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二兩) 人參(一兩) 生地(一兩) 熟地(二兩) 麥門冬(二兩) 破故紙(二兩) 小茴(一兩) 大茴(三兩) 肉蓯蓉(二兩) 山藥(二兩) 白茯苓(二兩) 鹿茸(一兩) 大附子(一個) 川烏(一兩) 丁香(五錢) 木香(一兩) 青木香(一兩) 砂仁(一兩) 濃樸(一兩) 青皮(一兩) 陳皮(一兩) 枳殼(二兩) 枳實(三兩) 香附(四兩) 烏藥(一兩) 白芷(二兩) 肉豆蔻(一兩) 天麻(一兩) 杏仁(二兩) 松節(四兩) 砂(五錢) 乳香(一兩) 沒藥(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
按∶治痔之法,不過涼血清熱而已,至于治漏,初則宜涼血燥濕,久則宜澀竅殺蟲,而兼乎溫散也。或曰痔漏屬火,何故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水,始是濕熱,終是濕寒。此方雖溫散,又兼補養。故丹溪云∶漏當大補氣血為主,有所自矣。
懸癰
治治懸癰,此瘡生谷道、外腎之間,初發甚癢,狀如松子,四十日赤腫如桃,治遲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不可治矣。
方國老湯 治懸癰用橫紋大甘草一兩,截長三寸許,取出山澗東流水一碗,不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不可急性,須用三時久,水盡為度,劈視草中潤透,卻以無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溫服,一日一服,半月消盡為度。
將軍散大黃(煨) 貝母 白芷 甘草節上為末,酒調空心服。虛弱。加當歸一半。
腸
脈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癃閉,熱在膀胱。
病夫腸 者,大便下血也。又謂腸風、臟毒是也。皆由飽食炙爆生冷酒色,并傷坐臥當風,榮衛氣虛,風斜冷氣進襲臟腑,因熱乘之,血滲腸間,腸風斜氣入臟。臟毒是臟中積毒,風則散之,熱則清之,寒則溫之,虛則補之,停滯則疏滌之。
治腸風下血,必在糞前,是名近血。色清而鮮,其脈必浮,宜敗毒散主之。臟毒下血,必在糞后,是名遠血。色黯而濁,其脈必沉滯,香連丸主之。臟寒下血無痛,脈沉微。經云∶陽虛陰必走,宜以姜、桂之類,溫則血歸經也。積熱下血,純下鮮血,甚則兼痛,脈洪數,宜三黃丸主之,或敗毒散加黃連。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所以其色清也;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所以其色濁。治腸風,以散風行濕藥;治臟毒,以清濕涼血藥。又要看其虛實、新久之不同,新者、實者宜降之,瀉之;虛者、久者宜升之,補之。故治法有所異也。
方枳殼散 治大便下血。
枳殼(二兩,炒) 黃連(一兩) 槐花(五錢,炒) 地榆(五錢) 白芍(一兩) 甘草(二錢半)上銼五劑,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當歸、生地黃、防風(各五錢)海上方 治腸風下血,痔漏,脫肛。
絲瓜根經霜一二次,收采洗凈,夜露十余宿,懸當風處陰干,每服三五錢,銼散,水煎熱,去渣,滴香油如錢大,空心溫服。忌雞、燒酒,一日一服,即放。
干柿散 治腸風、臟毒、腸 神效。
干柿不拘多少,焙干,燒存性。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槐黃丸(周后峰傳) 治腸風、臟毒、便血、痔漏,神效。
黃連(四兩,酒炒) 槐花(四兩,炒)上為末,入豬大腸頭長一尺,內扎住,用韭菜二斤,水同煮爛,去菜用腸藥,搗爛,丸如梧子大。如濕加神曲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湯下。
解毒四物湯(京師傳)〔批〕(按此方治下血虛弱之劑) 治大便下血,不問糞前、糞后,腸風、臟毒等證。
當歸(酒洗,八分) 川芎(五分) 白芍(炒,六分) 生地黃(一錢) 黃連(炒,六分) 黃芩(炒,八分) 黃柏(炒,七分) 梔子(炒黑,七分) 地榆(八分) 槐花(炒,五分) 阿膠珠(六分) 柏葉(炒,六分)上水煎,空心服。腹脹,加陳皮六分。氣虛,加人參三分,白術三分,木香三分。腸風,加荊芥五分。
氣下陷,加升麻五分。心血不足,加茯苓六分。虛寒,加炒干姜五分。
脫肛
