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 古今醫鑒
  • 龔信
  • 4993字
  • 2015-12-30 09:34:07

健忘

證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盡心力而思量不來,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皆主于心脾二經。蓋心之官則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慮過多,傷于心則血耗散,神不守舍;傷于脾則胃氣衰憊,而慮愈深。

二者皆令人事卒然而忘也。蓋心生血,因血少不能養其真臟,或停飲而氣郁以生痰,氣既郁,脾不得舒,是病皆由此作。

治然治之法,必先養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劑以調理。

亦當以幽閑之處,安樂之中,使其絕于憂慮,遠其六淫七情,如此日漸安矣。

方歸脾散 治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令人轉盼遺忘,心下怔忡。

黃 (炙) 人參 白術 茯神(去木) 當歸 遠志 酸棗仁 龍眼肉(各二錢二分) 木香(一錢) 甘草(炙,五分)上銼作一劑,姜、棗煎服。

加減補心湯 治諸虛健忘等證。

人參(三錢) 白術(三錢) 陳皮(五錢) 白茯苓(五錢) 當歸身(五錢) 白芍(五錢,炒) 生地黃(五錢) 遠志(泡,去心,五錢) 石菖蒲(三錢) 麥門冬(去心,五錢) 酸棗仁(五錢,炒) 甘草(三錢) 黃柏(酒炒,五錢) 知母(酒炒,五錢)上銼一劑,水煎服。

加味定志丸(陳白野方) 治健忘。

當歸身(酒洗)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酒洗,切,各二兩) 人參(六錢)石菖蒲(二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三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臨臥白湯送下。

紫河車 治癲狂健忘,怔忡失志,及恍惚驚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此藥大能安心、養血、定神。

聰明湯 治不善記而多忘者。

白茯神 遠志肉(甘草水泡) 石菖蒲(去毛,一寸九節者佳)上各三兩,制后共為極細末。每日用三五錢,煎湯,空心食后服,一日不拘數次。久久服之,能日誦千言。

狀元丸 治健忘,開心通竅,定智寧神多記。

石菖蒲(去毛,一寸九節者佳) 地骨皮(去木) 白茯神(去皮、木) 遠志肉(甘草水泡,去心,各一兩) 人參(去蘆,三錢) 巴戟天(去骨,五錢)上為末,用白茯苓去皮二兩,粘米二兩,共打粉,外用石菖蒲三錢,打碎,煎濃湯,去渣,煮糊為丸。每日食后、午時、臥時服三十五丸。

怔忡、驚悸

脈心中驚悸,脈必大結,飲食之悸,沉伏動滑。

病夫怔忡者,心中躁動不安,惕惕然如人將捕是也。多因富貴戚戚,貧賤不遂所愿而成。屬血虛,有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屬痰。

夫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如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屬血虛。或時覺心跳,亦是血虛。蓋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之肇端也。又曰∶驚者,恐怖之謂。怔忡、健忘、驚悸三證,名異而病同。

方朱砂安神丸 治血虛心煩懊 ,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朱砂(五錢,水飛過,另研) 黃連(酒洗,六錢) 生甘草(炙,二錢半) 生地黃(一錢半) 當歸(二錢半)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臨臥津咽下。

安神補心湯當歸(一錢二分) 川芎(七分) 白芍(一錢,炒) 生地黃(一錢二分) 白術(一錢)茯神(一錢二分)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八分) 酸棗仁(炒,八分) 麥門冬(去心,二錢) 黃芩(一錢二分) 玄參(五分) 甘草(三分)一方去遠志、麥門冬、黃芩、玄參,加陳皮、柏子仁、酒炒黃連,銼一劑,水煎服。

養心湯 治憂愁思慮傷心,驚悸不寧,及勤政勞心,痰多少睡,心神不足。

黃 (蜜炙,八分) 白茯苓(一錢) 茯神(一錢) 半夏曲(六分) 當歸(一錢)川芎(七分) 甘草(炙,三分) 辣桂(少許) 遠志(去心,姜汁炒,八分) 柏子仁(七分) 五味子(十四個) 酸棗仁(炒,七分) 人參(五分) 生地黃(一錢)上銼,姜、棗煎,食前服。治停水怔忡,加檳榔、赤茯苓。

