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94字
  • 2015-12-29 09:34:19

附子(十四枚小者三十枚炮) 吳茱萸(一升生用) 蜀椒(一升半) 白芷(一升) 前胡切一升) 芎 (切一升) 白術(切一升) 桂心(三兩) 當歸(三兩) 漢防己切一升風多去上十一味切。酢淹漬一宿以成,煎豬肪五升,煎五上五下,去滓,摩腫及不仁,大試有驗,有牛酥代豬脂大佳。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等。

又香港腳風毒發,不與人期,攻心即死。若居僻遠無藥物處,致斃為橫死,其要藥常宜備隨身。

半夏(洗) 青木香 吳茱萸 木瓜 犀角(屑) 大黃 生姜 橘皮9常須備之) 檳榔茯苓 昆布 蓽茇 紫蘇 杏仁 前胡 細辛 桂心 旋復花(亦其次也)并須備急救命。若卒患無藥處,隨病所在,三五味濃煮服之,后依方合藥服之。

又凡人入八月,氣自漸定,非意氣大發者,作半夏獨活湯,多唾或睡覺心忪心悶,風熱故也。竹葉湯食后服之為佳,如不已,作后湯服。

麥門冬(三兩去心) 茯苓(二兩) 石膏(四兩碎) 小麥(五合) 竹葉(切一升)生姜(二兩)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食后分再服,相去七八里久。忌酢物。

又尋常氣滿,三日兩日服一劑,湯方。

檳榔(七枚碎) 橘皮(一兩) 濃樸(二兩炙) 生姜(四兩) 吳茱萸(二兩)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三服,相去五六里久,復服之。此藥性溫,去冷氣。

又蒼耳酒,去皮節頭足諸熱,風藥性冷不便熱方。

六月以后收取日干,至九月銼一大斛,水三斛,煮取四斗,漬二大斗曲三度,總以米一大斛瘥后三升水杏仁末著第一 飯中下,生地黃搗如泥,著第二 飯中下,天門冬蒸熟剝去皮搗如泥,著第三飯中下,又大麻子一大斗搗碎,著第四 中下,大去皮膚風,補虛大良效多,頭風者得甘菊花一升漬第五 糟中下,攪之調酒熟,大小同服并得,余無禁忌,毒魚肉并勿食,有藥處可辨,無藥處可以蒼耳為本,如或少三兩物亦得,不必俱備,年常釀至三月服,極攘眾疾,復延齡輕身,將漬石斛等藥灑彌佳。忌鯉魚蕪荑。

又單釀鼠粘根酒,和蒼耳單酒法,大去風疼癢,止咳嗽,消淡癖,差疽 ,亦是良藥,痛,取前蒼獨活 山茱萸 天門冬(去心) 黃 甘菊花 防風 天雄(炮) 側子(炮) 防己白術茯苓 牛膝(各四兩) 枸杞(三兩) 丹參(四兩) 生姜(六兩) 磁石(十兩) 貫眾(三兩) 生地黃(八兩切)上十八味切。以絹袋盛,酒二大斗漬七日,溫服一盞,日二三服。忌豬魚陳臭物,余無禁,主腰腳,兼去酒風。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鯉魚蕪荑酢物。(并出第一卷中)

水腫方一十三首病源腎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與胃合,相為表里,胃為水谷之海。今胃虛不能傳化水氣,使水氣滲溢經絡,浸漬腑臟,脾得水濕之氣加之則病,脾病則不能制水。故水氣之狀偃則第二脈沉者水也,脈洪大者可療,微細者不療也。養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經夏自死肉脯,內動于腎,喜成水病,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養生方導引法云∶蝦蟆行氣,正坐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勞水腫之病也。又云∶人臥勿以腳懸蹋高處,不久必成腎水。(出第二十一卷中)黃帝問曰∶水與膚脹鼓脹腸單石瘕,何以別之。岐伯對曰∶水始起也。目里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按此其候也,腸覃者,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薄,正氣不得營,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月,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不以時下。此其候也,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寫不寫,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曰∶膚脹鼓脹可刺耶。對曰∶先寫其腹之血絡,后調其經,亦刺去其血脈。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其人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 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滿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體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未愈必致癇膿。(千金范汪同并出甲乙經第八辛卷)范汪療水腫方。

葶藶子(一兩熬黑) 甘遂(一兩熬) 吳茱萸(四兩)上三味,別搗異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服可至五丸,經心錄云,服三丸,日三服,余同。

又葶藶丸,療水腫方。

葶藶(一升熬) 吳茱萸(一升)上二味各別搗篩合,以蜜和,更搗二萬杵,藥成,飲服二丸如梧實,不知增之,當以小便利及下為候。若下者,但可清旦一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三服,常將服腫消耳,一又利小便,消水腫,郁李核丸方。

