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積極向上(2)
- 成大事必備的九種心態
- 王志剛
- 5146字
- 2016-03-22 15:18:30
成功并不是一個固定的蛋糕,數量有限,別人切了你就沒有了。事實不是這樣,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關鍵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與別人的成敗毫無關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經常在實踐中摸爬滾打的成大事者都很清楚,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們決不會耗神費力讓偶爾的失敗腐蝕自己的堅毅,而是用更多的力量去爭取成功,爭取勝利。
要不停的激勵自己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擁有了這個習慣,就可以把身上不好的習慣和品質消滅,消滅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土壤。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遲早都會明白,并不是每天都好似圣誕節。我們追求的成功也不會次次勝利,所以我們必須記住: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獲得成功的。
許多成大事者都是很早就意識到了進取心的作用,他們用進取心敲開了自己的心靈之門,在多次的磨練和嚴重的打擊下更加堅定了決心。即使你有一顆成大事的雄心,如果不能擺脫自身的壞習慣,在多種意外的打擊下,你的意志也會削弱,從而你的雄心壯志也就會化為輕煙薄霧,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懶惰的病狀。我們滿不情愿地應付著各種意外的情況,認為這才是超然世外的灑脫;隨著歲月流逝,我們仍然懶洋洋地對待一切。可是當我們從懶惰之中如夢方醒的時候,這才發現,晶瑩剔透、鮮嫩欲滴的年輕時代一去不返了,而那份灑脫已經變了味兒。但是當我們能夠想到這點的時候就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
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查爾斯·齊瓦勃先生的事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一開始生活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山村里,從事著馬夫這個卑微的職業,可是誰又能想到他以后會成為一個名聲赫赫的人物呢?
從拋棄了馬夫職業的時候,他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的工廠做工,他并沒有把這份工作的薪水看的有多重,而此時他所關心的是新的位置和過去的位置相比哪個更有前途和希望。正是這種想法使查爾斯·齊瓦勃在新的位置上拼命的工作,他希望通過自己努力換來等價的回報。在他快30歲的時候,做上了卡耐基鋼鐵公司總經理的位置,也許這和他有高尚的目標有關。當他39歲的時候,他又做到了全美鋼鐵公司總經理的位置上。查爾斯·齊瓦勃的一系列成功離不開他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決心。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博士說過:“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是向后走求安穩,還是向前走求發展。如果發展是你每次都要做出的選擇,那么困難也是要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和戰勝。”
齊瓦勃選擇了后者,他不求安穩的生活,他要努力地向前發展,用樂觀的心態,愉快的情緒,做偉大的事業。只有把工作做的盡善盡美、精益求精,才能成為公司的重要成員。齊瓦勃就沿著這條路一直走著,最終他成功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鼓勵每個要成大事者都必須擁有進取心,不要拘泥于一個平庸職位上的不菲薪水,而喪失了向更好位置上奮進的斗志,那是你不相信自己能力的表現,不相信自己也能做出一番大事業的表現。
如果你現在的位置是一名職員,但你有著進取心,你想要迅速的達到提升,就要勇于做那些別的同事不能做或不愿做的工作,去努力完成它,只要你能攻克這個課題,你就能很容易實現你最初小小的心愿,超越那些資力比你高的職員。
如果你不能把事情做得精益求精的話,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不僅僅是上司的責怪,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同事的挖苦。我們做事都要向好的方向去做,因為你精益求精的表現,你干的工作有了驚喜的突破,你的上司就會很自然的注意到你。
天下沒有一個雇主不喜歡有上進心的下屬,他們是在隨時隨地的觀察著員工們的表現,所以,由于你表現突出,被提拔的可能性也就高于其他同事。
生活中免不了會有風險。任何一個意想不到的壞消息,都會沒有任何征兆的突然降臨,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應付。用生命冒險,對我們人類來說太難了,而且也是很難平衡的事。有時我們為了下一輪的爭戰,下了太多的賭注;有時,我們感到受了欺騙和傷害,于是再也不想賭下去了。
優勝劣汰的進化論已為我們做好了“安排”,使我們在食物鏈的競爭中,力求生存。適當的壓力對我們的健康非常必要,當然,太大的壓力,例如太高的聲音對我們會有害處,可是,沒有壓力,例如完全的寂靜,也會讓我們失去奮斗的激情。
我們不能讓自己不好的習慣左右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我們要忠于職守,全力以赴去達到理想化的要求。生活不是裝給你的妻子或家人看的,工作上不能裝樣子給你的上司看,我們在什么時候都要為自己的發展尋找條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能力,用你的知識、智慧和創造力去勾畫美好的前景,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點利益而被迷惑。
成大事者要做的是滿足和充實自己的需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事業,追求卓越的成就。
4.摒棄逆境的干擾,尋找向上的根源
美國超級潛能大師斯蒂芬·柯維經常勸導有意更上一層樓的人加倍積極進取。也許這句話就是多數成大事者的經驗之談。他們總是用自己的經歷告誡和鼓舞著那些勇于奮進的年輕人,幫助他們走向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卻蘊涵著深刻的哲理。
宋朝有個禪師大慧,門下有一個弟子法名道歉。道歉參禪已經多年,卻總也不能開悟。
一天晚上,道歉誠懇地向師兄宗元訴說自己總不能悟道的苦惱,并請求宗元給予幫忙。
師兄宗元侃侃地說:“能幫助我的師弟解決困難,是我在修行方面的一大功德,我當然樂意之至,不過有三件事我不能幫助你,那一定得你自己去做!”
