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脾腎相濟:二臟安和,則百病不生

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認為,脾臟和腎臟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源頭,是把物質代謝后轉化成能量的器官,如果我們要提高人體在寒冷氣候中的御寒能力,就要有賴于脾腎的強大功能了。

脾腎兩虛者,常年多跑步

在日常生活中,唯有調理好了脾胃之功能,食物的消化、吸收才能被調動起來,進補的功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最適合進補的季節(jié)是冬天,因為冬季是萬物蓄積能量,收藏精華之際,若我們能在冬季調理好自己的脾胃,來年春天定能使機體增強抵抗疾病之能力,進而使自己身強體壯,快樂生活。

生活中,脾臟功能不足或虛弱大多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情緒起伏過大、過度勞累等原因引起的。

跑步,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一種實惠、保險的健身養(yǎng)生方式,也成為患者提升和增強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研室劉芳博士,41歲,由于長期帶隊做課題研究,精神壓力大,操心事情多,2009年8月,出現(xiàn)神疲困倦、腰膝酸軟、夜尿頻多、頭暈、耳鳴等癥狀。到醫(yī)院檢查,機體并無大礙,后到中醫(yī)診所問診,醫(yī)師確診為脾腎兩虛,在開了幾副中藥后,建議劉博士每天慢跑鍛煉一個小時,可分兩個時段進行:早上8至9點,下午6到7點。劉芳吃了中藥后堅持慢跑,兩周后,身體各種不適感已有明顯的改善。后她重新返回科研崗位,又帶領大家進行了新的課題研究,仍每天堅持慢跑30分鐘左右。劉芳博士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自信和熱情,得益于每天堅持跑步。

脾腎兩虛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女性更年期,被認為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不正常、午后面赤潮熱、精神不好,伴隨腰酸背痛、夢多盜汗、皮膚干燥、怕熱畏寒、胸悶氣促、舌苔發(fā)白、易被驚嚇等癥狀。

一日,沈醫(yī)生接待一女士,此患者舌苔發(fā)白而暗淡,皮膚干燥,切脈后發(fā)現(xiàn)其脈象沉細。做過B超后查圖,發(fā)現(xiàn)該女士子宮有萎縮現(xiàn)象,其他暫無異常;血象檢查各數(shù)據(jù)表明此患者已經(jīng)處于絕經(jīng)期,是屬于脾腎兩虛一類的病癥。于是,沈醫(yī)生建議該女士先服中藥兩周,兩周后復診,該患者有明顯好轉,但仍覺得睡眠不深,并伴有頭痛現(xiàn)象。沈醫(yī)生建議其不要再服用藥物,而改為慢跑鍛煉,以增強體質,改善體內血液循環(huán)。

的確,本著中醫(yī)“補后天以養(yǎng)先天”的原則,如果已處于脾腎兩虛的患者,在藥物調理的基礎上,要加強鍛煉,其中慢跑最可取;而需要提前養(yǎng)護脾腎的養(yǎng)生愛好者,只要進行適當?shù)穆芫妥銐蛄恕>唧w的方法如下:

早晨,換裝齊整后慢跑,吸氣時,腦中想象宇宙萬物之真氣自外而內通過全身的毛孔進入體內;呼氣時,想象機體內的濁氣、廢氣皆通過毛孔排出體外,飄散至無影無蹤。一呼一吸之時,應與跑步時的步調相結合,不宜過快或過慢。練習慢跑時,將舌尖抵住上方牙齦處,若口中出現(xiàn)口水,說明體內內分泌已活躍,將其咽入腹中即可。在邁步開跑時,身體的上落與上起之幅度不宜過大,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穩(wěn)而緩慢進行。

