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石部(2)

  • 本草述鉤元
  • 楊時泰
  • 4961字
  • 2016-01-06 09:39:59

嫩色赤。老色紫。取用貴嫩不貴老也。其質本有能升之 。(汞同)而所顯之色。與味之醇烈。即緣鹽礬硝石合化以成紫白赤黃。但味醇則氣清而色黃赤。味烈則氣濁而色紫白。黃赤點餌咸宜。近世以味醇黃嫩者點瘡毒頑肉。赤嫩者彌諸瘡毒膚皮。捷如影響。(又) 諸礬不與水銀相合。而綠礬和鹽能制水銀成粉。何也。蓋水銀者金之魂魄。綠礬者鐵之精華。二氣同根。是以暫制成粉。無鹽則色不白。(海客論)氣味辛冷。有燥毒。升也。浮也。黃連土茯苓陳醬黑鉛鐵漿可制其毒。畏磁石石黃。忌一切血。外敷。殺瘡疥癬蟲風癢瘰 下疳陰瘡一切毒瘡。去風殺蟲。內治下膈涎。通大腸。

轉消痰積。(如治癘風遇仙散。用以驅諸藥入陽明經。開其風熱拂郁。逐出惡風臭毒。殺所生之蟲。循經上行至牙齒 薄之分而出之。此可類推。)止血痢。療水腫鼓脹。及小兒螈疳癉。用水銀粉潔凈淫瘡。取效固速。第骨髓與形臟之至毒。從經氣會歸于胃。循胃上口而出。多致口舌爛齦。(人臥氣歸于臟而會于胃。胃氣上熏。毒不得泄。故并發于口舌。)惟臥時銜管。則毒瓦斯從外泄。斯無糜爛之患矣。(子由) 輕粉利大腸。東垣又云抑肺而斂肛門。

何也。蓋輕粉經火本燥。原自水銀。性冷。用之于潤藥則利。用之于澀藥則止。所以又能消水腫。止血痢。吐風涎。要之虛病禁用。實者亦量用之。(文清) 小兒涎喘。服藥不退者。

用無雄雞子一個。取清。入輕粉抄十錢。拌和。銀器盛。置湯瓶上蒸熟。三歲兒盡食。當吐痰或泄而愈。氣實者乃可用。大小便閉。脹滿欲死。二三日則殺人。膩粉一錢。生麻油一合。

相和空心服。大便壅結。膩粉二錢。黃丹一錢。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消中嗜食。不生肌肉。

多因外傷脾熱。內積憂思。啖食咸物及面。致脾胃干燥。飲食倍常。大便反堅。小便無度。

用輕粉一錢為末。姜汁拌勻。長流水下。齒浮是效。后服豬 丸補之。一切虛風。不二散。

用膩粉一兩。湯煎二度。如麻腳。慢火焙干。麝香半兩細研。每服一字。溫水調下。水氣腫滿。汞粉一錢。烏雞子去黃盛粉。蒸餅包。蒸熟取出。苦葶藶炒一錢。同蒸餅杵丸。綠豆大。

每車前 水銀在丹砂中。伏火則溜汞于下。同他藥煉之。則結粉于上。歷稽升汞粉者。

多不能離礬硝二味。蓋其收痰涎攝水。緣與焰消得火性之升舉者。故轉潤下而成炎上。以結于極頂。此頻湖所謂化純陰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者也。然小兒急驚。又取其能下膈涎。因痰涎為水液所結。汞固砂中金精。為水母。與鉛交感。最能下墜。假礬石火消 煉。使陰滯之質化于陽浮之氣。能直就膈上而下其痰涎者此耳。寇氏謂驚為心氣不足。切宜禁此。不知惟慢驚屬火。土虛者忌之。若急驚則因于熱盛生痰。痰盛生驚。先哲謂治驚先豁痰。焉得禁此。但其燥烈。未可獨任。惟多同辛涼用之。乃為適宜。(如比金丸。輕粉滑石南星青黛。

