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8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46字
  • 2015-12-29 09:34:19

十七

小便赤色如紅方三首

延年論曰,療小便赤色如淺紅花汁,此是憂愁驚恐,心氣虛熱,客邪氣與熱傳搏心,所以小便赤,心主南方火,旺在四月五月六月,其色赤,驚恐動于心,心不受邪,邪即傳于小腸,滲入胞中,所以小便赤,此為微邪,其病猶輕,今服丸子,即得漸瘥,心即是火,火惡于清,清即是水,水能滅火,既損心氣,即不得食熱及冷水,并勿憂愁,如不慎,恐小便色赤如血,漸即難愈,今處干地黃丸,補心神,益脾氣,散客熱,自然調和,小便色即自變如常,第一不得憂愁在心,并勿食熱食及冷水等方。

干地黃 黃 (各六分) 防風 遠志 茯神 栝蔞 子芩(各四分) 鹿茸(炙三分) 龍骨(四分五色者) 人參(五分) 滑石(十二分) 石葦(湯漬一宿刮去皮) 當歸(各二分) 芍藥 蒲黃 甘草(炙) 戎鹽(各三分) 車前子(八分)上十八味篩為末,以蜜及棗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少時,以粥清下十丸,日二三,稍加至十五二十丸,以知為度。(許孝璋處)又茅根飲子,療胞絡中虛,熱時小便如血色方茅根(一升) 茯苓(三兩) 人參 干地黃(二兩)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五六服,一日食盡。(文仲處)文仲通草飲子,主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色方。

通草 葵子 茅根 王不留行 蒲黃(炮) 桃膠 瞿麥 滑石(各兩) 甘草(七錢)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溫五六服。忌如藥法。

十七

熱淋方三首

病源熱淋者,三焦有熱氣搏于腎,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狀小便赤瀝,亦有宿病淋,今得熱而發者,其熱甚則變尿血,亦有小便后如似豆羹汁狀者,蓄作有時也。(出第十四卷中)車前草(切一升) 通草(三兩切) 葵根(切一升) 芒硝(六分湯成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絞去滓,納硝,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微利為度。忌熱食。(出第四卷中)古今錄驗療淋,小便數病,膀胱中熱,滑石散方。

滑石(二兩) 栝蔞(三兩) 石葦(二分去毛)上三味搗篩為散,以大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二。(并出第二十六卷中)近效療熱淋,日夜數十度,服藥不瘥方。

空腹服井華水一二升必瘥,韋鴻臚進用如神效方,吃水了后,行六七百步,甚良。

十七

勞淋方三首

病源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腎氣通于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出第十四卷中)千金夫勞淋之為病,勞倦即發,痛引氣沖,灸之方。

灸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療與氣淋同。

又療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以為淋,勞結為血淋,熱結為肉淋,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少腹急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三分) 王不留行 冬葵子 車前子 桂心 甘遂 通草(各二分) 石葦(四分去毛)上八味搗篩為散,以麻子粥五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尿清瘥。(并出第二十一卷中)古今錄驗療石淋勞淋熱淋,小便不利,胞中滿急痛,石葦散方。

通草(二兩) 石葦(二兩去毛) 王不留行(一兩) 滑石(二兩) 甘草炙 當歸(各二兩) 白術 瞿麥 芍藥 葵子(各三兩)上十味搗篩為散,先食以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二十六卷中)

十七

氣淋方五首

病源氣淋者,腎虛膀胱熱氣脹所為也,膀胱與腎為表里,膀胱熱,熱氣流入胞,熱則生實,令胞內氣脹,則少腹滿,腎氣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耳,其狀膀胱小便皆滿,尿澀常有余瀝千金療氣淋方。

灸關元五十壯。

又方挾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又方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納鹽一合,頓服之。

又方搗葵子末,湯和服方寸匕。

又方空腹單茹蜀葵一滿口。

十七

膏淋方二首

病源膏淋者,淋而有肥狀如膏,故謂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腎虛不能制于肥液,故與小便俱出也。(出第十四卷中)千金療膏淋方。

搗 草汁三升,醋三合和,空腹頓服,當如大豆汁下,一名葛 也。

又膏淋之為病,尿似膏自出,療之一如氣淋也。(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十七

許仁則淋方二首

許仁則療小便淋澀方,此病有數種,有石淋,有熱淋,有氣淋,氣淋者,氣壅塞,小便不通,遂成氣淋,此病自須依前療水氣法,石淋者,緣先服石,石氣不散,壅遏生熱,故成石淋熱,瞿麥穗(三兩) 冬葵子(一升) 榆白皮(切一升) 桑根皮(六兩) 白茅根(切一升) 石葦(四兩去毛)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三五劑后,宜合大蟲魄五味散服佳。

