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兩) 牡蠣( ) 芡實 蓮蕊 茯苓 遠志(去心) 山茱萸肉(各三錢)上為末,煮山藥糊為丸,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百粉丸(西園公制)〔批〕(按此方治腎虛火動遺精之劑) 治腎虛火動遺精。
黃柏(童便炒) 知母(童便炒) 蛤粉(略炒) 牡蠣(火 ) 山藥(酒炒)上為末,搗爛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固本鎖精丹(秘方)〔批〕(按此方治精氣兩虛遺精之劑) 治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夢寐遺精,夜多盜汗,遺泄不禁,并治,此藥大補元氣,澀精固陽,神效。
黃 (二兩半) 人參(二兩半) 枸杞子(二兩) 鎖陽(二兩) 五味子(二兩半)石蓮肉(二兩半) 山藥(二兩) 海蛤粉(二兩半) 黃柏(二兩,酒拌曬干,炒黑色)上為末,用白術六兩,水五碗,煎至二碗,倒過術汁,另放;再用水四碗,煎至二碗,去渣,與前二碗同煎,熬至一碗如膏,搜和前藥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六七十丸,空心溫酒,或淡鹽湯下。
白龍丸(賈閣老傳)〔批〕(按此方治精滑止澀之劑) 治虛勞腎損,夢中遺精,白淫滑泄,盜汗等癥。
鹿角霜(二兩) 龍骨(生用、一兩) 牡蠣(火 ,二兩)上為細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服,或鹽湯,或酒下。不惟治遺之疾,且能固精壯陽,神效。
縮陽秘方(張嶺南傳)水蛭尋起九條,入水碗養住,至七月七日,取出陰干,秤有多少,入麝香、合香,三味一般多,研細末,蜜少許為餅。遇陽興時,即將少許擦左腳心,實時痿縮。過日復興,再擦。
淋閉
脈少陰脈細而微,為氣淋,婦人則陰中生瘡。盛大而堅者生,虛弱而澀者死。鼻頭色黃,小便必難。脈浮弦澀,為不小便。關格頭汗者死。
病夫淋者,小便淋瀝澀痛,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曰淋。蓋因恣食膏粱之味,濕熱之物,或燒酒炙爆之類,郁遏成疾,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運化精微,清濁相混,故使肺金無助,而水道不清,漸成淋閉之候;或謂酒后房勞,或七情郁結,以致心腎不交,水火無制,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古方有五淋之別∶氣、砂、血、膏、勞也。氣淋則小便澀滯,常有瀝不盡;砂淋則莖中痛,溺不得卒出,乃精氣結成砂石,與溺俱出,出則痛止;血淋則遇熱即發,小便澀痛,有血不痛者,名溺血;膏淋則尿濁如膏,浮凝如脂;勞淋則遇房勞即發,痛引氣中也。又云∶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治之但當行滯清熱,疏利小便,不可用補氣藥。蓋氣得補則愈脹,血得補則愈澀,熱得補則愈盛。又有挾冷而淋者,其狀先寒戰而后小便,謂冷氣與正氣交爭,冷氣勝則寒戰而淋,正氣勝則寒戰解而得便溺也,治當逐散寒邪,扶正氣則自平矣。
治閉者,小便急滿不通也。有氣虛,有血虛、有痰,有熱,有風閉,皆宜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蓋氣承載其水也。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竅不出,使吐之,是開上竅之法也。氣虛以參、術、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就參 藥中調理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后吐,或芎歸湯探吐;痰多二陳湯,先服后吐;痰氣閉塞,二陳加木通、香附探吐;實熱者,當利之,或八正散,大便動而小便自通。
遺尿失禁,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大抵熱則燥澀為癃,寒則不禁為遺。亦有虛熱而滑者,法當溫補,其溺自禁,或灸關元,五壯亦效。東垣曰∶小便遺失者,肺氣虛也,以參 補之。
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以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年老人多頻數者,是膀胱血少,少陽火偏旺也。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藥,如牡蠣、山茱萸、五味子之類,不可用溫藥也。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澀之收之,治其標也。
治五淋用補中益氣湯有殊效。按此方治淋,多謂膀胱之氣虛損,不能運用水道,故滯而不通而成諸淋也。用此養元氣,故有效焉。
方五淋散 治肺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尿血。