又利金丸。輕粉青黛牽牛末天竺黃) 又按水銀為陰毒之物。入肉令百節攣縮。倒陰絕陽。

而礬石又最能燥水傷骨。是皆損人之真陰者也。礬石本鐵之精。鐵稟太陽之氣。與陰氣不交。

其夫物性隨所感而移。純陰化燥。理固不謬。加以入骨攣筋之性。貽害可勝言哉。方書乃止以烈火 煉為言。或又止以汞毒為言。彼靈砂非烈火 煉者耶。獨無汞毒耶。守一說而失之目睫。可笑也。

水銀乃至陰毒物。加以鹽礬。煉為輕粉。加以硫黃。升為銀朱。輕飛靈變。化純陰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善劫痰涎。消積滯。故水腫風痰濕熱毒瘡被劫。涎從齒齦而出。邪郁暫開。疾亦因愈。若服之或誤或過。則毒瓦斯竄入經絡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

筋失所養。變為攣痛。發為癰疳。或手足皸裂。蟲癬頑痹。經年累月。遂成廢痼。其害無窮。

(瀕湖)凡閉結由于血虛。小兒疳病。脾胃兩虛。慢驚痰涎上壅。楊梅結毒。發于氣虛久病者。咸忌。(仲淳)膩粉善下小兒膈涎螈 。但多用有損。若驚風屬心氣不足者。下之則里虛。驚氣入心必死。(文清)真水銀粉。體輕色白。如雪片可愛。撮些須放銅鐵器內。置火上化無痕。假者多攙石膏。焚之有滓。亦有攙樸硝者。須細辨之。大都如法自制乃可用。市肆中物。不可憑也。

附取輕粉毒方 出山黑鉛五斤。打壺一把。盛燒酒十五斤。納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錢。

封固。重湯煮一日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任性飲數杯后。用瓦盆接小便。自有粉出為驗。服至筋骨不痛乃止。

粉霜

以汞粉轉升成霜。一名水銀霜。又名白靈砂。崔氏造霜法。用水銀十兩。配石硫黃十兩。各以一鐺熬之。良久。汞熟硫溶。急傾入一鐺。(稍緩即不相入)仍急攪之。良久。硫成灰。水銀不見。乃下伏龍肝末十兩。鹽末一兩攪之。別以鹽末鋪鐺底一分。入藥在上。又以鹽末蓋面一分。瓦盆覆之。鹽土和泥涂縫。炭火 一伏時。先文后武。開盆刷下。凡一轉后。分舊土為四分。以一分和霜。入鹽末二兩。如前法飛之訖。又以土一分。鹽末二兩。和飛如前。凡四轉。土盡。更用新土。如此七轉。乃成霜。用之。

氣味辛溫。有毒。畏蕎麥稈灰硫黃。主治下痰涎。消積滯。利水。與輕粉同功。(瀕湖)輕粉粉霜。亦能潔凈腑。去膀胱中垢膩。既毒而損齒。宜少用之。(潔古) 小兒燥渴。粉霜一字。大兒半錢。蓮化湯調下。冬月用蓮肉。風熱驚狂。神白丹。治傷寒積熱。及風生驚搐。或如狂病。藥不效。粉霜一兩。以白面六錢。和作餅子。炙熟同研。輕粉半兩。鉛白霜二錢半。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

瀕湖所云粉霜。是從汞粉轉升成霜者也。其述崔氏造霜法。乃即未成汞粉而造成粉霜者也。尋繹制法。似與升水銀成粉之法。化純陰為燥烈者。猶有不同。而瀕湖謂其與輕粉同功。殊未細審也。試以方書療滯下久積。全屬五色膿血。或如爛魚腸。并無大便。腸中攪痛不可忍者。用粉霜輕粉朱砂 砂白丁香乳香巴豆諸味。是其以行積為功。卻與輕粉并用。即此一證。合之躁渴驚狂兩方。便可推求其精義矣。

靈砂

以至陽勾至陰。脫陰反陽。故曰靈砂(瀕湖) 升靈砂法。用新鍋安逍遙爐上。密揩鍋底。文火下燒。入硫黃二兩。溶化。投水銀半斤。以鐵匙急攪作青砂頭。如有焰起。噴醋解之。待汞不見星。取出細研。盛入水火鼎內。鹽泥固濟。下以自然火升之。干水十二盞為度。

