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們人生命運的絕不是環境,而是我們持有什么樣的信念。當信念開始在心中矗立起來時,我們離成功的目標就越來越近了。
信念是創造成功和制造奇跡的源泉。如果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沒能樹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只是一味地采取消極的態度,告訴自己這也無法實現那也不可能做到,那等待我們的就只有失敗。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向著成功的方向邁進。
米·喬伊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由于經濟不景氣,他不得不關閉了他的公司,他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失業者。從此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當中。
為了賺錢養家,他一邊打零工,一邊四處求職,但是求職的道路充滿了艱辛,他屢屢受挫。
盡管這樣,米·喬伊卻并沒有灰心喪氣,他仍然每天堅持向一些公司投放簡歷。不久他又選中了一家建筑公司,于是他便給公司老板寄去一封求職信,信中只有一句話:“請給我一份工作。”
這家建筑公司的老板收到這封求職信后,讓手下人回信告訴他:“公司沒有空缺。”當他收到公司的回信后,他并沒有感到失望,隨即他又給老板寄去了第二封求職信,內容還是那句話,只是在前面多加了一個“請”字,變成了:“請請給我一份工作。”
就這樣,米·喬伊一天給公司寫兩封求職信,每封信都不多寫,只是在原來信的開頭多加一個“請”字。喬伊花了三年的時間來堅持這件事,總共寫了2500封信,這2500封信的每一封都比前一封只多一個“請”,“請”字后面是千篇一律的“給我一份工作”。
公司的老板收到第2500封求職信時,親筆給他回信:“請即刻來公司面試。”面試時,老板告訴米·喬伊,公司里最適合他的工作是處理郵件,因為他是“最能夠堅守信念的人”。
不管你現在正遭遇多大的挫折、承受多大的不幸,請相信在人生的路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明天的太陽,照樣會溫暖我們困苦的日子,照亮我們孤獨的心靈,給我們一個最殷實的希望——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切都會改變!
一個人不管人生境遇如何坎坷艱辛,只要他手捧信念,他心中的那團希望之火就永遠不會泯滅,他就能創造奇跡。
4.堅韌不拔決不放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當時英國的首相丘吉爾在一所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做了一次演講。這次演講曾被稱為是世界演講史上最簡單的一次演講。在整個20分鐘的演講過程中,他只講了一句話,那就是:“永不放棄……決不……決不……決不!”
當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全場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過了幾分鐘,掌聲四起,在場的每個學生都熱淚盈眶。丘吉爾首相那短短幾個字的演講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強烈的震撼效果,原因就在于,這句話勾起了同學們對那段悲慘時期的記憶。當德國納粹的炮火向著英倫三島席卷而來的時候,整個大不列顛群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當英國人民即將陷入絕望的時候,就是丘吉爾首相的這句話,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當他的這句話回蕩在整個英國的上空的時候,人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于是英國人民奮起抵抗,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座鋼鐵長城,用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向瘋狂的德國納粹發起了挑戰。然而勝利的天平最終還是向不屈不撓的大不列顛民族傾斜了。英國人民終于在丘吉爾首相的鼓舞下,將納粹德國趕出了英倫三島,趕出了英吉利海峽。
丘吉爾首相的話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只要我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我們就可以獲得成功,創造輝煌。
在我國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個叫談遷的學者,他就是著名史書《國榷》的作者。他自幼由于家境清貧,所以靠當幕僚賺錢為生。雖然他的生活艱苦,但是他卻人窮志不短。在他看來,當時的史書《明實錄》存在許多漏洞,而且見解膚淺,所以他決心靠自己的力量,編寫出一部真實可靠的史書出來。
于是他從1621年開始撰寫《國榷》,到1645年基本完稿,歷時24個寒暑,終于在1647年完成了整部書的編寫。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他還為自己編寫的史書欣喜若狂時,他的全部書稿竟然被小偷偷走了。這對于談遷來說,猶如五雷轟頂。而這種變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幾乎無法承受的打擊。就在所有人都認為談遷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而一蹶不振時,談遷卻做出了令所人都震驚的決定:重新編寫這部史書。于是在眾人的一片唏噓聲中,他于1649年開始著手編寫,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終于再一次完成了這部史書的創作。一部記載明朝歷史的史書終于在推遲了十幾年后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
談遷之所以會鼓起勇氣,重新編寫《國榷》,都應當歸功于他那堅韌不拔的性格。雖然24年的心血在剎那間蕩然無存,但他并沒有就此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他相信憑借自己堅強的意志,一定會再用20年時間讓《國榷》重新問世。他最終做到了。
堅韌對于一個生命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讓花兒競相綻放,它可以讓小草破土成長,它可以讓人們實現生存的價值,它可以讓所有的生命都變得流光溢彩、朝氣蓬勃。
1941年,當納粹德國首先在歐洲挑起戰火的時候,首先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的就是平民百姓。一個男孩的母親是反戰聯盟的成員,為了揭露德國納粹的殘酷暴行,她寫了很多反對德國納粹的文章。一天當她正在給4歲的兒子洗衣服時,家里突然闖進了一群警察,他們二話沒說就將她帶走了。小男孩哭泣著追趕他的媽媽,他的媽媽看著可憐的孩子大聲喊著:“不要哭!等著媽媽回來,永遠不要放棄!”