霜降時節(jié),調脾養(yǎng)腎最關鍵

腎臟是人體先天之根本,進入秋冬時節(jié),養(yǎng)護腎臟要從根本上滋補腎陰和腎陽——調理五臟之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毒能力,最終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霜降時節(jié),濕氣加重,最易傷到脾胃。因為此時為了抵御嚴寒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熱能,食欲大開,難免吃得過多過膩,加重脾胃之負擔,進而出現(xiàn)與之相關的疾病。該時段養(yǎng)腎,最要緊的是調理脾胃。

民間有俗語說“冬季進補不如補霜降”,說的是霜降時節(jié)進補比冬天進補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中醫(yī)養(yǎng)生學認為,在秋天最寒冷的時間進補,是為迎接更加寒冷的冬天做足全面準備,是為冬天進補提供良好的脾胃環(huán)境。調理好了脾胃,冬補之物才能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身體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補給和調養(yǎng)。《藥性考》一書中提到一點:科學合理地食用花生最能養(yǎng)胃提脾氣。作為一個過渡性的節(jié)氣,霜降送走秋氣迎來冬寒,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階段,霜降的進補肯定也是起著承前轉合的作用的—為冬季大補調整好脾胃功能。

那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jié)氣里,我們應該吃些什么食物來合理進補,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中國民間流傳著霜降進補不離羊的說法。也就是說,本著中國人“吃啥補啥”的理念,多吃羊頭煲能有效輔助治療“頭風癥”等頑疾。在這個節(jié)氣中,建議多食用健脾強胃的食物,例如山藥薏米粥、紅棗粳米粥、牛肉爛扒、煲羊頭湯、煸四季豆等。這里我們?yōu)榇蠹医榻B一款調脾健胃的食療方——川芎白芷煲羊頭。

材料:羊頭肉100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姜40克,鹽適量。

做法:斬剖羊頭,從中取出羊腦;將川芎、白芷洗凈備用;將羊頭清洗干凈,斬成大塊;將羊頭肉及姜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小火煲2個小時,熬煮爛熟;撈出羊肉,去除骨頭,留下羊骨湯,放入羊腦、川芎、白芷熬煮1個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味道鮮美,有補肺養(yǎng)腎氣、溫脾治虛勞等功效。

芡實是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果實。其味甘,偶澀,性溫,有止瀉補脾、澀精固腎、滲濕利尿等功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款既經(jīng)濟又實惠的芡實吃法。

◎羊肉具有祛寒冷、益腎氣、助元陽特等功效。治腎虛腰疼、陽痿精衰、形瘦怕冷等癥。

芡實食療方

芡實果仁糊

材料:芡實100克,花生30克。

做法:將芡實炒熟,磨成粉末待用;花生磨成粉末待用;將芡實粉放入碗中,加入花生粉,加入開水調勻至糊狀即可食用。

功效:養(yǎng)顏補血、健脾強腎。

芡實炒牛肉

材料:牛肉100克,芡實60克,料酒、生姜、鹽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凈剁碎備用;芡實炒熟,搗碎備用;將牛肉、芡實、調料等放入鍋中熬煮至爛即可食用。

功效:調補脾胃、養(yǎng)血益氣、幫助消化、提高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

桂花芡實粥

材料:芡實100克,精米50克,冰糖20克,干桂花5克。

做法:將芡實炒熟待用;桂花洗凈,用溫水浸泡5分鐘待用;將大米、芡實放入鍋內熬煮至爛;放入桂花再煮10分鐘后放入冰糖使之溶解即可下灶,冷卻后食用。

功效:調養(yǎng)胃脾、暖脾健氣。

紅參北芪燉乳鴿是脾腎兩虛的克星

脾腎兩虛,是指因腎陰不足使體內火氣過衰,導致脾陽衰弱了運化肌腱的能力,臨床病癥多表現(xiàn)為肛門有下墜不適感、直腸滑脫,還會出現(xiàn)精神疲乏,容易困倦、耳鳴、頭暈等,若動便會感到腰酸膝軟,還伴隨著夜尿頻多或大便干結、排便困難等癥狀。中醫(yī)把脈可知脾腎兩虛者的脈象沉而弱,且舌淡。

