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繪畫藝術(5)

  • 藝術小百科
  • 子夜
  • 4991字
  • 2016-02-22 11:38:03

水彩畫

水彩畫,從廣泛的意義上講,凡是用水作媒介,調和水性顏料作畫的方法都可以看作水彩畫,因此它包括了水粉畫,丙烯畫,蛋彩畫,甚至中國畫等。但這里講的水彩畫特指屬于西方繪畫體系中的透明水彩畫,它是以水為調和劑,用透明的水性顏料在紙本上作畫的一個獨立畫種。這個畫種脫胎于歐洲中世紀手抄本的彩色插圖,早期并不為人們所認識,被看作是一種既缺少油畫那樣的美學價值,又缺少版畫那樣經濟價值的繪事末技。但當它完全擺脫其他畫種的影子,充分發揮自身材料的特點,獲得獨立地位時,才真正顯示出了自己強大的生命和藝術魅力。

從15世紀中葉德國畫家丟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年)以來,歐洲大陸上的水彩畫,都可以看作規模初具的水彩藝術。但作為一種正式的繪畫方法,到18世紀的英國,才漸臻完美,并走向繁榮。之后,這一畫種又蔓延至美洲大陸和亞洲等眾多的國家,于20世紀初葉的五四時期傳入中國。

(1)水彩畫的雛形

追溯歷史,歐洲中古時代(4世紀前后)出現的貴族們使用的一些手抄本,如:祈禱書、草藥書、植物書等都附有手繪的小插圖。這些插圖用清水蘸顏料粉作成,畫得十分纖細、工整,但色彩卻沒有附著力,很容易掉(褪)色,作品的功能也只是為了文字的輔助說明,自身的獨立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并不強。當然,這些只是水彩畫的雛形。

據西方美術史書記載,13世紀初,有畫家在素描作品上施以淡彩,形成了素描淡彩作品,這些有顏色的畫面比單色的素描作品更富有視覺感染力。之后,許多畫家紛紛效仿,有的干脆用墨水,熟褐或赭石顏色以水調和作單色水彩畫。真正使水彩成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應歸功于一些藝術大師的介入。

1492年初夏的一天,德國銅版畫家丟勒心血來潮,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在畫好的素描稿上用調色油調出稀薄的油性顏色罩色,完成一幅油畫作品,而是別出心裁地把顏色粉與阿拉伯樹膠、蜂蜜和甘油等材料相混,用水作調和劑作畫,取得了意外的效果:這種水性材料不僅色彩透明迤邐,而且大大了制作程序。這,就是西方最早的,具有很強藝術內涵的水彩畫。

(2)英國的水彩畫

18世紀以前的水彩畫大部分是在以鉛筆、毛筆或鋼筆畫的素描稿上,用淡彩渲染而成,色彩并不豐富,畫種的獨特面貌不強。真正使水彩畫發展成為獨立畫種,應該歸功于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水彩畫家們的努力。當這種新穎別致的繪畫方法傳到英國之后,許多畫家樂此不疲,其他任何歐洲國家的畫家都沒有像英國畫家那樣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一藝術形式。

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水彩畫之所以在英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原因種種。首先,是英國人審美觀念的引導——對世界觀看方式的改變。為擺脫中世紀宗教藝術的桎梏,人文主義思想的復蘇促使英國人從對宗教的頂禮膜拜中走向大自然。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喚醒了人性內心對生活的渴望,于是,他們從沉重的十字架上走下來,盡情享受大自然對人類的慷慨贈與,繪畫的使命從為神服務轉變為為人服務。從繪畫材料的角度與油畫,版畫等畫種相比,水彩屬于輕松靈便型,是繪畫語言中的浪漫騎士、行吟詩人,傳達出來的視覺效果也雅逸別致,優美敞亮,令英國畫家們癡迷,用它作景色的記錄當然是最為簡單輕便了,在這樣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指導下孕育出許多水彩畫家也就不足為奇了。其次,是英國的氣候條件。英倫三島多霧潮濕的氣候,詭奇多變的光線,轉瞬即逝的迤邐景色常常處在云遮霧罩之中,水分蒸發很慢,非常適合這種繪畫的工具、材料的制作和充分發揮。第三,英國人功利的實用目的。當時英國逐步上升為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軍事、地質學及科學技術上的進步,使英國的水彩畫相應得到發展。

保爾·桑德比是抒情主義水彩風景的預言者,被譽為“水彩畫之父”。他的作品以表現大自然中光色的變化和造型生動的景物為主,使用含蓄的色塊和細密柔軟的方法確立了英國古典水彩畫的風格。

英國水彩畫從題材來看,以風景為主,也有少部分的人物畫,從審美精神來看,總體上是以浪漫主義理想化觀念為主導,抒情性較強;從風格技法來看,作品嚴謹、細膩,以透明薄罩的干疊法為主;幅面不大,以4開、8開、16開為主。

