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積極向上(1)
- 成大事必備的九種心態
- 王志剛
- 4945字
- 2016-03-22 15:18:30
立志向上是成大事者的人生主題,這種價值取向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居中,僅得其下。也就是說,目標不妨訂得高遠些,否則就會動力不足,鼓不起勁。
有多大志向,能成多大的功業,這是積極向上心態的具體表現,擁有了這種心態才能激起一個人的斗志。成大事者從來不把自己看成是平庸的人,正所謂:茍能立志,方可成事。
1.時刻想著出人頭地
許多成大事者在他們的回憶中都會說:“一路坎坷”?,F在他們成功了,他們用自己的成就訴說著一路上驚心動人的故事。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種錯誤的想法,把失敗歸咎于絆腳石太多。認為天才或成功者是先天就注定的,每個人的命運,注定了自己一生的結果。
一事無成的人,缺少的是雄心勃勃的勇氣、缺少的是排除萬難的精神、缺少的是邁向成功的動力。因此,不管年輕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又是多么的聰明、和善和謙遜,如果缺少邁向成功的動力,恐怕也難以有所成就。
幾乎所有成大事者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很難清楚地解釋自己為什么會執著地追求著事業,在事業上付出大量的時間,并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一點上。仿佛有一種自己都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在指引著他們,而他們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順應內心深處的呼喚而已。
威廉·皮特就是人們所要學習的杰出典范。他在小時候就表現得目標專一、意志堅定,接受教育的主旨也是將來要成就一番赫赫偉業,這樣才不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因此,無論他上學、工作還是娛樂,不管是在異鄉的土地上,還是在故鄉的親情中,都從未忘記過這一神圣的職責——應該出人頭地,應該成為一個公正、睿智、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有了這個目標,他就有了動力,就像一粒種子在他的身體中要生根、發芽,鼓勵著他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因此,他在年輕時就有了輝煌的成就,進入國會時他22歲;當上財政大臣時他23歲;成為英國首相的時候他才25歲。
無疑,威廉·皮特是每個要成大事者的學習榜樣,如果每個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像他一樣,在早期就朝著一個確定的方向進行專門的訓練,必然會有一番收獲。威廉·皮特大學畢業后,他沒有像別人那樣浪費時間,在選擇從事何種職業上毫不猶豫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樣就避免了瞻前顧后,拿不定主意的后果。
在對他的評價時,他的一個對手也不得不欽佩地說:“這個人既不會冒進也不會退縮,他一直都在飛翔。”是的,這種說法是對威廉·皮特的一個肯定,是對他執著追求目標的贊美。而一開始是沒有人能看清楚希望在哪里?目標在哪里?他就像是在進行馬拉松比賽一樣,即使是在起跑以后,他看到的也只是前面不遠的目標。
一個人只要有希望,加上堅忍不拔的決心、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就能夠達到他想要的目標。
威廉·皮特就是這樣,他并沒有靠高掛在天空的星星引路,而是靠手上燃燒著的火炬照亮自己腳下的路,因為這樣可以使他信心百倍、毫不畏懼,一直向前跑。盡管遠方的路仍然還籠罩在濃濃的暮靄之中,但那永不熄滅的火炬卻能讓他看清自己眼前的路。
我們已經得出的結論是可以更改的。“我行,你也行”的態度更多地來自有意識的思考,來自于我們的信念和對行動后果的預期,而不是情感。他摒棄了我們童年的結論,并且斷言,我們不再是軟弱無能和依賴他人的人。
人們都說一個人未來的一切取決于他的人生目標。而人生目標又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動機和行為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的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的。如果思想蒼白、格調低下,生活質量也就會趨于低劣;反之,生活則會多姿多彩,讓你盡享人生的樂趣。
人生目標反映了一個人苦苦追尋和魂牽夢縈的東西,也體現了一個人的風度和修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會和自己希望的一樣。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對生活的態度和打算。
出人頭地,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績,超出一般人的水平,這非有遠大的志向不可,立大志才能成大事。
只要我們向著自己期待的目標前進,我們就很有可能成功。于是,我們在制訂目標時總是更高、更好,并向著這個目標努力著、奮斗著、接受著艱難困苦的考驗,只有這樣,我們的目標才能實現。因為自己知道本身并不比別人優秀,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經驗上,甚至其它的方面我們還不如別人,所以,在樹上的蘋果還沒有被摘走的時候,我們就做一個苦工,做好一切準備,只有這樣你才能摘得最多,摘到最好的,并且,摘的輕松、摘的快樂。我們要把這棵果樹上的蘋果都看成自己的,甚至整個果園,向著這個目標,激發我們的雄心,讓目標牽引我們的目光,去實現我們的夢想。
