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
一名朱砂。上品。生于辰錦二州石穴。產五溪山峒者。得正南之氣為上。麻陽(即古錦州地)諸山。與五溪相接者次之。有石砂土砂溪砂之殊。石砂最上者為光明砂。此天地自然之寶。在石室間。生雪床之上。(采之者尋石脈。穴地數十丈始見。其苗乃白石。謂砂床。)如初生芙蓉。光明外澈。細者環拱。大者處中。有辰居之象。其箭鏃連床者。紫黯若鐵色而瑩徹。碎之嶄巖作墻壁。又如云母石。成層可析者。真辰砂也。得此者帶之辟惡。
為上。其次或出石中?;虺鏊畠取P螇K大者如拇指。小如杏仁。光明無雜。名馬牙砂。二種俗間少有。(頌)色紫不染紙者。為舊坑砂。乃上品。色鮮染紙者。為新坑砂。次之。石片棱角生青光。為下品。(頌)交州桂州所出。但是座上及打石得形似芙蓉。頭面光明者。亦入上品。顆粒通明者。為中品。片段不明徹者。為下品。(又) 雍州所產。大者數十百兩。
作塊黑暗。少墻壁。不堪入藥。別有越砂。大者如拳。小者如雞鴨卵。形雖大。共雜土石。
不如細而明凈者。土砂生于土穴中。溪砂生溪州砂石中。俱土石相雜。不入服餌用。(又)玩諸說。則砂不必較大小。但取無砂土相雜。光明瑩徹而不黑暗者。為貴。
味甘。氣微寒。心經血分主藥。主命門有余。生砂性寒而無毒。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人。物性逐火而變也。惡磁石。本經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通血脈。解煩熱。治驚癇。并解小兒胎毒痘毒。丹砂純陰。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凡心熱者。非此不除。(東垣) 丹砂體陽而性陰。外顯丹色。內含真汞。其氣不熱而寒。離中有陰也。其味不苦而甘?;鹬杏型烈?。(瀕湖) 稟地二之氣以生。(陰火之少)兼得乎天七之氣以成。(陽火之少)色赤法火。中含水液。為龍為汞。亦曰陰精。七為陽火之少。故味甘微寒而無毒也。(仲淳) 同遠志龍骨之類則養心氣。同當歸丹參之類則養心血。同枸杞地黃之類則養腎。同濃樸川椒之類則養脾。同南星川烏之類則祛風??梢悦髂俊?梢园蔡???梢越舛???梢园l汗。隨佐使而見功。(瀕湖) 兒初生時。研丹砂飛極細如塵。以甘草生地濃煎。調分許服之。止胎驚。解胎毒。同真珠琥珀金箔牛黃生犀角天竺黃滑石末。治小兒急驚有神。入六一散。治暑氣伏于心經。神昏口渴。及泄瀉如火熱。入補心丹。鎮心神。定魂魄。入乳香托里散。散癰疽熱毒。發熱疼痛。及毒瓦斯攻心。發譫語。三皇真人煉丹方。丹砂一斤。研末重篩。以醇酒沃之如泥狀。盛以銅盤。置高閣上。勿令婦人見。燥則復以酒沃令如泥。陰雨疾風則藏之。盡酒三斗。乃曝之。三百日當紫色。齋戒沐浴七日。靜室飯丸麻子大。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一月三蟲出。半年諸病瘥。一年須發黑。三年神人至。按砂中有汞。伏火者徒存其枯陽。而汞離于砂者。又陰毒為盛。如斯服食。原是陽中含陰。益令陰和于陽。誠有大益。神注丹方。白茯苓四兩酒煮。軟竹刀切片。陰干。為末。入朱砂末二錢。以乳香水打糊。丸梧子大。朱砂末二錢為衣。陽日二丸。陰日一丸。要秘精。新汲水下。要逆氣過精。溫酒下。(元戎)按茯苓本陽以吸陰。丹砂本陰以充陽。所說秘精及逆氣過精。煞有至理。預解痘毒。初發時。或未出時。以朱砂末半錢。蜜水調服。
多者可少。少者可無。重者可輕。(丹溪)按好古言丹砂主命門有余。其義正合。歸神丹。
治一切驚憂思慮多忘。及一切心氣不足。癲癇狂亂。 豬心二個。切。入大朱砂二兩。燈心三兩在內。麻扎。石器煮一伏時。取砂為末。以茯神末二兩。酒打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至十五丸。麥冬湯下。甚者乳香人參湯下。按心氣心血。治心者類能分之。不知丹砂之所主者神。神屬陰。卻用之以補心氣。謂火得水以為主。而火之用乃充也。妊婦胎動。朱砂末一錢。和雞子白三枚。攪勻頓服。胎死即出。未死即安。小兒驚熱。夜臥多啼。朱砂半兩。
牛黃一分。為末。每服一字。犀角磨水調下。
夫人與萬物。盡造化于水火二氣。而水火同宮。所謂坎離是也。惟丹砂之受鑄最完。內含金精。稟氣于甲。(土宿真君言丹砂受青陽之氣)本風升之木??墒顾v于火中。
本燥降之金??墒够鸱队谒?。水火自有升降。而金木又升降乎水火。皆不離中土以為升降。