從此這對母子便天各一方。他的媽媽被關進了位于德國的達豪集中營,而他則淪落成了一個小乞丐。為了填飽肚子,他開始四處流浪,白天四處乞討,晚上躺在街頭的角落里睡覺。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小男孩就會想到他的媽媽,他不知道他的媽媽去了哪里,他不知道媽媽何時才能回來。但是每當他想念媽媽的時候,他就會想起媽媽走時對他說的話:“孩子一定要等媽媽回來,永遠不能放棄。”
就這樣,4年的時間過去了。1945年4月29日,美軍先遣部隊沖進了達豪集中營,這個作為納粹德國最臭名昭著的集中營之一,幾年時間這里至少有20萬人倒在了屠刀下。在一堆死尸中,美國士兵拖出了一個已經奄奄一息的中年女人,迅速將她送往醫院搶救。這個中年女子就是那個小男孩的媽媽。一個月過去了,體力已經得到了恢復的她堅持要求出院,因為她要去找那個已經和她離別了4年的兒子。但是此時她的心是沉重的,因為對于一個只有4歲的孩子來說,能夠活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就在她焦急萬分時,他的孩子出現在了她的面前,她幾乎不敢相信老天對自己會這樣眷顧。上帝,4年,這個孩子居然還活著!4年,幼小的孩子是如何挺過來的!
此時這個小男孩因為發燒和嚴重的營養不良,已經在維羅納的醫院中躺了整整一個月,9歲的他體重卻只有20多斤。后來他隨母親前往美國,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美國,他對學習展現了極大的熱情,十幾年后他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名生物博士,并且開始對于人類遺傳學和生物學進行研究。也許因為幼年時那段苦難生活的磨煉,他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難,也從來沒有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他就是200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學與生物學杰出教授——馬里奧·卡佩奇,人們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后采訪他,他笑著對采訪他的人說:“我為什么成功?就因為我從來都不懂得什么叫做放棄!”
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曾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二、樂觀一點,哭著過不如笑著活
人生會遇見許多不如意的事,與其悲觀喪氣,不如樂觀一點。悲觀絕望只會加劇痛苦,樂觀積極會增加自己克服困難的信心。所以說,哭著過不如笑著活,陰霾過后,太陽終會照常升起!
