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66字
- 2015-12-29 09:34:19
升麻(三兩) 射干(三兩) 黃柏(切一升) 苦竹葉(切五合) 大青(三兩) 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各切一升) 生玄參(汁五合) 生地黃(汁五合) 赤蜜(八合)上十味切,以水四升煮七味,取一升,絞去滓,下諸汁蜜等,候成煎,放冷,以綿取之,封貼舌上含之,細(xì)細(xì)咽之,以瘥為度良。(千金同)千金療舌上有瘡四五,孔大如簪者,出血如涌泉,此心臟病治方。
戎鹽(五分) 黃柏 黃芩(各五分) 人參(一分) 甘草(二分炙) 大黃(三分)桂心(二分)上七味搗末,蜜和丸,以飲服十丸,漸增之,或燒鐵篦烙孔上。
又療膀胱熱不已,口舌瘡咽腫。升麻煎方。
升麻 大青 黃柏(各二兩) 薔薇根 射干 玄參(各四兩) 蜜(五合)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下蜜煎成含之,以瘥即止。
又療口傍瘡方。
亂發(fā)灰故絮灰黃連末各等分,以敷瘡取瘥。(翼中有干姜)又療唇邊生瘡,連年不瘥方。
以八月藍(lán)葉十斤搗汁,澄取淀,以敷之。
又療唇舌忽生瘡方。
燒雞舌香末,綿裹敷之,取瘥。
又療唇黑腫痛癢不可忍方。
取大錢四文,于石上磨似泥,或干用臘月豬脂和涂之瘥。
又方以竹彈弓彈之,要惡血出瘥。
又療遠(yuǎn)行唇口面 破方。通按○無 字一本作 音均折裂也煎臘月豬脂敷之瘥。
又療冬月唇干圻血出方。
搗桃仁以豬脂和涂。
張文仲療舌強不能言方。
礬石 桂心(各一兩)上二味搗末,敷舌上瘥。
必效療舌忽然粗滿口方。
以釜下煤和鹽等分,以涂舌腫令遍,瀝清水涂之,取瘥止。
通按一本有后六方,今附錄之。
千金療口瘡白漫漫方。
取桑樹汁,先以發(fā)拭口,次以汁涂之。
又療口中及舌上生瘡。
爛搗黃柏含之。
又療重舌,舌上生瘡,涎出。
以蒲黃末敷之,不過三度瘥。
又療舌無故出血不止。
用槐花炒為末,摻上立止。
又療鼻中外查瘤膿血出者。
正月取鼠頭燒灰,和臘豬膏敷之。
又療咽喉閉塞,口噤方。
用雄雀糞研末,每服溫水調(diào)灌半錢匕,立瘥。
十三
癭病方一十八首
病源癭者由憂恚氣結(jié)所生,亦由飲沙水,沙隨氣入于脈搏頸下而成之,初作與癭核相似而當(dāng)有針之三十肘后療頸下卒結(jié),囊漸大欲成癭。海藻酒方。
海藻(一斤去咸) 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絹袋盛海藻酒漬,春夏二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盡更以酒二升漬,飲之如前。滓曝干末服方寸匕,日三,盡更作三劑佳。(崔氏文仲同)又方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含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并出中卷)深師療癭方。
桂心 昆布(洗) 海藻(洗) 甘草(炙) 白面(熬錢三分) 龍膽草 海蛤(研)土瓜根上十一味為散,酢漿水服五分匕,先食,日三,十日知,盡藥愈,節(jié)食鹽、羊肉、餳,生蔥、菘菜。
又方海藻(二分洗) 龍膽草(二分) 昆布(二分洗) 土瓜根(二分) 半夏(二分洗)小麥面(二分炒)上六味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二十日知,三十日愈。忌羊肉餳。(并出第二十九卷中)短劇癭病者,始作與癭核相似,其癭病喜當(dāng)頸下,當(dāng)中央不偏兩邊也,乃不急然,則是癭也,中國人息氣結(jié)癭者,但垂 無核也,長安及襄陽蠻人。其飲沙水喜癭,有核瘰瘰,耳無根,浮動在皮中,其地婦人患之。腎氣實,沙石性合于腎,則令腎實,故病癭也,北方婦人飲沙水者,產(chǎn)乳其于難,非針不出,是以比家有不救者,良由此也。
