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 古今醫鑒
  • 龔信
  • 2713字
  • 2015-12-30 09:34:07

蒼術(米泔制,一錢半) 陳皮(去白,一錢) 濃樸(姜炒,八分) 甘草(炙,三分)豬苓(八分) 澤瀉(一錢) 白術(去蘆,一錢) 赤茯苓(去皮,一錢) 神曲(炒,八分) 山楂(去核,七分) 砂仁(炒,七分) 香附(姜汁炒,六分) 檳榔(八分) 木瓜(一錢) 大腹皮(六分) 藿香 半夏 蘿卜子 三棱 莪術 青皮(各七分)上銼一劑,水煎服。

牛黃散子〔批〕(按此方治五疸實熱之劑) 治酒疸、食黃,及水氣蠱證。

酒疸,飲酒太過;食黃,宿食積久,以此面目甚黃,遍身浮腫;蠱證,肚大如盆。

黑牽牛(春八分,夏九分,秋七分,冬一錢) 大黃(春八分,夏九分,秋七分,冬一錢) 檳榔(春八分,夏九分,秋七分,冬四分) 甘草(春八分,夏九分,秋七分,冬四分)上為細末,每服五錢,五更時面朝東南,用井花水調服,疾隨下;而不動,面朝太陽,吸氣三口,疾速下,蠱癥全消,酒疸、宿食俱愈。忌生冷發物。后服烏藥順氣散一二帖,再服十全大補湯數帖。

酒煮茵陳湯(蔣云山傳) 治酒疸,遍身眼目發黃如金黃色者。

茵陳(一兩) 好陳酒一鐘半,煎至八分,食遠溫服,不數劑而愈。

五疸神丹(孔柳塘傳)〔批〕(按此方治黃膽專攻之劑) 治五疸黃腫。

綠礬(不拘多少,炒至白色為度,入瓶中,火 白尤佳)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五丸,早晨、午間、晚上各一服,用冷陳酒送下。忌醋生冷發物,若有蠱,服之亦吐出,神效。

退金丸(鄢陵蹇太尹傳) 治黃腫及癖疾發熱。

砂罐一個,裝青礬令八分滿,外以鹽泥固濟,炭火 令通紅,去泥埋土中,以徹去火毒,將砂罐及礬俱為末,水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肉湯送下,日進三服,滾湯亦可。忌魚腥面筋等發物。

鐵砂丸(思恒傳) 治黃膽腹內有塊。

蒼術(三兩,米泔制炒) 香附(三兩,醋炒) 白術(一兩) 豬苓(一兩) 澤瀉(一兩) 茯苓(一兩) 茵陳(一兩五錢) 牛膝(一兩) 檳榔(一兩) 木瓜(一兩) 草果(一兩) 砂仁(一兩) 枳殼(一兩五錢,麩炒) 青皮(一兩) 陳皮(一兩五錢) 三棱(一兩,醋炒) 莪術(一兩,醋炒) 當歸(一兩) 神曲(二兩) 青礬(三兩,麩炒黑)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大。每服九十丸,溫酒送下,醋湯亦可。

