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引論(3)

埃及的靈魂不滅、輪回觀念,對希臘哲學和美學中的靈魂觀是有深遠影響的。希羅多德是這樣記載的:

在埃及,人們相信地下世界的統治者是得墨忒耳和狄奧尼索斯。此外,埃及人還是第一個認為人類的靈魂是不朽的。在肉體死去的時候,人的靈魂便進到當時正在出生的其他生物里面去;而在經過陸、海、空三界的一切生物之后,這靈魂便再一次投生到人體里面來。整個一次循環要在三千年中完成。早先和后來的一些希臘人也采用過這個說法,就好像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一樣。[18]

正像恩格斯所揭示的那樣,在最初的人看來,靈魂不死的觀念,并不是一種安慰,而是一種不幸。古希臘人曾經是這樣看的。荷馬在《奧德修紀》中,敘述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奧德修在返回故鄉的途中,在地府中遇到已經死去的阿該亞人中最勇猛的首領阿喀琉斯的靈魂。奧德修頌揚他:

阿喀琉斯,過去未來無人比你更幸運,

你生時我們阿該亞人敬你如神明,

現在你在這里又威武地統治著眾亡靈,

阿喀琉斯,你縱然辭世也不應該傷心。[19]

但是,阿喀琉斯依然悲嘆不已:

光輝的奧德修,請不要安慰我亡故。

我寧愿為他人耕種田地,被雇受役使,

縱然他無祖傳地產,家財微薄度日難,

也不想統治即使所有故去者的亡靈。[20]

這代表當時希臘人的觀點:活著的人不管怎樣,總比死后的亡靈要好得多。

以后,隨著公元前6世紀,奧菲斯教在整個希臘世界迅速傳播,情況就起了變化。奧菲斯教的一系列信仰,主要是建立在“出神”現象的基礎上。它認為靈魂只有離開肉體,才能呈現真正的本性。靈魂并不像荷馬所認為的那樣,僅僅是人自身的蒼白的雙重化,而是一個墮落了的神或精靈,它只是寄寓在凡世事物中輪回轉生,而寄寓在人的肉體中的靈魂,可以通過“凈化”和“秘密崇拜”,重新恢復原來的高級地位,回到原來所屬的神的隊伍中去。這種教義很快為希臘人所接受,因為他們對原來詩人所描述的城邦傳統宗教中那種仙凡異途的神感到不滿,需要強調人人都可以通過“凈化”的贖罪手段而成為神,能享受永恒的福祉。“在任何情況下,奧菲斯教的儀式和典禮的主要目的,是使靈魂擺脫‘生的輪回’,即擺脫投生到動物和植物體中。這種擺脫后的靈魂,就再次成為神,而且享受永恒的福祉。”[21]所以,奧菲斯教的“圣徒”的靈魂是經過“凈化”,因而是不朽的、永生的。人們所謂肉體的生,實際上是靈魂的死,因此,肉體是靈魂的墳墓。靈魂相繼被囚禁在植物或動物體內,直到最后由于人的靈魂凈化而擺脫生的輪回,至于那些不可救藥者的靈魂,只能被罰永遠墮落在凡間事物的泥潭中。奧菲斯教的這種永生的、不朽的、高踞于肉體之上,并且可以與肉體分離存在的靈魂的思想,這種靈魂輪回轉世的思想,對隨后希臘的宗教和哲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靈魂”,古代希臘人使用這個詞有雙重含義。一種是從以上所說的希臘神話中流傳下來的,和肉體相對立的東西。所以有的學者,例如基爾克和拉文就說它是“肉體的一種非實體性的影像,它給肉體以生命,當離開肉體以后,它蒼白無力地存在于冥府之中”[22]。這種意義上的靈魂,是可以輪回轉世的,在以后的唯心主義哲學和美學中就發展成為不朽的精神性的本體。另一種是指呼吸,是生命的起源,指人的感覺、情感、理智或理性等意識活動的主體或活動本身。后來的許多哲學家專門研究這種意義上的靈魂,發展了認識論的學說。靈魂的這種雙重意義,在各個不同時期不同哲學家使用時,其含義是不同的,有許多變化和發展。