請記住,無論從事何種職業,你時時刻刻都要想著出人頭地,只有這樣,你才盡可能地,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去拼搏。
2.做“小人物”時要向“大人物”看齊
“不甘做平庸者”是成大事者的一種向上心態,成大事者往往都是從小時候就有著遠大的抱負,心中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個理想的偶像。他們就這樣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向“大人物”靠攏著。
威廉·詹姆斯說:“與真正清醒的自我相比,生活中的我們只能算半夢半醒。我們的火焰熄滅了,我們的藍圖暗淡了,我們的智力和體力只開發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边@位心理學家兼哲學家的話一直影響著每一個要成大事的人,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平庸的死水中什么也不愿做的人,這些話更能激起他們生命的浪花。
在動物世界中也有著向“大人物”學習的事例:
雛鷹要學飛了,它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只等著父母回來給它帶來食物了,它夢想著哪一天自己也能像父母、像家族中最勇猛、被稱為“老大”的那只一樣,翱翔于天空,俯視萬物,傲視瓊宇。它要狂風吹打它的翅膀,這樣它可以鍛煉自己的毅力和力量,讓狂風盡快吹結實幼嫩的翅膀,使之變得堅硬。它不懼怕狂風可能把它吹下懸崖,如果是那樣的話,在它還沒有學會飛翔的時候,它可能就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他的父母姐妹。所以,它并沒有畏懼,在它心中,風已經不是可怕的了,因為鷹族中的偶像已經在它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基,因為它相信自己的明天也將成為鷹族中的英雄。
站在一條忙碌的大街上,讓自己花上十分鐘,看看來來往往的人群在你面前穿梭。猜猜看,這些人里,幾百人當中能有幾個人有著具體的生活目標,全心全意地在努力追求和實現這些目標?
如果你敢賭一賭,那你可能會輸一大筆錢。因為,幾百個匆匆過客當中,也不一定有一個人想過明天要干什么。
也許這就是過客和主人的區別。只要你在某個行業中有一定的技能,就應該向往和爭取頂尖的地位。擁有追求卓越目標的品質,不僅能造就各個領域的杰出人才,也能促使每一個普通人在未來創造出和天才一樣的奇跡來。
如果你想從事經商活動,你就要立志成為那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如果你想從事文藝工作,你就要發誓并一心一意地向著明星、大師的方向前進;如果你想在政界有所作為,你就要矢志成為一個領袖級別的人物。
總之,要想成大事,就應該樹立這樣的目標:成為你所在行業的精英。不管現在看起來能不能實現這一目標,你一定要這么想,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它。因為,它是需要實踐才能實現的。
我們誰都不想做小人物,所以你必須用普通人之上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你必須相信自己能夠擁有夢想中的美好一切,這樣你才會為了它付出一切,竭盡全力。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得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智力和創造力,把你的全部精力和能量都集中在最適合自己的事業中,并使自己的位置處在同行的前列。
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在他們的成功之路上經受過無數的風雨,經受著時間的考驗,從一文不名到萬人矚目。他們用內心力量的有力牽引來實現目標,走向成功,這種有力的內心牽引對成功者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們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東西,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要你積極一些,它就像你的保護神,幫助你戰勝一切困難。
競爭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無論自己多么出色,總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一個人要學會謙虛。要努力勝過別人,就必須在生活中加入競爭“游戲”。
不管在哪里,都要參與競爭,而且總要滿懷快樂的心情。要明白最終超越別人遠沒有超越自己重要。因為最終的“大人物”是自己。
現在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人才競爭十分激烈,致使有很多才能卓越的人在一個平凡的公司里從事著一份平庸的工作,他們漸漸的失去了做一份大事業的雄心和信心,失去了做一份大事業的勇氣和毅力。其實,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有大好前程的,只要盡到了自己應該盡到的義務,就會走出那段昏暗的日子,而不至于陷入其中。
