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魏書生的思想特色(4)

擇善固執,持恒堅守并不意味著思維僵化和保守。魏書生一直認為,教師職業能給人帶來三重收獲:收獲各類人才;收獲真摯的感情;收獲創造性勞動的成果。他說: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千差萬別的,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充分發揮創造性。正是這種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學識淵博,并且每時每刻都要開動腦筋,針對當時的情況和學生的差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隨時都有科學研究的機會。不要說學校、社會這樣的大范圍內有科研題目,單講學校教育,單講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就各有數不盡的科研題目。以學生的注意力為例,就能寫出上百篇科研文章,諸如《男女同學注意力的差異》《一節課各類學生注意力的變化》《練習題設計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增強學生注意力的若干種辦法》……這用武之地該有多么廣闊!我之所以愛教書,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教師從事的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每一段時間,每一處空間都有科研題目,都能有新發現,能看到學生中新的、積極上進的因素;也能看到教師自己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潛能;還能看到環境中的各種有利因素。教書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總想,同一課書,能有上百種甚至上千種講法。我們應該努力研究更科學的講法,即使今天這種講法比昨天科學,那也僅僅是向后看得出的結論,向前看呢?一定還有更科學的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研究。這些年來,我邊工作,邊探索研究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先后在報刊上發表了66篇文章,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魏書生教育方法100例》《魏書生語文教育改革探索》《魏書生文選》等書籍。今年又出版了我主編的《中學生用功術》和我寫的16萬字的《語文教改漫談》。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勞動確實有利于收獲科研成果。從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僅能增強工作興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在一個相當的時間里除了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并兼兩班140名學生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外,還有一些社會兼職。許多同志問我,這么多工作怎么做,我覺得主要靠科學研究,從科研的角度去進行工作就能調動教師及學生們的積極性,使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態去研究教與學,自然就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每個人都有不同層次的多種需要,衣食住行的需要,勞動、學習、研究、創造的需要,人際關系和諧、親情、友情、愛情的需要,為他人、集體、社會盡責任、盡義務的需要,追求理想社會的需要……不同層次的人對不同層次需要的強烈程度也不同。有的強烈地需要物質,有的強烈地需要感情,更有的強烈需要追求理想。盡管教師不是非常富有,不能滿足人們物質的需要,但由于教師的勞動能有三重收獲:收獲各類人才,能滿足人們為社會盡責任、盡義務的需要;收獲真摯的感情,能滿足人們感情和諧、融洽的需要;收獲科研成果,能滿足人們研究、創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教師還在窮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年華。”

“適時地給學生一些意外的驚喜也可以激發興趣。比如:在持之以恒寫日記的學生的日記本中夾上一枚火紅的楓葉;給獲得好成績的同學照上一張合影;給取得飛速進步的同學發張獎狀;給有突出表現的同學寫張喜報……給文章想象豐富的同學畫對飛翔的翅膀;擬人手法用得好給他畫個卡通人物,畫張笑臉以示對他的鼓勵……意外驚喜,應是教師創造的杰作,教師應有創造的思維,努力用新奇的方式去激勵。教師的創新,不僅培養了學生愛寫日記的興趣,而且也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創新型教師,便有了創新型學生。”

超越教師職業身份,跳出教育教學的特定范圍,我們更能清楚地感受到魏書生銳意改革的勇氣,不斷研究的文化品格,在研究中追求卓越成就的創新觀念和思想。

“有作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著新我,每天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設計自我。他的心靈像電閃雷鳴,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和聲音。”

“懦夫每天都在重復著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舊,像一層厚厚的土,深深掩埋著他的才能,他只是在這土的下面嘆息、抱怨。”

“人應該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新的能力。我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

“用心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時加以拍攝。不要非得成為一篇,也無須前后連貫,只要它新奇,為平日所未有就行。”

“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劃破思想沉悶的夜空。對習慣于沉悶守舊的人來說,它無關緊要,也無須捕捉。而對于想要創新、想要戰勝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強捕捉思維流星的本領不可。”

“新是生命,新是力量,新是智慧的源泉,只有不斷更新自我的人,才會充滿活力,充滿力量,才會找到智慧的源泉。新是希望,新是信心,新是樂觀。只有不斷更新自我的人才會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充滿樂觀。”

守望恒星,不被那些看來光芒萬丈但很快消逝的流星所迷惑,這是魏書生的說法。但魏書生又說“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劃破思想沉悶的夜空”,并且認為“想要創新、想要戰勝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強捕捉思維流星的本領不可。”如何理解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說法呢?