這兩種靈魂一起或其中的一種,幾乎對所有西方古代哲學家—美學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凈化

“凈化”希臘語為“katharsis”,原意是清洗、清掃,它的宗教含義是洗清罪孽。在當時西亞、埃及和希臘所屬的這個文明地區內,滌罪儀式是各種宗教禮儀中很重要的一種。

在年代較早的可能出自西亞地區所崇奉的眾神之母的祭司或侍者科里班蒂斯,生性狂縱不羈,半似神靈半似妖魔,吹奏樂器時信徒們進行狂舞可以治療癲病等。[23]

奧菲斯教認為,作為提坦諸神后裔的人類,既有粗野卑劣的提坦本性,也有狄奧尼索斯的部分神性,即高尚的東西。人生主要任務就是滌除從提坦身上繼承下的粗鄙可恥的部分,為來世做準備。柏拉圖在《法篇》中提到過這種奧菲斯教的教義,提坦的本質就是人的內在的魔鬼的本質,奧菲斯教的教徒把肉體稱作墳墓,是罪惡(提坦)的化身,而靈魂則是神性部分的化身。[24]教徒們不許殺動物和吃肉,由于動物可能就是人的轉世。他們信奉要獲得來世的幸福,必須參加該教派的神秘祭典,經過幾次轉世,才能重返星辰上的極樂世界。凡是未經過滌罪,未參加神秘祭典的人,在來世都要躺在泥沼中受懲。

古希臘的以基克拉澤斯群島的提洛島為中心,阿波羅宗教的主要觀念就是信奉“凈化”,阿波羅成了滌罪神和治療神。追求凈化是深深植根于希臘人中的一種信仰。

早在荷馬時代,希臘人就用水洗、煙熏、火烤等來清除污垢保持純潔。奧德修在殺死大批向其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男子后,就命其女仆清除污垢:

你現在還是首先在堂上給我生上火,

他這樣說,奶媽歐律克勒婭難違逆,

取來火種和硫磺,奧德修就這樣

把廳堂、房屋和庭院全部徹底熏干凈。[25]

在滌罪中血尤其起到重要作用。埃斯庫羅斯在其悲劇《奠酒人》中寫道:“黃埃一旦染了血腥,天理便要求以流血償命。死者高聲呼吁復仇怨靈,前人血債遺給后人報應,冤冤相報,代代相承。”[26]

這種凈化肉體和靈魂的宗教神話觀念,對希臘的哲學、美學乃至文藝創作是有深遠影響的,基于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崇奉阿波羅神,因此很可能正是畢達哥拉斯本人,將這種觀念從故鄉帶到南意大利的克羅通去的。[27]該派崇奉靈魂不朽、輪回轉世,將科學尤其是數學研究看作是對靈魂的最好的凈化。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學生阿里司托森的記載,將醫學看作是凈化肉體,音樂是凈化靈魂。正由于該派重視數理學科的研究,并進一步將“沉思”(即“凝神觀照”)看作是一切凈化中的最大的凈化。在這點上,恩培多克勒幾乎是與該派一致的,認為在憑借禁忌、美德、知識三種凈化途徑中,憑借知識是最重要的。