郁李核仁(三分) 松蘿(三分) 海藻(二分) 桂心 大黃(五分) 葶藶(五分熬) 黃連(二分) 通草(一分) 石葦(一分去毛)上九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九如梧子,先食飲服七丸,日二,稍增以知為度。(并出第二十八卷中)又療水腫,大檳榔丸方。

檳榔(三兩) 桂心(三兩) 附子(二兩炮) 栝蔞(三兩) 杏仁(三兩熬一方無)干姜(二兩) 甘草(二兩炙) 麻黃(三兩去節) 黃 (三兩) 茯苓(三兩)濃樸(二兩炙) 葶藶(三兩熬) 椒目(三兩) 吳茱萸(王合) 白術(三兩) 防已(二兩)上十六味下篩,蜜和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不知,稍增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不下,還豬肉冷短劇療水腫方。

大豆(三升)上一味。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納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餳,服一升,漸增之,令小下。

又桃皮酒,療水腫方。

桃皮(三斤削去黑取黃皮) 女曲(一升) 秫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漬女曲,五升汁 飯,釀如酒法,熟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體中有熱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

又麝香散,療水腫方。(千金云治婦人短氣虛羸遍身浮腫皮虛急)麝香(三銖) 芫花(三分熬) 甘遂(三分)上三味合下篩,酒服錢半邊匕,老小錢邊三分匕,亦可丸服之,強人如小豆十丸,老人五丸。(千金有雄黃一味并麝香各用六銖肘后又有人參二分)又療水腫,商陸膏方。

商陸根(一斤生者) 豬膏(一斤先煎可有二升)上二味合煎令黃,去滓,以摩腫,亦可服少許。忌大肉,經心錄同。(千金云涂以紙覆之燥即涂不過三日愈并出第一卷中)集驗療水腫方。

黃犍牛尿一飲三升,若不覺更加服之,以得下為度。療老小者寧從少起,飲半,亦可用后方。

又療水腫方。

豬腎一枚,分為七臠,甘遂一分末篩為散,以粉腎,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臠,乃可止,經心千金翼療水腫方。

葶藶子(六兩生用) 桂心(二兩)上二味搗蜜和丸,飲服十丸如梧子,日二。慎蒜面豬雞油膩。(出第二十卷中)必效療水腫方。

皂莢(一挺去皮子炙) 烏餳(五兩)一味。以酒二升煮取六沸,絞去滓,頓服之,須臾即小便一三升,腫消。忌一切肉及面生冷咸酢食一周年。

又方取苦瓠(一枚)上一味。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汁令堪丸。如胡豆,一服二丸,當小便下,后作小豆羹飯。慎勿飲水效。(并出第二卷中)

水病方七首

千金論曰∶大凡水病難療,瘥后特須慎于口味,又病水人多嗜食不廉。所以此病難愈,世有醫者隨逐時情,意在財物,不本性命,病患欲食肉于貴勝之處,勸令食羊頭蹄肉,如此者,愈,又有或但喪孝產乳音樂房室誼戲,一切魚,一切肉,生冷酢滑蒜粘米豆油膩,并不得食之,亦不得用心。

上以前禁者,并具本方之下,其房室等猶三年慎之,不復重發,不爾,差而更發,重發不可更療。古方有十水丸,歷驗多利大便,不利小便,所以不能述錄也。

諸從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即愈。(出第二十一卷中)范汪療水病方。

黃連末上一味以蜜和,搗萬杵,丸如梧子,飲服二丸,可至三四丸。禁飲水并冷物。

又方以苦酒一升飲之,一方取鹽豉各一撮,以飲飲之,一方取角木葉滿虎口搗取汁飲之。(并出第二十八卷中)崔氏療水病方。

烏豆(一大升粒小者) 桑根白皮(五升細切)上二味。以水五斗,和煮可一斗汁,濾去滓,于銅器中重湯煎如餳,可作丸即成,所患人每服取利小便為度,其小便復舊色,身上腫除,候體中熱煩即服之。禁房及死牛馬肉油膩面酒又療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方。

干香薷(五十斤)上一味細銼,納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上數寸,煮使氣兩盡,去滓,清澄之,漸火煎令可丸,服五丸如梧子,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也,無所忌。(經心錄同)又療水病身腫方。

鯉魚一頭(極大者去頭尾及骨唯取肉)上一味。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魚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絞去滓,頓服盡。