脾臟腎臟喜暖懼寒,因此我們特別要注意在秋冬季節(jié)或寒冷時段的防寒保暖工作,不要多吃生冷硬的食物,不要為了風度或美麗穿得太單薄,如果讓寒氣乘虛而入,那就會傷到脾陽腎陽,出現(xiàn)二者陽虛之癥,這便損害我們的健康。可能有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冷天穿單薄的衣服出去,回來之后腰腹痛不止,這就是嚴寒入侵脾內。當然,這時候脾腎還沒有達到陽虛的程度。但是這種情況下若再不進行調理,就會出現(xiàn)脾腎陽虛的癥狀。

脾腎之氣虛弱的人則易患病,因為腎氣虛弱的直接結果就是氣血不足,而氣血不足則會百病纏身。因此,當脾腎之氣虛弱的時候最好通過飲食及時進行調理。脾腎陽虛者,不妨試試人參北芪燉乳鴿。

材料:乳鴿1只,人參10克,北芪3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乳鴿宰殺去毛,去除內臟,洗凈,裝盤待用;北芪加水煮沸后約10分鐘,然后與紅參、乳鴿共放入燉盅內,隔水燉3小時,放入調料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食療方中的紅參性偏熱,具有振陽之力、健脾腎之功。《本草綱目》記載:紅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脾腎陽虛導致的食欲不振患者比較適宜食用紅參。

◎北芪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

北芪,其味甘,其性溫,藥入肚后經(jīng)消化、吸收進入脾臟及肺經(jīng),具有補氣升陽之功效。《神農本草經(jīng)》一書里,將北芪奉為上品,也可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其能“補藥之長”。由此可見,北芪的補氣升陽、入脾經(jīng)之功早被前世圣醫(yī)認可,拿這味藥改善脾胃陽虛的癥狀是不會有錯的。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乳鴿的作用。乳鴿是指出殼到離巢出售或留種前一月齡內的雛鴿。乳鴿的肉厚而嫩,滋養(yǎng)作用較強,鴿肉滋味鮮美,肉質細嫩,富含粗蛋白質和少量無機鹽等營養(yǎng)成分。乳鴿性溫平,其味干微咸,具有滋補肝腎、養(yǎng)益氣血之功用。營養(yǎng)學家指出,鴿肉缺乏維生素B16、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人體正常生命必須的碳水化合物。

中醫(yī)里說氣與血是構成人體與維持機體活動的基礎物質,更是讓你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由此可見,氣血缺乏,機體內臟腑功能就要出現(xiàn)衰退,進而引起多種相關疾病。而氣血充足之人,則能用充足的氣血去滋養(yǎng)脾胃,這就對改善脾胃的虛弱狀態(tài)非常有利。

用此食療方補脾胃陽氣的時候,應注意幾點:切忌用鐵鍋,可以選擇砂鍋;食用此食療方時不應與蘿卜同食,這是因為蘿卜與紅參的功效容易抵消;不要喝茶。

白術豬肚粥,緩解脾腎過勞

《黃帝內經(jīng)》講“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又稱“腎主骨”“腎為作強之官”“腎藏精”,為“先天之根”。如果脾腎功能健全,人的精力就充足,自然就有充沛的力氣。

“脾”又被稱為“后天之本”,人體通過脾的正常運化工作,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精華物質,并且運輸、分布到全身,從而使肌肉健壯有力。所以,脾的功能健全時,人體就能感到四肢有力氣。

日常緊張工作之余,常覺得疲乏無力,稍稍多吃了一點兒,就會感到腹脹不適,這便是中醫(yī)學所謂的脾虛了。中醫(yī)學認為過勞會傷脾,脾虛之后,消化吸收的能力就會減弱,一不小心就會形成食積;而食積反過來又會傷脾,于是形成惡性的循環(huán)。現(xiàn)代人工作累,吃飯不規(guī)律,因此脾虛食積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時,不妨來碗白術豬肚粥,盡享美味的同時,健康也隨之而來。

