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蜜周刊(第28期)
- 她理財網
- 4字
- 2019-01-09 15:38:18
不會理財
“理財就是發了工資秒轉余額寶”
// @班主任來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考維茨(Markowitz)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認為如果在兩個具有相同回報率的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同樣,出于回避風險的本能,投資者通常持有多只證券——受這個結果的啟發,1952年,馬考維茨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好吧,是不是覺得班主任很啰唆,不就是把工資放余額寶里掙點收益嘛,怎么扯起了資產分配?同學,你以為把工資都放余額寶就是理財了,啊,后面的路,還有點長哦。
先說說關于“投資組合”的六大錯誤理解:(如果你沒有這些問題,直接跳到最后一段看結論)
1. 投資組合就是用在股票投資上的,我不炒股,因此不需要組合。
——其實,既有證券投資組合,也有資產投資組合
2. 投資組合是專業人士干的事兒,理論什么的我一生都學不會。
——不用學理論,只要會運用結論就夠啦
3. 就是“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已經這么做了。
——很好,但是你知道需要“選籃子”或者“雞蛋籃子配”嗎?
4. 我做了投資組合,但是熊市來了,還是沒賺錢。
——嗯……那你損失減少了嗎?如果有,恰恰說明它有用
5. 我照著“某某”明星基金經理配置做的組合,他去年排名第一!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你不會恰好有個一億幾千萬吧?
6. 我又不打算要高收益,只想每年妥妥地獲得國債5%的收益。
——金句來了:投資組合的最大功能是避險,“保守黨”最愛,還等什么呀,往下學吧!
事實上,關于投資組合的理論一直在進步。傳統投資組合認為:
(1)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面,否則“傾巢無完卵”;
(2)組合中資產數量越多,分散風險越大。
但是,現代投資組合認為:
(1)可以有最優投資比例,在一定條件下存在一組使得組合風險最小的投資比例;
(2)最優組合規模:隨著組合中資產種數增加,組合的風險下降,但是組合管理的成本提高。當組合中資產的種數達到一定數量后,風險無法繼續下降。也就是說,不是越分散越好,關于最佳的“持有數量”,后文會提到。
關于投資組合,基金經理也一直持有兩種觀點:
A 杰拉爾德·勒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后看緊它——要把有限的資金進行集中投資。
B 安德魯·托拜厄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因為這個籃子可能有漏洞——分散投資以規避風險。
班主任歡欣地告訴大家,投資界一向如此,同樣獲得巨大成就的投資大師面對相同情況時,可以給出彼此矛盾的建議,這就是不能模仿基金組合的原因,你無法知道他們下一步會怎么做。
好在,我們沒必要學習所有流派的觀點。本課選擇了更保守的投資組合觀點來分享,也就是學完這課你沒辦法變成股神,卻可以學會一些基本的資產投資組合知識,通過資產分配來調節家庭財富的彈性,增大安全系數。
怎么做呢?
首先,應該認識到資產配置是一個動態過程。
生命周期理論把人的一生分為積累階段、鞏固階段、支出階段三個階段。處在不同階段的人具有不同的財務特征,因而資產的配置方法也不相同。下表舉例說明(只是栗子哦,每個人目標不同的):

但即使是特定階段也沒有資產配置的標準答案,因為決定配置的因素很多,例如:
客觀:所處生涯階段、收入水平、資產規模
主觀:風險態度、理財目標、理財時間跨度
接下來,說說進行資產配置的規劃流程。
Step1 梳理資產負債情況、收入支出情況
如何梳理自己的資產負債,以及了解收支儲蓄情況。就是前面提到的“了解你有多少錢”啦。
Step2 確立理財目標,并且明確每個目標所需金額,以及需要在多久之內實現。
理財目標舉例來說諸如:
- 買房/換房
- 裝修
- 買車
- 婚禮籌備
- 子女教育金
- 養老金準備
- 全家旅行
- 出國留學
- 父母贍養
你的理財目標決定了你需要配置哪些類別的資產。具體來說:

Step3 根據你的理財目標配置對應的資產種類,前提是你要清楚各類資產的收益、風險、流動性等特征。
例如:現金和活期存款基本可以看作無風險、無收益并且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定存、國債、貨基屬于收益偏低,風險偏低的資產,其中貨基的流動性又高于定存和國債;P2P的風險、收益高于前面說的幾個,流動性嘛要看具體項目;股票就屬于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了,流動性比較強;房產無疑是流動性最差的,至于風險收益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