是非受鑄最完者乎。本經謂丹砂養精神。何以明之。經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謂精。又曰。兩精相搏謂之神。夫陰陽原從混沌一氣而分。分者未嘗不合也。故曰。兩神相搏。就其分而合之處。即有精矣。此是相搏謂之精。而曰常先身生者。固指先天而言。內經所謂化生精也。既成形以后。落于后天。清濁分而動靜殊矣。不名為陰陽。名為水火矣。
經曰。水火者陰陽之征兆。言其落于形氣也。故曰兩精。第火中有水。水中有火。雖曰兩精。
而實相交。此由精以化神者也。內經所謂精歸化也。先哲有云。心為離火。內陰而外陽。腎為坎水。內陽而外陰。內者是神是主。外者是氣是用。故心以神為主。陽為用。腎以志為主。陰為用。陽則氣也火也。陰則精也水也。夫水火之奠于上下者。此一精而分為兩也。動靜根于清濁之分者也。水火之主于其中者。此兩精而搏為一也。升降妙于動靜之中者也。若使火中無水以為神。則動無靜以為君。將有升無降。水中無火以為神。則靜無動以為用。將有降無升。而氣化息矣。(動無靜以為君。靜無動以為用二語。方說得神字出。)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夫有升降。則出入不廢。有出入。則升降不息。出入固形中之氣。升降則氣中之神也。一則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謂之精。一則曰水之精為志?;鹬珵樯瘛?
兩精相搏謂之神。是則天地之有造有化。原始要終。總歸之神而已。而人身中之有造有化者。
亦同之天地而已矣。人身心藏神。(天地之神歸之虛空。人身之神歸之虛靈。)經故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蓋其虛而能靈。動以靜君者。仿佛乎老子之所謂虛而不 動而愈出者也。
丹砂內蘊真汞。外顯丹象。由內所蘊之水以歸火。而火應水以下藏。由外所顯之火以召水。
而水應火以上際。以水而歸火。由火而召水。水火既濟。是用養神而益心。即以養精而益腎也。其又云安魂魄者。經曰。隨神往來為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是魂魄即不外于精神矣。丹書日烏月兔說云。陽無陰則不能自耀其魂。(故名雌火)陰無陽則不能自熒其魄。(故名雄金)即耀魂熒魄二語。知安魂魄不外于養精神矣。更以龍從火里出?;⑾蛩猩鷧⒅?。
蓋肝木(龍)乘至陰而升于陽。得合于心包絡以媾肺者。因離(火)中之陰。俾木復乘陰精以變化也。肺金(虎)乘至陽而降于陰。得合三焦以媾肝者。因坎(水)中之陽。俾金復乘陽精以鼓蕩也。若是則水火交而金木自并。金木并而水火之交愈固。總不越于水火既濟。總不越于一心。如丹砂之受鑄于造化者于心最切。有不由心而收精神魂魄之益者哉。精神魂魄益。而身體五臟百病胥治矣。(子由云。四大之內。中黃為戊己。精神即坎離。魂魄作金木。
內外合成丹。嬰兒方養育。斯義可證。)抑氣為精之先。試更暢之。經云。腎者精之處。是腎固藏精。其所以能化精者。原本于腎之氣。而腎氣又本于金。故道家曰。鉛中有銀也。離中之有水也。亦以金而水得宅于火中也。汞本于金精。故其色白。人身之精。亦猶是耳。砂中有汞。乃是真精之化。原心包絡之血。下歸于沖。而仍由氣以化精者。以肺氣還歸于腎元。
金精由火以歸水。故由赤 入藥只宜生用。一經火煉。餌之殺人。(蓋離中有陰火。煉則純陽無陰。燥烈為禍。餌之無一克免者。)研須萬遍。要若輕塵。以磁石吸去鐵氣。
水銀
一曰汞。出于丹砂為真汞。取汞法。用瓷罐二個。掘地成坎。開深可容二罐。先埋一罐于底。四圍土筑穩實。內盛水滿。仍用一罐。入朱砂半滿。上加敲碎瓦粒。扎鐵線髻一圓。閉塞罐口。倒覆下罐之上。兩口相對。鹽泥固縫。以熟炭火先文后武。煉一炷香久。其砂盡出。水銀流于下罐水內。復起罐。揀出皮殼。入新朱砂。固濟再 。每好砂一兩。常 出七八錢。低者僅五六錢。水銀從丹砂中出者。色微紅。收得后。葫蘆貯之。免遺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時。其毒自退。若修十兩。二汁合七鎰。
氣味辛寒。有毒。主治利水道。去熱毒。鎮墜痰逆。嘔吐反胃。安神鎮心。治惡瘡 疥。
殺蟲。療小兒驚熱潮涎。稟至陰之氣而有毒。故味辛氣寒。入口為厲。外治且不可亂投。何況內服。(仲淳)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著之性。得凡火 煉。則飛騰靈變。得人氣熏蒸。
