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恩培多克勒(1)

恩培多克勒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希臘早期哲學家,他的哲學可以說是伊奧尼亞的唯物主義傳統的自然哲學,同意大利傳統的、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中宗教神秘主義因素的奇妙的結合。當地奴隸制工商業的繁榮,為萌發和傳播科學思想提供了良好條件,促使他孜孜探索自然的奧秘。瑰麗的景色使他撰寫的哲學詩篇洋溢著熱愛自然的激情,文采煥發。而奧菲斯教和畢達哥拉斯盟會的宗教神秘主義在這里深有影響,又使他難以擺脫宗教神學思想的束縛,從而成為神奇的“先知”和“布道者”。羅素說他是“哲學家、預言者、科學家和江湖術士的混合體”[1],確是不無依據的。

恩培多克勒的美學思想,正是這類奇妙結合的體現。他對美學思想史的發展的影響雖不顯著,但他的有些觀點影響了柏拉圖和普洛丁等,所以也還是值得探討的。[2]

第一節富有傳奇色彩的哲學家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前495—約前435年)是意大利西西里島南部的阿克拉加斯人。阿克拉加斯原是希臘本土阿里亞人于公元前582年建立的一個殖民城邦。當時即有20萬人口,規模宏偉,實力雄厚,在西西里島上僅次于敘拉古,在全希臘也卓有地位。這個瀕臨地中海的富庶城邦,與北非洲隔海相望,所以歐非兩地居民雜居。它的航海和工商業發達,土地肥沃,以盛產谷物著稱。它是西西里島重要的農業和海外貿易中心之一,也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恩培多克勒在這里度過他的風茂年華。

恩培多克勒出身于當地顯貴世家,政治上屬于奴隸主民主派。公元前488年至公元前472年,阿克拉加斯在能干的僭主塞隆治理下進入全盛時代,塞隆著意推進科學文化事業,他的宮殿里會集了醫生、詩人、建筑師等知識界人士。著名的詩人品達羅斯就在他的庇護下,寫下很多優美的頌詩,其中也渲染了奧菲斯教的靈魂輪回轉世思想。這種社會文化環境培育了恩培多克勒。

塞隆去世后,其子塞拉緒代烏繼任僭主,由于治理不善被民主政治取代。在這場政治變革中,恩培多克勒父子起了顯著作用,成為深得公眾愛戴的民主政治領導人。正如羅曼·羅蘭在其恩培多克勒的評傳中所說的那樣,“以嶄新的、徹底的民主的精神”領導了這一斗爭。[3]當人們要授予他王位時,他拒絕接受,因為他寧愿過一種儉約的生活。因此,“亞里士多德稱他為自由之冠,他討厭任何種類的統制”[4]。但也因此受到政敵們的怨懼,乘他出訪奧林匹亞時,設法阻止他回國。恩培多克勒從此流落異鄉,后來可能死于伯羅奔尼撒。

恩培多克勒在天文、氣象、生物、生理和醫學方面的貢獻,在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中是比較突出的。他是科學家,同時又像是蒙著神圣面紗的先知或宗教布道者,似乎有著兩重性格。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形象是,身披華袞,神采莊重,知識廣博,醫藝超群,被人們敬若神靈,他也以“不朽之神”自命。[5]自稱擁有各種神奇本領,以致能教育他的門徒:“能夠平息那橫掃大地、摧毀田園的不倦的風的力量;只要你愿意,還可以使風逆轉。你能使陰暗的雨水變成對人有益的干燥的東西,你也能使夏季的干燥再變成滋養樹木的大雨從天而降,最后,你還能使死人從地下復生。”[6]當時,也有人將他看成是能創造奇跡的“術士”。[7]