而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可以說是凈化說的集大成者,在《斐多篇》中,將哲學本身看作是一種凈化,是擺脫輪回的一種途徑,在《會飲篇》中,靈魂凝神觀照美自身的同時,也就是靈魂得到凈化。以后在《國家篇》中進一步主張,借助“洞喻”說明靈魂得到凈化了的原先的囚徒(實即哲學家),要重返原先的洞穴,幫助其原先的獄友實現凈化,使靈魂轉向真、善、美而擺脫洞穴對靈魂和肉體的囚禁。[28]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則已呈現出開始擺脫宗教神秘意義上的凈化的含義,聲稱音樂能起到凈化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每每被祭頌音節所激動,當他們傾聽興奮神魂的歌詠時,就如醉似狂,不由自主,幾而蘇醒,回復安靜,好像服了一帖藥劑,頓然消除了他的病患。”[29]但也只是到了《詩學》中,在申述悲劇的凈化說時,才基本上擺脫了宗教意義上的凈化。

以后,普洛丁又回到以柏拉圖為集大成的傳統的宗教神話意義上的凈化觀。靈魂憑借辯證法通過審美歷程,重返所從出的“太一”故園,即宗教神話中的極樂世界,和神同在。

三、迷狂、出神、神靈憑附

希臘哲學家—美學家們熱衷于用“迷狂”、“出神”、“靈感”、“神靈憑附”來解釋人這個主體在審美歷程中出現的飛躍(“突然跳躍”),朗誦和創作文藝作品過程中出現的激情狀態。這點,與希臘神話中繆斯女神、狄奧尼索斯神(即巴科斯神)、阿波羅神崇拜密切相聯系的。

在世界各民族中,有關文藝創作的神話,希臘是最為豐富的,而且這種神話有不斷豐富、變動和發展過程。

繆斯(Musae)是希臘司文藝的諸女神,她們是大神宙斯和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的女兒。在荷馬史詩中,繆斯有時是一個,有時有幾個,但都未提到具體的姓名,只說到她們喜愛歌手,給他們以鼓舞。如果有誰敢于同她們較量,將會受到嚴懲。從赫西奧德的《神譜》以來,她們的數目確定為九個,隨著漫長的演變,這九位文藝女神的分工也明確起來:(1)克利俄(Clio),原先是司英雄歌曲的,后來演變為司歷史,手執書箱或莎草紙的手稿;(2)歐忒耳佩(Euterpe),司抒情詩,手執長笛;(3)塔利亞(Thalia),司喜劇、牧歌以及田園詩,手執喜劇面具、牧杖,頭戴常春藤花環;(4)墨爾波墨涅(Melpomene),司悲劇,手持悲劇面具、赫拉克勒斯棒或寶劍,頭上纏著葡萄葉,腳穿半長靴;(5)忒耳普西科瑞(Terpsichore),司歌唱和舞蹈,手持豎琴和撥子;(6)厄拉托(Erato),司愛情詩歌,手執小巧豎琴;(7)波林尼亞或波呂許謨尼亞(Polyhymnia),司頌歌或司舞蹈、啞劇,神情憂郁、沉思;(8)烏拉尼亞(Urania),司天文,手執木棒指向大地,或手持天球儀;(9)卡利俄佩(Calliope),司史詩,手持書板和鐵筆。在造型藝術中,繆斯是漂亮而充滿活力的青年女子,手持相應的信物。

對繆斯的崇拜大約開始于特拉刻和皮厄里亞,后來傳到玻俄提亞,該地的赫利孔山和帕耳那索斯山,是繆斯女神們經常駐足和出現的地方。

有記載說繆斯女神是“瘋狂的”、“暴風雨般的”。曾是酒神狄奧尼索斯的乳母和他漫游時的伴神,后者的別名之一是繆薩革忒斯,意即“繆斯之首”,領導著瘋狂迷亂的繆斯們,她們歌頌各時代的神祇,把過去和現在聯系起來,洞悉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文學藝術家的保護神,將自己的才能傳授給他們,并教誨人、安慰人,給人們以信心,歌頌法則,頌揚諸神的美德。

進入古典時代時,繆斯女神們的形象就有所變化,將她們同奧林帕斯神界的秩序與和諧聯系起來,她們的形象有顯著的變化,再也不像原先在狄奧尼索斯領導下那樣具有粗獷瘋狂的性格。這時,阿波羅成了他們的領袖,繆薩革忒斯也就成了阿波羅的別名。