白術豬肚粥

材料:白術30克,山楂10克,生姜10克,豬肚1個,粳米100克,蔥白3根,鹽少許。

做法:豬肚洗凈,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粳米淘洗干凈;將白術、山楂、生姜切碎,納入豬肚中,縫口,然后加水煮豬肚。至豬肚煮熟而湯亦濃厚時,去肚取汁。蔥白細切,與粳米一起下入汁中煮粥,粥成后加鹽食用。

功效:此方載于《圣濟總錄》,治療脾虛氣滯、脘腹脹滿等癥。后人去掉檳榔而加入一味山楂,用以治療脾虛而有食積,更適合于現(xiàn)代社會。

白術,其味苦、甘,其性溫,藥入肚后經(jīng)消化、吸收進入脾臟及胃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醫(yī)學啟源》記載白術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對脾胃虛的患者來說,通過飲食可以來進行調養(yǎng),但也要注意需根據(jù)體質和病癥來選擇飲食。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應多吃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等;脾胃虛弱的人,應多吃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

◎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等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等癥。

脾胃不好,可以喝一喝補中益氣湯

藏象學說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于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

中醫(yī)認為,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古時判斷一個人的生死,常常摸一摸這個人嘴里還有沒有氣,有氣則生,無氣則死,故而有了“人活著就是一口氣”之說。而氣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另一個則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認為,人體的元氣有賴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人體元氣就能得到滋養(yǎng)而充實,身體才會健康。因此,古人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即一個人如果脾胃不好,陽氣就會不足,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

宋金時期著名醫(yī)學家李東垣是“補土派”(五行中“胃”對應“土”)的代表人物,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氣為本”的原則,結合當時人們由于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寒溫失所導致的胃氣虧乏的現(xiàn)狀,創(chuàng)制了調理脾胃的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

材料:黃芪、黨參、白術、當歸各9克,升麻、柴胡、陳皮各8克,炙甘草3克組成:用法:上藥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適用于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fā)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

對于補中益氣湯,當代國醫(yī)大師張鏡人先生頗有研究。他指出,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xié)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愈;一則升提中氣,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之癥自復其位。

另外,張老還指出,補中益氣湯的適應指征為脾胃氣虛,凡因脾胃氣虛而導致的各類疾患,均能適用,一般作湯劑加減。使用藥物的分量,也可相應提高。

◎補中益氣湯常用于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等癥。

多吃花生,健脾益腎的好方法

人體的兩個腎臟各處于人體腰背部脊柱的兩邊,跟人的拳頭一般大小。腎臟對于人體維持生命及其健康是至關重要的。腎臟內的腎小球和腎小管是人體的“濾過器”,來自心臟的血液就在腎臟內過濾后通向軀體各部位。因此,腎臟是一個重要的代謝器官,體內多余的水分或產生的毒素都從這里生成和排出,腎臟運作正常,就能調節(jié)人體生理各項功能。但由于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或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腎臟受到損傷的問題。我們該如何來強健我們的脾腎呢?

“麻屋子,紅帳子,里頭住著個白胖子。”相信這個謎語的答案大家都知道了,對,它就是花生!人類進入21世紀,食用健康食品已經(jīng)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廣告語了,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食用安全問題,大家最關心的是,這種東西食用后對自己的健康是否有利。這種對食品的高要求已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時代對自身生命質量的強烈要求。

花生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愛食用的健康食品之一。很早以前,咱們中國就把花生定性為是“十大長壽食品”之一。在中醫(yī)的眼里,花生更是一種有奇特功效的中藥,它能調解脾胃相和,能補脾氣、滋血止血,還能給“三高”患者降低血壓和血脂。特別是女性朋友,可以在懷孕期間、產后及哺乳期或是月經(jīng)量過多等引起失血時多吃花生,因為包裹在花生米外層的那一層紅色薄膜,就有補充脾胃之氣的功能。