恩培多克勒勇于探索自然,具有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藝,又熱心于為民造福,從而容易被無知的民眾視為天神。此外,在當時奧菲斯教盛行的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科學思想又往往同宗教迷信交織在一起。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是先例,恩培多克勒來自這個學派的營壘,也就毫不奇怪。因此,在他身上顯示出更多的宗教神學氣息。從他的《凈化篇》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布道者,以宗教和巫術的方式從事科學活動,包括他的醫療實踐。所以當時科斯醫派的希波克拉底(約前460—前377年),猛烈抨擊他的南意大利醫派是“擋風者和街頭占卜人”,是借助“凈化和符咒”的迷信活動來治病。當時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畢竟還很有限,恩培多克勒的自然哲學還得從奧菲斯教義和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中,汲取某些內容來彌補其虛構幻想的部分。至于對人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當時更不可能有科學的探討和認識,加以奴隸主階級統治的需要,他更得借助于宗教。這種科學思想同宗教氣息交織在一起的特點,對于理解他的哲學的二重性和二元論傾向,是重要的。

恩培多克勒生前撰有悲劇、政治、醫學、修辭學方面大量著作,現僅存兩部著作《論自然》和《凈化篇》,但也僅剩一些殘篇。前者論述自然哲學,有殘篇一百一十一則,后者闡發宗教思想,有殘篇四十二則。共計殘篇一百五十三則,均用韻文形式寫成,共計四百五十二行。《論自然》是恩培多克勒對他的心愛弟子鮑薩尼阿個人傳授元素論哲學和自然科學思想的作品,有明顯的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凈化篇》則是他對阿克拉加斯公眾的宗教布道,宣揚靈魂輪回的宗教思想。這兩部著作的內容截然相反,互相矛盾,但彼此間仍是有一定聯系的。《論自然》的主導傾向是唯物主義的元素論,其中也含有二元論傾向的色彩,他的“愛”和“爭”、宇宙循環論以及靈魂學說,都同《凈化篇》中的宗教唯心主義思想間存在著松散的聯系。

第二節自然哲學

恩培多克勒的哲學思想的形成受到多重影響。首先是深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他本人也崇敬畢達哥拉斯:“在他們中間生活著一位賦有超人知識的人,他(畢達哥拉斯)真正擁有最大的智慧財富?!盵8]他可能也與愛利亞學派有師承關系,崇敬該學派的奠基人塞諾芬尼和巴門尼德,并可能在他們門下學習過。[9]其他,可能與阿那克薩哥拉(約前500—約前428年)有過直接交往。在哲學思想的歸屬上,亞里士多德根據哲學學說的內在聯系,比較嚴謹地將他同阿那克薩哥拉、留基伯和德謨克里特放在一起論述,同時又肯定他同伊奧尼亞哲學有一定的思想聯系。

恩培多克勒的自然哲學思想,大體上有以下內容。

一、四種根

恩培多克勒處在早期希臘哲學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上。在本原學說上,他打破了伊奧尼亞哲學和愛利亞學派哲學的兩種“一元論”的僵硬對立,并彌合被巴門尼德割裂開的個別和全體,彌合本原同現象世界的對立。他以詩喻的方式,提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四種“根”組成的:

首先聽著:一切事物有四種“根”:照耀萬物的宙斯,哺育萬物的赫拉,以及埃多涅烏(Aidoneus)和涅司蒂(Nestis),他們讓自己的淚水成為變滅的事物的生命泉源。[10]

他用希臘神話中的四位神分別喻指水、火、氣、土四種根。

恩培多克勒認為,正是水、火、氣、土四種基本元素,它們的結合就生成萬物,它們的分解就使個別事物消亡。世界上的事物都處于不斷生滅和變動之中,而水、火、氣、土這四種根則是不變的,只是處在輪番的結合和分離之中。這就是他所說的“雙重的道理”:

我要告訴你一個雙重的道理:在一個時候,它從“多”生成為“一”,另一個時候,它又從“一”分解為“多”。生滅的事物的生成是雙重的,它們的消滅也是雙重的。當一切結合在一起時,“一”被生成了,又被破壞了;而在分解時,別的東西又生成了,又解體了……所以,就“一”從多中產生又立即分解為多說,它們是生成而不是不變的;可是就它們永不停止連續變換場所說,它們在這種循環中又是始終不變的。[11]

也就是說,這四種根本身不變,但由于它們的相互結合和分解,使得萬物產生和毀滅。

二、“愛”和“爭”