取出。如束針紋者成矣。(胡寅) 未升鼎者。謂之青金丹頭。已升鼎者。乃曰靈砂。(庚辛玉冊)氣味甘溫。急救治五臟百病。養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益精神。

久服通神明。令人心靈。(唐慎微)主上盛下虛。痰涎壅盛。頭旋吐逆。霍亂反胃。心腹冷痛。升降陰陽。既濟水火。調和五臟。輔助元氣。(研末糯糊為丸。棗湯服。或參湯。)最能鎮墜。神丹也。(瀕湖)硫為陽精。汞乃陰精。純陰純陽。二體相合。故能奪造化之妙。而升降陰陽。既濟水火。

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又) 此藥有配合陰陽之妙。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兒驚吐。其效如神。以陰陽水送之尤妙。(東坡) 靈砂竊陰陽之妙。借以墜陽交陰。

除邪養正。真有神功。(仲淳) 專治虛人夜不得睡。夢中驚魘。自汗忪(音忠。心動。惶遽也。)悸。靈砂二錢研。人參半錢。棗仁一錢。為末。棗肉丸綠豆大。臨臥。棗湯吞五七粒。虛憊便濁。滴地成霜。用蓮肉干藕節龍骨遠志各一兩。枯白礬靈砂各二錢半。為細末。

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白湯下。上二證皆病于元氣之孤危。由于升降不前者。

九竅出血。因暴驚而得。其脈虛者。靈砂丹三十粒。人參湯下。三服愈。此證不可認作血熱妄行而用涼藥。何者。驚則氣浮。神魂發越。陽氣暴壅故也。得鎮墜則神魂復安。而血自循經矣。

硫戀于鉛。則硫為陰中之陽。汞出砂中。見火則出。是為陽中之陰。硫固陽之動。汞亦陰之動者也。經曰。兩精相搏謂之神。俱取陰陽之動者。使二氣相感而即以相應。

能療上實下虛之篤證。故曰靈砂。人知陽動陰靜。殊不知陰陽俱有動靜也。夫鉛霜鉛丹。功略相似。何茲丹獨以靈名。蓋鉛霜(鉛雜汞合煉作片。醋熏成霜。)為二宮之一。氣相應也。

鉛丹(鉛合硫硝制為末)為同宮之二氣相合也。惟靈砂既為二宮。(水中之火火中之水)又屬二氣。(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特以兩精相搏。能轉上下之元機。故非靈不足以命之。升靈砂法。君以水銀。佐以石硫。蓋取陽中之陰所化者為主。而和以陰中之陽所化者。俾之二氣交以為升降也。(夫硫汞制而成形謂之丹基。可以變化五行。煉成九還。豈不能握升降之樞哉。)汞乃陽中之陰。離中之坎也。離得坎為用。而離之化乃神。然離原在坎中。如硫是也。

陽火出于地中。故離得坎以神其化。不得坎中之離以合之。則至陽出于至陰之化機不暢。是以汞多于硫者。由陰暢陽也。少用硫以和離者。取其化原在是耳。即此參之。則人身陽中之陰。誠為補后天療虛羸之要會。凡虛中生火如溢血等證。宜于要會留心。如止從先天元陰處調劑。恐緩不及事。且亦未能中病之肯要也。又按上實下虛。類本于陰虛。經云。人年四十則陰氣自半。六十陰氣大衰。下虛上實。如靈砂所療。又下虛上實之極。而陰陽將離絕者也。

制靈砂法。汞八兩。硫止二兩。固知所本矣。此藥雖曰升降陰陽。既濟心腎。然硫汞有毒性。

亦下墜。救急則可。補養無功。胃虛嘔吐。傷暑霍亂。肺熱生痰者禁。凡病屬于虛。非關驟發者。咸在所忌。(仲淳)

雄黃

出武都山者。(今階州)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煜煜。乃可用。其但純黃似雌黃。色無光者。不任作仙藥。可合理病藥耳。(抱樸子) 雄黃生山之陽。生山陰者為雌黃。