參歸腰子 治心氣怔忡而自汗者,不過一二服即愈。

人參(五錢) 當歸(五錢) 豬腰子(一個)上先將以腰子用水二碗,煎至一碗半,將腰子細切,入二味藥,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藥汁送下。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渣焙干,為細末,山藥糊為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米湯下。

琥珀定智丸(劉尚書方) 專補心生血,定魄安魂,扶肝壯膽,管轄神魂。驚戰虛弱,氣乏之病,并皆治之。

南星(半斤,先將地作坑,用炭十斤,在坑內燒紅,去灰凈,用好酒十余斤傾在坑內,大瓦盆蓋覆周遭,以炭火擁定,勿令泄氣,次日取出為末) 真琥珀(一兩,皂角水洗去油) 大朱砂(二兩,公豬心割開,入內,用線縛住,懸胎煮酒二碗) 干人乳(用姜汁制) 好揀參(去蘆,三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白茯神(去皮、木,三兩) 石菖蒲(二兩,豬膽汁炒) 遠志(水泡過,去心,二兩,豬膽煮過,曬干,再用姜汁制)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夜臥時,鹽湯送下五七十丸。

曬干人乳法 用人乳數碗,入瓦盤內,莫攪動,四周曬干刮一處,干則再刮,乳干以姜汁拌,曬用。

鎮心湯(云林驗方) 治心慌立應。

當歸(一錢二分) 川芎(七分) 生地黃(八分) 片芩(八分) 黃連(六分) 梔子仁(七分,炒) 酸棗仁(一錢,炒) 遠志(一錢,制) 麥門冬(去心一錢) 白芍(八分)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虛煩

病夫虛煩者,心胸煩擾而不寧也。多是體虛之人,攝養有乖,榮衛不調,使陰陽二氣有所偏勝也。又或陰虛而陽盛,或陰盛而陽虛。《內經》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令之虛煩,多是陰虛生內熱所致。虛勞之人,腎水有虧,心內火蒸,其煩必躁;吐瀉之后,津液枯竭,煩而有渴。惟傷寒大病之后,虛煩之證,卻無霍亂,臨病宜審之。

巢氏《病源》曰∶心煩不得眠,心熱也,但虛煩不得眠者,膽冷也。

方溫膽湯 治病后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并治。

半夏(七錢) 竹茹 枳實(各三錢) 陳皮(四錢半)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二錢二分半)上銼作一劑,姜、棗煎服。

一方加酸棗仁、炒遠志肉、五味子、熟地黃、人參。

竹葉石膏湯(方見傷寒) 治大病后,表里俱虛,內無津液,煩渴心躁,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疼痛,不可汗下,宜服之。

不寐

病不寐有二種∶有病后虛弱,及高年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不寐。

治虛者,用六君子湯加炒酸棗仁、黃 ;痰者,用溫膽湯減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棗仁;傷寒不寐者,當求之本門。

酸棗仁炒熟,便補膽虛寒不眠;生用,便瀉膽實熱而多睡。

驚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心風,皆是膽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用涼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而病益深,宜理痰氣。

方高枕無憂散(云林制) 治心膽虛怯,晝夜不睡,百方無效,服此一劑如神。

人參(五錢) 軟石膏(三錢) 陳皮 半夏(姜汁浸炒) 白茯苓 枳實 竹茹麥門冬 龍眼肉 甘草(各錢半) 酸棗仁(炒,一錢)上銼,水煎服。

溫膽湯(方見虛煩) 治大病虛煩不得眠,此膽寒也,根據本方,加人參、茯神、遠志尤良。

酸棗仁丸 治膽氣實熱,痰迷不睡。

酸棗仁(炒,二兩) 柏子仁(炒,另研,三兩) 遠志(去心,三兩) 生地黃(酒洗,五錢) 防風(三兩,去蘆) 枳實(五錢) 青竹茹(二錢半)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熱水下。