總之,英國人的重要貢獻是在水彩畫中注入自身民族強烈的審美意識,改變了人們以往觀看和表現的視覺習慣而使之從油畫的附屬中獨立出來,賦予該畫種以種種人格魅力。因此,對于他們,水彩畫是一種英國民族藝術,其豐富經驗和突出的成就,仍是各國水彩畫的楷模。尤其是他們對水彩畫領域的廣為開拓,從淡彩到單色,一步一步地邁向高度寫實和豐富表現力等方面的種種追求;在水彩材料完善、技法探索、理論初創、現代水彩畫櫝式的正式形成等方面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3)其他國家水彩畫基本狀況

其他國家的水彩畫雖然沒有像英國那樣系統和擁有眾多的人數,但在近現代也不乏些杰出的人物。這些畫家一方面從事油畫創作,一方面拿起手中的水彩工具,涉獵水彩畫領域,兩者相輔相成,且有很高的造詣。

俄國,是世界上除英國以外的第二個有傳統歷史的水彩畫大國。俄國疆土遼闊,橫跨歐亞兩個大陸,氣候變化的幅度很大。他們的性格豪放、粗獷,繪畫的面貌也較為寫意。歷史上出現過像伊乃諾夫、蘇里柯夫、謝洛夫等這些既畫油畫又畫水彩的雙棲型畫家。尤其在蘇聯時期,自從1956年第一次全蘇水彩畫展以來,前蘇聯美術家協會為支持這一嫩弱的畫種,作了種種努力。他們組織水彩畫家深入生活,奔赴各地寫生,先后在全國舉辦過130余次的水彩畫展,大大推動了其水彩畫事業的發展。

美國是20世紀以來水彩畫發展得很快,是繼英國、俄國之后興起的又一水彩畫大國。水彩畫成為他們的主流畫種之一,這里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原因: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歷史不長。人與自然的關系非常密切,他們在與荒野奮斗以圖牛存的斗爭中取得了勝利,于是對大自然的浪漫情緒油然而生,水彩風景畫開始流行。1866年在紐約成立了美國水彩畫協會,19世紀中后期,水彩畫已獲得了普遍的盛譽,深受美國大眾的歡迎。美國水彩畫協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水彩畫展,每屆都進行評獎,到1998年已舉辦130屆,大大推動了美國水彩畫的發展。

此外,法國的塞尚、畢加索、米羅、保羅·克利等著名畫家,他們在油畫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不是專攻水彩的畫家,但經常以相當高度的藝術格調和深刻的哲理,以水彩畫材料為工具抒發心象。在理念和風格上,他們的水彩畫與他們的油畫相一致,同時也強調水彩畫藝術的語言特點。其水彩畫作品的視覺效果與油畫相比變得更為輕松,色彩含蓄微妙,給后世的水彩畫家許多啟迪。

總之,水彩畫是世界性的畫種,它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正以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和畫種面貌,充滿青春生命的活力,邁著輕快的步伐向藝術高端前進。

水粉畫

水粉畫是西洋畫的一種,指用水粉筆、水彩筆、油畫筆、國畫筆等畫的美術作品。

水粉畫是以水作為媒介,這一點,它與水彩畫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畫也可以畫出水彩畫一樣的酣暢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沒有水彩畫透明。它和油畫也有相同點,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蓋能力。而與油畫不同的是,油畫是以油來作媒介,顏色的干濕幾乎沒有變化。而水粉畫則不然,由于水粉畫是以水加粉的形式來出現的,干濕變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現力介于油畫和水彩畫之間。水彩畫的特點是顏色透明,通過深色對淺色的疊加來表現對象。而水粉畫的表現特點是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如果在有顏色的底子上覆蓋或疊加,那么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加法,底層的色彩多少都會對表層的顏色產生影響,這也就是它較難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經驗的畫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這種特性來表達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藝術魅力。

水粉畫的起源很早,這可從使用水溶性顏料作畫的中外古代石窟、墓窟、寺院壁畫中得到佐證。如我國北魏時期的敦煌石窟壁畫,西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疆地區石窟中的佛教美術,六朝永樂宮壁畫和歷代工筆重彩畫,以及古代院體畫與民間繪畫等等,都是使用水溶性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古羅馬地下墓室中的壁畫,也大多是使用膠或蛋清調合顏料粉繪制而成的膠粉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大師們手下的壁畫原作,在后來修補過程中經專家考證發現,有的也是使用膠粉顏料繪制的。這些古今中外早已出現的使用粉質水溶性顏料的繪畫作品,都具有了水粉畫的基本藝術特點,這說明水粉畫顏料的產生與使用的歷史非常悠久。這類古代水粉畫,雖然使用的顏料品種有限,作畫的工具與方法也與現代水粉畫有所不同,但對現代水粉畫的提高與發展,不無研究與借鑒的意義。