其實,“矛盾”正是魏書生文化思想最有特色、最為可貴的地方。對待已有的人類文明,我們應該采取揚棄的態度。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悠久燦爛,世界各國的文化更加絢爛多彩,值得繼承發揚的文化遺產是那樣的豐厚。但是,繼承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創新。一提到創新,人們往往又太過功利。功利化的結果是人心變得浮躁,浮躁帶來的是混亂,這又與真正的創新背離起來。魏書生認為,沒有繼承的創新沒有根基,不求創新的繼承沒有方向。他主張把那些優秀的文化遺產、規律性的文明成果、經歷時間檢驗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原則性主張作為基石,在此基礎上,立足于時代,立足于社會,結合自身實際去大膽創新。

事實上,魏書生本人就是改革創新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鮮活實例,而他反復強調守望恒星,針對的是國人普遍浮躁、功利的現實心理。一切文化都是因應一定時代的需要開出的藥方,高明與否的標志就看經過實踐檢驗是否對癥。我們中國人為什么愛搞運動?為什么近百年來科學技術領域的原創性成就在世界上地位不高,各種制假、造假的水平卻令世界驚嘆?各種思潮理論流派爭奇斗艷,卻經不得時間的淘洗,轉眼都成了明日黃花,為什么?——沒有基于道德良心和終極關懷的對真、善、美的擇善固執,沒有寧靜心態下對已有的優秀文明成果的持恒堅守,必然功利,必然浮躁,縱有聰明,全是折騰,所謂創新,盡是胡鬧!

那么,在魏書生看來,守住內心寧靜和勇于開拓創新之間,文化堅守和實踐創新之間應該怎么協調和平衡起來呢?我們還是引述魏書生自己的說法吧!

“創新是堅定不移地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往深處鉆井。”

“主動生存的人,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會自覺地堅守自己心靈深處追真、向善、求美的陣地,堅守心靈深處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苦樂觀。我們的時代、祖國為我們堅守人性中這些最美好的陣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環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定會促進政治環境、文化環境朝著更真、更善、更美的方向發展。教育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本人抓住機遇,堅守自己內心深處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陣地,堅持人性中真、善、美的陣地,堅守堅守再堅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我們就能高樓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當得;順境處得,逆境受得;表揚經得,批評聽得。不管生活的大浪把我們沖上高峰,還是卷入低谷,我們都能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即使不斷受挫折,即使一輩子品德高尚、知識淵博、技能精湛,但仍然做極平凡的工作,做工、務農、當兵、做推銷員,也仍然能夠迅速角色定位,明確自己的責任,積極樂觀進取,不斷改革創新,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往精細處鉆研,在為祖國為人民盡到責任的同時,品嘗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

“每位師生員工在做人上要爭取與偉人相同,永遠保持平常心,即平等正常之心。在做事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優點、特長、個性,即使全市文化課考試成績倒數第一的同學也要找自己的特長,或音樂、美術,或打球、跑步;或焊接、鉗工;或養魚、育苗,認識到任何一個平凡的工作都是一個宏大的世界,靜下心來,聚精會神,一心一意,越鉆越深,越做越精,做得有滋有味,與眾不同,不斷改進,不斷創新。”

“人就這么回事兒,什么呀?不再好高騖遠,忘記東張西望,埋頭注意腳下,一步一個腳印兒,超越自我,靜下心來,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工作……往深做,用心做,用真心去做。……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