療癭方。
小麥(一升)醇苦酒一升,漬小麥令釋,漉出曝燥,復(fù)漬使苦酒盡,曝麥燥搗篩,以海藻三兩別搗,以和麥末令調(diào),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鹽、生魚生菜、豬肉。(肘后崔氏備急云療三十年癭疾集集驗療癭酒方。
是水雨經(jīng)露出柳根。(三十斤)上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釀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范汪同出第四卷中)崔氏海藻散,療癭方。
海藻(八兩洗去咸汁 貝母(二兩) 土瓜根(二分) 小麥曲(二分炒)上四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秫米(三升依酒法炊)上一味,取圓葉白楊皮十兩去上蒼者,慎勿令見風(fēng),細(xì)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濃汁,漬曲末五兩,用前件秫米依酒法 之熟訖,封塞一七日,然后空腹服一大盞,日再服,三日內(nèi)即張文仲隱居效驗療癭方。
昆布(洗) 松蘿(各三分) 海藻(五分)上三味搗,蜜丸如杏核大,含咽津,日三夜二,大佳。(備急肘后同)又療癭,司農(nóng)揚丞服效第一方。
昆布(六分洗) 海藻(七分) 松蘿 干姜 桂心(各四分) 通草(五分)上六味搗,篩,蜜丸如梧子,一服吞七丸,即住在頸下癭處,欲至食時,即先飲少酒,下卻丸子后進(jìn)食。禁酢、蒜、鹽、酪、臭肉、倉米等。若癭大者,加藥令多,取瘥。
又第二方。
昆布(洗) 海藻(洗各一斤)上二味細(xì)切,好酒五升浸七日,量力取數(shù)服,酒盡以酒更浸兩遍,藥力盡,當(dāng)以此酒下前丸藥益善。(備急肘后同)又方小麥(三升)右以三年米酢三升,漬麥曝干,干更浸,使酢盡,又曝干。搗篩為散,別搗昆布為散。
每服盡即又含丸方。
檳榔(三兩) 馬尾海藻(三兩洗) 昆布(三兩洗)上三味末之,蜜丸如雞子黃大。每日空腹含一丸,徐徐令津液取汁咽之。忌鹽。并楊丞方服驗。(肘后備急同并出第六卷中)救急療癭要切方。
鼠粘草根(一升湯洗)右細(xì)切除皮者一升一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頓服六劑,病即瘥,一方削除皮細(xì)切,取三大升,搗篩為散,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丸,古今錄驗療氣癭方。(晉州熙公奏徐公方)問荊(一兩出海島) 羯羊靨(五具去脂炙) 白蘞 椒目 甘草(炙各一分) 小麥曲末(二兩熬)上六味搗篩為散,羊靨一種,別搗為末,相和好漿浸,更搗作丸如小棗大,一服五丸,無禁。
又方羊靨一百枚,暖湯浸去脂炙,大棗二十枚去皮,作丸服。忌慎如常藥法。
又方取羊靨一具,去脂含汁,汁盡去皮,日一具,七日含便瘥。
又療癭海藻散方。
海藻(十分洗) 昆布(一兩洗) 海蛤(一兩研) 通草(一兩) 菘蘿(洗) 干姜桂心(各二兩)上七味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三。(出第四十一卷中肘后無干姜有白蘞)
十三
氣癭方一十首
廣濟療氣癭氣,胸膈滿塞,咽喉項頸漸粗。昆布丸方。
昆布(二兩洗去咸汁) 通草(一兩) 羊靨(二具炙) 海蛤(一兩研) 馬尾海藻(一兩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彈子,細(xì)細(xì)含咽汁。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筍。
又療冷氣筑咽喉噎塞兼癭氣。昆布丸方。
