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探古尋今,解密中國人的九種體質

●近年來,伴隨著中醫體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體質養生也逐漸成為眾多養生愛好者追捧的熱點。然而,在大多數人看來,體質養生是中醫理論新興的一種養生觀念,在傳統中醫中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早在《黃帝內經》中便已經有了體質養生的概念,并且在后世不斷發展,而現代意義上的體質養生結并重新細化分類罷了。

第一節 尋源《黃帝內經》,挖掘體質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博大精深,自問世以來,就指導著中醫的學術發展和臨床實踐。對于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黃帝內經》是一本必須研習的書籍;對于欲求用中醫養生智慧來養生防病的人來說,《黃帝內經》也是一本必須了解和學習的書籍。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

《黃帝內經 . 靈樞 . 陰陽二十五人》中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躁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人的體質分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可以說,這是傳統醫學對人體體質的最早分類。具體來說,這五大類型的體質分別具有以下特征:

木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中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角相比類,與天上的東方蒼帝相似。他們一般蒼色,小頭,長面,大肩,平背,直身,手足小,有才氣,好勞心,力氣小,常為各種事務憂心勞神。他們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了秋冬的不正之氣就會生病。這一類型的人,屬于足厥陰肝經,他們的體態是優美的。另外,木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太角”“左角”“鈦角”“判角”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火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徵相比類,與天上的南方赤帝相似。這一類型的人,屬于手少陰心經,其情態為誠實可信的樣子。另外,火形體質的人也可以分成“質徵”“少徵”“右徵”“判徵”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他們一般赤色、齒本寬,尖臉,小頭,肩、背、髀、腹各部發育都好,手足小,腳步穩,走路快而且搖晃肩膀,背部肌肉豐滿,好使氣,輕錢財,不輕易相信他人,多疑慮,見事明白,容顏美好,心急,不能長壽,往往暴亡。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時容易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

土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土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宮相比類,與天上中央一方的黃帝相似。這一類的人,屬于足太陰脾經,其表現是誠實厚道。另外,土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太宮”“加宮”“少宮”“左宮”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他們一般黃色,圓臉,大頭,肩背發育好,大腹,大腿、小腿長得好,手足小,身體多肉,上下勻稱,走路腳步穩,舉足輕,安心,愛做對別人有利的事,不喜好權勢。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

金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金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商相比類,與天上的西方白帝相似。他們一般方臉,白色,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小,足跟處骨頭像是要露出來,骨輕,為人清廉,辦事不拖沓,外表柔靜而內實悍勇。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于手太陰肺經,其特點是自帶果決敢斷。另外,金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右商”“鈦商”“左商”“少商”四種類型,各自有不同的特點。

水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水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羽相比類,與天上的北方黑帝相似。這一類的人,屬于足少陰腎經,他們的身上常常是汗津津的。另外,水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大羽”“少羽”“桎羽”“眾羽”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他們一般黑色,面部不平正,大頭,面頰寬,肩小,腹大,手足小,行走時身體搖擺,自腰至尻距離較長,背部也比較長。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

總之,五種類型的人有二十五種變化,彼此各有長短。由此可見,《黃帝內經》關于體質的分類是非常嚴謹的,這就為現代體質專家進行體質劃分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誠然,現代體質養生學已經發展比較完善了。

事實不僅如此,在《黃帝內經 . 靈樞 . 通天》篇中,還根據人的個性品質及人體的陰陽偏重,將人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五大類型。這也是當代體質養生學的重要理論基礎。總之,只要我們認真閱讀《黃帝內經》,就能從中找到很多有關體質養生智慧的論述。

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解密九型中國人

根據中國理論和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中國人可分為9種體質類型,其中健康的平和體質僅僅占33%,而其他8種偏頗體質占到了67%,居于前4位的則是,氣虛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和氣郁體質。

中國人九種體質的特征

形神結合就是生命,體質包括形和神

所謂體質,是指人在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和性格心理方面,綜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質。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體質由四個方面組成: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性格心理。其實這四個方面就是形和神的延伸。

◎體質包括形和神兩方面,先天遺傳和后天鍛煉對體質的形成都有巨大影響。

形,主要是形態結構,比如肌肉、骨骼、五臟、五官、皮膚、毛發、血脈等。也就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態結構的物質部分。

神,包括活動,物質代謝過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消化、吸收、排泄等在體內的吸收利用轉化排泄、性格特點、精神活動、情緒反應、睡眠等。

形神結合就是生命,形神和諧就是健康,形神不和就是疾病,形神相離就會結束生命。因此我們說體質包括形神兩個方面,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關聯、相互依賴和作用的兩個方面。

我們都知道,在形和神兩個方面,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神。神,主宰著皮毛,是最重要的。我們一般所看到的現象往往是以形態感知死亡、存在、疾病,但是對于生命的體驗、疾病原因,治療效果來說,很多情況神才是主宰者,也就是所謂的“有內必形諸于外”。