偉大出于平凡,創新源于繼承,站到高處,看到遠處,想到深處,然后做到細處,落到實處,最終才能得到好處。只有棄絕浮躁,拋開功利,有所為有不為,有堅持有取舍,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真正的成就——這就是魏書生獨特的文化價值觀。

三、處世思想特色

處世就是處理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人與他人、社會如何相處也是受人的思想支配的。魏書生的哲學思想、文化思想決定了他處世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

(一)達觀包容的社會價值觀

如何評價社會是人處世的基本觀念。在處理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時,最基本的思想觀念是他怎樣看待社會、怎樣評價社會。馬克思主義主張辯證地看待一切,但事實上,人在看待社會現實的時候都是有一定感情和個性化傾向的。有的人習慣于用理想主義的眼光來苛求現實生活,在評價社會時就會否定多于肯定;而有的人在看待社會現實時,采取樂觀主義的態度,總是看到社會的光明面。兩種不同的思維習慣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念,比較而言,后者更能讓個人生活得積極、幸福、樂觀。

魏書生怎樣看待社會呢?對現實的不足和缺陷,魏書生是有著理性而清醒的認識的。不僅如此,特殊的經歷,使他對一些客觀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腐敗、黑暗現象更有著超越于普通人的沉默而深沉的憤怒。但同時,他又從來沒有因這些負面的東西而消極、頹廢,能始終保持一種達觀、超脫的心態,站在更高層次用長遠的眼光看到未來的希望,從而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給予包容,然后力求多做實事好事,為改變現狀積極努力。他有一句名言,“心靈的攝像機對準啥”。

“我們的心靈像攝像機,眼睛便是攝像機的鏡頭。面對社會,面對生活,我們拍下什么錄像片在自己的心上,全由自己說了算。社會中肯定存在不好的東西,因為社會還不盡善盡美,所以我們才追求更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來替代它。說它好,是因為它比過去好。說它好,是因為在這社會中好人占多數,好事物占多數。我們不能因為湖心公園有垃圾箱就說湖心公園的荷花不好,就說湖心公園不好;不能因為康生兇狠毒辣,就說周總理不好,就說所有的人都不好。同樣的道理,也不能因為社會上有不正之風,就說一身正氣的干部不好,就說整個社會不好。社會再向前發展一萬年,也還會有垃圾,也還會有壞人。問題在于,我們應該讓自己心靈的攝像機對準啥。這常常決定自己心靈世界是陰暗還是晴朗。”

魏書生堅持將心靈攝像機對準光明面的社會價值觀,是和他在逆境中求進,始終把抽打自己的鞭子握在自己手里分不開的。就算所處的環境真的極其糟糕,在魏書生看來,埋怨也沒有用,他主張“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他說:

“一事當前,不是千方百計想辦法戰勝困難,而是先指責埋怨一番。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我體會到,比較有效、比較實際的做法,還是先從改變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責環境,可能一絲一毫也不見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助長別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蠻。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氣中的一分,用來改變自己,就能使自己發生變化。”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

縱觀魏書生“少年求學——青年挨批——教壇揚名”的人生經歷,我們能感受到他積極樂觀的生活信念,尤其在艱苦的生活條件、巨大的人生磨難和艱難地從教環境下表現出來的開朗向上、豁達包容、樂觀進取的優良品質,足以給人們的心靈以無比的震撼!

1.少年求學理想揚帆

魏書生幼年時期的家庭環境有兩個特點,一是崇尚閱讀;二是家庭民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麟游县| 颍上县| 讷河市| 江都市| 来宾市| 固安县| 牙克石市| 新民市| 米林县| 莱阳市| 星子县| 龙陵县| 体育| 扎鲁特旗| 吴堡县| 永兴县| 太原市| 旺苍县| 调兵山市| 天等县| 巴彦淖尔市| 南郑县| 樟树市| 茌平县| 正安县| 鄂托克旗| 甘孜| 黔江区| 江山市| 萝北县| 广河县| 安阳市| 集安市| 建湖县| 青神县| 明水县| 安宁市| 和硕县| 卢氏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