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頭到腳談養生全書(彩圖精裝)
- 游一行
- 6398字
- 2019-01-02 16:59:30
第六節 皮膚、肌肉和骨骼
護膚第一步,辨清自己的皮膚類型
每個人都想擁有完美的肌膚,但由于膚質不同,每個人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根據皮脂腺分泌油脂的多少,我們將皮膚分為5種類型:中性、油性、干性、混合性以及敏感性皮膚。

◎皮膚是人體的最外面的一層結構,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器官。
1.中性皮膚
特征:清潔面部后6~8小時出現面油,皮膚細膩有彈性,不發干,天熱時可能出現少許油光,很少長痘痘,比較耐曬,也不易過敏。中性皮膚可以說是比較好的皮膚類型。
護理方法:中性皮膚的養護以保濕為主,如果處理不得當,也很容易因缺水、缺養分而轉為干性膚質。應該使用鎖水保濕效果好的護膚品,好好保養。
2.油性皮膚
特征:清潔面部1小時后開始出現面油,平時肌膚較為粗糙,泛油光,天氣轉冷時易缺水,很容易生暗瘡、青春痘、粉刺等。
護理方法:油性皮膚的日常養護以清潔、控油、補水為主。要定期做深層清潔,去掉附著在毛孔中的污物。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油性肌膚的人每天應該多洗幾次臉,洗臉后以收斂水收斂粗大的毛孔。不偏食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另外,少用手觸摸臉部,如果有痘痘,就更不能經常用手觸碰,以免感染。
3.干性皮膚
特征:清潔面部后12小時內不出現面油,面部顯得干燥缺水,換季時更有緊繃、脫皮等現象出現,容易被曬傷,也容易長皺紋。

◎干性膚質的人在生活中要注意保養補水,防止肌膚干燥缺水,同時洗臉要動作輕柔。
護理方法:干性膚質的保養以補水、營養為主,防止肌膚干燥缺水、脫皮或皸裂,延緩衰老。洗臉時動作要輕柔,選用高保濕的乳液。另外,冬季室內因為暖氣的關系,濕度較小,干性肌膚更容易因失水而變得粗糙,因此室內宜使用加濕器。日常飲食可增加一些脂肪類的食物。
4.混合性皮膚
特征:清潔面部后2~4小時后T形部位出現面油,其他部位則更晚才會出現。T形部位易生粉刺、痘痘等。其他部位卻因缺水而顯得干澀,比較耐曬,缺水時易過敏。所謂混合性,就是T形部位油性和其他部位干性的混合。
護理方法:混合性皮膚的日常護理以控制T形區分泌過多的油脂為主,而干燥部位則要滋潤,所以護理上要分開。選用性質較溫和的潔面用品,定期深層清潔T形部位,潔面后以收斂水幫助收斂毛孔,干燥部位則以一般化妝水滋潤。要特別注意干燥部位的保養,如眼角等部位要加強護養,防止出現細紋。總之,混合性肌膚的保養要遵循“分別對待,各個擊破”的原則,不要怕麻煩。
5.敏感性皮膚
特征:皮膚較薄,面部容易出現紅血絲,換季或遇冷熱時皮膚容易發紅,易起小丘疹,使用潔膚化妝用品很容易因為過敏而產生丘疹、紅腫,易曬傷。
護理方法:這類皮膚最需要小心呵護,在保養品的選擇上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的產品,盡量選用配方清爽柔和、不含香精的護膚品,注意避免日曬、風沙、驟冷驟熱等外界刺激。涂抹護膚品時動作要輕柔,不要用力揉搓面部肌膚。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皮膚的人在選用護膚品時,應先做個敏感測試:在耳朵后、手腕內側等地方試用,確定有沒有過敏現象。 一旦發現過敏癥狀,應立即停用所有的護膚品,情況嚴重者最好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在做皮膚護理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先認清自己的膚質屬于哪種皮膚類型,然后針對自己皮膚的特點采取對應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選擇皮膚護理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皮膚特點來做出選擇,這樣才能起到有效護理的效果。
從皮膚的顏色來辨別疾病
中醫講究“病在里必形之于表”,就是說身體內部的疾病會在外表有所顯現。對人體來說,皮膚是人體的護衛屏障,也是人們進行健康自查自測的一面鏡子。
皮膚的顏色因年齡、日曬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主要由3種色調構成:黑色有深淺,由皮膚中黑色素顆粒的多少而定;黃色有濃淡,取決于角質層的厚??;紅色的隱現與皮膚中毛細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關。
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對判斷疾病有很大幫助。一般正常的人,皮膚是紅潤的。如果一個人的膚色在短期內變化較大,并排除了正常的外來影響,就要考慮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皮膚的顏色開始,看看我們身體中可能存在著哪些危機。
1.皮膚蒼白
貧血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黏膜蒼白。寒冷、驚恐、休克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通常會導致末梢毛細血管痙攣或充盈不足,引起皮膚蒼白。雷諾氏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疾病因肢體動脈痙攣或阻塞,也會表現為肢端蒼白。