道歉聽師兄愿意幫助自己解除困苦,樂的不知道東南西北了,才區區三件事,在這個時候哪怕是三十、三百件他也要答應的。于是,忙問是哪三件事。
宗元師兄不慌不忙地說:“師弟,我說的這三件事可不是容易做到的,你可要有心理準備啊。”哈……干笑了許久。
這時的道歉可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了。不知道師兄會怎樣幫自己,只能陪笑道:“師兄,快點說了,不要在戲弄我了,難到還要師弟我給你施大禮不成。”這時道歉裝出三分不悅于臉上。
宗元對他所說的話并沒有放在心上,說道:“當你肚餓口渴的時候,我的飲食不能填飽你的肚子,我不能幫你吃喝,你必須自己飲食;當你想大小便的時候,你必須親自解決,我一點也幫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誰也不能馱著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歉聽罷,不但沒有責怪師兄取笑他的意思,反而是心扉豁然洞開,快樂無比。這時候他真的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我們真的應該為道歉高興,因為他真的成功了,他通過自己積極進取自覺的把握自己的行為,通過師兄的點悟走向了成功。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太多,好像是人的一生就是為了那些困難、挫折、死亡、破產等等不如意的事情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永遠纏繞著你,讓你無藥可救、無法可施、苦不堪言。它使你總是處在躲不開、揮不去、斬不斷、理還亂的藕斷絲連式的苦惱中。
在歡樂的人群中你苦惱;在有事的時候你苦惱;在沒有事的時候你還是苦惱。終于有一天,你會仰天長笑,大呼道:什么時候我們遠離那些苦惱。
它使你厭倦了世俗,有時候你會很奇怪:什么時候自己開始討厭小孩子了,哦,也許是那些苦惱纏身的后果。我們不能像滔滔江水一樣,任它流去而不復還,只能苦守空城難開言了。撞撞幸運之星,只要幸運的話,你就可以唱好“空城計”。
所以我們認為成功的開始在于自覺自愿。
在我們身邊有著無數的成大事者,在他們奮斗的經歷中有著同樣的特點:每個人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做工作。因為他們擁有著積極的心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攻克難關,能輕松的面對難題,并及時有效的解決。
在人短暫的生命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觸,為什么有的人是富有的,為什么有的人是沮喪的,為什么有的人風光四射,為什么有的人活力照人。也許只有一個答案可以解釋明白,那就是活的富有,活的風光。有活力的人有一顆積極跳動的心,而那些潦倒、沮喪、無精打采的人,他們的心也許是被冰封了,也許是枯竭了,也許有的還在苦難的邊緣掙扎著,撕扯著,擺脫著。面對生活的鐘聲,有多少人能清楚的聽清是多少下,有多少人能承受住它的轟鳴。
有的人說生活就是一面鼓,敲之有音,聲音的大小、長久就看你是不是積極的去敲,只要你用恒心敲鼓,總有一種和諧的節奏和旋律伴隨著你一起創造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們想要發展,那么,現實世界給我們的影響,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我們不能夠向它屈服,也不可能有選擇的權力。為了防止我們受到周圍力量的壓制和阻礙,惟一的辦法就是尋找自己的中心,相信自己,不去理睬周圍攻擊性的言語,你只有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和外界互動,并且滿懷信心,充滿信念,目的明確。
哲學家莫里絲·弗雷德曼說,“那是一種生活姿態,那是一片可以站立的土地,從那兒我們可以走出去,應對這個地球的大變革時代,以及不斷變化的現實和荒謬。”如果我們隨意放任變化的發生,而沒有積極主動去參與,去迎合。不論是從社會角度還是個人角度,其結果都是對外部暴虐控制的退讓。一旦我們失去獨立自治和自由選擇的權力,那么挫敗、侵略以及暴力將是必然結果。如果你沒能掌握自己,那么由于你的這種疏忽,可能控制你的不是環境就是別人。
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積極心態的特性,也許是你還沒有發現,或者積極心態在你面前而你卻和它失之交臂,好像總是無緣見上一面似的。
一個紐約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尺子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美元丟進賣尺子人的盒子里,準備走開,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來,從盒子里取了一把尺子,并對賣尺子的人說:“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過經營的商品不同,你賣的是尺子。”
