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紅顏禍水說(4)

為了表示對西施的同情,人們為她設計了一個美好的結局,也算是對她辛酸付出的一點報償。據說,勾踐滅吳后,范蠡留下一封信就不見了,信上說:“大王滅吳,我的本份已盡,現有兩個人留不得。一是西施,她迷惑吳王,使之亡國,如果留下她,她還會迷惑您,因此我把她殺了。另一個就是我自己,我如果活著,也許要擴大勢力,對您是很危險的,因此,我把我自己殺了。”其實范蠡是帶著西施泛游五湖,經商致富去了。

實際上,西施被沉水而死,我們卻不愿面對這一現實,而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美化、淡化,把女人看作是可以興國、可以亡國的神佛。但男人們不知想到沒有,在他們創造了西施這一光照千古的形象之后,他們自己內在的怯懦與虛弱也就暴露無遺了!

我們共同塑造了西施這個形象,并且數千年來津津樂道,似乎那是一件遙遠而又美好的事。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替西施想過呢?既然沒有替西施想過,我們自己的人性又在什么地方呢?其實,這個風光旖旎的故事,正是我們民族自己的鏡子,我們是可以從里面照見自己的靈魂的。

美好的東西終歸是美的,不管當時人們怎樣對待她,因為美是永恒的主題。人性、倫理、親情、權力在美這一主題面前顯出了其劣根性和脆弱性。這或許正是人類生生不息所追尋的東西。

4.“安史之亂”中的楊貴妃

究竟是誰導致了“安史之亂”?歷史的結論是:楊貴妃絕對逃脫不了干系。其實中國傳統社會的男人有時真的無恥,一遇到說不清的事就全往女人身上推,或做事后的評論家,或做事前的預言家。如果真的是這樣,又怎么會發生“安史之亂”呢?

千百年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世人所極盡渲染,而且這其中還有大詩人李白與唐、楊二人的話題,更為這段歷史增添了不少色彩。白居易還專門為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生活寫了長詩《長恨歌》。

可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一面千方百計獵取美色,肆意摧殘,以飽私欲。一面又假惺惺地打出一種衛道者的招牌,把受其摧殘遭受不幸的女子歸為“紅顏薄命”之類;又把自己因貪色而誤政、誤國的罪過歸咎于“美人禍水”之列。久而久之,就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唐玄宗是唐朝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同時也是個很風流的皇帝。也許是應了“自古帝王皆好色”之說吧,唐玄宗妻妾成群,在所有的女人當中,玄宗獨寵武惠妃,怎奈紅顏薄命,武惠妃中途病逝,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后經高力士和太真公主的撮合,唐玄宗又瞄準了兒媳楊玉環。楊玉環初嫁壽王李瑁,李瑁是唐玄宗與武惠妃所生的兒子,子隨母貴,因此壽王也深得玄宗的喜愛。

楊玉環嫁入壽王府一年,夫妻便隨唐玄宗與武惠妃一行回到了長安,居住在壽王宅邸。最初的婚姻生活是甜蜜的。壽王非常寵愛這個年輕美麗的妻子,二人常常相擁在花園漫步,或并肩攜手外出游玩。玉環喜愛樂舞,壽王便專門請王府中的著名樂工教習。這對年輕人朝則同出,夕則同寢,沉浸在浪漫的愛情世界之中。楊玉環的風姿與溫婉不但贏得了壽王的百般歡寵,也得到了婆母武惠妃的格外關照。她常常被召入內苑與婆母做伴,時而受贈許多珍寶玉玩。武惠妃當時有中宮皇后之實,有她的庇護,雖然宮中皇儲斗爭十分尖銳,玉環與壽王卻依然能沐浴在安適悠閑的小家庭生活中,既不愿去參與儲君權位的爭奪,也不愿過多地干涉宮廷政治,或許兩人也曾密誓白頭偕老、生死相攜吧!

不幸的是,武惠妃于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暴病身亡。這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他感到極度空虛,經高力士的提醒,他想起了兒媳楊玉環。