赤茯苓(一錢二分) 赤芍藥(二錢) 山梔子(二錢) 當歸(一錢) 甘草(五分) 條黃芩(六分)一方加生地黃、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各等分)上銼散,水煎,空心服。
八正散 治心經蘊熱,臟腑閉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如酒后縱欲而得者,則小便將出而痛,既出而癢,以此藥主之。
車前子 瞿麥 蓄 滑石 山梔仁 大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上銼作劑,燈心煎,空心服。小便淋滴,頻數無度,加牛膝。
琥珀散(太醫院傳) 治血淋神方。
琥珀(二兩) 當歸(一兩半) 蒲黃(二兩) 生地黃(一兩半) 瞿麥(一兩) 血余(四兩,燒灰) 梔子(一兩) 大、小薊(各一兩半) 甘草(三錢) 酸漿草(自然汁五碗)上共研為末,將酸漿草汁和諸藥曬干,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
阿膠散(秘方) 治血淋。
阿膠(二兩,炒)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滑石(各一兩) 車前子(五錢)上銼水煎,空心服。
治血淋,用干柿餅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高尚書方 治小便下血,多是濕熱。
五苓散加蒼術三分,一劑而愈。
散滯茴香湯(黨都堂傳) 治諸淋,并婦人赤白帶下。
小茴香(一錢) 當歸(一錢) 烏藥(一錢) 荊芥穗(一錢) 黃連(一錢) 木通(一錢) 扁竹(一錢) 砂仁(八分) 薄荷(八分) 香附子(五分)上銼一劑、淡竹葉十片,水煎,空心溫服。
琥珀郁金丸 治水火不既濟,膀胱因心火所熾而浮,囊中積熱,或癃閉不通,或遺泄不禁,或白濁如泔水,或膏淋如膿,或如梔子汁,或如砂石米粒,或如粉糊相似,疼痛不已,俱熱證也,此藥治之。
黑牽牛(頭末,二兩,炒) 大黃(酒浸,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二兩) 郁金(一兩) 滑石(四兩) 真琥珀(二兩,研) 茯苓(四兩)上共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熟水下。
六味地黃丸 治老人虛寒者,患死血作淋,痛不可忍,倍茯苓、澤瀉。又治小便頻數不禁,去澤瀉,用益智仁。
〔批〕(按此方治諸淋之劑) 治冷淋諸藥不效,用四君子湯加豬苓、澤瀉、木通,連進二服。又以菟絲子研極細,用雞翎管吹入小便孔內,極效。
通關丸 治小便不通,熱在下焦血分,兼治諸淋。
黃柏(二兩,酒炒) 知母(二兩,酒炒) 肉桂(三錢) 滑石(二兩) 木通(一兩)上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水下。
一方治小便不通,腹脹疼痛欲死,野地蒺藜子不拘多少,焙黃色為末,溫黃酒調服。
一方用蚯蚓五七條,研爛,投涼水一碗,攪勻,澄清去泥滓,飲水,實時通。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者服之,立效。
一方用頃麻燒灰存性,為末,黃酒調服,登時就通。
一方用皮硝煎化,青布蘸水搭臍上,并上便上,熱則易之,即通。
若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乃陰虛也,曾服通滑之藥不效者,用大附子一個,重一兩者,炮,去皮臍,鹽水浸透;澤瀉切,作四劑,每劑燈草七根,煎服。
治小便不通,諸藥無效,或轉胞至死,此法用之,小便自出。用豬尿胞一個,傾出水,用鵝毛去頭尾,插入竅孔內,線縛定,以口吹氣,令滿胞,內線管下再扎住,將管口放在小便頭上,向孔竅解后下線,手搓其氣透里,小便自然出,神效。
〔批〕(按此方治小便不通之劑) 一陰陽關格,前后不通,尋常通利,大腑小水自行,中有轉胞一證,諸藥不效,失救則脹滿,悶亂而死,予嘗以甘遂末,水調敷臍下,內以甘草節煎湯飲之,及藥汁至臍,二藥相反,胞自轉矣,小水來如泉涌,此急救之良訣也。
縮泉丸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一日夜百余次。
益智仁 天臺烏藥(大如臂者)上各等分,為末,酒煮山藥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五七十丸,臥時鹽湯送下。
既濟丸 治小便不禁。
菟絲子(酒制) 益智仁(炒) 茯苓 韭子(炒) 肉蓯蓉(酒洗) 當歸 熟地黃(各五錢) 黃柏 知母(各鹽酒炒,三錢) 牡蠣( ) 石棗(酒蒸,去核,各三錢) 五味子(一錢)上為末,面糊為丸。每百丸,空心鹽水下。
一方治小便不禁有熱者,用去桂五苓散,加黃連、黃柏、梔子、石棗、五味子,水煎服。
一方治虛弱不禁,用五苓散合四物湯,加石棗、五味子,水煎,空心服。
一方治遺尿失禁,破故紙炒為末,每服二、三錢,空心熱水調下。又宜氣海穴灸之。
一方〔批〕(按此方治小便不禁之劑) 治夜多小便,益智仁二十個,和皮銼,赤茯苓二錢,水煎,臨睡熱服。虛老人,宜八味地黃丸加益智仁,去澤瀉。
關格
脈兩寸俱盛,四倍以上。經曰∶人迎大四倍于氣口,大四倍于人迎,名曰關。此謂俱盛四倍,蓋以其病甚,而至于上則遏絕,下則閉塞,關格俱病者言之。