古希臘詩人們對繆斯女神的信仰是虔誠的,以致他們創作的偉大詩篇開頭時,總要吁請文藝女神惠賜吟詩創作的靈感。值得注意的是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赫西奧德的《工作與時日》和《神譜》,都是以祈請繆斯女神開篇的:

女神啊,請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致命的忿怒……[30]

請為我敘說,繆斯啊,那位機敏的英雄,在摧毀特洛伊的神圣城堡后又到處飄泊。[31]

皮厄里亞善唱贊歌的繆斯女神,請你們的父親宙斯傾吐心曲,向你們的父神歌頌。[32]

讓我們從赫利孔的繆斯開始歌唱吧,她們是這圣山的主人。[33]

就詩人們來講,繆斯女神不僅賜給他們以創作的靈感,而且還賜給他們以創作的內容,因為文藝女神不僅知曉過去、洞悉現在,并且還預知未來。例如,荷馬在吟唱達那奧斯人(泛指希臘人)和特洛伊人雙方的陣營時,就吁請文藝女神賜告:

居住在奧林帕斯山上的文藝女神啊,

你們是天神,當時在場,知道一切,

我們則是傳聞,不知道;請告訴我們,

誰是達那奧斯人的將領,誰是主上,

至于普通兵士,我說不清,叫不出名字,

即使我有十根舌頭,十張嘴巴,

一個不倦的聲音,一顆銅心也不行,

除非奧林帕斯的文藝女神、提大盾的宙斯的

女兒們提醒我有多少戰士來到伊利亞特。[34]

赫西奧德則盡情頌揚繆斯女神的美慧之余,還盛贊她們洞悉一切,神的譜系正是她們吟唱的,并得到父神宙斯的歡心:

來吧,讓我們從繆斯開始。她們用歌唱齊聲述說現在、將來及過去的事情,使他們住在奧林帕斯的父神宙斯的偉大心靈感到高興。從她們的嘴唇流出甜美的歌聲,令人百聽不厭;她們純潔的歌聲傳出來,其父雷神宙斯的殿堂也聽得高興,白雪皚皚的奧林帕斯山峰、永生神靈的廳堂都繚繞著回音。[35]

以荷馬和赫西奧德為代表的古希臘的偉大詩人,他們所表達的不僅是他們個人的觀點,同時也記載下了當時希臘人中流行的傳統觀念。詩人不僅在創作時要吁求詩神的幫助,而且詩神本人也正是創作美妙詩篇的能手,正是在這雙重意義上,形成“神靈憑附”這樣一個創作觀念。這種意義上的靈感,還停留在擬人神話意義上,尚未形成抽象的擺脫了擬人形象的概念。直到公元前5世紀,著名詩人品達羅斯(約前518—前442)才在他的頌詩里提出詩人創作憑借天賦才能的概念:

詩人的才能是天賦的;沒有天才而強學作詩,喋喋不休,好比烏鴉呱呱地叫,叫不出什么名堂來。[36]

什么也比不過天賦的才能:可是有些人卻想單憑學到的本領來爭求名譽。如果沒有上天的稟賦,一切努力也是徒然,還不如默不作聲的好。[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呼和浩特市| 沅江市| 五原县| 莎车县| 禹城市| 合作市| 灯塔市| 永丰县| 林周县| 丹凤县| 井陉县| 英吉沙县| 三河市| 海丰县| 香港 | 睢宁县| 长顺县| 织金县| 达州市| 西平县| 陆河县|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右旗| 凤阳县| 涿鹿县| 丹巴县| 衡水市| 河南省| 自治县| 哈尔滨市| 呼图壁县| 庆元县| 青神县| 都兰县| 龙口市| 桃园市| 福州市| 楚雄市| 多伦县|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