幾個月后,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商迎上這位紐約商人,并自我介紹:“你可能記不得我了,但我永遠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覺得自己和乞丐沒有什么兩樣,直到那天你買了我的尺子,并告訴我是一個商人為止。”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什么是積極的心態:擁有自信,自信是引領你走向成功的使者,擁有自信的人才能夠取得成功。自信是每個人本身就有的潛意識,源自你的個人魅力,你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能取得成功,相信你能擁有愛情,總之,你要相信自信的力量。一顆進取的心,總是不乏有自信相隨,終生為伴。相反,只能是曉月當空嗟嘆人生,孤枕難眠,潦倒殘生。
在沒有得到紐約商人的箴言時,“推銷員”已經在自己的意識中死去了,他已沒有了夢想,沒有了美好的追求。把自己定格在乞丐的行列中,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他已茫然。一句“你跟我都是商人,……”使他大夢初醒,渾然有一種“大夢誰先覺,憑生我自知”的感覺。推銷員成功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并有了以后的發展,這恰恰說明著每個人的成功都與自信是分不開的。
拿破侖·希爾說:“把你的心放在你所想要的東西上,使你的心遠離你所不想要的東西。對于那些有積極心態的人來說,每一種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種子。有時,那些似乎是逆境的東西,其實隱藏著良機。”他這樣說了,也是這樣做的,這句話一直促使著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人生的目標之中,開始排除萬難,堅持不懈,直到獲得成功為止。
擁有積極心態的第二個法寶是:自覺。可以說積極的人生就是一種自覺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自覺地在享受著生活的樂趣,充分發揮想象,使生活過得更好。因為有了自覺,我們就可以少受到一些限制,在各種環境下尋找生活的快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語道破了一種自覺、自信能力的體現。
擁有積極心態的第三個特點是:投入。似乎每一個成大事者都在人生的戰場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他們從來就沒有對自己的投入產生過太多的懷疑,因為他們已經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只要是做一頓飯一定做得有滋有味,寫一篇文章就要聲情并茂,看球賽就想自己去打一場,進行一項實驗就廢寢忘食,總之,做什么事都是那么投入,那么有趣味。在不懈進取的歷程中,積極投入精力,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最快地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都是一帆風順,問題會像熔爐一樣鍛煉我們的品質。當你在生活面前經受考驗,克服逆境,挖空心思迎接挑戰的時候,你很有可能會以一個有主見、機智并且是心情愉快的形象出現在人群中。如果你的生活無憂無慮,未經過任何的磨練和考驗,或者是你一見困難就要退避三舍,那么,你將會變得十分懦弱。在逆境中,你可以錘煉自己,造就自己堅強的品性。
法拉第曾經說過:“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他的話給我們道出了一個引子,是要我們在看問題的時候,能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好的和壞的。就好比我們學過的辯證法一樣,因為事物總是雙面的,我們要辨證的看待每個事物。要看到事物正面的作用,它總是要大于,或是強于負面作用的。一個成大事者總是能很好地處理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的矛盾。他們的心是敞亮的,總是能夠迎接陽光,把心中的陰影趨趕到荒閉的角落,總是能及時地擺脫困擾,并愉快地創造著新的創業環境。
擁有積極的心態,你就會在成功之路上快速行駛,一路過關斬將,產生出一個又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