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關于觀念的起源組合 抽象 聯系等方面的論述(1)
- 人性論
- (英)大衛·休謨
- 5149字
- 2016-03-14 12:13:51
第一節關于人類觀念的起源
一切人類心靈中的知覺都可以被分成明顯不同的兩種,這兩種可稱之為印象與觀念。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于:當心靈受到刺激,并且潛入到我們的思想或意識當中,它們表現的強烈程度與生動程度都不相同。進入我們心靈的那些最強最猛的知覺,我們稱之為印象;所有第一次出現在靈魂中的我們的全部感覺、情感以及情緒都包括在印象這個名詞之中。觀念這個名詞,用來表示我們的感覺、情感以及情緒在思維和推理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微弱的意象;目前的討論所引起的知覺便是其中一例。只要去除由視覺和觸覺引起的知覺,以及在討論中可能直接引起的快樂或不快,相信無須贅言就能夠證明這種區別。每個人都能夠立刻察覺感覺和思維之間的差別。兩者的差異程度通常很容易分辨,但在特殊例子中,兩者可能十分接近。例如處于睡眠、發熱、瘋狂或者心情異常激動的狀態中,我們頭腦中的觀念就近似于我們的印象;另外,有時也會有這種情形發生,當我們的印象極其微弱與低沉時,我們就無法把彼此的觀念區分開來。雖然兩者在少數例子中有這樣極為相似的情形出現,而就一般情況而言,兩者仍然是極為不同,所以沒有人會猶豫不決,不敢將它們列在不同的項目之下,并予以一個特殊名稱,用來區分這種差異。
知覺還有另一種區別,它適用于我們的印象以及觀念,這是一種能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區別,很值得我們關注。它就是簡單和復合的差異。所謂簡單的知覺,即簡單的印象與觀念,無法再進行區分或分析。而復合知覺則剛好與此相反,能夠劃分成許多部分。特殊的顏色、味道和香味雖然都是歸于這個蘋果的性質,但我們仍然很容易識別它們彼此的差異,起碼是能夠相互區別的。
通過上面的這些區別,我們把我們的研究對象排列成一定的秩序,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加準確研究它們的性質與關系。引起我們關注的第一種情況為:我們的印象與觀念除了活躍程度與強烈程度不同之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是非常相似的。任何一種都是其他一種的反映;因此心靈所有的知覺都是雙重的,表現為印象與觀念。我在房間閉目進行思考時,我所形成的觀念就是我已經感覺過的印象的準確表象,不存在在印象中找不到的觀念。我在檢查其他知覺的時候,仍然能發現一樣的類似和表象。觀念與印象之間好像永遠是相互對應的。在我看來,這個情況是很突出的,所以當即引起了我的重視。
精確的觀念經過比較之后,我發現初次的現象把我迷惑得太遠了,所以我必須利用簡單知覺和復合知覺之間的區別來限制“一切觀念與印象都是相似的”這個判斷。我注意到,許多復合觀念從來沒有過與它們相對應的印象,而許多復合印象也不曾精確地復現在我們的觀念之中,我能夠想象新耶路撒冷那樣一座由黃金鋪道、紅玉砌墻的城市,即使我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城市。我到過巴黎,難道我就可以斷言,我對那座城市能夠形成那樣一個觀念,讓它真正按照合適的比例完整復現巴黎的全部街道與房屋嗎?
