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關于“注意力”的幾個故事(3)

與老鼠或者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我們有能力去設想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與其他生物不同,我們可以盡力想象各種情景,產生各種感受和思想,考慮許多可能性,然后經過“思考”,決定自己采取何種行為。思考使你明白該如何完成任務,如何集中注意力。思考還有助于你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與自己的愿望聯系起來,并做出選擇,有助于自己產生一切盡在掌控中的感覺。

就像我的武術師父一樣,尼爾同樣也強調說:“沒有人叫你停止思考,注意力、滿足自己所需的組織方式以及思想,這三者是相互聯系的。”

據尼爾說,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喜歡把大腦比做電腦。然而,“單臺”電腦控制著你的一切行為這一觀點已經過時,現在的看法則是數臺電腦在分別控制你大腦中不同的特定區域。

這些區域分為語言區、運動技能區、愉悅區、疼痛區和各種情感區。每個區域都可以看成是單獨的電腦,充滿了特定的數據。它們分別向你的注意力首席執行官(CEO)匯報工作,這樣一來,注意力CEO就能確定數據的相關性,并決定是否做出反應,以及反應的方式、時間和理由。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尼爾解釋道:“通常意義上,我們留意并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稱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另一類叫做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用通俗的語言來說,這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前者指的是‘知道內容’,后者則指‘知道方法’。”陳述性知識是命題性的,具有真實的價值,而程序性知識則是我們運用陳述性知識時采取的技能和操作方式。

因此,就其本身而言,程序性知識并沒有明確的對錯之分,它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會發生變化。尼爾解釋說:“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只是在學‘怎么’騎,而對于騎自行車這一行為,我們就不必考慮其是對還是錯。”

再舉例來說,我知道母親的中間名是維羅妮卡(Veronica),這是陳述性知識,而我知道如何拼寫母親的中間名,還能數出其中含有多少個字母,這就是程序性知識。

我們坐下來與愛人或朋友交談時,我們只是依據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中極少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我們的程序性知識可以一點一點地被激活,從而有助于達到談話目的。

還有另一種方式來看待這兩種知識:通過程序性知識,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所知(即陳述性知識)來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按首字母順序排列如下姓氏:

●史密斯(Smith)

●瓊斯(Jones)

●李(Lee)

●希斯(Heathe)

試試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自己能否感受到程序過程,留意一下這種過程的進行速度。

你能想象這樣的生活嗎?不再擁有儲存和運用那些實際上幾乎是自發程序的能力,無論是拿餐叉、走路,還是說話,甚至于寫自己的名字,這一切日常活動,自己都不得不重新學習。我們完全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比起陳述性知識,我們更多是在使用并依賴程序性信息。這其實挺不錯的,只要我們儲存的程序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通過程序性知識,我們可以迅速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而不用總是苦思冥想。這讓我們節約了大腦空間,因此增強了我們對其他問題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在我們反思或分析問題的時候。

心理學家給注意力下了這樣的定義:所謂注意力,就是你決定輸入工作記憶的數據,用以激活程序,從而實現近期的各種目標。

讓我用一種帶點兒神秘性的方式來解釋一下。我們注意力領域的運行方式,就像極端復雜又異常迷人的接受系統,其運作流程是這樣的:先是以某種陳述性信息為目標,將其存儲到記憶中,然后將這一段記憶與先前儲存的記憶聯系起來,從而創建出解決問題的程序。舉例來說:你知道自己很餓(陳述性信息),也知道附近街道拐角處有一家比薩餅店(陳述性信息),于是你就知道如何前往那家店(程序性信息),還知道如何點餐(程序性信息),并且也知道用餐的時候如何保持優雅的儀態(程序性信息)。

打開注意力控制鏈

心理學家認為,注意力并不是單獨一個可以打開或關閉的開關,實際上它是由數個開關組成的,控制著一系列部件。

擁有良好注意力,其中一種表現就是,能按照這個鏈條上合適的連接關系,打開合適的開關,接受數量合適的信息。即使是對每個部件的運轉方式稍加了解,都需要花費很多功夫,若想了解哪些元件在注意力工具箱中運轉出色,哪些毫無作用,就更是如此。

