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飲食(5)
- 居家生活的500個魅力科學
- 火華
- 4820字
- 2016-03-01 10:16:17
炒菜用鍋2選擇
鍋,是炒菜主要的工具,可以說和人體有著親密的接觸,對于它的選擇有專家提出發兩個建議:
(1)最好選用鐵鍋
鐵鍋大多是生鐵制成的,炒菜時處于高溫狀態,由于鹽和醋的作用,以及鏟子的摩擦,使鐵鍋表層無機鐵屑脫落,從而使菜中含鐵量增加。這部分鐵質隨食物進人胃里,在胃內酸性條件下,形成可溶性的鐵鹽,易被人體吸收,補充了人體血液中的鐵質。因此,醫學家把鐵鍋譽為人體的“補血劑”,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向全世界推薦使用中國式的鐵鍋。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鐵鍋的時候,要防止其生銹,因為氧化鐵可以使人引起嘔吐、腹瀉及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病癥。
(2)盡量使用小鍋
小鍋炒菜,鍋薄,火旺,菜少,所以溫度上升快,鍋溫在40℃~60℃這段時間很短,能使蔬菜在炒熟之后,既保持原來的光澤,又具有獨特的風味。
另外,菜的美味很大程度與調味品有關。旺火爆炒會使油脂及作料充分向菜肴內滲入,從而增味三分。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小鍋炒菜由于升溫快,能有效地減少維生素的破壞。
涼拌菜的科學制作與食用
涼拌菜在加工和儲存時,都應嚴格防止污染。如用水果、蔬菜等做的涼拌菜,必須事先摘洗干凈并反復清洗、削皮或開水燙泡等,同時注意清除農藥殘余量。
不論做冷菜或是涼拌菜,還應善于使用姜、蒜、醋等加以調墊,以增加抑制細菌生長繁殖的保險系數。
防止細菌污染的可靠辦法,就是在切拼前對所用物品進行全面清洗消毒,包括操作人員的手和所使用的刀、砧板、容器及臺面等。
對于做好的涼拌菜,距食用時間越短越好,以不給細菌生長、繁殖的時間。如提前為客人制作好的涼拌菜,應及時用保鮮膜封好放入冰箱保存。在冰箱冷藏時注意不要重疊堆放,以防冷藏溫度不夠反而使細菌更快生長繁殖。
由于涼拌菜沒有經過高溫加工,極容易滋生與繁殖細菌。所以,無論是清洗、使用容器、調配料等過程中都要注意防止污染和細菌。同時,要做即拌即食,以免細菌生長、繁殖。
肉餡營養美味有講究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大白菜、韭菜、芹菜和豬、羊肉做餃子餡。由于蔬菜中水分較多,為防止餃子餡流湯,人們習慣把菜餡里的水擠掉。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菜水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還含有胡蘿卜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等,擠掉湯汁后,不但營養流失,而且包出來的餃子吃起來也比較干巴,影響口感。
保存餃子餡中的菜汁,不僅能充分保留菜中的各種營養元素,還可使餃子餡鮮嫩多汁。這樣包出來的餃子營養又美味。
最好的做法是:首先把肉和蔥剁碎,加上調料拌勻,然后再把白菜剁碎,剁白菜時不要加鹽,將剁好的白菜一點一點地加入肉餡里,邊加邊攪拌,這樣肉餡即可均勻地吸收菜餡里的水分,包出的餃子便味美適口;或是把洗凈晾干的菜切碎,倒入鍋中,澆上食油,輕輕拌和,再倒入已加過調料的肉餡,拌勻,餡內即不再泛水。這是因為碎菜先拌上油,被一層油膜包裹,遇到鹽就不易出水了。這樣拌餡包出的餃子,吃起來鮮嫩可口。
另外,肉的鮮味主要存在于肌肉細胞內,它溶解或懸浮在細胞內的水分中,也就是說,肉的鮮味來自肉汁。用刀剁肉時,雖然肌肉纖維被刀刃反復切割、搗剁,但肉塊受到的機械性擠壓并不均衡,因而肌肉細胞破壞較少,部分肉汁仍混合或流散在肉中,因此鮮味較強;而用機器絞肉餡時,由于肉在絞肉機中被強力撕拉、擠壓,導致肌細胞的大量破裂,飽含在細胞內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大量流失,鮮味也就遜色一些。
吃松花蛋要配姜醋汁
松花蛋也稱皮蛋,是鮮鴨蛋經茶葉、石灰泥裹制而成,蛋清透明,蛋黃呈金黃色,外硬內軟,涼拌即可食用,是一道美味涼盤。
松花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從中醫食療來分析,鴨蛋性涼味甘,有補心清肺的作用,可止熱咳,祛咽喉疼痛。
但是飲食專家提醒:吃松花蛋一定要配上姜醋汁。
這是因為制作松花蛋時用的茶葉、石灰泥和黃丹粉會使大量的兒茶酚、單寧和氫氧化鈉侵入蛋體的蛋白質中,使蛋白質分解,并產生一定的硫化氫、氨氣等,不但對人體有害致,還會使松花蛋有一股堿澀味。
