,如何保證它暢通呢?按摩缺盆穴。
日常生活中要保護好我們的雙肩
(1)按摩缺盆穴:把手心貼在缺盆處,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勁道采取“落雁勁”,就好像是大雁落沙灘那樣,看似輕柔,但內帶勁力。沒事的時候多做這個動作,就可緩解肩膀疼痛。
(2)睡覺時護住肩膀: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蓋住肩膀。很多年輕的媽媽為了照顧孩子,跟孩子一起睡,蓋一床被子,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缺盆處受風,引起肩背痛。所以家長要注意這個問題。
(3)點肩井穴3~5分鐘:肩井(肩井穴的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肩的最高處,前直乳中)在人體膽經上,是非常重要的強身穴。點按它對人體非常有益。如果感冒背痛,就抓揉提拿肩井穴3次,然后拍拍全身,會很有效。
(4)滋潤肩部皮膚:選擇滋潤型的沐浴用品,如含有棕櫚油、橄欖油等天然滋養成分的沐浴液。這樣在洗澡的同時就能滋潤肌膚。
洗澡后最好在皮膚水分揮發之前,立即涂上潤膚的護膚品,讓皮膚表層多一層保護膜。鎖住皮膚水分,皮膚就不再感覺干燥緊繃。洗澡會令肌膚及身體內的水分流失,洗澡后慢慢喝1~2杯溫水,及時補充體內水分。
教你如何塑造肩部完美線條
很多人認為,女人最美的部位,是脖子和肩膀間的優美曲線。狂歡派對上,如果你為自己準備了一件露肩的禮服,那你就更應該仔細塑造一下你的肩部線條了。
肩背線條變形走樣,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80%是由于肥胖所致,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姿勢不良,造成骨骼彎曲、肌肉松弛,身體處于不平衡狀態,使背部脂肪囤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新陳代謝的能力也開始減緩,此時腰、腹、臀、背、腿等部位,就會出現脂肪囤積,破壞原本勻稱的身體曲線。特別是背部的脂肪囤積,給人壯碩的感覺,看起來比實際體重要重,且使人沒有優美的肩背線條。
肩背上的贅肉是不易消除的,所以要多花時間努力運動,除了舉啞鈴或扭腰來緊實肌肉之外,還要多做肩背部伸展運動。下面介紹幾套美肩方案,以供參考。

◎女性在空閑時間可以經常扭腰或舉啞鈴來鍛煉肩背,可以讓肩部線條更加美麗。
美肩方案

養血通絡,和肩周炎說“再見”
頸肩痛主要痛點在肩關節周圍,故稱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凝肩、漏肩風或凍結肩。起病多因肩關節周圍組織,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凍、外傷、感染所致。不少患者是由風濕病引起的。主要的病因是增生、粗糙及關節內、外粘連,從而導致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本病的高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
對抗療法此病主要是肩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的病變,常致關節發生粘連。為此,功能鍛煉和局部推拿、按摩、被動與主動肩關節運動等,是防止肩關節粘連、肌肉萎縮和恢復健康的根本辦法。對抗療法要持之以恒,以自我鍛煉為主。

◎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活血理氣等作用,適宜肩周炎患者經常食用,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在飲食上,預防和治療肩周炎都要多吃具有理氣、活血、通絡作用的食品和強壯筋骨的食物。肩周炎患者的飲食宜溫,不宜生冷。可少量飲低度酒或黃酒。比如選擇玉米、粳米等為主食,副食則可選擇山楂、絲瓜、油菜、西瓜子、芝麻、羊肉、豬腰、韭菜、蝦、核桃、黑芝麻、木瓜、當歸等可調理氣血、舒筋活絡的食物。此外,應少吃生冷寒涼食物。

◎山楂果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山楂果能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
有助于緩解肩周炎的食譜

看手指知健康
我們這里說的中醫看手相與算命沒有關系,而是從中醫的陰陽論來講的。人的一只手就是一個陰陽俱全的小宇宙,手掌為陰,手背為陽,五個手指剛好是陰陽交錯。手指一般代表頭,手掌一般代表內臟,手背一般代表我們的背部。內臟經脈的氣出來首先到手指,所以手指非常敏感,一個人內臟的問題很快就可以在手上看出來。

