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坦《會輔堂記》,陶敦和碑記,匯入藝文。周置買田三十五段。康熙四十五年,知府周元文,將府庫存貯,遠年贓罰,并捐解銀六項,共一百三十八兩五錢。除三十八兩五錢,修學宮兩廡外,并自捐銀五十兩,交知縣顧之安,買置馮飛渭苗田三十五段,坐落大內里,大溪源路前葉樹坪等處。一段外墘,租米五斛,納米六斗,佃張元富。一段后堂,租米一斛半,佃麻福進,谷三斛五十四觔,冊作袁福進。一段嶺邊,租米三斛,租銀三錢六分,佃陳順日。一段枧坑,租米三斛,谷三斛五十四觔,佃袁君期。一段南坑坪,谷五斛九十觔,租米二斛半,佃袁君進。一段椒林,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袁太宇。一段烏石山,租米三斛半零五升,谷七斛五升一百三十五觔,佃袁君期。一段交洋上段,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進。一段東墘,租米半斛,谷一斛十八觔,佃袁國充。一段烏石山,租米二斛半,佃袁君期,銀四錢二分四厘。一段交洋下段,租米三斛,谷六斛一百零八觔,佃袁君期。一段車盆坵,租米一斛半,谷三斛五十四觔,佃劉榮臺,一段車碓后,租米四斛七十二觔,佃袁君期。一段缽頭,租米四斛,谷八斛一百四十觔,佃蔡阿友。一段僚前,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期。一段坻垅,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期。一段車碓后,租米二斛,谷四斛七十二觔,佃袁君期。一段車碓前,租米三斛半零五升,米五斗,佃袁太宇。一段牛欄邊,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張朝魁。一段車碓兜,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期。一段保林墟,租米二斛,米二斗十四管,佃袁太宇。一段長垅,租米六斛,銀七錢二分,佃葉啟太。一段梅子樹,租米二斛,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啟順。一段下田中,租米三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啟我。一段崩山堀,租米一斛半,谷三斛五十四觔,佃袁福宇。一段垅堀,租米二斛,谷四斛七十二觔,佃袁啟我。一段奇頭,租米三斛,谷六斛一百零八觔,佃葉日魁。一段上烏石山,租米三斛半零五升,谷七斛一百三十五觔,佃袁啟我。一段垅坪頭,租米四斛,谷五斗八升,佃袁啟章。一段大垅,租米二斛,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進。一段垅頭坪,租米四斛,谷八斛一百四十觔,佃袁啟順。一段橋頭及后門垅,租米共十一斛,銀一兩三錢二分,佃葉永昌。一段茶頭,租米一斛半,谷三斛五十四肋,佃袁君進。一段烏石山,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袁啟章、啟順。一段傍田垅,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康以勝。已上年收租米共一百零二斛,折細谷二百零四斛,實價銀六十二兩四錢。買蕭於皇苗田五段,坐落新興里。一段醮坋,租米七斗,佃葉招華。一段赤岐垅,租米四斗,佃危裔成。一段月娘邊,田租米二斗,佃曹亮彩。一段坋中,田租米六斗,佃李國卿。一段洋路白蠟坑,租米四斗。一段坋中各處田,租米六斗,佃張永吉。契價洋銀一十七兩四錢。買丁世康同侄其華,苗田三十段,坐落長沙上里。一段大珩,民苗五升,租谷一百五十筋,佃吳子秀。一段松樹垅,民苗六升,租谷一百八十筋。一段盛坑頭,民苗五升,谷一百五十筋,佃林德茂。一段外嶺,民苗六升,谷一百八十筋。一段八石,民苗五升,谷一百五十筋,佃林德奇。一段秋竹窠,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一段門前洋,民苗二升,谷六十筋,佃魏國明。