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真的是紅顏禍水嗎?(5)

  • 悟經
  • 王志剛
  • 2968字
  • 2016-03-22 16:34:50

楊玉環除了有出眾的容貌,還具有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是一位“善歌舞,通音律”的女子。這適可與多才多藝的玄宗相匹,結為藝術知音。唐玄宗的音樂才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他的父親唐睿宗以喜音律而著名。玄宗自小在深宮中與樂工為伴,長大后“萬知音律”。在作曲方面,他可以即事譜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比一般的樂工還要技高一籌。他會彈奏多種樂器,尤其精通羯鼓。羯鼓本是從西域傳入中原,鼓聲雄健,能給許多樂種伴奏。玄宗曾多次在宮廷宴會或小范圍的歡娛場合親自擊鼓盡歡,成為當時宮廷音樂界的一大盛景。唐玄宗曾經研習印度佛曲《婆羅門曲》,加上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創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詠唱眾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唐玄宗將此曲交給楊玉環,命她依韻而舞。玉環稍加瀏覽,便心領神會,當即載歌載舞地表演起來。歌聲婉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躚如天女散花,使觀者仿佛身臨眾仙齊舞、飄渺神奇的瑤池之會。她對樂曲領悟之深,表現力之強,令玄宗興奮不已。玄宗親自擊鼓伴奏,兩人都沉浸在靈犀貫通的音樂意境之中。楊玉環對《霓裳羽衣曲》的配舞,推動了盛唐舞蹈藝術的發展。她在創作過程中,注意吸收傳統舞蹈表現手法,又融合了西域舞蹈的回旋動作,因而使整個舞蹈飄忽輕柔,綽約多姿,樂曲與舞姿的協調幾乎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境地。白居易寫詩形容道:

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燃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

楊玉環成了玄宗晚年的舞樂知音,兩人的愛情生活,幾乎都伴隨著歌舞展開。在輕歌曼舞中,這對忘年戀人不但找到了精神寄托,而且還吸收了外來文化,培養了音樂人材,推動了盛唐時期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的發展,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

此外,楊玉環還是一個智巧過人、善于察顏觀色、以纏綿之情取悅玄宗的女子。她侍候唐玄宗,無時不揣摸其心意。晚年的唐玄宗對女性美的渴望,已由少年天子那種單純迷戀肉體情欲,逐步過渡到一種對審美情趣的追求,更加看重彼此間感情志趣的投合。史稱玉環“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說明楊玉環不僅僅是以美色誘人,而且能夠心靈相通。兩人之間的愛情,逐漸由最初的一廂情愿而演變為相互依賴,相互眷戀。還有,楊玉環雖然時有悍妒之舉,但史書中卻鮮見她干涉朝政、恃寵弄權的記載。玄宗晚年雖昏庸荒唐,但對后宮亂政的危害還是心存警惕。玉環無意在政治上出人頭地,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玄宗對她的信任,也是她得以固寵的原因之一吧!

李楊之戀,在開元末期和天寶年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熾熱的宮廷愛情故事又因為偉大詩人李白的渲染,而變得極富情趣。

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來到長安,以平民身份被玄宗召見,任命為翰林院學士,兼做宮廷侍奉。在不少的宮廷活動中,尤其是文學藝術活動中,都留下了李白狂傲、浪漫的詩歌和身影。像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墨、李白醉書狂草等故事,雖未必是歷史的真實,但卻給后人留下了千古美談。有一次,唐玄宗與太真妃楊玉環在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其時正值春暖花開,百卉爭艷,玄宗回目楊玉環,更似花中魁首,美貌絕倫,一時興致大增,召令李白即席作詩填詞,以備樂工演奏。李白欣然命筆,當即寫就《清平調》詞三章,詩中洋溢著對楊玉環的熱情贊頌: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玄宗看過這首以“名花”喻“美人”,以西漢成帝之艷后、杰出舞蹈家趙飛燕喻“太真妃”的詩歌,頓時龍顏大悅,當即命李龜年譜曲歌唱,自己吹玉笛伴奏。李白《清平調》的創作,無疑是楊玉環專寵后宮的一個真實寫照。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七月,唐玄宗頒布詔令,冊立韋照訓的女兒的韋氏為壽王妃,從而結束了自楊玉環入宮后壽王就一直沒有正妻的局面。壽王李瑁一顆久懸的心終于放了下來,父皇在奪妻之后,并沒有向自己再下毒手,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新王妃的冊立,徹底斷絕了壽王與楊玉環團聚的可能,為李隆基名正言順地將楊玉環納入后宮做了鋪墊。