◎手指是人體上肢末端,經脈上陰陽交界地方,氣血流注自始而復回,能反映健康問題。
1.看手指
(1)拇指:關聯肺脾,主全頭痛。指節過分粗壯,氣有余便是火,心情偏激,易動肝火;扁平薄弱,體質較差,神經衰弱。拇指指關節縫出現青筋,容易發生冠心病或冠狀動脈硬化。拇指指掌關節縫紊亂,容易發生心臟疾病。拇指掌節上粗下細者吸收功能差,身體一般較瘦弱;上粗下粗者則吸收功能好,減肥較難。拇指中間有橫紋的,吸收功能較差,橫紋越多對人的干擾越大。
(2)食指:關聯腸胃,主前頭痛。大腸經所過,所以食指上體現的主要是大腸的問題。正常的指尖應該是越來越尖,如果相反則是吸收轉換功能比較差;如果食指很清白、彎曲、沒有力,一般是脾胃的功能弱,容易疲勞、精神不振;如果在食指根部與拇指之間有青筋,則要注意會有肩周炎。
(3)中指:關聯心臟,主頭頂。心包經所過,主要管人的情志、神志。如果中指細且橫紋較多,說明生活沒有規律,往往提示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中指根部有青筋要注意腦動脈硬化,青筋很多有中風傾向。
(4)無名指:關聯肝膽、內分泌,主偏頭痛。無名指太短說明先天元氣不足。
(5)小指:關聯心腎,主后頭痛。小指長且粗直比較好,一定要過無名指的第三個關節或者與第三關節平齊,如果小于第三關節或者彎曲,說明先天的腎臟和心臟都不是很好;如果小指細小且短,女性很容易出現婦科問題,如月經不調等;如果小指特別小,生育功能會出現障礙,男性容易出現腎虧、腰酸濕軟等;如果其他四指都非常好,就是小指不好,說明先天不足。所以人的身體素質的保養關鍵看小指,平常應多揉小指。
2.觀指形
(1)指的強弱:哪個手指比較差就說明與其相關連的臟腑有問題。
(2)指的曲直:手指直而有力,說明這個人脾氣比較直。而我們經常說的“漏財手”,則是消化和吸收系統不好。
(3)指的長度:手指細長的人多從事腦力勞動,手指粗短的人多從事體力勞動。
(4)指的軟硬:拇指直的人比較自信,但容易火氣盛;拇指彎的人容易失眠多夢。
(5)指的血色:手指顏色較白說明氣血不足,身體瘦弱,手腳比較怕冷;較紅的人說明血氣充足,但太紅反而血氣不暢,人容易疲勞。手指頭自我對比特別紅說明這個人特別累,而且血黏稠度高,血脂高;紅得發紫發黑說明腦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梗死,非常危險;如果延升到整個手掌都發暗、沒有血色,就要注意腫瘤的問題,應緊急排毒。手指中間特別青的人說明消化功能非常差。
了解了這些,看一下你的手指,對照你身體經常出現的一些癥狀,中醫“看手相”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小小指甲顯大病
我們身體有沒有病總是憑借身體感覺來判定,其實,身體上某些部位的細微變化就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常識,對于預防某些疾病,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小小的指甲上就能如實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
指甲生長速度減慢,指甲增厚、變硬、呈黃色或黃綠色很可能有慢性呼吸系統、甲狀腺或淋巴結疾病。指甲上出現縱向血條紋表明毛細血管出血,血條紋很多可能是慢性高血壓、牛皮癬、對生命有潛在危險的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征兆。牛皮癬患者大多數都有這種不規則深洼的指甲。指甲基部新月狀處呈藍色,這說明可能有如下疾病:血液循環受到損害、心臟病、手指和腳趾動脈痙攣,這通常是極度寒冷所致,有時也與風濕性關節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有關。
指甲凹陷、扁平或呈勺狀,這與缺鐵性貧血、梅毒、甲狀腺疾病、風濕熱有關。
指甲背向上隆得很高,而指甲周圍往下彎,呈弧形。這種形狀的指甲可能表明有肺氣腫、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
雙色指甲:接近指甲尖那一半呈粉紅色或褐色,而接近護膜那一半呈白色,這種指甲可能是慢性腎衰的征兆。指甲上有平行的深溝,這是營養不良或阻止指甲生長的嚴重疾病引起的,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心臟病以及腕管綜合征。

◎如果在拇指上出現黃銅制品的顏色,很可能體內出現了免疫性疾病。
指甲的深洼很像用鐵錘錘打而成的黃銅制品,其原因是簇狀脫發—一種導致局部和全部脫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兩種顏色的指甲,尤其是從指甲擴大至其周圍組織都是棕色或黑色的指甲,可能與惡性黑色素瘤有關。它們可能是一個大斑或一片小斑點。拇指和大腳趾上最可能出現這種癥狀。
指甲下大部分皮膚呈白色,指尖部正常的粉紅色區域減少而呈帶狀,這種指甲可能表明有肝硬化。
捏捏手指也可預防疾病
人的手指上有許多穴位,每個穴位都對應著某些器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養成經常捏手指的習慣,這樣可以輔助治療一些疾病。