高力士最初留意楊玉環,是覺得楊玉環的許多地方都與逝去的武惠妃頗為相似。待說與唐玄宗后,玄宗也漸漸回想起幾次相見的情景,楊玉環這個姿色冠絕當代的兒媳,曾經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初,楊玉環被冊立為王妃時,玄宗以父皇的身份接受過小兩口的叩拜,玄宗曾在婚詔中稱贊她“含章秀出”。開元二十五年十月,玄宗與武惠妃率皇族駕幸驪山溫泉,楊玉環恰好獨自騎馬出游,玄宗在高臺上看見,便召她入暖閣共同進餐。這次小范圍的覲見,似乎隱隱在玄宗心底留下點什么。是惆悵?是遺憾?或者是其他?那就難以描述了!總之,玉環在玄宗心中印象不菲,只是當時武惠妃恃寵在側,使他無心他顧。至于在另外一些社交場合的見面則不可枚舉,楊玉環的姿容儀態、風度舉止都深深地烙在李隆基的心上,因此,一經高力士提出要楊玉環入宮,李隆基那枯槁的心一下子就復活了。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照例到驪山溫泉宮行幸。第二天上午,玄宗便派御妹玉真公主前往壽王府邸,詔令壽王妃楊玉環前往驪山侍駕。毫無疑問,這道詔令意味著壽王夫婦愛情生涯的結束。自古君命難違,李瑁與楊玉環都十分清楚。自從武惠妃死后,壽王就被父皇逐漸冷落,這次詔令自己的妻子前去侍駕,顯然是要公開將玉環奪走。夫妻五年恩愛一場,眼見妻離子散,自己卻絲毫不敢違逆,如果抗旨不從,只能招惹殺身之禍。想到這些,壽王忍不住抱住玉環放聲大哭。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壽王一籌莫展,或許這就是夫妻兩人最后一次相擁相握,從此,雖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親相愛。

楊玉環辭別壽王,隨玉真公主來到華清宮。這一次,她陪侍李隆基度過了18個夜晚。李隆基內心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興高采烈地對高力士說:“朕得玉環,如獲至寶,實是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驪山相會,對于22歲的楊玉環和56歲的李隆基來說,各自的生活都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此,大唐王朝開始上演一幕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尤其是那凄慘的悲劇結局,更為李楊之戀畫上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句號。

在唐朝,也許是李氏是胡人血統的緣故,父子兄弟爭妃的事情不乏其例。威名顯赫的唐太宗李世民奪取江山后,曾納弟弟齊王元吉的妃子楊氏為妾,還險些立為皇后。唐高宗李治所立的皇后武則天,原本是太宗李世民的侍妾。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一代,則又要出現父奪子媳的鬧劇。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曾有子納父妻、弟納兄婦的習俗。唐朝雖然民風開化,但傳統的封建禮教還是束縛人們的頭腦,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違背事關重大的倫理綱常。唐玄宗的舉動頗有“亂倫”之嫌,他既要達到目的,又要遮人耳目,便不敢堂而皇之地將楊玉環迎入宮中,公開冊立為妃。于是,他采取了一個迂回的辦法。

當初,玄宗近九歲時,其母竇氏被武則天秘密地殺死于神都(洛陽)內宮。玄宗即位后,將生母奉為皇太后,并把每年正月初二定為太后忌辰,例行悼念。如今,玄宗為使楊玉環盡早脫離壽王府,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便讓她自度為女道士,去為竇太后薦福。同時,賜其道號為“太真”,移入“太真殿”內居住。太真殿位于大明宮中,通過一條復道可直達玄宗居住的興慶宮,雙方往來十分方便。楊玉環名為“太真道士”,實際上楊貴妃已經是李隆基朝夕不離的妃子了。楊玉環入宮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贏得異乎常人的寵幸,史稱“禮遇如惠妃”,“禮數實同皇后”。她不必整日一身“女官”打扮,而是像普通嬪妃一樣穿紅披綠,盡興梳妝。宮中人都稱她為“娘子”,凡事無不畢恭畢敬。玄宗更是日夜圍著她轉,其地位上升之快,就連以往的武惠妃也無法相比。

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最初是受其容貌的吸引。楊玉環正值青春年華,更兼天生麗質,體態豐韻,舉止嫻雅,雍容華貴。確如白居易《長恨歌》所描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隆基一生好色,尤其到了老年以后,精神更加空虛,一直渴望有一個像武惠妃一樣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楊玉環既有年輕女子的姣美,又有著少婦的妖嬈。她沒有后宮嬪妃那種死氣沉沉、故作妖媚的脂粉味道,其柔媚中透著純真、直率、潑辣甚至放縱。她言行舉止不甚循規蹈矩,時而表現出平民女子的野性,這恰恰足以給李隆基瀕于死寂的心以強烈刺激。他像一個被重新點燃青春之火的年輕人一樣,開始陷入一種近乎瘋狂與癡迷的戀愛之中。據說,他在驪山溫泉初次召幸楊玉環后,當夜便贈予金釵鈿盒,以為定情信物,又著磨金步搖,親自為楊玉環戴上,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宣汉县| 云安县| 什邡市| 裕民县| 三门峡市| 措勤县| 铜陵市| 沐川县| 新安县| 萨迦县| 武安市| 霍州市| 固阳县| 中超| 罗城| 江川县| 临颍县| 偃师市| 胶州市| 琼海市| 株洲市| 南漳县| 讷河市| 江西省| 民乐县| 汝阳县| 屏东县| 百色市| 偏关县| 易门县| 慈溪市| 都江堰市| 漯河市| 永靖县| 苍南县| 甘孜县| 木兰县| 湖北省| 牡丹江市|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