關詠梅,今年28歲,由于少女時代長期經(jīng)期內失血過多又不懂得滋補,導致其面部發(fā)白、精神不濟、形體消瘦、脫發(fā)情況較為嚴重。前年生完孩子后,身體虛弱、工作、生活等壓力讓她感覺到渾身勞累、疲憊無力。醫(yī)生看了她體檢數(shù)據(jù)后,根據(jù)她的體質情況,建議她多吃花生類食物以滋養(yǎng)血氣,解決由于血氣不足造成的各類大大小小的問題,爭取早日還自己一個靚麗豐滿的身體。

美國生物科學家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花生體內不含膽固醇,但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不飽和脂肪酸被西方醫(yī)學專家稱為 “動脈清道夫”,經(jīng)常食用花生,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花生這種食物里,還含有豐富的葉酸、膳食纖維等物質,有保護心臟的功用。

◎經(jīng)常食用花生,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花生食物的做法

小豆花生鯽魚湯

材料:花生米150克,赤小豆100克,鯽魚1條,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把花生米、赤小豆洗凈瀝干備用 ;鯽魚洗凈刮去魚鱗后,剖腹洗凈備用;將鯽魚、花生米、赤小豆、清水同放入一個大碗中,加入適量料酒及鹽,用大火隔水燉;等到碗中水煮沸,改為小火燉,直至花生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能有效進補脾胃、消腫利水,適用于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體虛水腫、撒尿不暢等慢性病癥。

紅棗花生紅衣粥

材料:花生米120克,紅棗60克,大米50克,紅糖塊適量。

做法:紅棗洗凈后用溫水浸泡至軟,去核備用;大米用水浸泡10分鐘備用;花生米水煮10分鐘,撈出,冷卻后剝下紅衣,煮過花生米的水留下備用;將大米、紅棗和花生紅衣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花生水和清水;將砂鍋放到灶臺上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鐘,撈出花生紅衣,加入紅糖,使之融化熬煮至湯水濃縮即可食用。

功效:食用這個靚粥有益氣強身、補益血精、健脾益腎之功效。

黑豆花生漿

材料:花生米30克,黑豆30克,大米60克,枸杞和冰糖各適量。

做法:把花生米、黑豆、大米淘洗干凈,撈出;把三樣食物放入豆?jié){機內,并放入適量清水;將枸杞和冰糖過水沖洗后,放入豆?jié){機內,蓋好豆?jié){機的蓋子;按下干豆豆?jié){一鍵,20分鐘,倒入碗中,涼后即可食用。

功效:中醫(yī)名著《本草綱目》中有說:“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秋冬健脾補腎,勸君多用此方一試。

蜂蜜最能補中益氣

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壓力,摧殘著我們的健康、我們的腎臟。究其源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禍害機體健康的就是無節(jié)制地工作、吃喝和縱欲。這樣的生存方式不但搞壞了我們的脾胃,更損傷了我們的腎臟。養(yǎng)護脾腎對忙碌的都市人來說,變得更加重要。

甜味的食物是走肉的,走脾胃。我國古代名醫(y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

◎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jīng),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是一年四季均可選擇的理想美容食品。

春天不是養(yǎng)肝嗎,怎么跟養(yǎng)脾扯上關系了呢?其實這并不矛盾,這里說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針對過猶不及來說的。中醫(y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適當補充甜食。