現代水粉畫實際上是英國18世紀水彩畫發展中的一個分支,它的產生與發展與歐洲大陸水彩畫的產生與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目前掌握的美術資料,可以認定歐洲大陸最早運用水彩作畫的是15至16世紀德國巨匠丟勒(1471~1528),他在學畫時期就用水彩畫風景和動物、植物。他使用的水彩色常攙入不透明的白粉色,或用白粉色畫出明亮部分,而這就是水粉畫的表現效果。丟勒時期的水彩畫,只是處在水彩畫的萌芽時期。作為繪畫的品種與方法來說,到18世紀,英國水彩畫發展時才逐漸完善,成為獨立的畫種出現在畫壇上。

水粉畫在制作過程中,開始仍以透明水彩作為第一次底色,然后利用不透明色畫出景物深入具體的立體空間效果,使其具有很強的真實感。這樣完成的作品已失去傳統的水彩畫所具有的流暢、透明的藝術特色,形成一種現代概念的水粉畫。

版畫

在英文中,“版畫”是“圖的、圖解的、印刷的、平面藝術”等的含意。從廣義來說,它包括一切用復制方法產生的藝術品,包括水彩畫、書籍插圖等。

歐洲的古代版畫,是在14世紀后才產生的。隨著絲綢之路開通,中國木版印刷術的西傳,歐洲人把它用于宗教畫和文學作品插圖。現存《圣克利斯朵夫圖》是1423年的作品。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使木刻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德國畫家丟勒、荷爾采因開創了中世紀后期歐洲木刻畫的黃金時代,與我國明代的木版畫東西輝映。17世紀,歐洲人發明了銅版后,出現了名垂后世的倫勃朗、戈雅的銅版畫以及杜米埃的石版畫。

早年的木刻主要帶有復制性質,主要用以印刷制版。真正稱得上創作木刻的,是18世紀從英國開始的,后來才逐漸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木刻中強烈的黑白效果,明凈單純的色彩,有力的筆觸,刀味和木味,以及可復制的特點,吸引了一些歐洲畫家,最初的英國畫家畢維克的動物木刻,極受稱贊。法國曾以重金聘請英國人培養人才,造成了18、19世紀的創作木刻繁榮局面。20世紀后,產生了坷勒惠支(德)、麥綏萊勒(比)等進步的版畫以及蘇聯革命木刻、美國肯特精巧的插圖。

版畫的種類根據制版方式,主要分為4種,也有說5種。4種是指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5種是在此基礎上加了綜合版。

凸版是版畫中最常見的類型。畫家在平面的木板或其他金屬等板面上,進行雕刻或腐蝕,將不需要印刷的部分鏟除,保留凸起部分形成畫面,經上墨、印刷所產生的作品稱之為凸版畫,最典型的是木刻。

凹版是指在平面的金屬板面上用鋼刀將需要印刷的部分雕刻出深凹的線紋,形成粗細、深淺不同的溝槽,然后將油墨填入凹縫中,再經銅版印刷機的壓印,使油墨粘在紙面上出現圖畫,稱為金屬版畫。如人民幣上的人像圖案或雕版郵票等。金屬板有銅板、鋼板、鋁板、鋅板、鐵板等,藝術家最常用的是銅板,故凹版畫一般指銅版畫。

平版不是依靠版面凹凸不平,而是以油水相拒的原理來印刷。平版印刷是現代滾筒印刷術的前身。以往的布告、音樂的五線譜等都是用平版印刷的,由于用手工印刷費力、效率低、誤差大,所以金屬感光制版術一出現,滾筒式印刷代替了平版印刷,平版印刷術則被人們逐漸遺忘。而畫家利用平面的平版印刷技術與繪畫相結合,創作出優美的平版畫。

孔版也稱漏版。一般是指通過絹、滌綸、尼龍、絲等材料,利用其織紋的漏孔,將水或油質的顏料,用刮板由下至上的刮印,漏印于紙上。過去印刷版的主要材料是真絲網布故稱絲網版畫,現在通用的名詞是絹網版畫。在中國,絲網版畫是新興的畫種,從開創到興盛不過20年左右的光景。

綜合版畫是利用凸、凹、平、孔各版式,兩種或采用兩種以上結合套印的產物。綜合版往往是以一種版式作為主版,其他為副版,有的局部只利用一些特殊肌理效果。

達·芬奇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景宁| 襄樊市| 谷城县| 行唐县| 什邡市| 大丰市| 东乌珠穆沁旗| 霍山县| 宣威市| 景泰县| 宁河县| 呼玛县| 石首市| 兴业县| 延长县| 汪清县| 焉耆| 达孜县| 乐平市| 肇州县| 资溪县| 龙游县| 巴塘县| 浙江省| 宁武县| 湖州市| 鄂托克前旗| 湾仔区| 广汉市| 博野县| 五指山市| 滦平县| 高淳县| 旅游| 锦州市| 甘德县| 北辰区| 朝阳区| 扶沟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