病夫脫肛者,肛門翻出也,乃虛寒下脫。其病或由腸風、痔漏久服寒涼,坐弩而下脫;或因久痢里急,窘迫而脫下;又有產婦用力過多,及小兒叫號怒氣,久痢、久瀉不止,風邪襲虛而脫也。蓋肺與大腸為表里,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閉結,肺寒虛則肛出。腎主大便,故肺腎虛者,多有此證。
治若大腸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若血熱,用四物湯加條芩、槐花;血虛,四物湯加白術、茯苓,兼痔,加槐花、黃連、升麻;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腎虛,六味地黃丸。
方升陽除濕湯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柴胡 升麻 防風 豬苓 澤瀉 蒼術 陳皮 神曲(炒) 麥芽(炒) 甘草上銼水煎,空心溫服。胃寒腸鳴,加益智、半夏。
提氣散黃 人參 白術 當歸 白芍 干姜(炮) 柴胡 升麻 羌活 甘草上水煎服。
治肛門邊腫硬痛癢。
用白礬三分,碎研,用熱童便二盞,化開,洗痔上,一日二三次洗之。
二槐丹(劉桐川傳) 治脫肛。
槐角 槐子(各等分)上為末,生羊血調成塊,曬干,或微焙干,毋令血熱。每服二錢,空心黃酒送下。
秘方用鱉一個,水煮留湯洗肛,將鱉食之。又留骨燒存性,敷肛上,神效。
治脫肛。
用烏龍尾、鼠糞和之,燒煙于桶內,令坐其上,熏之數次即上,不脫為效。
腋氣
方烏龍丸(許昌徐憲副方) 治腋氣神方。
當歸(一兩,酒洗) 懷生地黃(一兩,搗爛) 白茯苓(二兩,去皮) 連蕊(五錢,焙) 枸杞子(一兩,炒) 石蓮肉(一兩,焙) 丁香(五錢) 木香(五錢) 青木香(五錢) 乳香(五錢) 京墨(五錢) 冰片(一分半,研)上為末,用陳米飯、荷葉包燒過,搗爛,入地黃為丸,如黃豆大。麝香一分,黃酒化為衣。每服三四十丸,臨臥半饑半飽,用砂仁一二分炒,入黃酒內送下。婦人加烏藥三錢醋炒,香附米三錢童便炒。
收功后藥(徐憲副傳)人參 當歸 生地黃 乳香 沒藥 官桂 木香(各一錢) 麝香(八味用酒浸過) 青皮 陳皮 白芷 良姜 麻黃 米殼 甘草(各一錢)上銼,水煎服,出汗,外用川椒、枯礬各一兩為末,擦腋下。終身忌鱖魚、羊肉,去大小便不可與女同廁。
秘傳奇方 治體氣。
大田螺(一個) 巴豆(去殼) 膽礬(一豆許) 麝香(少許)上將螺用水養三日,去泥土,揭起螺靨,入礬、豆、麝在內,以線拴住,放瓷器內,次日化成水,須五更時,將藥以手自抹腋下,不住手抹藥,直候腹內欲行臟腑,卻住手。先要揀空地面,去大便,黑糞極臭,是其驗也。以濃土蓋之,不可令人知之。如不盡,再以藥水抹之,又去大便,以日用后藥擦之,永去病根。
枯礬(一兩) 蛤粉(五錢) 樟腦(一錢)上為末,每以少許擦之。
治體氣方枯礬(一錢) 輕粉(三分) 蛤粉(二錢) 密陀僧(五分)上為末,研勻,每少許擦之。
諸蟲
方化蟲丸 治蟲咬心痛并腹中痛,有塊按之不見往來,痛無休止。
鶴虱(三錢) 胡粉(炒) 枯礬 苦楝根 檳榔(各五錢)上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十五丸,米飲,入真芝麻油一二點,打勻服之。其蟲下者化為水,大者自下。
下蟲散 治大人、小兒腹內有蟲。
使君子(一錢,去殼) 檳榔(一錢) 雄黃(五分)上為末,每服大人二錢,苦楝根煎湯下。
遇仙丹(古方)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 三棱(五錢) 莪術(五錢) 茵陳穗(五錢) 檳榔(五錢,俱生用)上為末,每藥末四兩,用飛羅面一兩,卻將皂角五錢,煎水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壯盛者五錢,小兒減半,五更雞鳴時,茶清送下。
凡人得病,皆因飲酒食肉,生冷過度,致使心膈脹滿,嘔惡吞酸,常吐清水,面黃肌瘦,不思飲食,或成氣塊,初病未覺,漸成大患。此藥能治五勞七傷,山嵐瘴氣,水腫肚腹,脾胃心肺諸病 咳嗽,痰涎壅滯,酒積氣塊,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嘔逆惡心,腸風痔漏,血毒積痢,熱氣上攻,頭目瘡癩,下部淋瀝,女人血蠱氣腫,寒熱往來,婦人月水不調,赤白帶下,鬼胎,小兒五疳蟲積,誤吞銅鐵,食惡毒物。并治病淺者,一服見效;病根深者,再進一服,必候惡物下盡為度。所下其蟲,曰穿心蟲,曰血鱉蟲,曰傳尸蟲、積血蟲、細蟲、長蟲、寸白蟲,其狀不一,或作五色,或如爛魚凍,若一次未見蟲積,更看第二三次下來,病根才去。此乃玉莖略(按∶“玉莖略”疑系“王經略”之誤)因赴度東安撫,在任得沾山嵐瘴氣,肚腹脹滿,百藥無效,偶遇道人,付此藥一劑,服之,下蟲一條,形狀如蛇,長三寸余,病乃愈,傳留此方,騰空去世,稱遇仙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