我們要想謀劃好自己的發展之路,就必須從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所處的環境等等不利的條件中挺直腰,走出來。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彌補這些不利條件。
現在有些年輕人多是一種頹廢心理,他們本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過一天算一天!”“隨隨便便混飯吃!”的態度來打發一天的時光。其實,抱這種態度的人已經沒有人生意義了,他們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偏離了一個正常的生活模式。
一個有著生機勃勃、目標明確、深謀遠慮的人,一定會在困難面前說“不”,他們勇敢的接受著重重困苦,并向著最高的目標前進。從不對生活抱有任何不現實的幻想。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因為每一天他們都在進步,他們相信“士別三日,應刮目相看”是不斷積累的結果。他們知道只有前進才能進步,不管是進一寸還是進一尺,最重要的是每天都在進步。他們雖然是打工一族,但他們并不想做白吃飯的人,混日子的人。在他們的觀念里,已經深深地植入“沒有第二”這個永不認輸的觀念。
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成功最大的敵人是沒有目標。在沼澤和泥潭中,誰會有成功的感覺呢?可是一旦有了目標,我們就有了能量和活力,充滿了想象和展望,這些動力驅使我們向“某個方向”前進。不過在這條道路上既有興高采烈,也有灰心絕望,每到這一刻,我們就應告誡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
美國的心理學家威廉·孟寧格爾向我們闡釋過這樣一些道理:每個人都該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該怎么走,隨波逐流當然再容易不過,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決不能隨波逐流。有的人學習知識是為了家族榮耀,有的人學習知識是為了工資回報,他們沒有自己的目標,一旦誰將了自己一軍,就立馬收拾殘局,打道回府。而那些知道自己去哪兒的人,在前進路上不論遇到什么,他們都能靈活周轉,向著目標前進。他們明白自己想干什么,也愿意做出努力。
記得有人說過:上帝給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一樣的,但上帝卻偏愛那些沒有抱怨的人。
現在大家就可以想想我們從一開始都是一樣的,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擁有著同樣的潛能,最終的結果是看你是不是在抱怨路途的艱辛,只要你挺過來,成功的桂冠就是你的。不要為你的職業而苦惱,因為你有這方面的天賦,再加上你的努力,你同樣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每一個要成大事者做“小人物”時都應向“大人物”看齊。有了上帝的賜福,你還猶豫什么呢!有了這種想法就應該振奮起來,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為之努力,要求自己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能向理想的位置靠近。
3.惟有進取心,才能成大事
永不停息地超越自我表明了成大事者的進取心。他們和時間賽跑,和自己賽跑。他們攀越一個個高峰并一次次地去征服下一個高峰。正如龜兔賽跑的寓言,小龜不僅僅想著是否能贏得這場比賽,而是要超越自我,因為那樣比贏得冠軍會更有意義。
也許生活中最重要的歷程是超越了生存意義的活動。當我們參與某項活動,實現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夢想時,一份罕見的、甜美的時光就會充滿我們的生活。
一個剛造出來的航海羅盤,它在沒有經過磁化之前,指針的方向是混亂的。一旦磁化后,它就像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支配著,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永遠的指著那個方向。
如果用在人的身上,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進取心。它使我們不斷的努力,從不懈怠,從不滿足。每當我們走過一段,跨出一步的時候,它就會在下一個目標向我們揮手。
記得有人曾向美國一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詢問過成功的秘訣,而那位經理說出的話卻讓當事人很費解,他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面還有更高的目標。”
是的,人都為成功而來,也為成功而活。絕大多數人能不怕艱難險阻走完人生歷程,就是因為對成功的渴望始終存在。把這種渴望叫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責任也好,任務也好,總有期盼和牽掛,總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則就會心有不甘,死不瞑目。
輝煌的成就屬于那些銳意進取的人,因為成功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如果自己不求上進,誰拿你也沒有辦法,自己不行動,上帝也幫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