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飲食(4)

(2)少辛增酸

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因為肺屬金,通氣于秋,肺氣盛于秋。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剩肺氣之侵入。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3)甘淡滋潤

中醫上說,秋季干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干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發枯槁的征象。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或最好不食。如在每天早晨食粥,對身體有滋補作用。

(4)平衡營養

營養學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提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另外,秋季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太過。

(5)應忌苦燥

中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冬季的“藏養”原則

“冬三月,陰盛陽衰”。立冬后的三個月是四季中最冷的季節,氣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了“養藏”狀態。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當然也要以養藏為原則,只是人類所要“藏”的,是體內的“熱能”和生命的“動力”。這“熱能”和“動力”,中醫學便稱之為“陽氣”。冬季養生應該做到“無擾乎陽”,也就是不要損害人體的陽氣。總之冬季養生必須避寒就溫,斂陽護陰。以使陰陽相對平衡,身體才能健康。

1.飲食基本原則

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保陰潛陽,飲食和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鱉、龜、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

2.宜溫熱味濃厚

中醫學認為“和血行氣,壯神御寒”,冬季天寒地凍故飲食宜溫熱,且能增進食欲,消除疲勞,但不可過熱。減咸增苦,以補心氣、固腎氣。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

3.“冬天進補,開春打虎”

自冬至后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在避藏中還有活潑的生機,此時進補更易于蘊藏而發揮效能,是虛弱之體調養的最好時機。即增加熱量抗寒,又能加強營養吸收,促進健康。

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即以食物之性,補機體之虛,糾陰陽之偏。如牛肉味甘,專補脾土;羊肉味甘性熱,能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雞肉甘而微溫,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凡虛勞羸瘦者皆可用之;白鴨肉味甘微涼,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故素體陰虛偏重者可食之。

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適量食胡蘿卜、油菜、菠菜、綠豆芽、棗、核桃仁等。

科學烹調

開水宜煮沸3分鐘

專家提示,燒開水時,不要燒開即可。最好煮沸3分鐘。

其原因是開水中含有少量的亞硝酸鹽,它本身不會構成對人體的影響。但是如果水燒的時間過長,亞硝酸鹽就會大量產生。亞硝酸鹽是一種很強的血液毒,它大量進人人體后,能將血紅蛋白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之價鐵,使血液失去攜氧能力,導致人體缺氧窒息。人體攝入亞硝酸鹽超過一克就會致死。另外,亞硝酸鹽還具有一種潛在毒性,它在胃內可與胺類物質化合成亞硝胺,而亞硝酸胺是一種強致癌物。

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水溫密切相關:煮沸1~3分鐘,水中的亞硝酸鹽增加得更緩慢;煮沸超過5分鐘,其含量才突然升高;煮沸10分鐘,這種有害物質才成倍增長。因此,自來水還是以煮沸3~5分鐘最適合飲用。

煮飯的2個健康提示

提示1:米不宜多淘久泡

大米不宜多淘,因為米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維生素和無機鹽,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層,多淘或用力搓洗、過度攪拌,會使米粒表層的營養素大量隨水流失掉。

同時,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無機鹽和可溶性維生素會有一部分溶于水中,再經淘洗,損失更大。除此之外,米久泡之后還會粉碎。因此,淘米時應注意如下幾點:用涼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熱水淘洗;用水量、淘洗次數要盡量減少,以去除泥沙為度;不要用力搓洗和過度攪拌;淘米前后均不應浸泡,淘米后如果已經浸泡,應將浸泡的米水和米一同下鍋煮飯。

提示1:開水煮飯營養好

淘米后放入冷水蒸煮,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事實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開水來煮飯。好處有兩個:

(1)縮短蒸煮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流失

由于淀粉顆粒不溶于冷水,只有水溫在60℃以上,淀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大米含有大量淀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以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溫加熱而受到破壞。

(2)將水燒開可使其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

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可調節人體內糖類的代謝,如果缺乏,人體神經系統便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疲勞、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腳氣病、浮腫等癥狀。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而開水中的氯已多隨水蒸汽揮發了,便會大大減少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的損失。

