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彩圖精裝)
- 李原
- 1582字
- 2019-01-02 19:44:46
站在長城上,回眸一次歷史
歷史上很多的文人墨客,愛詠史懷古,心懷天下;天下有許多的人,學貫古今,造詣深遠。不如也跟著那些足跡,回眸一次歷史,聽聽古音的號角,鐵馬的蹄聲。
在宇宙中,看地球,長城是看不到的。盡管它是一個奇跡,它是國人的驕傲,是受世界矚目的宏偉古跡。牛頓總結的四維是長度、數量、溫度、時間。時間這個第四維,見證了很多過往的存在,只是只字不提罷了,任憑人們去探索、去挖掘,去破解那四維。但是不得不承認,長城的偉大仍然舉世矚目,仍然實至名歸,那綿延六千多公里的建筑,或者說防御,至今屹立在那里,見證了歷史的變動、發展,王朝的興衰、榮辱,又看今朝人的奮發搏擊。彎曲綿延,像是歷史長河的情狀一般,浩浩蕩蕩,朝著遠方延伸,卻看不見那盡頭。
你有沒有站在長城上思考過歷史呢?像古時的文人一般,詠上一首詩,感嘆一番。身在此處的你多少該有些思緒吧。站在壯觀的建筑之上,你想起當年的烽火,想起紅顏禍國的歷史故事,有沒有些觸動呢?看著這孟姜女哭倒之地,歷史也好,今朝也好,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付出代價,任何偉大背后,都有令人動容的堅韌或悲涼。但身在其中的我們,又不得不感嘆,歷史興亡就那樣一瞬之間,這建筑歷經滄桑,見證了每一次血淚和榮辱,它確是奇跡般的存在。該怎么下一個評判呢?矛盾的方方面面都不允許我下一個結論,任何的回答都無法表達復雜的思緒。
那么便不說了,僅這樣站著便好,看歷史風云變幻,想自己所想,繁復的那些思緒,剪不斷,理還亂,但總是有感而發的。
⊙回歸內心
埃瑪·蓋茨博士是美國大教育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他一生中在各種藝術領域和科學領域中做了許多發明,有許多發現。
蓋茨博士的個人生活證實,他鍛煉腦力和體力的方法可以培養健康的身體并促進心智的靈活。他思考問題非常全面。
拿破侖·希爾曾帶著介紹信前往蓋茨博士的實驗室去見他。當希爾到達時,蓋茨博士的秘書告訴他說:“很抱歉……這時候我不能打擾蓋茨博士。”
“要過多久才能見到他呢?”希爾問。
“我不知道,恐怕要三個小時。”她回答。
“那么你能告訴我原因嗎?”
她遲疑了一下然后說:“他正在靜坐冥想。”希爾忍不住笑了:“那是什么意思啊——靜坐冥想?”
她笑了一下說:“最好還是請蓋茨博士自己來解釋。我真的不知道要多久,如果你愿意等,我們很歡迎;如果你想以后再來,我可以留意,看看能不能幫您約一個時間。”
于是希爾決定留下來,而且他也發覺這個等待是多么的有價值。下面是希爾所描述的情形:
當蓋茨博士終于走進房間里時,他的秘書給我們介紹,我開玩笑地把他所說的話告訴他,在他看過介紹信以后高興地說:“你想不想看看我靜坐冥想的地方,并且了解是怎么做的?”
于是他領我到一個隔音的房間去,這個房間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張簡樸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著幾本白紙簿、幾支鉛筆以及一個可以開關電燈的按鈕。
從談話中我慢慢得知:蓋茨博士每次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就走到這個房間來,關上房門坐下,熄滅燈光,讓全部心思進入深沉的集中狀態。他就這樣運用“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求自己的潛意識給他一個解答。等整個思路比較清晰明了時,他就會立刻抓緊時間把它記錄下來。
埃瑪·蓋茨博士曾經把別的發明家努力過卻沒有成功的發明重新研究,使它盡善盡美,因而獲得了200多種專利權,他就是能夠加上那些欠缺的部分——另外的一點東西。
這樣的冥想回歸,其實就是一種重回寂靜的方式,給自己一個適合思考的環境,靜坐著,隔開外界的聲音,想己所想,思己所思。人在迷惘之時總是需要些激發思維的因素,不論是環境還是心情,都要轉變一番,讓腦中澄明,懂得自省。蓋茨博士這靜坐冥想的屋子,就是一個靈感的激發地,需要全身心沉靜,所以需要靜謐,是片有趣的凈土。我們不妨也用這樣的心情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處所,可以是書房,可以是咖啡館,可以是歷史古跡,可以是古城勝地,只要你會開始思考,開始回歸你的內心,聽聽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