于是,我看到了復合印象和觀念雖然表面上看來極為類似,但是實際上它們之間互為彼此精確復本的那個規律并不是普遍的真實存在。其次,我們前面研究的簡單知覺又將是何種情形?經過我最為精確的考察后,我能斷定:前面規則可以沒有例外地在這里適用,簡單觀念都有和它相似的簡單印象,簡單印象又都有一個和它相對應的觀念存在。我們在暗中形成的那個有關“紅”的觀念以及在日光之下刺激我們的眼睛所形成的印象,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別,而在性質上沒有區別。我們的簡單印象與觀念同樣如此,我們無法一一舉例來加以證明。任何人都能夠隨意檢驗,讓自己從這一點中獲得滿足。但是如果有人否認這種普遍存在的相似關系,我也沒有別的方法說服他,我能做的也只有讓他能舉出沒有相應觀念的印象,或是沒有相應印象的觀念。倘若他沒有應對這個挑戰,我們就可針對他的沉默與我們的觀察來確立我們的結論。
我們因此發現,一切簡單的觀念和印象都是彼此類似的;復合觀念和印象既然是由簡單觀念與印象形成的,我們就能夠大致斷言,這兩類知覺是很精確地對應的。這種不需要進一步考察的關系被我發現以后,我就想更深入地探究觀念和印象的其他性質,以用來確定它們和它們的存在之間的關系,以及印象和觀念哪些是因,哪些是果。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充分考察這個問題;因此,在這里我們就只限于確定一個概括性的命題,即我們的一切簡單觀念在剛出現時都是來自簡單印象,這種簡單印象與簡單觀念是相對應的,并且是簡單觀念的精確復現。
在對搜集各類現象以便證明這個命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以下兩種現象,但是每種現象都特別明顯,并且數量很多,沒有爭論的余地。首先我是通過一個新的審查,以用來證實我前面所作的結論,即每個簡單印象都會伴有一個與之相應的觀念,每個簡單觀念又會伴有一個與之相應的印象。從類似知覺之間的這種經常性結合來看,我可以立刻斷定,我們相應的印象與觀念之間存在一種極大的聯系,并且其中一種的存在相對另一種的存在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若干例子之間的那種經常性結合絕非出于偶然,而是清晰地證實了不是印象依賴于觀念,便是觀念依賴于印象。要知道它們之間究竟是誰依賴于誰,我就得研究兩者初次出現時的順序,并從恒常的經驗中發覺,總是簡單印象先于相應的觀念而出現,但從來沒有相反的順序出現。給一個兒童深紅和黃,或者甜味和苦味的觀念,我們把這些對象呈現給他,換句話說,就是將這些印象傳遞給他;但我不會荒謬地想通過激起這些觀念來產生這些印象。在我們的觀念出現的時候,并沒有產生它們相應的印象,當然,我們也不能單憑思維任何一種顏色或是其他的東西,就知覺那種顏色或感知其他方面的感覺。另一方面,我們還發現,無論心靈還是身體的印象,都一定有一個和它相似的觀念相伴相隨,并且觀念和印象只是在強烈和生動程度上有所差異。類似知覺的恒常結合強有力地證明了其中之一是另一種的緣由,印象所占的優先性也同樣得以證明,我們的印象是我們觀念的原因,但我們的觀念卻不是我們印象的原因。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又研究了另外一個明顯讓人信服的現象;即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產生印象的那些官能因為事故導致了它們的作用遭受影響,例如,如果一個人生來就是盲人或聾子;那么,他不但沒有了印象,就連相應的觀念也消失了,因而兩者在心靈中都不會留有絲毫痕跡。不但在感覺器官完全破壞時存在這種情況,即便是在未曾進行任何活動去產生一個特殊印象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嘗過菠蘿,那么對于菠蘿的滋味,我們便無法形成一個準確的觀念。
但是,有一個與之相矛盾的現象,它能夠證明觀念不是絕對不可能先于與它們相對應的印象而出現。我相信,所有人一定會堅信,經過眼睛進入心中的各種顏色觀念,或是經過聽覺傳入心中的不同聲音的觀念,雖然它們是相似的,實則各不相同。但既然各種顏色處于這種情形,那么同一種顏色的各種深淺程度必然也是同樣的情形,也就是說,各種色調都會產生一個與其他色調不同觀念的另一個觀念。如果不承認這點,我們就將色調繼續慢慢推移,讓一種顏色在不知不覺間推移到離它相距最遠的一種色調;如果你不承認任何中間色調之間各不相同,那么假如你同時又否認兩極色調相同,便一定會陷入謬誤。因此,假設有一個三十年來視覺都很正常,熟悉各種顏色,只是剛巧沒有見過一種特殊的藍色色調的人。現在,將這種顏色的全部色調都在那個人的面前呈現出來,從最深的色調開始,慢慢過渡到最淺的色調,唯獨缺少中間那個特殊的色調;顯然,在沒有那個色調的地方,他將會看到一片空白,并且能夠察覺到,在那個地方的兩個相互鄰接的色調要較其他地方的距離大。那么,那個人是否可以利用他的想象來彌補這個缺陷,并讓那個特殊色調的觀念在他心中呈現出來,雖然那種色調從未被他的感官傳入他的內心。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為他能做到這一點。這可以用來證明簡單觀念并不總是根據相應的印象得來的;但這是極為特別和少有的例子,不值得我們特意去注意研究,也不值得因為它就改變了我們的概括準則。