做法:先將水燒開,再放入大米,或者直接用開水煮。

茶水煮飯可防治疾病

食米飯,人們一般喜食新米,因為它帶著清醇的米香。其實,想吃到清香撲鼻的米飯,并不一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燒飯就可以獲得色、香、味俱佳的飯食。最令人稱奇的是,茶水燒飯還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處。

據營養學家研究,常吃茶水煮的米飯,可以防治四種疾病。

(1)防治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物質,約占水浸出物的70%~80%。科學實驗證明,茶多酚可以增強微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壁破裂而出血。而且,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膽固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飯,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

(1)預防中風

腦中風的原因之一,是人體內生成過氧化脂質,從而使血管壁失去了彈性,而茶水中的單寧酸,正好有遏制過氧化脂質生成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地預防中風。

(1)具有防癌作用

茶多酚能阻斷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胺和亞硝酸鹽是食物中廣泛存在的物質,它們在37℃的溫度和適當酸度的情況下,極易生成能致癌的亞硝胺,而茶水煮飯可以有效地防止亞硝胺的形成,從而達到防治消化道腫瘤的目的。

(1)預防牙齒疾病

茶葉所含氟化物,是牙本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如能不斷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組織,便能增強牙齒的堅韌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齲齒發生。

茶水燒飯的方法很簡單。先將茶葉1~3克,用500~1000克開水浸泡4~9分鐘,取一小塊潔凈的紗布,將茶水過濾去渣后待用(隔夜茶水不宜用);再將米放入鍋中,洗凈,然后把茶水倒入飯鍋中,使之高出米面3厘米左右,煮熟即可食用。

夾生飯重煮法

米飯,是許多人餐桌上的主食。煮好了,胃口好,一天的心情都跟著好起來。但煮飯時有時可能是因為水放少了,也可能是火不對等各種原因,煮出來的飯有部分熟了,但還有一部分沒完全熟透,就成了夾生飯。不管是夾生了還是煮糊了,那不僅壞了好胃口,一天的好心情也跟著一掃而光。

第一種方法:若米飯夾生并不很嚴重,您可用筷子在米飯中扎一個個小洞,再往小洞中倒入少許開水,將爐火重新打開,過十分鐘后再食用,口感就會改善許多,夾生味會基本消失,不影響正常食用。

第二種方法:飯燒夾生時,不要翻動夾生飯,只要按10∶1的米酒比例向夾生飯中均勻加入黃酒或白酒,然后,把鍋放回爐子上,再用文火燜,約過十分鐘,等黃酒基本揮發后,米飯也就不夾生了,吃起來不但沒有酒味,而且格外香。

因為,酒精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并且反應較靈敏,溫度升高,體積增大,能加速米飯的膨脹而成熟。

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夾生飯放在蒸鍋里,大火蒸上15~20分鐘即可。除此以外,還可以把它加水煮成粥,或是做成炒飯。

炒菜油溫有講究

控制油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將菜下鍋翻炒菜肴時,鍋內油多,又不好用溫度計去測量油的溫度,只能通過感觀進行判斷。

(1)鍋里的油加熱后,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待其沉入鍋底,再浮上油面時,這時的油溫大約是160℃。如果做拔絲菜。這時鍋下的火力應控制住,以能保持油溫即可。

(2)油加熱以后,把食物放入油中,沉在油的中間,再浮上油面,這時油的溫度大約是170℃左右。用這種溫度的油炸香酥雞、香酥鴨比較合適,炸出的雞、鴨,外焦里嫩。注意炸時,鍋下的火也要控制住。

(3)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人油中不沉,這種油的溫度大約達190℃,比較適合炸各種含水分較少的菜肴,如干炸帶魚、干炸黃魚、干炸里脊等。