一段尾翁,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佃游意琳。一段門前洋,民苗二升,谷六十筋,佃魏朝燮。一段黃坑圳頭,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佃魏國永。一段盛坑,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佃游宗玉。一段洋當即后門崩,民苗二升,谷六十筋,佃魏朝元。一段九龍尾即池頭,民苗三升,谷一百筋,佃林允大。一段冢坪即坂當,民苗五升,谷一百六十五筋,佃張春宣。一段門前垅,民苗三升,谷一百筋,佃林元卿。一段天竹坑,民苗三升,谷一百筋,佃林允大。一段新墘,民苗二升,谷六十六筋,佃林希元。一段冢后官路前,民苗八升五合,谷二百八十筋,佃鄭全武。一段黃堀即垅坂,民苗二升四合,谷六十六筋,佃蔡順美。一段秋竹垅,民苗一升五合,谷四十五筋,佃游意珍、劉希釆。一段小坑巖,民苗一升五合,谷四十五筋。一段神宮前,民苗二升,谷七十九筋,佃蔡明美。一段秋竹垅即松坪路后,民苗三升五合,谷九十筋,佃劉希釆。一段風樹嶺即旱墘,民苗二升,谷七十筋,佃蔡耀美。一段木定即鄭坑,民苗五升,谷一百五十筋。一段坑當,民苗二升,谷六十六筋,佃蔡星,一段后垅,民苗七升,谷三百筋,佃朱高興、朱阿有。一段大垅即牟樓,民苗九升,谷二百七十筋,佃臧敬初。一段廟仔前下際尾,民苗一升五合,谷二十筋,佃吳成友。一段窠裹,民苗二升,谷十五筋,佃魏朝元。契價銀六十兩,共苗二石三斗一升九合。
吳訊斷里仔垅一段
乾隆十九年,通判吳省三,審斷生員許章范,控告吳阿觀強割一案,將許買一段土名里仔垅、年收谷五百筋,充入書院,佃劉相文。
陶買梅東里田十九段1
【校】1.十九段:原本作“四十九段”,今據同治本改。
乾隆二十年,知縣陶,準僧普梵,捐銀三百兩,用價二百零六兩四錢,折實庫銀一百八十五兩七錢六分,買置梅東里東山坪等處苗四十九段,載苗四斗八升七合。一段官田,谷二百五十二筋,佃王興祿。一段玉瓣,谷一百九十八筋,佃王興祿。一段官池,谷二百八十八筋,佃吳阿喜。一段路尾官池,谷一百九十八筋,佃吳阿喜。一段阿山,谷一百八十筋,佃吳阿喜。一段械樹,谷三百六十筋,佃盧貴臨。一段外缺,谷一百二十筋,佃王興祿。一段曲樓,谷一百八十筋,佃王興祿。一段和尚山,谷一百零五筋,佃盧德猷。一段蒲枸,谷九十筋,佃羅子芳。一段大長垅,二百七十筋,佃俞茂揚。一段北斗,谷四十五筋,佃王德顯。一段秋竹界,谷十八筋,佃王振裕。一段秋竹界,十八筋,佃盧德廣。一段山薪,谷九十筋,佃王德禮。一段燈心洋,谷三百二十四筋,佃王國魁。一段杓竹垅,谷九十筋,佃王國珠。一段燈心洋,谷二百八十八筋,佃王星堯。一段尾垅仔,谷一百五十筋,佃王德樹。已上苗田十九段,共苗四斗八升七合。尚剩銀一百一十四兩二錢四分,交典鋪生息。
生員王雅度等,充入西竺寺租米。
乾隆二十年,生員王雅度等,以西竺寺遭回祿,僧質文另覓住場。具呈將康熙五十五年,伊父王殷尚與許九俊、李永芳、楊漢英等,原捐租米四十五斗,充入書院。知縣陶敦和,批調原住持僧慈雨,交出新興里百丈漈等處,正盡老契十二紙,發經管存案收租。一段金竹坪,租米十五斗,佃王天生、天钖。一段金竹坪,租米十五斗,佃王天樹。一段百丈漈,租米三斗,佃林臺生。一段東坑堀,租米十斗,佃陳子俊。一段東坑堀,租米二斗,佃游嵩宣。
乾隆二十一年春,立石書院。
乾隆二十一年,知縣王訴然審斷,朱楊氏與蕭聯順、鄭子胤等,荒田一案,飭書丈量,充入書院。一段土名荒梯山嵐壘仔,租谷二百七十筋,佃何華渭。乾隆二十二年,知縣王訴然申詳,吳燕成、吳克浩懇出田畝,斷充書院。一段過路垅、焦葉垅,納谷三百六十筋,佃范阿浩。
乾隆二十三年,知縣李浚原訊斷,楊文蔚控爭一案,充入書院。一段柿樹洋即桔洋等處,即上洋田。一段納谷四百二十筋,佃楊有春。是年,知縣李浚原,查出元妙觀余租,稟請充入書院。至乾隆二十五年,知縣吳宜燮,申詳現清出元妙觀余租,每歲征銀三百八十四兩零,歸於書院,永為師生修脯膏火之資。仍將存庫余剩租一百五兩,同原有本銀一百一十四兩零,均交當商生息,今俱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