除此之外,我們不妨就這個題目再做一點補充,對于印象先于觀念這個原則,還需再加上一條限制,即正像我們的觀念是印象的意象那樣,也能形成次生觀念,這在我們目前對于觀念所作的推理中可以看到的“作為原始觀念的意象”就是這樣產生的。但恰當地說,這個限制與其說是另外一個規則的例外,不如說是對規則的說明。觀念可以從新的觀念中形成自己的意象;可原則觀念既然是假設從印象而來;那么我們的所有簡單觀念,直接或間接地由它們相應的印象中而來的這種說法還是正確的。
它是我在人性科學中創立的第一條原則;我們不要因為它顯得如此簡單就輕視它。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這種關于印象或觀念先后的問題,正如哲學家們爭論有沒有先天觀念,或者我們的一切觀念是不是都是由感覺與反省中獲得的那種在各種的名詞下激烈爭論的問題一樣。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為了證實顏色和廣袤的觀念并非先天的,哲學家們只能夠指出這些觀念全是靠我們的感官傳遞的。因為要證實欲望及情感這兩種觀念并非先天而來,哲學家們也只能說,我們以前就有過這種情緒及經驗。如果我們仔細考察這些論證,就能知道,這些論證只是說明了在觀念之前就已經有了另外更加生動的知覺,觀念來源于這些知覺,并被觀念復現。希望經過我如此詳細的陳述,能夠將這個問題的相關爭議全部消除,并使這一原則在我們的推理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節關于題目的劃分
既然我們的簡單印象是出現在與它們相對應的觀念出現之前,并且幾乎沒有例外,那么推理方法就要求先考察我們的印象,而后再研究我們的觀念。可以將印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感覺印象,另一種是反省印象。首先,第一種是我們未知的原因首先產生在我們心中。而第二種大部分是從我們的觀念而來,它們發生的次序如下:首先是由某個印象來對感官產生刺激,讓我們感覺各種冷、熱,饑、渴,苦、樂。這樣的印象在心中留下一個復本,印象被中止以后,復本繼續存在;這個復本被我們稱之為觀念。當苦、樂觀念再次回復到我們心里時,它便會產生出欲望與厭惡,希望與恐懼的新印象,我們把這些新印象稱為反省印象,因為它們是從反省中得來的。反省印象又被記憶與想象復現,變成了觀念,這些觀念也許又能產生其他的印象和觀念。所以,反省印象只是產生在它們相應的觀念之前,然而卻在感覺印象之后才會出現,且來自感覺印象。人類感覺的研究應該是由解剖學家和自然哲學家負責的事情,并非精神哲學家的事情;所以,現在不用我們對其加以研究。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反省印象,即欲望、情緒及情感,它們中大多數既然都是從觀念產生的,所以我們就不得不將最初看似最自然的方法轉變過來;為了闡述人類心靈的本性及原則,我們首先對觀念做一番詳細的敘述,進而再研究印象。因為這個理由,我就先由觀念開始研究。
第三節關于記憶觀念與想象觀念的論述
從我們的經驗中可知,無論任何印象出現在心中,作為觀念的它又被復現于心中,復現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它有時重新出現,但仍保持極大的、它在首次出現時的活躍程度,介于一個印象和一個觀念之間;但有時,它又完全喪失了那種活潑性,全然變成一個觀念。利用第一種方式來復現我們印象的官能,我們把它稱之為記憶,另一種則被稱為想象。顯而易見,初看起來,記憶的觀念較想象的觀念要生動、強烈得多,并且前一種官能較后一種官能在描繪它的對象時所使用的色彩要更為鮮明。當我們回想起過去發生的每件事情時,那些事情的觀念就會以一種較為強烈的方式闖入我們內心;而想象的知覺卻是低沉而微弱的,并且很難在心中保持長時間的穩定。因此,這兩種觀念之間出現一種顯著的差別。這一點留待以后詳加討論。
還有另外一種同樣顯著的差別存在于這兩種觀念中,即無論是記憶的觀念還是想象的觀念,無論是生動的觀念抑或微弱的觀念,若沒有相應的印象先行,為它們開辟道路,就不會出現于心中,但想象并不受原始印象次序以及形式的約束,而對于這一方面,記憶可說是完全受到了制約,任何變化的能力都沒有。
顯然,記憶使它的對象保持在出現時的原有形式,在我們回想任何事情時,假如離開了這種形式,那一定是記憶官能有缺陷或不完備的緣故。一個歷史學家為了敘述方便,或許會顛倒事件敘述的前后順序;但是如果他注重準確性的話,就會關注這種被顛倒了的順序,并且因此將那個后來發生事件的觀念置于其應有的位置。總之,有那多么的普通和常見的現象作為這個原則的依據,我們就無須再作進一步的討論了。
第二個原則同樣也是很明顯的,即想象能夠自由地改變和移置它的觀念。在詩歌和小說中我們所碰到的荒誕故事毫無疑問地證明了這一點。那些故事完全混淆了自然界,提及的都是飛馬、火龍還有恐怖的巨人。這種幻想的自由比比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的所有觀念都是從我們的印象復現而來,并且任何兩個印象都是完全可以分開時,觀念分為簡單、復合區別的一個顯著結果就是這一點。只要想象在每種情況下都可以看到觀念之間的差別,我們就能很容易地加以分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