姜含有姜辣素,有很強的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其作用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可增加身體免疫功能并可抗衰老。醋有消食化積,殺毒止痛的作用。松花蛋在制作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鋁,對人體有害,而姜中的姜辣素及醋中的醋酸都有分解其毒性的作用。
松花蛋加入姜醋汁后,不僅去除了堿澀味,口感更好,從營養上講,姜醋汁中的揮發油和醋酸,可以破壞松花蛋中的有毒物質。因此,吃松花蛋加姜醋汁更健康。
烹調時宜加醋的4種食物
烹調這4種食物時宜加醋:
(1)涼拌心里美蘿卜宜添加食醋
心里美蘿卜汁液中存在一種色素,稱為花青素,是一類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溶液中顏色偏紅,而在堿性環境中則呈紫藍色。因此,含有這種色素的蔬菜,經酸漬后可使其顏色更加鮮紅。添加適當食醋,既可起到消毒作用,又可使菜肴的色澤更鮮艷,提高菜肴感官質量。
(2)消減辣椒辣味可添加食醋
鮮辣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等成分,并可開胃,增強食欲。但有時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其極強的辣味。因此,可在烹飪新鮮辣椒菜時放點醋,辣味就不會那么重了。這是因為,辣椒中的辣味是由辣椒堿產生的,而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故放醋可中和掉辣椒中的部分辣椒堿,除去大部分辣味。此外,放醋還可防止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有利于人體消化和吸收。
(3)炒豆芽宜加醋
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1、B2及其他營養成分,烹調時易被氧化而遭破壞,放醋可以起到保護這些營養素的作用。另外,豆芽含水分較多,在炒煮時易出水變得軟蔫。醋對豆芽中的蛋白質有明顯的凝固作用,能使豆芽增加脆度,使其既能斷生,又不出水軟化。
(4)燒豬蹄加醋好
豬蹄是一種味美、營養豐富的食物。若在燒豬蹄時,加一些醋,可使豬蹄中的蛋白質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因為豬蹄中主要含有的膠原蛋白,在加酸的熱水中易從豬蹄上分解出來,并使豬蹄骨細胞中的膠質分解出磷和鈣,使營養價值增加。此外,加一些醋,還可消除豬蹄中部分重油膩味,增加豬蹄的風味。
烹飪食用兩大隱患
隱患1:剩飯剩菜簡單熱一下就吃
頭天的剩飯加熱時中只放在剛煮熟的新米飯上,剩菜也是倒進剛炒熟的新鮮菜里,加熱一下就直接食用。這是很多家庭最常見的飯菜加熱習慣。疏不知,這種做法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據檢測顯示,剩米飯或蛋糕等食品容易產生葡萄球菌腸毒素,隨便熱一下就吃,細菌未被殺滅,往往造成腹瀉、腹痛等中毒癥狀;而豬肉、禽類、奶制品、魚肉、肉菜湯等前一天或前一餐剩下的食品,隨便熱一下就吃也極易引起蠟樣芽孢桿菌中毒。
正確做法:飯菜最好吃多少做多少,盡量別剩,如果有剩飯剩菜,應在餐后盡快用保鮮膜封住,然后放入冰箱,再吃的時候一定要重新高溫加熱滅菌,一般用微波爐加熱一兩分鐘或用爐火加熱到90℃以上才能食用。那種簡單“熱一下”的做法,顯然是不能完全殺滅細菌的。
隱患1:煮得半生不熟或直接從冰箱里取出食用
據調查,一般家庭食物中毒事件中,因細菌引起的中毒又十分常見。主要原因是該煮熟的食品煮得半生不熟、生吃的食品未清洗干凈或生熟交叉引起污染。
正確做法:為了避免發生食物中毒,無論是生食品還是熟食品,最好當天購買新鮮的,食品要燒熟煮透,防止外熟里生,禽蛋類食品必需徹底煮沸8分鐘以上;食用熟肉制品之前最好再高溫處理一次,殺死可能污染的細菌;對于水果和涼拌菜,要用清洗劑清洗干凈;生熟炊具要分開,注意洗刷、消毒,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炸食物的油不可反復用
日前,臺灣抽樣檢查發現,許多快餐店同一批油會反復使用,4~7天不會更換新油,甚至一鍋油連續用上14天。
不僅快餐店、小食店,因油炸食品耗油多,而炸食物的油反復使用。很多家庭也因怕浪費,便把炸給食物的油保留下來,下次再用于油炸食物或者炒菜。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因為油反復加熱后會產生有害物質,損害人的胃腸道,阻礙營養物質吸收。所以,飲食專家建議大家使用新鮮油制作的油炸食物。同時,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規定某些快餐企業,炸薯條的油不要反復用。