◎生活中皮膚紅潤,這表示身體內部沒有發生病癥,一切都是健康的。

◎對人體來說,皮膚是人體的護衛屏障,也是人們進行健康自測的一面鏡子。
2.皮膚發紅
皮膚發紅是由于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流加速以及紅細胞數量增多所致。在生理情況下見于運動、飲酒時。疾病情況下見于發熱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肺結核、猩紅熱等;某些中毒,如阿托品等藥物中毒;紅細胞數量增多,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也可引起皮膚發紅。
3.皮膚呈櫻桃紅色
十有八九是煤氣或氰化物中毒。煤氣中毒的病人,其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造成機體缺氧。當碳氧血紅蛋白達到30%~40%時,病人的皮膚就會呈櫻桃紅色。
4.皮膚暗紫
由于缺氧,血液氧合血紅蛋白含量升高。當還原血紅蛋白升高到每100毫升血液5克以上時,血液就會變成暗紫色,此時病人的皮膚、黏膜出現紫紺。皮膚出現暗紫的情況常見于重度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等。
5.棕色或紫黑色
多半為亞硝酸鹽中毒,大量食用后,腸道細菌能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氧化劑,能奪取血液中的氧氣,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從而造成組織缺氧,使低鐵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血液就變為棕色或紫黑色,患者的皮膚黏膜表現為紫紺。
6.皮膚發黃
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超過34.2微摩爾/升,皮膚、鞏膜、黏膜就會發黃。過多食用胡蘿卜、南瓜、橘子汁等食品飲料,也可使血中胡蘿卜素含量增多,當其超過2500毫克/升時,即導致皮膚黃染。長期服用帶有黃色素的藥物如阿的平、呋喃類藥物等,亦可導致皮膚黃染。

◎如果是皮膚暫時發黃,很可是最近吃多了胡蘿卜、南瓜、橘子汁等食品引起的。

◎色素大面積沉著,除了疾病導致,還有是由于藥物副作用,如由砷劑、搞癌藥引起的皮膚色素不同程度的沉著。
正確區別皮膚發黃的程度及發生的部位,可以鑒別是否患有疾病及疾病的嚴重程度:胡蘿卜素含量過多,皮膚黃染發生在手掌、足底、前額及鼻部皮膚,一般不發生于鞏膜和口腔黏膜。黃色素過多以角膜緣周圍最明顯,離角膜緣愈遠,黃染愈淺。溶血性黃疸患者的皮膚常呈檸檬色。黃綠色或褐綠色常為持久的肝內膽汁淤積、肝內或肝外膽管梗阻所致。橙黃色常見于重癥肝炎。皮膚黃染進行性加深多為胰頭癌、膽管系統癌腫或原發性肝癌。
7.色素沉著
肝硬化、肝癌晚期、黑熱病、瘧疾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如砷劑、抗癌藥等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膚色素沉著。若僅在口唇、口腔黏膜和指、趾端的掌面出現小斑點狀的色素沉著,往往見于胃腸息肉病。
“肌”和“肉”的含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到“肌肉”這個詞,那么從根本上來講“肌”和“肉”是一個意思嗎?徐文兵先生同樣在《字里藏醫》作出了闡述,他認為“肌”“肉”是近義詞,而不是同義詞。他引用了《黃帝內經》開篇《上古天真論》中的一段話:“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這里提到“肌肉若一”“肌”和“肉”好像都合為一體,這就說明,“肌”“肉”本身并非一體,是有區別的。
相對來說,“肉”的內涵還要廣泛一些,不僅指動物的肌肉組織,也泛指蔬菜、瓜果、初生樹木的皮下肥厚的纖維組織,我們經常說的“果肉”就是這個意思。明白了“肉”的這層含義,就不難理解“肌”和“肉”的區別了。簡單來說,肌就是繃緊、剛硬、發力的肉,肉就是松弛、放松、柔軟的肌。

◎俠義的“肌肉”是指能收縮的人體組織。肌肉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種,其功能皆為產生力并導致運動。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不由意識控制且為生存所必需,例如心臟的收縮或是腸胃道的蠕動等。