甜食有很多,但是不能亂吃,要吃的健康才好,我們推薦食用蜂蜜。中醫(yī)學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jīng),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是一年四季均可選擇的理想美容食品。《本草綱目》中說其:“和營衛(wèi),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又有記載說:“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蜂蜜是一種天然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補品之一。它所含的單糖,不需要經(jīng)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對婦、幼特別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稱為是“老人的牛奶”。如果每天能在飯前1~1.5小時或飯后2~3小時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對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肝病、便秘等有很好的療效。蜂蜜還可以入藥,將白芍、甘草各9克,煎湯取汁;加蜂蜜30克,溶化服。蜂蜜、甘草補脾胃,緩急止痛,白芍斂陰柔肝而止痛,適用于脾虛肝旺、肝脾不調所致的脘腹拘急疼痛、少食易饑、饑時發(fā)作。所以,本方可以很好地強身健體。

但是,蜂蜜的配搭有一些講究。比如,為了防止營養(yǎng)成分被破壞,不可用沸水沖或高溫蒸煮。在用量上也很有講究,一般而言,作為治療或輔助治療,成人一天100克,不要超過200克,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兒童食用量為30克最好,但應視年齡大小而定。用于治療,以兩個月為一個療程;作為保健服用量可酌情降低,一般每天10~50克。配搭上更是要注意,韭菜富含纖維素而導瀉,豆腐味甘,性寒,能清熱散血,與蜂蜜同食均易導致腹瀉。《金匱要略》更有記載說:“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

根據(jù)“甘先入脾”的原理,吃些甜食可以養(yǎng)脾,在五行中,脾臟屬土,而脾土生肺金,從而可以使肺氣足。所以,吃甜味食品養(yǎng)脾的同時還有生津、美容的功效。但是吃甜食也應注意量的作用,要做適量止,多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日常經(jīng)常食用蜂蜜水可以起到滋補脾胃、補中益氣、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

常吃甘藍,暖脾祛濕效果好

腎臟出現(xiàn)虧損之后,其腎虛之癥可以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種。腎陰對機體各臟腑起到滋補、滋潤作用;而腎陽對各臟腑的活動起到溫艾、促進作用。脾虛嚴重時伴隨著出現(xiàn)氣血不足、疲勞、四肢酸軟等,自然就會出現(xiàn)腎虛的癥狀。無數(shù)案例證明:人們受到腎虛的困擾,大多源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不科學的生活作息。我們應從平時的飲食來養(yǎng)護我們的脾腎,這才是維護健康之根本。

甘藍,蔬菜類,味甘平,有和胃益脾、止痛緩急的功效。甘藍是一種天然的養(yǎng)胃菜,沒有毒素,進入胃經(jīng)和腎經(jīng)后,能有效抗胃部潰瘍,起到保護并修復胃部黏膜組織、保持胃部細胞的正常活動等的功效。

《粥譜》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有一次熬夜到深夜的蘇軾,上床后餓得胃痛,睡不著覺,吳子野規(guī)勸他多吃吃甘藍粥,說這種蔬菜能夠排廢納新,暖胃驅寒。蘇軾聽了之后,讓家人給自己熬了甘藍粥,吃了幾次后,就能夠一覺睡到天亮了。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甘藍的食療方。

◎甘藍具有益脾和胃、緩急止痛作用。治上腹脹氣疼痛,脘腹拘急疼痛等疾病。

甘藍的食療方

甘藍粳米粥

材料:甘藍200克,粳米100克,鹽適量。

做法:甘藍洗凈切碎待用;粳米淘洗后瀝水,放入鍋中,小火熬至爛熟;往粳米粥中加入甘藍,再煮20分鐘,加入適量鹽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補虛、安眠助睡。

甘藍蘋果醬

材料:甘藍450克,脆肉紅蘋果2個,葛縷子10克,洋蔥幾片,核桃粉2勺,米酒醋、蜂蜜、鹽、油各適量。

做法:將甘藍去掉菜心切成絲狀待用;脆肉紅蘋果去核切成丁狀;將油放到鍋中,用中火加熱后,放入洋蔥和葛縷子,翻炒5分鐘直至洋蔥發(fā)軟;往鍋內加入甘藍、醋及鹽,加蓋燜煮5分鐘左右,直至蔬菜發(fā)軟;打開鍋蓋,放入蘋果丁和適量蜂蜜后,改用大火煮6分鐘左右,不間斷翻動攪拌,煮至蘋果發(fā)嫩發(fā)脆,鍋中湯汁快干,就可舀出裝盤;裝盤后可撒上核桃粉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臟腑、寬腸通便。