◎在日常生活空閑的時候,經常捏捏手指,可以起到養護內臟的作用。
不同疾病的捏手方法

手是力量與智慧的象征,是一個精密的機械結構。當我們的胚胎長到5周左右時,手就如同魚的鰭一般出現了。在隨后的發育中,手指慢慢開始生長,手指之間的蹼漸漸退化。到了11周的時候,手的關節、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經發育完全。
新生兒出生后兩手緊握拳頭在空中揮舞,很難把手對準自己的嘴,這是因為大腦皮層還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手。到了兩三個月時,隨著大腦皮層的發育,嬰兒學會了兩個動作,一是盯著自己的手,二是偶爾碰著臉部就轉頭用嘴吸吮手。開始是吸吮整只手,到最后是靈巧地吸吮一個手指,說明了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有了提高,這是個很大的進步。通過吸吮手指的動作,嬰兒促使眼和手協調行動,為5個月左右學會準確地抓握玩具的動作打下基礎。
無疑,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學家認為,手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重要器官之一。對手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穴居時期。當時,那些原始人中的藝術家會在洞穴深處的石壁上用赭色或黑色的粉末印上自己的手印。可見,雙手是智慧的象征。
手的日常養護方法
愛美的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給雙手做好防御措施,避免成為“主婦手”。倘若待雙手出現毛病時才搶救,可能為時已晚。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雙手。

◎愛美的女孩子,要給雙手做好防御措施,避免成為“主婦手”。
(1)別把手當做清潔布。在清洗碗盤鍋灶時不妨使用長柄的刷子,這樣可以減少手與化學清潔劑的接觸;或是在洗刷碗盤時,將碗盤放在熱水或清潔液內先浸泡30分鐘左右,然后再用冷水沖洗,這樣可以比較省力地除去污漬油垢。
(2)戴副手套。做清潔工作時,不論是否會碰到水,戴上手套可以有效避免接觸清潔劑。手套應寬松些,這樣不容易引起刺激。
(3)仔細閱讀清潔劑說明書。有的清潔劑雖然價格較貴,去污作用較強,但是對手部皮膚的脫脂能力和刺激性很大。所以在購買此類產品時,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最好選擇植物表面活性劑為原料的中性配方的清潔劑。
(4)給手抹點保濕霜。在完成了清理工作后,不要忘了抹上防護型的護手霜,這類產品一般含有天然膠原及維生素E等修復性元素,其中的果酸等成分對堿性物質的侵害有較強的修復能力。如果覺得手部干燥,缺乏水分,需要給予額外的滋潤時,可以選擇保濕型的護手霜。涂抹雙手后,內含的保濕因子能深入肌膚加以保濕,及時改變手部干燥的狀況。平時可以使用具有活膚功能的護手霜。
(5)經常進行手部活動。手的美觀關鍵是要使手指靈活柔軟,做好手部運動是必要的,可以利用坐車或看電視的時間做一做這種簡單的指部運動。從指尖開始按摩到手指底部,動作要堅定而柔和,按摩時先涂上潤膚霜,以增加柔潤感。

◎手的美觀關鍵是要使手指靈活柔軟,做好手部運動是必要的。
日常生活中的美腿經
1.飲食中的美腿經
(1)維生素E幫助消除水腫:血液循環不好,很容易導致腳部浮腫。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幫助加速血液循環,預防腿部肌肉松弛。含豐富維生素E的食物包括杏仁、花生、小麥胚芽等。
(2)B族維生素加速新陳代謝:維生素B1可以將糖分轉化為能量,而維生素B2則可以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含豐富B族維生素的食物有冬菇、芝麻、豆腐、花生、菠菜等。
(3)少吃鹽去水腫:經常吃多鹽的食物,容易令體內積存過多水分,形成水腫,容易積聚在小腿上。飲食除了要減少鹽的吸收外,也可多吃含鉀的食物,因鉀有助于排出體內多余鹽分。含鉀的食物有番茄、香蕉、西芹等。
2.運動中的美腿經
(1)運動:合理正確的運動對健美腿部很有效,如步行、跳繩、游泳、慢跑、跳健美操等運動,可以幫助腿部肌肉變得結實有彈性,其中最有效的是游泳。游泳可運動全身肌肉尤其是雙腿,對改善雙腿曲線特別有效。如果時間條件有限,在辦公室或家中也可進行美腿運動。
(2)按摩:也能起到塑造美好腿部曲線的作用。體重合適而腿部脂肪較多的女性,可購買具有減脂、緊膚功能的瘦身產品,配合按摩,達到健美雙腿的目的。按摩有助于加強身體新陳代謝,除去多余脂肪并增加皮膚彈性,促進淋巴循環,預防橘皮組織形成。
(3)體霜或美體霜:每天沐浴后,在脂肪集中的小腿、大腿和臀部,涂上纖體霜或美體霜,以打小圓圈的按摩手法進行按壓,螺旋狀由下往上推進,用點力,尤其腿部兩側及小腿肚,重點按摩,可以促進脂肪分解,令身體毒素、廢物及時排出體外,避免松弛浮腫現象以及橘皮組織產生。
當然,除了玲瓏的曲線,小腿的美麗也離不開晶瑩潤澤的肌膚。腿部肌膚也需要日常呵護保養,清洗、調理、營養三管齊下。沐浴時進行腿部大清理,一周做兩次,將磨砂膏涂在腿上,用洗澡巾以小圓圈方式按摩,膝蓋、腳踝處多做幾次,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可刺激細胞更新生長;泡在溫水里,輕輕擦、揉、拍打腿部肌肉;沐浴后,擦干身體,將乳液或芳香植物精油涂在腿部肌膚上,用手掌輕揉,以防皺紋,改善粗糙肌膚,補充營養。