又方大蟲魄(六兩) 石葦(三兩去毛) 瞿麥穗(四兩) 冬葵子(一升) 茯苓(六兩)上藥搗篩為散,煮桑白皮作飲子,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三匕。忌酢物。(吳升同出下卷中)

十七

大便難方六首

病源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冷熱虛實,三焦不和,則冷熱并結故也,胃為五谷之海,水谷之精,化為營衛,其糟粕行之于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塞,在腎澀,寸口身熱脈緊而也,除肘后療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方。

大黃 芍藥 濃樸(炙各二兩) 枳實(六枚炙) 麻子(別研五合)上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可常將之。(集驗備急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千金療大便難方。

灸承筋二穴三炷,在 中央陷中。

又方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并單灌之,立出。(范汪同)又練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難方。

大黃(八兩) 葶藶(熬) 杏仁(去皮尖熬) 芒硝(各四兩)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之。(并出第十五卷中)備急不得大便,或十日一月方。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不愈,重作,服良。忌蒜,炙肉。(古今錄驗文仲范汪同姚方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麻子仁丸,療大便難,小便利而反不渴者,脾約方。

麻仁(二升別為膏) 枳實(半斤炙) 芍藥(半斤) 大黃(一斤) 濃樸(一尺炙)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為脂)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日三服。(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二十六卷中)

十七

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

病源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行氣肘后療大便不通方。

研麻子以米雜為粥食之。

又方用 石如指大者導下部。(并出第六卷中)千金療大便不通方。

灸第七椎兩旁各一寸七壯。

又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水一升,煮羊蹄根一把,取半升,頓服。

又方煮麻子取汁飲之。

又方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豬脂和陳葵子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通即止。

又方常服車前子及苗,并通也。

又方搗葵根汁服之良。

又方葵子一升,牛酥一升,豬脂亦得,以水三升,煮葵子取一升,納酥,煮一沸,待冷,分二服。(并出第十五卷中)必效療大便不通方。

牛膠一條(廣二寸長四寸) 蔥白(一握)上二味,用水二升和,煮消盡,去滓,頓服之。(千金同)又方濕瓜蒂七枚,綿裹納下部,如非時,醬瓜亦得。(并出第三卷中)崔氏療大便不通方。

菖蒲末 石鹽末上二味相和取半匕,和烏麻脂少許,綿裹納下部中,即通。

又方豬脂一升,溫酒一服,令盡,良。(并出第四卷中)古今錄驗療心腹脹滿,大便不通方。

芍藥(六分) 黃芩(五分) 大黃(八分) 芒硝(六分) 杏仁(熬去皮尖八分)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粥飲下,加至二十丸,取通利為度。(經心錄同出第二十六卷中)近效療大便不通方。

用豬膽和少蜜,于鐺中熬令熟稠,丸如棗大,納下部中,即瘥。

十七

大便秘澀不通方七首

千金療大便秘澀不通神方。

豬羊膽上一味,以筒灌三合許,令深入即出矣,不盡,須臾更灌。一方加冬葵子汁和之,又有椒豉湯五合,豬膏三合,灌之佳。(經心錄同)又三黃湯,療下焦熱結,不得大便方。

大黃(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炙一兩) 梔子(二七枚)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秘,加芒硝二兩。(并出第十五卷中)備急療猝大便閉澀不通方。

葛氏云,削瓜菹如指大,導下部中,即效。

又方燒亂發灰,三指捻投水半升,一服。

又方綿裹鹽作三丸如指大,納下部中。

又方煎蜜令強,加干姜末,和丸如指,導下部中,姚云,欲死者,蜜三升,微火煎如飴,投冷水中,令凝丸如大指,長三四寸,導之良。

又方豬膽一枚,納下部中,姚云,療七八日奔氣傷心欲死者,須臾便通良。(范汪同)

十七

大便失禁并關格大小便不通方二十二首

病源大便失禁者,大腸與肛門虛冷滑故也,肛門,大腸之候也,俱主行糟粕,既虛弱冷滑,氣不能溫制,故使大便失禁。

又關格大便不通,謂之內關,小便不通,謂之外格,二便俱不通,為關格也,由陰陽氣不和,格,陰關格而而手足四卷中)范汪療下部閉不通方。

取烏梅五顆,著湯漬,須臾出核,取熟搗之如彈丸,納下部中,即通也。(肘后同)又方取蒴 根一把搗末,水和絞去滓,強人服一升,數用有效,兼療香港腳。

又療大小便不通,三陽實,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兩) 桂心(二兩) 滑石(六兩) 甘草(三兩炙)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集驗同并出第十六卷中)集驗療關格之病,腸中轉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兩,紙三重裹,于炭火內燒令沸,安一升水中盡服之,當先飲溫湯一二升以來,吐出,乃飲芒硝汁也。(肘后同)千金療老人小兒大便失禁方。