治勞心膽冷,夜臥不睡。

定志丸加炒酸棗仁、炒柏子仁,共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乳香為衣。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

便濁

脈兩尺脈洪數,必便濁遺精。心脈短小,因心虛所致,必遺精便濁。

病夫赤、白濁者,由腎水虛少,膀胱火盛,小便去澀,所以成濁也。蓋思慮過度,嗜欲無節,俾心腎不交,精元失守,為赤、白二濁之患焉。赤者,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之;白者,腎虛有寒,因嗜欲而致也。河間謂白濁亦屬乎熱,丹溪謂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赤者,濕熱傷血分;白者,濕熱傷氣分。

治大率皆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湯以治痰,加蒼術、白術以燥濕,加柴胡、升麻以提胃中之氣,全在活法以治之也。

如醉飽后,色欲不節,傷脾損腎,脾來乘腎,土克水也,至小便黃濁,其脈脾部洪數,腎脈微澀,其證尿下桶如山梔子汁;澄下桶底,如鍛石腳,或如血點凝結在內。法當補養脾胃,宜四炒固真丹主之。

方清心蓮子飲〔批〕(按此方治赤濁之劑) 治心中發熱煩躁,思慮憂愁抑郁,小便赤濁,或有沙漠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或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故口苦咽干,漸成消渴,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五心煩熱。此藥溫平,清心養神,秘精,大有奇效。

石蓮肉 人參(各二錢半) 黃 赤茯苓(各二錢) 麥門冬 地骨皮黃芩 車前子(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一方有木通上銼一劑,水煎溫服。熱,加柴胡。薄荷(各一錢半) 上盛下虛,加酒炒黃柏、知母(各一錢)滋腎飲 治白濁初起半月者,極效。

川萆 (去皮)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 黃柏(酒浸) 菟絲子(酒炒) 五味子(酒炒)上各等分,銼作劑,竹葉三個,燈草七根,大黃少許,水煎,空心服。

萆 飲 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而膏糊。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烏藥一方加茯苓、甘草。

上銼作劑,水煎,入鹽一捻,空心溫服。腎虛加山藥、牛膝、杜仲;便濁加澤瀉、麥門冬。

三神湯(東泉叔方)〔批〕(按此方治白濁之劑) 治遺精、白濁。

蒼術(七錢) 川萆 (七錢) 小茴香(一兩)上銼,生姜三片,煎,入鹽一捻同服。

水火厘清飲〔批〕(按此方赤白濁兼治之劑) 治赤白濁。

益智仁(一錢) 萆 (一錢) 石菖蒲(一錢) 赤茯苓(一錢二分) 豬苓(一錢)車前子(一錢) 澤瀉(一錢) 白術(一錢) 陳皮(一錢) 枳殼(一錢) 甘草(五分) 麻黃(一錢)上銼一劑,半酒半水煎,空心溫服。久病去麻黃,易升麻。

遺精

脈遺精、便濁,當驗于尺,結芤動緊,二證之的。

病夫精者,五臟六腑皆有,而腎為都會關司之所,又聽命于心焉。蓋遺精之證有四∶一曰夢中交而遺者,乃心虛神交也;二曰下元虛敗,精不禁而遺者,乃腎虛精滑過也;三曰壯年氣盛,久節勞欲,經絡壅滯而遺精,乃曠夫滿而溢也;四曰情縱于中,所愿不得而遺者,乃情不遂欲而泄也。若夫壯年氣盛,及情動于中者,但舒其情自愈;至若夢中交泄,則當治其心;腎虛精滑,則當固其真。斯治之要也。