十天以后,經過精心安排,入宮五年一直身份不明的楊玉環正式接受了唐玄宗的詔命,被冊封為“貴妃”。楊玉環身著貴妃禮服,出現在為這一慶典而舉辦的盛大宮廷宴會上,顯得更加雍容華貴,儀態萬方。在耐心地等待了五年之后,玄宗煞費了許多苦心,竭力地掩蓋著父奪子妻的丑聞,總算度過了最難堪的歲月。楊玉環也終于在沒有過多輿論壓力的情況下得以入主后宮,光明正大地與玄宗生活在一起,感到從未有過的愜意。打這時起,她的心中泛起對宮廷新生活的向往。

這就是唐玄宗奪妻的整個過程,應該說,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是真摯的。就數千年的中國歷史面言,專制皇帝與妃子間的愛情誓言多半形同閨中戲語,常常是時過境遷。李楊之間的愛情悲劇卻與他們形成了格外鮮明的反差,因此吸引了許多文人騷客為此大費筆墨,譜寫出一篇篇華美感人的詩歌,從而具備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正在唐明皇沉溺在“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恩愛之中的時候,安祿山在洛陽即位稱帝,自稱大燕皇帝。公元755年11月,爆發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借口的“安史之亂”。公元756年6月13日,即潼關失守的第四天拂曉,唐明皇帶著楊貴妃姐妹(楊貴妃姐妹4人,她的3個姐姐分別被封為韓國、虢國、秦國夫人)、奸相楊國忠、皇子皇孫、宮中近侍和幾個大臣,打開城北禁苑的延秋門,在將軍陳玄禮所率千名禁衛軍的護送下,逃奔在去“四川避難”的路上。

6月14日,玄宗一行來到馬嵬坡(今陜西興平縣西)。這時,早就恨透了楊氏兄妹的禁軍士兵,見玄宗和楊國忠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不僅不率軍抗擊叛軍,平定叛亂,反而棄城逃走,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于是在龍虎大將軍陳玄禮的率領下,包圍馬嵬驛,殺死了罪大惡極的楊國忠及他的兒子、戶部侍郎楊暄和楊貴妃的3個姐姐,即韓、虢、秦三國夫人。并要求玄宗賜死楊貴妃,玄宗眼見大勢不可逆轉,只得含淚下令,一代艷妃香消玉殞。

傾國傾城的楊貴妃,終于招來了“安史之亂”,使唐王朝一蹶不振,是否就是一些人所謂的“禍水”呢?這也不盡其然。首先,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是唐代統治者在太平盛世中怠于政事,生活腐化奢侈,寵臣當政,使得社會矛盾激化等各種矛盾發展的必然,而非因一女子而起。貴妃本是不干預政事之人,假定她進宮以后,玄宗仍如前期那樣勵精圖治,不懈政事,進取之心不減的話,能出現天寶末年的事變嗎?顯然是不能出現的。

誠然,天寶亂政與楊國忠專權有很大關系。楊國忠并無治國輔政的才略。他上臺后,擅權獨斷,任人唯親,橫征暴斂,比權相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楊國忠為了沽名釣譽,先后兩次發動對南詔的戰爭,結果均大敗而歸。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造成了唐玄宗晚年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楊國忠非但沒有著力治理天寶時期“天下之亂”的政治弊端,相反卻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尤其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個人矛盾的激化,更加速了安祿山叛變朝廷的腳步。

楊貴妃本無政治野心,平日深居淺出,極少過問朝政。但楊氏外戚勢力,尤其是楊國忠政治勢力的崛起,一方面得力于楊貴妃的扶持,另一方面又穩定了楊貴妃在后宮的統治地位。楊貴妃的內寵和楊國忠的外寵都要求雙方最大限度地互相利用,彼此倚靠,因而在楊國忠為相時期,政治上還是可以找到楊貴妃的影子的。在對待安祿山的問題上,楊貴妃就深深陷入安楊斗爭的政治漩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尼勒克县| 贡觉县| 合江县| 颍上县| 东宁县| 定襄县| 酒泉市| 黄梅县| 邢台市| 武鸣县| 尚志市| 九龙坡区| 彭泽县| 孝义市| 楚雄市| 嵊泗县| 修水县| 义马市| 磐安县| 平果县| 安塞县| 临桂县| 银川市| 新平| 洛扎县| 长宁县| 沙坪坝区| 海丰县| 漳平市| 永兴县| 大安市| 宣化县| 布拖县| 大丰市| 会宁县| 庆安县| 华亭县| 河北区| 左权县|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