◎生活中如果肌肉時刻都處于緊繃狀態中,久了就會引起失眠,焦慮等癥狀。
現代人都認為肌肉是力量和美的象征,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參加一些健美運動,特別是在國外,有人還會進行特殊飲食甚至服用藥物,為的就是練出一身“疙瘩肉”。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在傷害身體。這些人即便是在身體休息、睡眠的時候,肌肉也是僵硬緊繃的,難以放松,這樣長期、過度地使肌肉處于緊張狀態,就會導致柔軟的肉先是成為繃緊的肌,久之僵硬,進而出現纖維化、條索狀,嚴重的還會壓迫神經、牽引關節。人若總是處于這種緊張狀態,也會影響心理、情緒、精神,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甚至加速死亡、衰老。所以,千萬不要為了好看而盲目地去進行一些鍛煉。
肌肉對于人體的重要作用
肌肉是人體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支撐人體、協調人體動作的作用。人體的肌肉有3種:長在骨骼上的骨骼肌、分布在內臟組織上的平滑肌和組成心臟的心肌。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以及心臟的跳動都是在這些肌肉的收縮中完成的。如果肌肉壞死或者發生萎縮,人的活動就會受限。
肌肉還能保護人體的健康。人在生病時,如果外界能量供應不足,肌肉就可以充當儲備量的角色,人體可以通過分解肌肉中的蛋白來提供機體運轉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當人生病時,肌肉越多,戰勝疾病也就越容易。而且,一般來說,肌肉越多的人,身體也越健康強壯,患病的幾率也相應減少。
具體到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因其所處部位不同,具體作用也有區別。比如:頸部的肌肉可以保持頭部的正確姿勢,保證該部位血液循環暢通。現在上班族經常出現的頸部疼痛就是因為頸部長期保持一種姿勢、肌肉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

◎頸部肌肉如果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暢,就會導致頸部出現疼痛僵硬。
胸部的肌肉有保護胸腔的作用,如果胸部肌肉松弛、萎縮,就會導致呼吸無力。經常深呼吸和做一些恰當的胸部運動,可以起到鍛煉胸部肌肉的作用。
脊椎病現在也很常見,經常鍛煉脊柱兩側的肌肉,不僅有利于骨髓的發展,還可以調節交感神經系統,對脾、腎、胰的保健也很有益處。
鍛煉腹部肌肉不僅有利于身體的健美,還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利于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如果肌肉發生病變,長期不愈,同樣也會影響到脾的健運,而脾的功能受到影響,人的后天之本都得不到保障了。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能讓全身的肌肉得到營養和預防身體產生疾病。
肌肉的日常保養方法
徐文兵先生在《字里藏醫》一書中提到了幾種比較常見的肌肉問題:
長期暴飲暴食、飲食不節的人,就會使胃平滑肌抽搐、痙攣,出現難以愈合的黏膜潰瘍、萎縮,甚至生長息肉、癌瘤;人們有時因為勞累或者冰冷出現的抽筋,也就是肌肉攣縮;服用壯陽藥,導致陰莖長久充血等,這些都使本來柔軟、溫暖、生動活潑的肌肉變成生冷堅硬的皮囊。這就是有肌無肉,是肌肉不一的一種表現,古人稱為肌痹或者死肌。
針對這些肌肉方面的問題,《傷寒論》中專設了桂枝湯、葛根湯、芍藥甘草湯、干姜甘草湯等“解肌”的方劑來治療。對于肌痹、死肌,一般采取活血化淤、通絡散結的方法治療?!渡褶r本草經》也記載了很多“去死肌”的藥物,比如白術、烏梅、蛇等。針刺、艾灸、按摩的效果比內服中藥更快一些,靜坐、站樁也是輔助緩解緊張的有效方法。
與此相反,那些過于安逸、缺乏鍛煉的人會出現肌肉松弛、無力甚至萎縮,尤其在一些癱瘓的病人身上比較常見,像是現在常見的肌萎縮,古人稱之為肉痿,也就是有肉無肌,弛而不張。陰莖不能勃起,或者舉而不堅,堅而不久,被稱為陽痿。這就是有肉無肌,是肌肉不一的另外一種表現。
治療肌肉萎縮的主要方法是服用補益氣血、升舉陽氣的中藥,以加強消化和吸收功能。配合現代醫學的康復鍛煉也是有效的方法。中醫的導氣引氣方法,比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形意拳等,也都有助于恢復元氣,調養氣血。
徐先生認為,肌肉放松的時候,經絡通暢,氣、意、神容易溝通,反應迅速,力由足起,氣由脊發,指尖發梢,纏綿持久,旋轉穿透,勁道極強,進可攻敵,去疾治病,退可守身,化氣避邪。而在肌肉緊張的時候,氣血郁閉,容易激發短暫暴力,傷人也傷己,更談不上用巧。所以,我們這里還是要強調: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肌肉也是如此,要有張有弛,不要讓肌肉總是處于一種狀態,長期的緊張或松弛都是有害無益的,需要適當的鍛煉和休息來調節,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肌肉。