病夫關格者,謂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為氣之橫格也。必用吐以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在出痰也。有痰以二陳湯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
丹溪曰∶此證多死,寒在上,熱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絕不入,無入之理,故曰格;熱在下焦,填塞不通,無出入之由,故曰關。格則吐逆,關則不得小便。
《內經》曰∶人迎與氣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方兩枳三陳湯 治關格,上焦痰壅,兩手脈盛是也。
陳皮 半夏(各二錢) 白茯苓(一錢半) 南星 枳殼 枳實 甘草(各一錢)上銼一劑,水煎服。用鵝毛于病患咽喉探吐之,如病虛弱,不可用也。
一方 治關格吐逆,小便不通,藿香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姜、棗煎服。
閉結
脈多伏沉而結。脾脈沉數,下連于尺,為陽結;二尺脈虛,或沉細而遲,為陰結;右尺脈浮,為風結。老人虛人脈結。脈雀啄者不治。多面黃可候。
病夫閉結者,大便不通。《內經》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藏精于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饑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反食辛熱濃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燥者。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瀉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響而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制大黃通之;風結燥者,以麻仁、大黃利之;如風滯而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大抵治病必究其原,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結燥愈甚,復下復結,極則以至導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治凡臟腑之閉,不可一例治療,有虛實之分。胃實而閉者,能飲食,小便赤,當以利氣丸、三黃丸、脾藥丸之類下之;胃虛而閉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濃樸湯主之。蓋實,閉物也;虛,閉氣也。
若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大便不通,心腹作痛者,備急丹主之;若食傷太陰,氣滯不通者,利氣丸主之。
大便閉,服承氣湯之類不通者,以四物湯加檳榔、枳殼、桃仁、紅花。
方潤腸湯(秘方) 治虛老人大便閉結。
蜂蜜(一兩) 香油(五錢) 樸硝(一撮)上合一處,水一鐘,煎數服,溫服。
東流飲(谷同知傳)〔批〕(按此方治實熱閉結之劑) 治大便熱結閉塞良方。
細茶(一撮) 生芝麻(一撮) 生桃仁(七枚) 大黃(一錢,或二、三錢) 甘草(五分)上用長流水,生擂碎服,立效。
濃樸湯〔批〕(按此方治胃虛閉結之劑) 治胃虛而閉,不能飲食,小便清利。
濃樸(姜汁炒,二錢六分) 白術(四錢) 枳實(面炒,一錢半) 陳皮(二錢) 半夏(一錢八分) 甘草(炙,二錢)上銼作二劑,每生姜三片,煎,食遠溫服三和湯 治七情之氣結于五臟,不能流通,以致脾胃不和,心腹痞悶,大便閉結。
羌活 紫蘇(去梗) 木瓜 沉香(各一錢) 木香 白術 檳榔(各七分半)川芎 甘草(炙) 陳皮(各七分半) 大腹皮(一錢)上銼一劑,水煎,不拘時服。
六磨湯〔批〕(按此方治氣滯閉結之劑) 治氣滯腹急,大便閉結。
沉香 木香 檳榔 烏藥 枳殼 大黃上各磨濃汁,合一處,重湯煮,溫服之,即通。
通幽湯 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沖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閉,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當歸(一錢) 生地黃 熟地黃 甘草(炙,各五分) 升麻 桃仁(各一錢)紅花(三分) 大黃(煨) 火麻仁(各三錢)上作一劑,水煎去渣,調檳榔末五分,食前稍熱服。
潤腸丸 治老人血少,腸胃干燥,大便閉結,幾日不行,甚至七八日難下,色如豬糞,小如羊糞者。
當歸 生地黃 枳殼 桃仁 火麻仁(各等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清米飲下。
活血潤燥丸〔批〕(按此方治血虛閉結之劑) 治久病,腹中有實熱者,脾胃中伏火,大便閉澀,不思飲食,及風門血閉,時常結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