夫夢遺精滑者,世人多作腎虛治,而用補腎澀精之藥不效,殊不知此證多屬脾胃,飲食濃味,痰火濕熱之人多有之。蓋腎藏精,精之所生,由脾胃飲食化生,而輸歸于腎。今脾胃傷于濃濃,濕熱內郁,中氣濁而不清,則其化生之精亦得濁氣,腎主秘藏,陰靜則寧,今所輸之精既有濁氣,則邪火動于腎中,而火不得寧靜,故遺而滑也。此證與白濁同。丹溪論白濁為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而云無人知此。其色心太重,妄想過度而致遺滑者,自從心腎治之,但兼脾胃者多,又當審察治之。

治凡二八童男,陽氣暴盛,故情動于中,志有所慕而不得,遂成夜夢而遺精也,其心脈數,腎脈澀,慎不可補,清心乃安,惟清心蓮子飲臨臥服,及定主丸主之。

夜夢鬼交而遺,宜溫膽湯去竹茹,加人參、遠志、石蓮肉、酸棗仁(炒)、白茯神。

方養心湯 治用心過度,心熱遺精,恍惚多夢,或驚而不寐者。

人參 山藥 茯神 麥門冬 當歸身 白芍 石蓮肉 遠志 酸棗仁 雞頭實 蓮花須 子芩(酒洗)上銼一劑,加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氣虛,加黃 、白術;血虛,加熟地黃;遺久氣陷,加川芎、升麻,去子芩。

定心丸〔批〕(按此方治妄想太過遺精之劑) 治妄想太過遺精。

人參 白術 茯苓 枳實(面炒) 石蓮肉(去心) 陳皮 韭子(炒,各一兩) 半夏 遠志(去骨) 酸棗仁(各五錢) 牡蠣(煨,三錢) 甘草(多,一錢半)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久則加干姜炒黑三錢,樗根白皮五錢。

加味二陳湯〔批〕(按此方治痰滲下遺精之劑) 治遺精。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半,姜泡) 茯苓(一錢半,鹽水炒) 白術(一錢) 桔梗(一錢) 石菖蒲(七分) 黃柏(二分) 知母(三分) 梔子(炒黑,一錢半) 升麻(一錢,酒炒) 柴胡(一錢,酒炒) 甘草(一錢)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樗根白皮丸〔批〕(按此方治濕熱傷脾遺精之劑) 治濕熱傷脾遺精之劑。

白術 枳實(面炒) 茯苓 柴胡 升麻(各二錢) 黃柏(鹽水炒) 知母(鹽水炒) 牡蠣( ,各三錢) 韭子(炒,一兩) 芍藥(炒,五錢)上為末,神曲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久不止,加樗根白皮(七錢)黃連清心湯 治心有所慕而作夢遺,此君火既動,而相火隨之,治在心。

黃連 生地黃 當歸 人參 遠志 茯神 酸棗仁(炒) 石蓮肉 甘草上銼作劑,水煎服。

三黃丸 治遺精有熱者。

黃芩(瀉肺炎) 黃柏(降陰火) 大黃(瀉陽明之濕熱)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批〕(按此方治實熱遺精之劑) 西園曰∶遺精是用心過度,積熱所致,當用黃連,今用黃芩,未知孰是。

保精湯(云林制) 治陰虛火動,夜夢遺精,或發熱。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姜汁炒) 沙參 麥門冬(去心) 黃柏(酒炒) 知母(蜜炒) 黃連(姜汁炒) 梔子(童便炒) 干姜(炒黑) 牡蠣(火 ) 山茱萸(去復選肉)上銼,水煎,空心服。

固精丸 治心神不安,腎虛精自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邯郸县| 新乐市| 白城市| 潍坊市| 浮山县| 华容县| 扶余县| 涟源市| 太和县| 申扎县| 新乐市| 克什克腾旗| 凤阳县| 罗定市| 吉木乃县| 平江县| 区。| 龙游县| 甘谷县| 昔阳县| 白城市| 桦川县| 万宁市| 灌云县| 方山县| 巴彦淖尔市| 日喀则市| 陆良县| 湖北省| 金华市| 女性| 左云县| 绥德县| 武鸣县| 衡阳市| 云安县| 壤塘县| 普安县| 永康市|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