研究表明,當食油溫度達到25~30℃時,就會產生多種形式的有毒聚合體。做動物實驗發現其中的單、二聚體易被肌體吸收,使大鼠出現肝腫大損害以及中毒死亡。一般含亞麻酸多的豆油、芝麻油特別容易形成有毒的環狀聚體。同時油脂在高溫下氧化過程加快,營養價值降低,氣味刺鼻,還會形成熱氧化聚合物,阻礙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甚至破壞蛋白質中的營養成分氨基酸。
所以,為了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反復使用和長期存放炸過食物的油,應將它盡快用完。另外,從外面買的油炸食品自己可以通過色澤辨別油是否新鮮。新鮮食油炸出的食物呈金黃色,如果你買到的麻花、炸魷魚整體黑乎乎的,且附著黑色“鍋煙”,可能為經過多次加熱的“回鍋油”。
燉骨頭湯時不加食醋
在以往的一些科普書上,總是介紹在燉排骨湯時加點醋,以有利于動物骨頭中礦物質的逸出,尤其是骨頭中的鈣離子的逸出相對更多,使人們在吃骨頭湯時攝入更多的鈣。然而,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這種烹調做法并不科學合理,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在燉骨頭湯時不加食醋,逸出的各種礦物質元素是以有機絡合物形式存在。而如果加入食醋,盡管可以使礦物質元素和鈣元素的逸出量略有增加,但所逸出的在部分元素在酸性環境中,被轉變為無機離子的形式存在。機體對無機離子形式的礦物質元素,對這些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將大大降低。
據有關科學實驗證明,礦物質元素的有機絡合物被吸收的數值,比無機離子大3~4倍。所以,在燉骨頭湯時還是以不加醋為好。而正確燉骨頭湯的方法,是采用文火慢燉的方法,以使骨頭中的礦物質逸出量大為增加,有助于機體對這些礦物質元素的吸收與利用。
不要烹調活魚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認為活魚的營養價值高,把“活魚活吃”奉為上等菜肴。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無論是從營養價值上看還是從食用味道上看,活魚或剛死的魚,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時間。
魚死后,體內組織仍繼續進行著一系列的變化,其變化大致分為僵硬、自容、腐敗等幾個階段。
魚一旦死去,魚體便漸漸僵硬,在僵硬前和處在僵硬階段的魚,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沒有分解產生氨基酸,吃起來肉質較硬,不利于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當魚體進入高度僵硬以后,即開始軟化,進入自容階段,魚體內的蛋白酶使蛋白質漸漸分解為人體容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此時魚質松軟。易于消化,味道也相當鮮美。
經過合理冷凍的鮮魚,一般都處在自容的階段,食用價值并不比未經冷凍的鮮魚低。
清洗儲藏
凍肉科學解凍
放在冰箱冷凍室內的冷凍魚、畜肉、禽肉等肉類,在用的時候,有的人常常用熱水沖泡解凍后立即烹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這是因為肉類食物在速凍的過程中,其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迅速凍成了冰,形成了肉纖維與細胞中間的結晶體。這種汁液的結晶體是一種最有價值的蛋白質和美味物質。如果用熱水解凍,不但會失去一部分蛋白質和其香味物質,更主要的是會生成一種稱為丙醛的一種強致癌物。所以,凍肉一定要用冷水解凍或使其緩慢地自然化解。方法有3種:
(1)自然解凍。把冷凍的肉類,先放在室內幾小時,然后再使用。
(2)放在冷水中解凍。把凍肉放在冰箱冷藏室內數小時,而后再取出使用或是將冷凍的魚、畜肉、禽肉類等食物放在冷水中浸泡或放在4℃~8℃的地方,使其自然解凍。
(3)用微波爐。解凍時,一定要逐步加熱。一開始要先加熱兩分鐘左右,然后根據肉解凍的程度再確定加熱時間,直到完全解凍。切忌一開始就加熱10分鐘,這樣容易破壞肉類營養成分。冷凍前,應先將肉切成小塊或將其壓成“餅狀”,將肉類切成小而薄的小塊,夠一餐的分量即可單獨裝一袋;或者將排骨等帶骨的肉類平鋪為“餅狀”,再放入冰箱。這樣解凍時就可增加凍肉的受熱面積,能避免受熱不均的現象,以此加快解凍速度。
(4)用鹽水或醋解凍。方法是把凍肉先放在冰箱冷藏室1~2個小時,冷藏室0攝氏度左右的氣溫可以先軟化凍肉。然后可將肉放在鹽水里,過一段時間后凍肉將徹底解凍。這是因為鹽水可以加速冰的融化,而且不會滋生細菌。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自來水不適宜解凍凍肉。此外,還可以將肉蘸少許醋,以加快解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