恩培多克勒認為四種基本元素自身是既不變動也沒有生滅的,而它們相互結合和分離的源泉(原因),在于一對對立的動力因:“愛”和“爭”(或譯為“憎”、“恨”)。他認為這一對對立的力量是“萬古長存的”[12]?!皭邸焙汀昂蕖边@兩種力量的作用,導致元素的結合和分離,萬物的生成和解體:

在一個時候,萬物在“愛”中結合為一;在另一個時候,個別事物又在“爭”的沖突中分離。[13]

恩培多克勒認為,由于“愛”和“爭”這兩種對立力量的此起彼伏,輪流消失,使四種基本元素不斷結合又不斷分離,由此產生的萬物就經常處于生滅變易之中。但他這又是從本原自身以外去尋找運動的原因,這無疑受到愛利亞學派哲學的影響。他所說的“四根”不過是打碎了的巴門尼德的“存在”,它們本身基本上是沒有生滅和變化的,因此是永恒的。在這方面,他的四根說,失去了以前古希臘哲學的素樸辯證法的光輝,帶上了機械性。從此以后,許多希臘哲學家都認為物質本身是不會運動變化的,要在物質以外去尋求運動的原因。正是因此,物質和意識才逐漸區別開來。但也應該認識到,恩培多克勒的哲學除了帶上機械性的這一面外,也還有另一面,即將“愛”和“爭”這兩種力量看成是對立的:

和他的前人相反,恩培多克勒是第一個將這個原因分開來,假定不是一種動力因,而是兩種不同的相反的原因。[14]

也就是說,愛和爭這兩種力量是互相對立的。萬物的生滅變易是這樣兩種對立力量互相斗爭的結果。由此可見,這里仍然含有赫拉克利特關于對立統一的素樸辯證法的痕跡。只是這種對立統一的力量,已經成為與物質元素相割裂、相異在的力量了。

三、流射說

值得重視的是,恩培多克勒比較具體地研究了認識論方面的問題。他作為早期的經驗科學家,注重感性經驗,開始分別研究各種感知認識形式及其生理基礎。他將元素論運用到認識論領域,提出流射說這種素樸的反映論。他根據生理機制的研究,開始剖析認識的主體方面,即認識活動中的感官生理學。在他那里,哲學和科學、認識論思想和元素本原論,比較有機地聯系起來。

恩培多克勒認為,任何物體都有連續不斷的、細微不可見的元素粒子放射出來。他曾這樣講道:

用恩培多克勒的話來思索物質:“要知道從一切生成的事物里都發生流射?!辈粌H動物、植物、大地和海,而且石頭、銅和鐵都不斷放射出許多流;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于這種無休止射流的不斷運動,而損耗和消亡的。[15]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學生塞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os,前371—前286年)的記述,恩培多克勒是以這樣的方式談到一切感覺的形成,認為感覺是由一些各自和一種感官相適合的射流產生的。所以一種感官不能認識另一種感官的對象,因為某些感官的孔道對感覺對象是太寬了,另一些又太窄了,因而有些對象的粒子可以沒有接觸就穿過孔道,另一些卻根本不能通過。[16]并還記述到,孔道的合適與否。是根據“同類相知”的認識原則,因為他的流射說,是建筑在同類相聚的學說上的:智慧就是以相同對待相同,無知是以相異對待相異。眼睛內部是火,火的周圍是土和氣,由于眼睛結構精細,所以火能夠像燈籠里的光一樣通過土和氣。火與水的孔道是交替排列的,通過火的孔道我們看到光亮的對象,通過水的孔道則看到暗黑的對象。每一類對象都同一種孔道相適合,各種顏色都是由流射帶入眼睛的。[17]

這種流射說,是最早的素樸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武胜县| 江口县| 青阳县| 孝感市| 维西| 南华县| 临猗县| 红桥区| 岳普湖县| 庐江县| 略阳县| 金寨县| 蓬溪县| 濮阳县| 台南市| 宁远县| 皮山县| 长治市| 年辖:市辖区| 洮南市| 双峰县| 木兰县| 个旧市| 思南县| 正安县| 衡南县| 横峰县| 株洲市| 巴林左旗| 定州市| 饶平县| 湟中县| 弥勒县| 金山区| 柳江县| 安达市| 镇雄县| 汕尾市| 孟连|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