(4)如果在油剛剛有一點煙影子的時候便放入菜肴,或者往油里扔進一塊蔥皮,四周大量冒泡但顏色不馬上變黃,證明油溫適當。適合做普通的菜肴。

切記不要等到大冒煙,如今的色拉油和調和油去除了雜質,等到大量冒煙的時候已經達到250℃左右。做菜時油溫過高對身體無益。因為食油在高溫中會產生一種叫丙烯醛的氣體,它對鼻、眼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使人流淚甚至造成頭暈、惡心、厭食等不良反應,天長日久還可誘發肺癌。烹調時,把新鮮蔬菜放入這樣高溫的油中,還會使原材料中的維生素C全部被破壞,其他物質也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另外,在膳食用油中應以植物油為主,營養學家建議動物油與植物油以3:7作為正常健康人膳食用油的合理配比。另外,在選擇植物油,應多選擇含亞油酸、亞麻酸較豐富的植物油。菜籽油和豆油都是較好的選擇。

正確使用調味品

中餐菜肴深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調味品豐富,所謂調味品也叫調料或佐料。它具有除腥、去膻、解油膩、提味、增色、改善風味等作用。我國常用的調味品按味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七大類:

咸味類,如食鹽、醬油等;

甜味類,如食糖、糖精等;

酸味類,如醋、醋精等;

鮮味類,如味精、雞精;

辣味類,如辣椒、胡椒、芥末、咖喱粉等;

異香味類,如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

苦味類,如肉桂、豆蔻、陳皮等。

為了正確使用調味品,使調味品更好地起到調味作用,使用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1)應根據原料的性質進行調味。如烹制腥膩氣味較重的原料時,則應適當多用一些能解除腥膩的調味品。而烹制鮮嫩的雞、鴨、魚、肉和蔬菜時應保原有的鮮美滋味,調味品不宜過重,以免壓過原有的鮮味。

(2)應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準確投放調味品。如清燉的菜肴與紅燒的菜肴不一樣,應按不同要求投放調味品。

(3)要根據用膳者的口味進行調味。如有人喜醋,有人喜辣,應根據用膳者的口味,準確、合理使用調味品,使用膳者滿意。

(4)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調味。一般來說,冬季口味偏重,夏季口味則偏清淡,烹調時應順應四季變化,滿足人們的口味要求。

炒蔬菜須注意的4個問題

(1)菜必須是先洗后切,隨切隨炒

如果沒吃之前先把菜在水里泡得時間很長,蔬菜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就會溶解于水中而損失掉。

(2)蔬菜洗好晾干再炒

如是剛洗好的蔬菜立即入鍋,由大量水分的進入,鍋內油溫會急劇下降,使得炒菜的時間加以延長,維生素損耗增多。而且部分食油立即隨著水蒸氣大量揮發,使廚房內霧氣騰騰,增加空氣污染。

而洗好晾干再炒,則可避免這些缺點,還能保持蔬菜的色澤,使味道更加鮮美。

(3)急火快炒綠葉蔬菜

旺火速炒,鍋內溫度高,可使蔬菜組織內的氧化酶迅速變性失活,防止維生素C因酶促氧化而損失。

旺火速炒,由于溫度高,翻動勤,受熱均勻,成萊時間短,可防止蔬菜細胞組織失水過多,避免可溶性營養成分的損失。同時葉綠素破壞少,原果膠物質分解少。

(4)燜煮綠葉蔬菜不科學

有些家庭在食用綠葉蔬菜時,長時間把它燜在菜鍋里烹煮,這種做法是很不當的。

綠葉蔬菜里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燜煮時間過長,硝酸鹽會還原為亞硝酸鹽,人食之可引起中毒——亞硝酸鹽進入血液后,會把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其失去攜氧和運送氧氣的能力。

中毒輕者,會使人感到周身不適、乏力氣短;嚴重者會出現皮膚、黏膜青紫,甚至使局部組織因缺氧而窒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新兴县| 当雄县| 谷城县| 石景山区| 驻马店市| 淳化县| 汾西县| 福安市| 咸丰县| 许昌市| 双流县| 新宁县| 广汉市| 许昌市| 南城县| 武宣县| 翁源县| 山阴县| 和林格尔县| 邹平县| 长宁区| 曲阳县| 玉龙| 纳雍县| 荆门市| 深水埗区| 甘肃省| 定陶县| 洪江市| 天气| 华坪县| 宝山区| 内江市| 迁西县| 新密市| 林周县| 彩票| 大洼县| 瑞安市|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