灸兩腳大 趾去爪甲一寸,三壯。

又方灸足大趾奇間各三壯。

又療大小便不通方。

灸臍下一寸三壯。

又方灸橫紋一百壯。

又方葵子(一升) 竹葉(一把)上二味,以水一升,煮一沸,頓服之。

又方葵子(一升) 榆白皮(切一升)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水三升,煮葵子一升,去滓,取一升,納豬膏一升,空肚一服。

又方鹽半升,合蜜三合,同煎如飴,出之,著冷水中,丸如指大,深納下部中,立通。(并出第十五卷中)千金翼濡臟湯,主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糞,寒熱煩迫,短氣汗出腹滿方。

生葛根(二斤切) 豬膏(二斤) 大黃(一兩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納膏,煎取三升,澄清,強人頓服之,羸人分再服。(出第七卷中)備急葛氏療猝關格,大小便不通,支滿欲死,二三日則殺人方。

鹽以苦酒和,涂臍中,干又易之。(必效同)陶氏猝大小便不通方。

紙裹鹽燒,投水中服之。

姚氏風寒冷氣入腸,忽痛堅急如吹狀,大小便不通,或小腸有氣結,如升大脹起,名為關格病。

又療大小便不利方。

苦參 滑石 貝齒(各等分)上三味搗篩為散,每服飲下一匕,或煮葵根汁服之,彌佳。(文仲同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療關格大小便不通方。

以水三升,煮鹽三合使沸,適寒溫,以竹筒灌下部,立通也。

又療大小便不通方。

通草(四兩) 郁李仁(三兩去皮) 車前子(五合一方一升) 黃芩(三兩) 樸硝(四兩) 瞿麥(三兩)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經心錄同)又方取生土瓜根搗取汁,以水解之,于筒中吹納下部,即通。(并出第二十六卷中)經心錄療關格大小便不通方。

芒硝 烏梅 榆白皮(各五兩) 芍藥 杏仁(去皮尖各四兩) 麻子仁(三兩)大黃(八兩)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方無烏梅,加枳實干地黃各二兩。

又療大小便不通方。

滑石(二兩) 葵子 榆白皮(各一兩)上三味下篩為散,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二匕和服,兩服即通。(并出第二卷中)近效療大小便不通方。

含硝石(吐去水)

十七

關格脹滿不通方四首

千金療關格脹滿不通方。

芍藥(六分) 芒硝(六分) 黃芩(五分) 杏仁(八分去皮尖) 大黃(八分)上五味末之,蜜和丸如桐子,飲下十丸,日二服良。

又方獨頭蒜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氣立通,削姜裹鹽導,并佳。

又方干姜 鹽 杏仁上三味等分搗導之。

又療脹滿關格不通方。

吳茱萸(一升熬) 干姜 大黃 桂心 當歸 芍藥 甘草(炙) 芎 (各二兩) 雄黃(三分研) 人參 細辛(各四兩) 真珠(一分研) 桃白皮(一握)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雄黃真珠末,酒一升,微火煎三沸,服一升,得下即止,不必盡也,每服如人行十里久,進之。(并出第十五卷中)

十七

許仁則大便暴閉不通方二首

許仁則論曰,此病久無余候,但由飲食將息過熱,熱氣蘊積秘結,若緣氣秘,自須仍前療氣法,服巴豆等三味丸,及療水氣葶藶等諸方取利,若是風秘,自依后服大黃等五味丸,暴秘之狀,骨肉強痛,體氣煩熱,唇口干焦,大便不通,宜依后大黃芒硝二味湯取利方。

大黃(六兩) 芒硝(五兩)上藥先切大黃,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頓服之,須臾利,良久不覺,以熱飲投之,若服此依前不利,宜合后大麻仁等五味丸服之,取快利。

五味大黃丸方。

大黃(五兩) 大麻子(一升微熬研之) 芒硝(六兩) 干葛 桑根白皮(各五兩)上五味,先搗四味為散,然后搗麻仁令如膏,即投四味散和搗,和少蜜搗之,丸如梧子大,初服十丸,日再服,稍稍服得大便通為限。(主大便風秘不通吳升同出下卷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高平市| 石柱| 麻栗坡县| 新安县| 墨竹工卡县| 嘉定区| 临澧县| 东乡| 北辰区| 正蓝旗| 湛江市| 陇川县| 修水县| 白城市| 饶阳县| 大邑县| 平塘县| 东安县| 双辽市| 德令哈市| 南充市| 连云港市| 襄汾县| 双柏县| 商丘市| 和林格尔县| 徐闻县| 彭阳县| 景德镇市| 五家渠市| 林周县| 河东区| 漳州市| 开远市| 中超| 海盐县| 张家界市| 呼伦贝尔市| 洪泽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