祛脾濕,多吃芳香、苦寒及清淡的食物

一個腎功能好的人,外在表現(xiàn)是精神好、睡眠質量高、腳步輕快、眼明耳聰。相反,腎功能差的人會出現(xiàn)精神不濟、夜尿多、怕寒怕冷、失眠多夢、性功能減退等癥狀。而當脾臟虛弱時,能源物質減少之后不能給機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致使機體多項器官出現(xiàn)系統(tǒng)功能減退,表現(xiàn)出精神不濟、消化能力減弱、貧血、四肢酸軟等癥狀,導致人體抵抗力大不如前。若脾虛進一步嚴重,會出現(xiàn)腎陽虛損的癥狀,出現(xiàn)腰膝酸軟等病癥。為了調理好身體,在補腎之初,如果我們的身體出現(xiàn)了脾濕之狀,就要先調養(yǎng)脾臟,為補腎打好第一戰(zhàn)。

脾濕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其中寒濕困脾是指寒濕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便溏,身重為主要表現(xiàn)的寒濕證候。其臨床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口膩納呆,欲嘔或婦女白帶量多,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其臨床表現(xiàn)為脘腹脹悶,惡心欲嘔,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面目發(fā)黃色鮮明,或皮膚發(fā)癢,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根據(jù)脾多氣、喜溫、愛燥、少血、厭涼、惡濕的特點,中醫(yī)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若能注意以下三點,并適當配合應用一些食療藥膳,將會大大有助于脾的運化。

◎桂皮具有補元陽,暖脾胃,通脈止痛的功效。治肢冷脈微、腹痛泄瀉等癥。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芳香食物可化濕

中醫(yī)認為辛香之物,氣味濃烈、善于走竄流通,有行氣除濕之效,所以脾虛濕重者,可將桂皮、佛手等香料添加到食物當中,或將玫瑰花、佛手花、厚樸花、荷花、豆蔻花等花卉加水,或直接飲用或浸泡沐浴,以促進體內氣血和脾胃的運行,加速代謝產物的排泄、防止?jié)穸緝惹帧?/p>

苦寒食物能燥濕

而中醫(yī)認為苦能燥濕、寒可清熱,所以以苦寒之品,治濕熱之癥最為適宜。特別是對各種因濕熱而起的食物中毒、胃腸疾病,可以蒲公英、大頭菜、荸薺、野菊花等,制成菜肴或熬湯內服,以起到清熱燥濕、化濁排濕的作用。

多吃清淡利水食物

濕者水也,最容易阻遏陽氣,因此為了預防脾胃為水濕困阻,導致氣機不暢,除了飲食要清淡,少食厚味、過咸之品,以防滋生痰濕、引發(fā)水鈉潴留;還可食用一些諸如茯苓、薏米、玉米須、白扁豆、鯉魚等藥食兩用之品。因為中醫(yī)認為,它們性味平淡,而淡者可通利水道、令小便通暢、尿量增多,水濕由此而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通河县| 牟定县| 繁峙县| 牟定县| 金坛市| 会同县| 襄汾县| 鹤峰县| 台南县| 桓台县| 子长县| 定州市| 巩义市| 施秉县| 玉田县| 阳信县| 巴南区| 合水县| 乌兰县| 民丰县| 维西| 共和县| 清镇市| 普安县| 仙桃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阳朔县| 孝感市| 肃北| 宣汉县| 新干县| 亳州市| 谢通门县| 葵青区| 鹤山市| 温宿县| 阜宁县| 武胜县| 涞水县|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