◎運動可以讓腿部肌肉變的結實有彈性,更能讓雙腿看起來曲線更加美麗。
“春捂”的關鍵就是腿和腳
從中醫理論講,“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那么,“春捂”應該捂哪里呢?重點就是腿和腳。由于北方屋子里有暖氣,所以很多人習慣減衣服時先減掉褲子。
春捂注意事項

溫暖腿部最好的運動
冬天,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了,人也變懶了,手腳也時常冰涼冰涼的。要想保暖,除了多穿衣服外,多動腿是最好的制“凍”方式。多動腿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讓血液流動到身體的末端,是最好的保暖運動。
(1)跑步:跑步可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促進肌肉、神經的健康,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冬季氣溫較低,持續性小步伐地跑步可刺激機體保護性反應,促進血液循環,增大腦部血液流量,調節大腦體溫中樞的功能。室外跑步時,把舌頭抵在上牙的里端,防止冷空氣進入體內;跑步時用鼻子吸氣,嘴呼氣,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兩步一呼兩步一吸;盡可能選擇較軟有彈性的路面跑步,防止外傷和減少跑步對關節、骨骼的沖擊。
(2)跳操:跳有氧操非常適合冬季在室內進行,它是全身性的運動,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都能參與運動。高沖擊有氧操(雙腳同時離地的跳躍)能更好地鍛煉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環。跳操時的防震很重要,最好選擇多功能運動鞋,即鞋子的前掌和后掌都有氣墊,以減緩上下跳躍時對關節的沖擊。
(3)跳繩:手臂的擺動、雙腿的跳躍,讓四肢充分運動,是促進血液循環理想的運動,特別適宜在氣溫較低的季節做熱身運動。蹦跳中腳落地時,應腳掌著地,而不是腳跟著地;胖人宜采用雙腳同時起落的方式跳繩。同時,上躍也不要太高,以免關節受傷。
足療的注意事項
飯前:飯前半小時內,飯后1小時內不要按摩。
皮膚有傷:凡足部有外傷、感染、潰爛或癬癥,應避開此處施術,嚴重者不用本法。如因操作不當引起局部腫脹、淤血,須待局部恢復正常后再行施術。
骨骼:進行足部施術時,應盡量避開骨骼突起處,以防損傷骨膜。對一些敏感的反射區和穴位也應避免重刺激。
施術時間:每次施術時間以30~45分鐘左右為佳,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60分鐘。小孩(14歲以下)及年老體弱者時間適當縮短,力度輕一些,雙足不超過20分鐘。
補溫開水:施術后半小時內應喝溫開水300~500毫升,不應喝茶、酒或其他飲料。
服藥:在足療治病期間,凡是長期服藥的患者,不可突然停藥。需等病情確實緩減后再逐漸減量。
浸泡雙足:凡足部長期接受刺激、足部穴位或反射區敏感度減弱者,可在操作前用1∶100比例的溫鹽水浸泡雙足30分鐘,或讓其休息2~3天后再接受操作。
時間:中午12點左右,是大氣污染最為嚴重之際,所以,不要進行刺激較好,按摩結束后將腳脛和腳趾,單腳各二三分鐘左右,不停地回轉。
補水:按摩全部終了后,喝一兩杯微溫開水。借由刺激,將廢物浮出而集中于腎臟,因而以此中和形成尿排出,擠些檸檬汁于溫水中也可以。
手部清潔:按摩治療前要將指甲剪短,以防在治療中刺傷皮膚,用肥皂將雙手和患者的雙腳洗凈,在按摩的反射區內均勻地涂上按摩膏,能起潤滑皮膚和清熱解毒、活血化淤作用。
病癥注意: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按摩時間每次不宜超過15分鐘,有嚴重心臟病、癲癇、肝功能異常者,應配合其他方法治療。
按摩時:風扇不宜直接吹到患者雙腳部,按摩結束后,患者在1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腳,施術者亦不可馬上用冷水洗手,應休息片刻后再用溫水涂肥皂洗凈雙手。
慢性病:如是慢性病,在足部反射區治療期間,一般可停服抗生素、止痛片、鎮靜劑之類藥物,其他病癥可按照醫師處方服藥同時進行足部按摩,待病情好轉后再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完全康復而停藥。
按摩治療后:有的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療后,可能出現低燒、腹瀉等全身不適癥狀,甚至暫時病情加重或出現尿液顏色變深、氣味加重,大便變黑等現象,這是按摩后出現的一些反應,可繼續堅持治療,數日后上述情況即可消失而恢復正常。
足部療法的要領和技巧
足部按摩治病保健作用的機理就是以對反射區的良性刺激,而達到調整組織器官生理機能的作用,使體內產生自愈力。所以對多數反射區來說刺激強一點,痛感重一點,效果就較好,不痛則無效果。對骨骼系統的疾病治療,必須用強刺激才能取得明顯效果,而嚴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反射區、肝臟病患者的肝臟反射區以及淋巴和坐骨神經反射區,力度就應減弱,按摩處只要有輕微痛感就可以了。
按摩有補瀉兩種手法,按照“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的原則,也就是說,對實證、體質較好的患者,力度可適當加大,采用強刺激手法;而對心臟病等虛證及老年人、兒童、女性和重病體弱者則用弱刺激手法,延長療程,使患者的內部機能逐漸恢復。還有,對敏感性強的反射區力量不能過大,而對那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區應適當加大力度。總之,要區別對待。
足部療法的治療時間和技巧