昆布(八分洗) 干姜(六分) 犀角(六分屑) 吳茱萸(四分) 人參(八分) 馬尾海藻(四分洗) 葶藶子(六分熬) 杏仁(八分去皮尖熬)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空腹以飲服。忌生冷、粘食、陳臭等。余忌同前。
又療氣妨塞方。
昆布(三兩洗) 菘蘿 通草 柳根須(各三兩近水生者)上四味搗篩,蜜丸如彈丸大,以海藻湯浸,細(xì)細(xì)含之,咽盡勿停。忌舉重生嗔憂悲等。
又療癭細(xì)氣方。
昆布(十二分洗) 馬尾海藻(十分洗) 杏仁(八分) 通草 麥門冬(去心) 連翹(各六分) 干姜 橘皮(各六分) 茯苓(八分) 松蘿(三兩)上十味搗末,以袋盛含之,乃以齒微微嚼藥袋子,汁出入咽中,日夜勿停,有問荊加四分佳。忌嗔及勞油膩粘食。(并出第二卷中)深師蘇子膏療氣癭方。
臘月豬脂一升 蘇子 桂心 大黃 當(dāng)歸 干姜 橘皮 蜀椒汗各三分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豬脂,消盡服瘥。忌生蔥。(出第二十九卷中)崔氏云凡水癭氣癭可瘥,石癭不可治療氣癭方。
平旦手挽癭令離項,掐其下根,脈斷愈。一日一度掐,易愈者七日,如難瘥者三七日愈又方昆布(二兩洗) 海藻(二兩洗) 龍膽草(一兩) 馬刀(半兩炙) 海蛤(半兩研)大黃(一分) 熏黃(半兩)上七味搗,蜜丸如梧子大,破除日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朝暮空腹服。忌五辛、豬肉。
又方海藻(二兩洗)上一味以淳酒四升漬二宿,漉去滓,細(xì)細(xì)暖含咽之,盡即更造,取差為度。(范汪同并出第四卷中)必效主氣癭方。
白頭翁(半兩) 昆布(十分洗) 海藻(七分洗) 通草(七分) 玄參 連翹(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蘞(六分)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五丸。若冷用酒服禁蒜、面、豬、魚、生蔥。(出第五卷中)古今錄驗療癭有在咽喉初起,游氣去來陰陽氣相搏,遂停住喉中前不去,腫起如斛羅,諸療不瘥。小麥湯方。
小麥(三升) 昆布(二兩洗去咸) 濃樸(炙一兩) 橘皮 附子(炮) 海藻(洗各二兩)生姜(五兩) 半夏(洗五兩) 白前(三兩)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五服。相去一炊頃。忌豬肉、餳、羊肉、冷水。(出第四十一卷中)
十三
五癭方八首
深師五癭丸方。
取塵靨以酒漬,炙干,再納酒中更浸,炙令香,咽汁,味盡更易,十具愈。(千金翼同出第二十九卷中)范汪療五癭方。
昆布(三兩洗) 海蛤(二兩研) 松蘿(二兩) 海藻(三兩洗) 通草 白蘞 桂心(各二兩)上七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翼同出第四十二卷中)千金療石癭勞癭泥癭憂癭氣癭方。
海藻(洗) 龍膽草 海蛤(研) 通草 昆布洗 石(燒) 松蘿(各三分) 小麥曲(四分熬) 半夏(洗二分)上九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食魚、豬肉、五辛、生菜、羊肉、餳。十日知,二十日愈。
又方菖蒲(二兩) 海蛤(研一兩) 白蘞(一兩) 海藻(洗一兩) 松蘿(一兩) 桂心(一兩)到桂草(一兩)上十二味搗作散,以羊牛髓和為丸如梧子,日服三丸。忌羊肉、生蔥等。(翼同)又方小麥面(一升) 特生 石(一斤燒) 海藻(一斤洗)上三味,以陳酢一升,漬小麥面,曝干更漬令酢盡干,各搗下篩,每服兩方寸匕,日四五服,含乃咽之。忌同前,及大誦大語,吹火用氣。(翼深師用小麥面一斗余同并出第二十五卷千金翼五癭方。
海藻(一兩洗) 昆布(洗) 半夏(洗) 細(xì)辛 土瓜根 松蘿(各一兩) 白蘞 龍膽草(各二兩) 海蛤(二兩) 通草(二兩)上十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再。忌羊肉,余忌同前。