◎日常保養肌肉可以采用中醫的導氣引氣方法,如太極拳、形意拳等。
骨骼,人體血液的制造廠
關于骨骼的功能,相信大家從中學的生物課本中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諸如:骨骼構成骨架,支撐身體姿態;骨骼能保護人體內部器官,如顱骨保護腦、肋骨保護胸腔;骨骼中貯存著身體所需的重要礦物質,像鈣和磷……但我們這里要講的是骨骼的另一項重要功能:造血功能。
一個生命誕生以后,骨骼就成為其體內最大的造血機構,可以制造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脾臟和淋巴組織也會協助造血,但它們制造的只是少量的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骨骼會逐漸分化成兩種,一種是紅髓,負責全身造血;另一種是黃髓,由脂肪組織組成,它不能造血,但依然保留著潛在的造血功能,是紅髓不足時的替補隊員。在人衰老的過程中,紅髓是慢慢減少,黃髓是慢慢增多的,也就是說,人體自身的造血功能會逐漸下降。
為了更好地提供新鮮的血液細胞,骨髓中具備了非常復雜的血管網絡。各種造血物質和刺激物質都要經過血管進入骨髓中,才能實現造血功能。所以,骨髓能不能造血,血管的因素也很重要。
骨骼、關節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有3種人比較容易受到骨骼關節問題的青睞,他們是中年女性、青年人、老年人。
先說中年女性,時代改變了,女性的責任不再只是“相夫教子”,各行各業涌現出了大批的女強人,她們肩上的擔子越重,健康問題就越突出。因此,在每個中年女性的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疾病的身影,比如頸椎病、肩膀痛、腰椎病、髖關節不適、膝關節痛及陣發性小關節痛等。
再說青年人群,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IT時代在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富貴病”。許多年輕人經常久坐不動,肌肉沒有機會伸縮,又壓迫神經和血管,不論坐得歪斜還是筆直,長久下來都會腰酸背痛,造成重復性機械運動損傷。因此,他們的骨骼關節就容易出問題。
人們對老年人骨骼關節問題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甚至有人列出了這樣的式子:老年人=骨骼關節疾病。并且有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身體機能總體上的衰退是導致老年人骨骼關節出現問題的主要因素。
專家指出,針對不同人群的骨骼關節疾病,目前尚沒有根治的辦法,但是骨骼關節疾病是可以預防的,比如職場白領多給自己點時間,可以喝喝茶、找朋友聊聊天,減輕自己的壓力。
養護骨骼關節的“四大基石”
骨骼關節的健康與“四大基石”有密切聯系,正確而合理地運用這“四大基石”,才能為骨骼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骨骼關節健康四大基石

防止骨骼衰退
人的骨骼必須足夠堅強,才能承擔起人的體重和保證人的運動。
骨骼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網狀組織構成的,包含:蛋白質、礦物質(鈣)含量,骨骼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網狀組織構成的,包含蛋白質、礦物質(鈣)等。如果某些原因導致骨骼含有的礦物質逐漸減少,發展到一定程度,骨骼就會變得很軟弱,無法承擔身體活動產生的壓力,并且容易折斷,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可見,骨骼健康在人體健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骨骼退化是一種自然規律,但是現在人們的體力勞動很少,平時又不注意鍛煉,導致四肢軀干的功能退化明顯加快,其中廢退性的骨骼關節疾病是目前的主要問題。
其實,不管出現什么樣的骨骼關節問題,都是在表明全身骨骼開始出現問題。有些人可能因為傷病等某種原因,即刻停止了肢體的運動,但是傷病好了之后,廢用性造成的骨骼關節問題又帶來了新的麻煩。
預防骨骼衰退,預防骨骼衰退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經常進行鍛煉,中年人加強背部肌肉的鍛煉可預防年老時椎骨變得脆弱和容易骨折。
此外,補鈣也是老年人預防骨骼衰退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