1.打開窗子讓陽光進來
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既包含著仁慈,也隱藏著殘酷。這是我們無法掌控的,那么無論是生活給予了我們什么,我們都要用坦然而又樂觀的心去接受。
而我們之所以會被悲傷淹沒,感覺到灰心喪氣,是因為我們將自己拋進了一個絕望的情境之中,然后慣性地沉溺于其中。其實如果我們可以打開窗戶,去享受陽光的溫暖,那么我們就會不再感到茫然無措,我們就會回再次鼓起勇氣,去乘風破浪,去披荊斬棘。
有這樣一個故事。女主人一家過著平淡而又溫馨的生活,但是老天似乎有意和他們開了個玩笑,女主人的丈夫身患癌癥離開了她。由于當初在給丈夫治病的時候,花費了巨額的醫療費用,導致女主人欠了很多外債。這對于本已身心疲憊的女主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此時家里一貧如洗的女主人還得照顧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于是她就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部舊車,去為一家出版公司推銷圖書。這份工作十分辛苦,沒有固定薪水,全靠業務提成,收入毫無保障。
此時的她已經完全陷入了孤獨、沮喪的包圍之中,她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她擔心付不起購車貸款,擔心交不起房租,擔心沒有足夠的東西吃,擔心付不起孩子的學雜費。在這一個又一個的擔心中,她感覺到了生活的無望,她經常在夜深人靜時流淚。她甚至想過用自殺來解脫自己,但她又放心不下她的孩子。她真不知道如何打發每天了無生趣的日子。
有一天,她在漫無目的地翻書,書中的一句話讓她眼前一亮:“對一個樂觀的人來說,今天永遠比昨天更重要。”此時的她恍然大悟,此刻她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都活在昨天的不幸和對明天的恐懼中,反而遺忘了今天。
于是茅塞頓開的她便將這句話貼在了床頭上。從此以后,每天她起床的時候,就會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然后她滿懷希望地踏上上班的路。
就這樣,她漸漸地學會了忘記過去,不想未來。她竭盡全力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日子長了,她的心情逐漸開朗起來,而她的笑容和樂觀也感染了她的客戶,使得她的銷售業績和個人收入大大增加了。不久她便償還了所有的債務,她和孩子又過上了富足而又美好的生活。
人生就像是四季的輪回,有冬天的嚴寒,有夏天的酷暑;人生就像是天氣的變化,有春光明媚,也有陰雨連綿;人生也像路途一樣,有平坦,也有崎嶇。但無論我們身處什么樣的境地,我們都要讓自己心中充滿陽光。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把心窗打開讓陽光進來,曬去心靈的晦氣,帶走心中的徘徊,消除心頭的煩惱,一起與幸福快樂騰飛!
人間的路向來都是曲曲折折,這就注定了我們通往成功的路不會平坦寬闊,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會一帆風順。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生命就像是一朵花,縱然凋謝,但它還是會再發芽開花。苦難會過去,失敗會過去,不幸也會過去。
因此我們不要哀嘆過去,腳下的路還等著我們去開辟,心灰意冷只是在折磨自己。當雨雪降臨時,我們要學會看到別樣的風景,這樣就可以享受到別樣的風情。
當自己在黑暗中的時候,打開窗戶,你會發現窗外有另一片迷人的景色;當自己寒冷的時候,打開窗戶,你會發現陽光會光臨你的跟前。隨時打開你的窗戶,讓陽光照進來吧!你會發現溫暖屬于自己。讓陽光進來,你就會發現增加的不僅僅是前進的動力,更重要的是鍛造了你樂觀的情懷,從而造就自己優秀的人生。
2.笑對一切,先苦后甜
人在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就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因為只要及時改變心態就一定會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行為。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我們的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里有著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許許多多的快樂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其實生活對于我們來說是公平的,而我們卻對生活苛求太多。
曾經有一個人說過:“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斯蒂芬·威廉·霍金被譽為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物理學家,具有“宇宙之王”的美譽。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在英國牛津,畢業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然而不幸的是,在他21歲那年,他患上了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隨著病情的一天天加重,霍金不得不永遠地坐在了輪椅上。但如此悲慘的遭遇并沒有讓霍金感到沮喪,于是他便在輪椅上邁出了他探索宇宙的步伐。
在一次科學大會報告的現場,一個記者問道:“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將您永遠固定在了輪椅上,您失去了自由,您不覺得命運對您不公平的嗎?”這個聽起來十分尖銳的問題,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緊張起來,似乎所有人都認為這位記者有些太過魯莽了。
然而,此時靜靜坐在那里的霍金卻只是微笑。于是他開始用他那還能活動的手指來回答這位記者的提問,隨著他艱難的敲擊,只見一段醒目的文字緩慢地出現在了寬大的投影屏上。這段文字是: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隨著他敲擊的結束,現場頓時掌聲如雷鳴。此時所有的人都被霍金那笑對人生的態度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