又方昆布(二兩洗)上一味切如大指,酢漬,含咽汁,盡愈。
又方海藻(一斤) 小麥面(一斤)上二味,以陳酢一升溲面,曝令干,復(fù)漬,令酢盡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怒。(出第十一卷中)
十三
灸癭法一十三首
千金灸諸癭法。
灸肩 左右相宛宛中,男左十八壯,上十七壯,女上十八壯,左十七壯,再三以瘥止。
又法灸風(fēng)池百壯,風(fēng)池夾項兩邊,兩穴兩耳上發(fā)際中。(通按此條千金圣濟作灸風(fēng)池百壯又灸兩耳后發(fā)際百壯乃是兩條然明堂無發(fā)際穴)又法灸大椎百壯,兩邊相去各一寸半,小下垂,各三十壯。
又法灸頸沖,頸沖在伸兩手直向前,令臂著頭,對鼻所住處灸之,各隨年壯。凡灸五處九穴(九又癭上氣并短氣方。
灸肺俞一百壯。
又癭上氣胸滿法。
灸云門五十壯。
又癭惡氣方。
灸胸堂百壯。
又癭惡氣法。
灸天府十五壯。
又癭勞氣法。
灸沖陽,隨年壯,在肘外屈橫文頭是。(據(jù)此是曲池穴沖陽在足跌上五寸)又療癭法。
灸天瞿三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又癭氣面腫法。
灸通天五十壯,在耳上二寸。
又灸癭法。
灸中封,隨年壯,在兩足跌上曲尺宛宛中。(并出第二十五卷中)又灸癭法。
灸耳后發(fā)際,有一陰骨,骨間有一小穴,亦有動脈,準(zhǔn)前灸,大效,以上穴所在,具三十九卷明堂中。(出第六卷中)
十三
瘤方三首
肘后云皮肉中忽腫起,初如梅李,漸長大,不癢不痛,又不堅強,按之柔軟,此血瘤也。不癭家深師療瘤脂細(xì)瘤方。
吳茱萸(一分) 礬石(燒) 芎 當(dāng)歸 大黃 黃連 芍藥 白蘞 黃芩(各二分)上九味合搗下篩,和雞子涂著細(xì)故熟布上,隨瘤大小薄濃貼之,燥輒易之,著藥當(dāng)熟作膿脂,細(xì)細(xì)從孔中出,探知膿血盡著生膏,若膿不盡復(fù)起故也。生肉膏方如下。
又生肉膏療癰瘤潰漏,及金瘡百瘡,悉療之方。
真當(dāng)歸 附子(炮) 甘草 白芷 芎 (各一兩) 薤白(一兩) 生地黃(三兩)上七味 咀,以豬膏三升半合微火煎白芷地黃,去滓,稍以敷瘡上,日三良。(千金并同出第二十九卷中)千金云∶凡肉瘤勿療,療則殺人,慎之慎之。(出第二十五卷中)千金翼療瘤病方。
獐鹿二種肉,割如濃脯,火炙令熱,拓掩,可四炙四易,痛膿便愈,不除更炙新肉用之良。(出第二十四卷中)
十三
白瘤及二三十年瘤方三首
千金翼白瘤方。
先極搔刮,以繩縛之即愈,又取東向木空中水,熱刮瘤上洗之,日三,即愈。
又方白礬 硫黃(等分)上二味末,以酢和封上。(并出第二十四卷中)千金陷腫散,主二三十年瘤癭,及骨瘤石瘤肉瘤膿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升斗,十年不瘥,致有漏潰,令人骨消肉盡,或堅或 或漬,令人驚惕,寐寤不安,體中掣縮,愈而復(fù)發(fā),療之方烏賊魚骨(一分) 白石英(二分) 石硫黃(一分) 紫石英(二分) 鐘乳(三分研) 干姜(一兩) 丹參(三分) 琥珀(一兩研) 大黃(一兩) 附子(一兩炮) 胡燕屎(一兩)上十一味為散,貯以韋囊,勿令泄氣。若瘡濕即敷之。若瘡干無汁者,以豬膏和敷,日三四,以干為度。若汁不盡者,至五劑十劑止,勿措意不作也,著藥令人不疼痛,若不消,加芒
十三
喉痹方二十一首
病源喉痹者,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人陰陽之氣出于肺,循喉嚨而上下也,風(fēng)毒客于喉間,氣結(jié)蘊積而生熱,故喉腫塞而痹痛,脈沉者為陰,浮者為陽。若右手關(guān)上脈陰陽俱補養(yǎng)放兩廣濟療喉痹急疼,悶妨不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