如不能盡,分為二服,后服溫令暖,服訖下利,利盡即瘥。慎牛肉白酒生冷面豬魚油酪,藥滓埋古今錄驗療水病方。

木防己(八分) 蜀大黃(八分錦文者別搗) 人參(八分) 杏仁(八分熬紫色別搗)葶藶子(十分熬)上五味總和搗篩,蜜和為丸,先食后初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日加一丸至十二丸,還日分。如病得食,外又療水病,牛黃桂枝丸方。

牛黃(六銖研) 桂枝(十二銖又一方云桂六銖) 牡蠣(十二銖熬研) 椒目(十二銖一方云海藻二十四銖不須椒目) 葶藶子(半升熬一方云用一升)上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七丸,日再,小便利為度。忌生蔥。(并出第十一卷中)

十水方三首

病源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里水,氣水也。青水者其懸水盛并古今錄驗十水丸,療十種水腫方。

腫從頭(諸書云腳)起,名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腫從面起,名為青水。其根在肝,(大戟虛,其根在大懸水,其根腫從四肢豆主之)腫上十味分等。隨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藥,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搗末合下篩,蜜和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為度,不下,日三,亦可散,未食服半錢匕便利,明朝復服如法,再服又方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氣。( 本主之)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第六之水,先從面腫至足,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第八之水,四肢小,其腹腫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先從小腹滿,名曰里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上十病,藥皆分等,所病形同則倍之,搗合白蜜,丸如小豆,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欲下病服三丸。人弱者以意節之,療宿食飲寒熱溫病,禁辛菜豬肉生魚;不禁熟也。(范汪千金翼同又療十水,大黃丸方。

大黃(一分) 硝石(一分) 大戟(一分熬) 甘遂(一分熬) 芫花(一分熬) 椒目(一分)葶藶(一分)上七味搗合下篩,以蜜和丸如小豆,先食飲服一丸,日再,漸增,以知為度。(范汪同并出第十一卷中)

大腹水腫方五首

病源夫水病皆由榮衛痞澀,腎脾虛弱所為,而大腹水腫者,或因大病之后,或積虛勞損,或新熱食訖,入水自漬及浴,令水氣不散,流溢腹外,三焦閉塞,小便不通。水氣結聚于內,第肘后療卒大腹 病諸方,此病本由水來,應水字而經方皆水為病,故施疾床。水病之初,先候也或也防己 甘草(炙) 葶藶子(熬各二兩)上三味搗篩,苦酒和丸,飲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常將之,取消平乃止,忌海藻菘菜。

又方將服牛溺商陸羊肉 ,及香薷煎等。在腫滿條中,其十水丸諸大方在別卷。若止皮膚水,腹內未有者,服諸發汗藥得汗藥得汗便瘥,然慎護風寒為急。

又方牽牛子(三分熬) 濃樸(一分炙)上二味搗篩,強人服三棱角殼,弱人二殼,酒飲隨意,樞筋有水氣病水腫諸藥不能瘳者此方效驗。(出第一卷中)千金療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牛黃(二分研) 昆布(十分洗) 海藻(十分洗) 牽牛子(八分熬) 桂心(八分)椒目(三分) 葶藶(六分熬)上七味別搗葶藶如膏,合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再,稍加,小便利為度,正觀九年,漢陽此即崔氏療大腹水病,身體腫,上氣,小便澀赤,臍深,頸上有兩大脈動,唾稠不得眠睡。

每腫先隨腳腫,亦有在前頭面腫,或大便澀者,服此藥大佳。若先患大便利,臍凸腹大脹,手掌大棗(四十枚飯蒸剝去皮核) 葶藶子(五兩取苦者熬令紫色) 杏仁(三兩熬令黃色)上三味,先搗葶藶子一萬杵寫出之,乃搗杏仁三百杵訖,總和合棗膏,搗一萬杵,藥成,平丸,丸如若利過多淡醋,并出第六

風水方八首

病源風水者,由腎脾氣虛弱所為也,腎勞則虛,虛則汗出,汗出逢風,風氣內入,還客于腎,脾虛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濕相搏,故云風水也。令人身浮腫,如里水之第二深師療大風水脈浮,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但下重,故知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木防己湯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阿尔山市| 华池县| 通海县| 肇庆市| 师宗县| 嘉义县| 鄂伦春自治旗| 海原县| 财经| 孟村| 清水县| 崇文区| 双鸭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望都县| 左云县| 阿克陶县| 秭归县| 罗田县| 沈丘县| 公主岭市| 岫岩| 洛宁县| 平定县| 荆门市| 黑龙江省| 布拖县| 新余市| 陇川县| 朝阳县| 兴隆县| 四会市| 韶关市| 志丹县| 绥芬河市| 博兴县| 清水县| 磐石市| 武城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