氣溫。味苦辛。有毒。(按性溫而不熱。何毒之有。若服食家伏火者則有毒。)氣味俱濃。

升也。陽也。入足陽明足厥陰經。秉火金之性。得正陽之氣以生。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本經別錄言甘寒者非也。本經主寒熱鼠 。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諸本草治鼻中 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風邪癲癇嵐瘴。一切蟲獸毒。殺諸蛇虺毒。搜肝氣。瀉肝風。消痰積。治飲酒成癖。化腹中瘀血。殺勞蟲疳蟲。

入肝經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及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瀕湖) 虞雍公暑痢。連月不瘥。忽夢至一處。見如仙官者延之坐。壁間有藥方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別作治療。醫家大錯。公依方用雄黃水飛九度。竹筒盛。蒸七次。研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每甘草湯下七丸。日三服愈。(夷堅志) 周禮。瘍醫療瘍。以五毒攻之。康成注云。醫方有五毒之藥。

作之合黃 。(即今有蓋瓦合)置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夜。其煙上著。雞羽掃取以注瘡。惡肉破骨則盡出也。楊 少時。瘍生于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潰出膿血。痛楚。百療不瘥。依鄭法燒藥注之。少頃朽骨連牙潰出。其效若此。(頌)同紅白藥子白芨白蘞乳香沒藥冰片。敷一切腫痛癰疽。研末入豬膽內。套指頭上。治天蛇疔毒發于中指。

同金頭蜈蚣牛角 豬懸蹄 皮象牙末黃蠟白礬。治通腸漏。同漆葉苦參刺蒺藜白芷荊芥天麻鱉虱胡麻半枝蓮 百部天冬。治大麻風眉毛脫落。偏頭風痛。因肝風者。用雄黃細辛等分為末。每以一字吹鼻。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用于寒冬及春寒未透之候更宜。脅下 癖。

及傷飲食。煮黃丸。用雄黃一兩。巴豆五錢。同研。入白面二兩。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漿水煮三十沸。入冷漿水沉冷吞下。以利為度。如神。癥瘕積聚。雄黃二兩為末。

水飛九度。入新竹筒內。以蒸餅一塊塞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兩。和丸綠豆大。每服七丸。酒下。日三服。結陰便血。雄黃不拘多少。入棗內。線系定。煎湯。用鉛一兩化汁。傾入湯內同煮。自早至晚。不住添沸湯。取出為末。共棗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黑鉛湯空心下。只三服止。小兒痘疔。雄黃一錢。紫草三錢。為末。胭脂汁調。先以銀簪挑破搽之。極妙。

丹方鑒源云。雄黃千年。化為黃金。別錄云。山有金。金精重則生雌黃。若是則生山之陽者為雄。稟金之氣也。生山之陰者為雌。孕金之精也。夫金稟中宮陰己之氣。而其氣卻資始于陽。雄黃于金。雖未全其化氣。然已賦其始氣。繆氏所謂稟火金之性。得正陽之氣以生。斯言中矣。正陽之義若何。曰。天一之壬水召丁。乃丙隨于丁。而心以成。丙火召辛。庚又隨于辛。而肺以成。然則人身之氣。非火召金而金應火。以為正陽之氣乎。雄黃適得陽氣之正。而非其偏者。然正陽之氣。又非離于陰者也。如丙之召辛。辛之歸丙。本以一氣相感應。此品得其氣。而味始辛后苦。是固陰之歸于陽也。其色如雞冠。而明徹有光。

又陽之化乎陰也。用以治療諸疾。協于同氣之陰陽。則相合而化以為理。值于戾氣之陰陽。

即以其化而理者并化其戾。更化其戾而毒者矣。(修真家借以合丹。正為化陰以歸陽。取其還于一也。非離陰以存陽。致其累于偏也。)觀此味能散風毒。傷寒陰毒。伏暑毒。濕熱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咸阳市| 永泰县| 高要市| 海林市| 山东省| 镇赉县| 雅安市| 调兵山市| 安顺市| 蚌埠市| 布尔津县| 大英县| 延庆县| 临高县| 奉化市| 呼和浩特市| 潼关县| 五寨县| 南和县| 阿巴嘎旗| 郎溪县| 西平县| 揭西县| 大新县| 始兴县| 阳江市| 昌平区| 保亭| 兰西县| 姜堰市| 黔南| 凤凰县| 剑川县| 郑州市| 桓台县| 焉耆| 繁昌县| 南京市| 商南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