如果了解注意力的這種特點,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我們能夠專注于某個領域,而不是其他領域。例如,有的人聽覺相當差,甚至剛剛聽到的名字都記不住,但他們卻可能擁有非凡的視覺注意力,比如他們和別人只交談過幾秒鐘,就可以回想起那個人眼睛的顏色。

注意力各構成“部件”的組織模式有好幾種,彼此有不少相同之處。大部分都擁有相似的連接點,但描述這些連接點的語言,以及這些連接點的數量卻有可能不同。針對這一點,為了給出包含其中部件最多的畫面,也為了統一本書中的一些文字表述,我冒昧地把這幾種組織模式集中起來予以闡述。

簡而言之,第一個組成部分稱為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即我們專注于感官信息的能力。這些感官信息,是我們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嗅得到以及嘗得到的東西。心理學家認為,在這些感官信息中,我們對有些信息駕馭得很好,對其他一些東西就很難把握,這很正常。正如前文所述,有的人可能擁有極好的視覺注意力,但在聽覺方面就很欠缺。

第二個組成部分是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即我們一直專注于某事的能力。缺乏持續性注意力,表現為感覺自己的思維無法集中,總是走神。心理學家指出,人能保持注意力的時間最長也不過10分鐘,10分鐘之后,注意力就開始不斷下降。但是,解決這個問題也并非難事,我們只需要將注意力略微分散一下,就像讓它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一樣,哪怕只是瞬間,然后就能重新集中起來。

第三個便是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即不關注某些事物的能力,只是有選擇地專注于感官信息的某一個方面,同時忽略其他所有方面。心理學家認為,在某個特定時刻,如果你關注所有的信息,最后就會讓無數信息資料把你淹沒,而如果你想同時處理好所有信息,感覺的某些功能(諸如言語以及空間意識)將不堪重負,于是思維活動就會開始變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天生就擁有一種能力,能讓我們縮小注意力范圍,把得到的信息分成許多很小的片段,并且可以讓注意力在不同的片段之間來回切換。例如,即使是在一個很嘈雜的房間里,我們也可以和別人正常對話。尼爾將這種能力稱為“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參加聚會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在互相交談,但是我們仍然能認真地傾聽某一位朋友說話,同時將其他人的談話忽略掉。

下一個便是轉換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研究表明,注意力并不僅僅是指關注單獨某一種感官信息,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單獨某一項任務上。在更多情況下,注意力常常是在不同任務、不同信息片段之間來回切換。眾所周知的所謂“三方通話”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不知道你在家里是否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自己正在打電話,屋子里有人對你說了一些話,讓你轉告給電話那頭的人。通過對那些話進行編碼,我們便可以把它們存儲在工作記憶中,成為注意力關注的對象,然后繼續打電話,把那個人說的話轉述給接電話的人。

注意力CEO通常稱為執行性注意力(executive attention),這是只與選擇有關的部分。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因為它具有瞬間選擇能力,讓我們能夠控制沖動與誘惑,以抵達某些潛在的、更有利的目標。例如,當一位母親急急忙忙把三個孩子推進車里,盡管孩子都不滿意地大叫,她還是要將安全帶綁在他們身上,以便騰出手來把雜貨裝上車;但突然間,有個孩子掙脫了安全帶,而且在往車流中跑去,這時她就不得不放棄裝雜貨的念頭。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的例子:在綠燈亮起時,一位司機正開著車,突然發現前方有一只小狗,于是只在一瞬間,他就選擇了停車;習武之人不再賣弄武藝,決定正確出招;星期五下午,雇員本來想大發脾氣的時候,還是決定平和、快樂、無憂無慮地回家去。