發熱

《脈經》曰∶脈大無力為陽虛,脈數無力為陰虛。無力為虛,有力曰實。

病夫發熱者,謂怫怫然發于皮膚之間,則成熱也。與潮熱、寒熱若同而異。潮熱者,有時而熱,不失其時;寒熱者,寒已而熱,相繼而發。至于發熱,則無時而發也。世間發熱,證類傷寒者數種,治各不同,外感內傷,乃大關鍵。張仲景論傷寒、傷風,此外感也。因風寒之邪感于外,自表入里,故宜發汗解散之,此麻黃、桂枝之義也。以其感于春冬之間,寒冷之月,實時發病,故謂之傷寒,而藥用辛熱以勝寒。若時非寒冷,則藥當有變矣。故春溫之月,則當變以辛涼之藥;夏暑之月,則當變以甘苦寒之藥。故云冬傷寒不即病,至春變溫,至夏變熱,而其治法必因時而有異也。又有一樣冬溫之病,謂失其時,而有其氣。蓋冬寒時也,而反病瘟焉,此天時不正,陽氣反泄,用藥不可溫熱。又有一樣時行寒疫,卻在溫暖之時,時本溫暖,而寒反為病,此亦天時不正,陰氣反逆,用藥不可寒涼。又有一樣天行瘟疫,熱病多發于春夏之間,沿門合境相同者,此天地之厲氣,當隨時令參氣運而施治,宜用劉河間辛涼甘苦之藥以清熱解毒。以上諸癥,皆外感天地之邪者也。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此則真氣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論,用參、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是為陰虛火旺勞瘵之證。故丹溪發陽有余陰不足之論,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益氣補陰,皆內傷證也。一則因陽氣之下陷,而補其氣以升提之;一則因陽火之上升,而滋其陰以降下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矣。又有夏月傷暑之病,雖屬外感,卻類內傷,與傷寒大異。蓋傷寒傷形,寒邪客表,有余之證,故宜汗之;暑傷氣,元氣為熱所傷而耗散,不足之證,故宜補之,故東垣所謂清暑益氣湯也。又有因時暑熱,而食冷物以傷其內,或過取涼風以傷其外,此則非暑傷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治宜辛熱解表,或辛溫理中之藥,卻以傷寒治法相類者也。凡此數證,外形相似,而實有不同,治法多端,而不可惑謬。故必審其果為傷寒、傷風、及寒疫,則用仲景法;果為溫病,為熱病,及溫疫也,則用河間法;果為氣虛也,則用東垣法;果為陰虛也,則用丹溪法。如是則庶無差誤,以害人性命矣。今人但見發熱之證,皆認作傷寒外感,卒用汗藥以發表,汗后不解,又用表藥以涼其肌,設是虛證,豈不死哉。間有頗知發熱屬虛,而用補藥,則又不知氣血之分,或氣虛而補血,或虛病而補氣,誤人多矣。故外感之與內傷,寒病之與熱病,氣虛之與血虛,如冰炭相反,治之若瘥,則輕病必重,重病必死,可不畏哉?治一、傷寒發熱,是寒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陽氣主外,為寒所搏而失其職,故為熱。其脈緊而有力,是外之寒邪傷衛也。治主外。

一、傷暑發熱,是火邪傷心,元氣耗散,而熱邪客于中,故為發熱,汗大泄,無氣以動其脈,虛遲而無力,是外之熱邪傷榮也。治主內。

一、內傷發熱,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降下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

一、陰虛發熱,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

一、大病后血氣兩虛,遂成勞怯,潮熱往來,盜汗自汗,或無汗燥熱,世俗便以地骨皮、柴胡,往往不效,其病增劇。故男血虛有汗潮熱者,人參養榮湯。氣虛有汗潮熱者,補中益氣湯。血虛無汗潮熱者,茯苓補心湯。氣血兩虛無汗潮熱者,逍遙散;其咳嗽咯血,以人參五味子散、骨蒸湯、清骨散。以上皆勞熱之圣藥也。

方升陽散火湯 治男婦四肢發熱,筋骨間熱如火烙,捫之烙手。

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于脾胃之中,火郁則發之。

生甘草(二錢) 防風(二錢五分) 炙甘草(三錢) 升麻 葛根 獨活 羌活白芍藥 人參(各五錢) 柴胡(八錢)上銼,生姜三片,水煎服。忌生冷寒涼之物月余。

四物二連湯 治血虛,虛勞發熱,五心煩熱,晝則明了,夜則發。此熱在血分也。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黃連 胡黃連上銼作劑,水煎服。

清心蓮子飲 治發熱口干,小便赤澀,夜則安靜,晝則發熱,此熱在氣分也。

加減逍遙散 治子午潮熱。

胡黃連 麥門冬 黃芩 地骨皮 秦艽 木通 車前子上銼一劑,清水每以浸濕,燈心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 治虛損,手心腳心發熱,加本方。

香附米 黃連 前胡柴苓湯 治邪傳半表半里發熱,及內傷發熱,雜證發熱。

小柴胡湯合五苓散鱉甲飲 治病后食力未復,邪熱未除,房勞虛損,一切骨蒸盜汗。

鱉甲 秦艽 柴胡 地骨皮 枳殼 知母 當歸 烏梅上銼,生姜三片,桃、柳頭各七個,空心午前、臨臥各一服,渣再煎。忌酒色、貪婪、酒醋、魚腥、燒炙、煎煉、芋頭、山藥、胡椒、濕面、性熱等物,男女同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军事| 唐山市| 中卫市| 鄂托克旗| 资中县| 泾源县| 白河县| 乐山市| 祁东县| 凤冈县| 甘泉县| 双流县| 沙田区| 隆德县| 麻江县| 天全县| 边坝县| 焦作市| 繁昌县| 南京市| 临猗县| 孟连| 武川县| 黎平县| 怀宁县| 柞水县| 盐城市| 皮山县| 栖霞市| 龙胜| 封丘县| 通辽市| 延津县| 邢台市| 舞钢市| 油尖旺区| 长丰县| 突泉县| 漠河县|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