所以,我們在調養體質的時候,更注重由內而外地進行養護。由內而外地分清自己屬于哪種體質,治標治本地來調理身體。

◎形主要指形態結構,如肌肉、骨骼和五官等;神包括物質代謝和心理活動,如思考、心跳、消化、排泄等。形神和諧的身體才是健康的身體。

體質養生必須注重生活調攝

說起中醫養生理論,很多人感覺和自己沒什么關系,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吃中藥,因此中醫養生理論聽起來似乎太深奧了。其實,中醫養生理論在幾千年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已經深深地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血液和骨髓里,我們對此已經非常熟悉,甚至到了視若未見的地步,就像誰也不會注意自己每天路過的地方,小草正在悄悄地生長一樣。

◎中醫體質養生應注重融入生活,因為這是養生的根本。

◎祖輩傳承下來的一些生活習慣其實暗含著中醫養生的精妙,做好生活調攝是最好的養生方式。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祖祖輩輩的生活都受到中醫養生理論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春天多吃薺菜和香椿芽對身體好,為什么呢?按照中醫的觀點,陽氣乃生命之本,春季正是陽氣生發的季節,而薺菜性平溫補,能養陽氣,又是在春季生長,符合春天的生發之機,所以春天吃薺菜對身體就比較好。另外,中醫理論中,凡是向上的、生發的東西都是陽性的,而香椿芽長在椿樹的枝頭,又在早春季節就開始生長,這表明它自身有很強的生長力,代表著蓬勃向上的一種狀態,也能激發身體中陽氣的生發。可見,祖輩傳承下來的一些生活習慣中都暗含著中醫養生的精妙。因此,不要把養生的事想得太復雜,本于生活,做好生活調攝,就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同時也是體質養生的重要指導思想。

那么,從體質養生的角度,生活調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概括起來很簡單,只有三點,這三點也是我們反復強調的。

要注意“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大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意思是說,聰明的人不會生病了才想著去治療,而是未雨綢繆,預防在先,防病于未然,這在中醫上叫做“治未病”。

“治未病”是體質養生的理論精髓,就是當疾病尚未發生時,能提前預測到疾病的發展趨勢,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方法,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以杜絕或減少疾病的發生。比如春季萬物萌生,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相應活躍,感冒之類的疾病就有可能流行開來,所以中醫提出“正月蔥、二月韭”的飲食,以提高人們的抗病能力。夏季天氣炎熱,中暑發生的可能性相對就大,中醫就強調“飲食清淡”、“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的養生方案,使中暑的發生率減少。秋季氣候干燥,咳嗽一類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所以,中醫強調秋季以“養肺除燥”為主,多吃梨以生津解渴,從而使一些時令病的發生降到最低限度。冬季要收藏體內的陽氣,注意保暖,早臥晚起,好好休息等。把“治未病”的內容也當做生活的一部分,這就是體質養生的重要組成內容。

◎體質養生需要注意的第一點是“治未病”,這其實說的就是以預防為主,防病于未然。

◎體質養生需要注意的第二點是要順應自身體質合理生活。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盡相同,也就需要不同的防治措施。

要順應自身體質合理生活

不同體質的人在選擇調養時,應按照不同屬性與體質因人而宜,一個人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天然調理。因此,無論屬于哪種體質,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正確的養生觀,準確辨別自己屬于哪種體質,并按照屬性有選擇地科學合理調養,就能強身健體。在《黃帝內經》中,將人的體質劃分為五類,分別是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五種不同體質的人,保健養生原則不盡相同,因此,首先應找準自己屬于哪種體質,因為五種體質,與五臟、五色、五味以及食物五種屬性之間,相互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只有掌握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及規律,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養生境界。比如,陽虛的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補一補陽,而不要等到生病之后再去吃大量的藥物,這對身體的損害是很大的。

要注重“心神合一”,以神養身

《黃帝內經》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也就是說要學會掌控自己的身體和欲望。雖然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貪婪和欲望,所謂欲望無止境,如果不懂得節制,遲早會被埋葬在欲望之火中。所以,掌控自己的身體和欲望才是長壽的不二法門。在生活中,我們很難看見哪個斤斤計較、心事重重、雜念叢生、心胸狹窄的人是能夠健康長壽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調“神”,比如培養養花、旅游等良好的業余愛好,這樣一來,對體質很有幫助。

◎體質養生需要注意的第三點是“心神合一”,以神養身。心胸開闊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霍林郭勒市| 体育| 盈江县| 张家口市| 饶平县| 通州区| 凭祥市| 若尔盖县| 漳平市| 玛纳斯县| 永城市| 韶关市| 城市| 彭泽县| 六安市| 轮台县| 河曲县| 河北区| 盘锦市| 宝鸡市| 黄陵县| 栾川县| 兰西县| 宾阳县| 兴安县| 当涂县| 盈江县| 清流县| 新安县| 沭阳县| 齐齐哈尔市| 尚志市| 眉山市| 石屏县| 阿鲁科尔沁旗| 马关县| 海伦市| 怀宁县| 尤溪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