則入骨鉆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六朝以下。服食貪生。致成廢篤。不知若干人。但其治病之功。自不可掩。同黑鉛結砂。則鎮墜痰涎。同硫黃結砂。則拯救危病。乃真應變之兵。在用者得其肯綮耳。(瀕湖)養正丹。治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元陽虧損。氣短身羸。及中風涎潮。不省人事。傷寒陰盛。自汗唇青。婦人血海久冷。水銀一兩。黑錫去滓凈秤一兩。硫黃研朱砂研細各一兩。用黑盞一只。先熔黑鉛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條攪。次下朱砂。攪令不見星子。下火少時。方入硫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極細。煮糯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鹽湯棗湯任下。小兒急驚。用墜痰涎。水銀半兩。生南星一兩。麝香半分。為末。入石腦油同搗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失心風疾。水銀一兩。藕節八個。研成砂子。丸如芡子大。每服二丸。磨刀水下一二服。惡肉毒瘡。一女子腕軟處生物如黃豆。半在肉中。紅紫色。痛甚。諸藥不效。一方士以水銀四兩。白紙二張揉熟。蘸水銀擦之。三日自落。
水銀同黑鉛結砂。何以能鎮墜痰逆。蓋痰為液所化。而主五液者腎也。鉛稟北方癸水之氣。陰極之精。能攝液而歸腎。水銀為離中之坎。與鉛氣交感。自同氣相求以歸于下。但痰之原在腎。而液之化為痰也則在上。痰之由熱化者。以心火為主。丹砂法火主心。
汞蘊于其內。是水在火中也。得火中之水以祛熱。而痰之上逆者。乃得順下而墜之矣。戴原禮治中風痰壅甚者。間投養正丹。較鉛霜之主痰實煩悶。更有硫砂二味。此非陰陽交補也。
蓋鉛歸于腎以宅陰。而硫戀于鉛以同歸。汞固感乎同氣之鉛砂。亦趨乎同氣之硫。(人生結胎之始。先生命門。天一生水。壬為陽水。配丁之陰火而生丙。然后生心。即此則砂亦趨于同氣之硫。其義可思。)正治上實下虛之的劑也。夫上焦痰熱甚者。固屬下之陰虛甚。然又非純陰之劑所能墜。必藉陽之所歸。因而導之。仿佛于從治之法。始能奏功于危篤耳。但本方四味等分。如陰虛而陽盛。硫砂止宜居其少半。即陰陽兩虛。硫砂亦宜如其半而止。防其虛陽愈僭而上逆愈甚也。(靈砂分兩汞八硫二可仿)水銀乃砂中之汞。取汞離砂。則為純陰矣。(觀取者用水下承以招之。使煙飛于上。汞滿于下可見。)天地間寧獨純陽之性為毒。純陰之性。其毒等也。其入骨蝕腦者。骨為腎之余。腦為髓之充。髓為骨之精。皆其以同氣致害也。人死而入水銀。能不即腐者。以血肉之軀屬陰。此純陰之氣能全之也。知此則偏勝之陰。洵無似之者矣。
水銀入耳。能食人腦至盡。入肉令百節攣縮。倒陰絕陽?;集徑耆送恐?。性滑重。直入肉。宜謹之。頭瘡切不可用??秩虢浗j。必緩筋骨。是外治亦未可亂投也。婦人誤服。多致絕孕。(仲淳)凡使。弗用草汞。(取之細葉馬齒莧者)并舊朱漆中者?;蚪泟e藥制過者。在尸中過半生半死者。(雷公) 得鉛則凝。得硫則結。并棗肉人唾研則散。得紫河車則伏。
得川椒則收。別法。 為膩粉粉霜。
水銀粉
一名輕粉。言其質也。一名膩粉。言其性也。即水銀升煉者。故名汞粉。又名峭粉。言其狀也。升煉輕粉。分紅白兩種。白者用水銀一兩。白礬焰硝各二兩。皂礬海鹽各一兩。同研不見星。貯罐內。先以滑石九兩。研細水飛。曬干再研。更以黑鉛四兩。分作數塊。
打成薄片。一層滑石。一層鉛片。鋪置藥上。筑極實。上余空數寸。使藥氣易轉。以盞蓋罐口。先于灰火中徐煨罐底。聽罐內無聲。乃扎定之。用鹽泥封固罐口。先用底火一炷香。次用二寸火。漸至三寸火二炷香。用火時。以涼水常擦盞內?;鹱恪#匆混亩南阒^)去火冷定。藥升盞上及空處矣。紅者只用水銀一兩。焰硝白礬各二兩。同研極細。升煉法悉與白同。即釜碗之內亦可升取。并不必水擦釜頂也。前法用滑石黑鉛為匱。則鹽礬咸澀之味。
俱從鉛石拔盡。功力轉更神異。但火候以緩為貴。取藥以少為良。此為丹家不傳之秘。(子由)水銀粉合二礬鹽硝而升者。嫩色黃。老色白。取用貴黃不貴白也。僅合白礬硝石而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