手心搓腳心及下肢操的養生智慧
《五言真經》中說:“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千步走,藥鋪不用找。”說明人的健康長壽始于腳。同時,腳心是腎經涌泉穴的部位,而手心是心包經勞宮穴的部位,如果經常用手掌搓腳心,既疏通了腎經,又活絡了心包經,可謂一舉兩得,有健腎、理氣、益智的功效。
按摩方法:晚上,用熱水泡腳后,用左手握住左腳趾,用右手心搓左腳心,來回搓100次,然后再換右腳搓。
另外,可以常做下肢操。
身體直立,兩腳分開,比肩稍寬,兩手叉腰,兩眼平視正前方。
動作1:左腳向前抬起,腳尖由里向外(順時針)旋轉16圈,再由外向里(逆時針)旋轉16圈。然后,再換右腳做同樣的動作。
動作2:上體前屈,兩手扶膝,兩膝彎曲,先兩膝同時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6次,再按逆時針方向旋轉16次;兩膝分別同時由外向里旋轉16次,再分別由里向外旋轉16次。
動作3:兩腳交替向前各踢16次,踢時腳趾下摳;兩腳交替向前各蹬16次,蹬時腳跟突出。
動作4:兩腿交替向前高踢腿各16次;兩腿后踢,后腳跟踢至臀部,各踢16次。
動作5:兩腳跟離地,屈膝下蹲,蹲時上下顫動8次,慢慢起立,腳跟落地,反復做5次。
動作6:原地上下跳躍,共跳16次。跳動時,上肢可隨之上下擺動,上至頭高,下至小腹,手指并攏呈單掌。
經常用手心搓腳心,再加上常做下肢操,堅持下去,對身體健康大有幫助。
日常生活中的護腳大法
除了泡腳外,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按摩或運動雙腳的方式來保護雙腳,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以下是幾種有效護腳方法。
倒立或勾腳:倒立或勾腳的目的都是讓血液回流,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如果當天走路走得比較多,在晚上睡覺前可以先在床上躺上半個小時,把腳墊高,這樣可以讓血液回流,再輸送新的血液到腳上。但是不要這樣躺著睡著了,否則第二天起來,你就會有黑眼圈了。
捶腳、搓腳:用一根棒槌或直接用手握拳輕輕捶擊腳心,一直到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用光滑的球狀物或直接用手掌(要先將雙手搓熱)來回搓腳底、腳板,一直到搓熱為止,怕痛或者怕搓破皮的可以在腳底擦一些按摩膏或按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