無處不在的思維干擾

人類大腦的能量是一定的。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太久,無論是思考還是縮小關注范圍,都有可能錯過緊隨其后的其他信息,這是很公平、也很自然的現象。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教授理查德·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認為,盡管人的注意力能夠阻止沖動,從而做出更好的選擇,但理解及處理信息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與玻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觀點類似,戴維森指出,人類大腦的能量是一定的。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太久,無論是思考還是縮小關注范圍,都有可能錯過緊隨其后的其他信息,這是很公平、也很自然的現象。

“當你的注意力陷在第一個目標上,”戴維森說道,“你就會錯過第二個目標。這種效應叫做‘注意力瞬脫’,就像你眨眼一樣,那一瞬間是接收不到視覺信號的。”因此你的注意力也暫時關閉了功能。這里潛在的問題就是,說不定你所錯過的那個細節就是你最最需要的。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教授喬爾·溫姆(Joel Warm)也同樣在研究注意力分散及由此引發的問題。溫姆說道:“事實上,你看到的越多,得到的信息越少。”這使我們想起疏漏(即思想干擾)這一觀點,在武術中是要用無心來克服這種思想干擾的。

不久前,我問一個主修文學的學生:“你看得出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和埃德加·艾倫·坡(Edgar Allen Poe)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嗎?”這個學生回答時首先說起金最新的那部小說,但他想不起來小說的標題,于是便卡在那兒了。有幾個微小的細節,讓我可以看出來這一點:他語速有點兒快,似乎開始語無倫次,話題也失去了重心。他的精力洶涌澎湃,思維在超速運轉,仍然在堅持回想那個打斷他思緒的標題,最終完全將我提的問題拋到九霄云外去了,甚至還讓我重復一下那個問題。他的注意力受到一個毫不重要的微小細節干擾,最終這個微小細節完全占據了上風。事實上,類似的情節時時刻刻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上演。

尼爾曾給我演示了一下,讓我看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多么容易受到預想不到的細節干擾。他叫我看一看白紙上隨機寫下的一組無關聯的字母。這似乎很簡單,這些字母大小相同,除了最右邊是一個紅色字母,其余都是黑色的。我的目光立馬就停留在了那個紅色字母上,當然思想也是一樣。這就仿佛沒得選擇一樣。我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注意力范圍一點點變窄,最后完全集中在那個紅色字母上。尼爾解釋說,這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細節闖入人的注意力領域時引發的現象。

對我來說,這種效果還真是立竿見影。這種注意力受到干擾的現象究竟是好還是壞,要視情況而定。一位正在往車里裝雜貿的母親,突然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往馬路上跑去,那么對她來說,這種細節“侵擾”就是件好事。然而,對那個只顧著回憶史蒂芬·金小說的標題,結果忽略了整個問題的學生而言,結果就變得不利了。尼爾的演示很直觀,讓我感受到了諸如此類的事情是如何干擾我們的注意力的。正如他所言:“就像鹿受到車頭燈照射一樣,茫然不知所措。”

另一方面,戴維森以及其他許多人的研究則表明,通過適當的思維控制,即使我們在關注第一信號,有時還是可以接收到第二信號的。此外,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部件,培養較強的自我意識及同情心,都有助于我們更快、更精確地管理和創建各種流程,有助于我們致力于那些成功幾率較大的事情,無論是近期還是長遠目標。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回溯到武術的早期發展階段吧,這就得從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嵩山說起了。

公元525年,中國

公元525年,僧人達摩祖師經過艱苦跋涉,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從印度來到古代的少林寺,并教會僧人們一系列訓練注意力的法則,這便是功夫的起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右玉县| 海门市| 千阳县| 大庆市| 东明县| 泸溪县| 楚雄市| 县级市| 景谷| 桃园市| 澳门| 宽城| 梅河口市| 高碑店市| 灵宝市| 汤原县| 平和县| 南昌县| 连云港市| 黄龙县| 平阴县| 宜兰县| 寿阳县| 廉江市| 乌兰察布市| 杭锦旗| 弥渡县| 石城县| 沿河| 宁乡县| 兰西县| 集贤县| 大理市| 庆元县| 彭州市| 马鞍山市| 本溪市| 特克斯县| 平泉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