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6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67字
  • 2015-12-29 09:34:19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白術(四兩) 木防己(四兩) 甘草(二兩炙) 黃(五兩)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喘者加麻黃,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氣上沖者加桂心,下久寒者加細辛防己黃 。為本服藥欲解,當如蟲行皮中狀,從腰以下冷如冰,服湯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溫下,令得汗,汗出則愈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又療風水氣,舉身腫滿,短氣欲絕。大豆湯方。

大豆(一升) 杏仁(一升去尖皮熬) 黃 (二兩) 防風(三兩) 白術(五兩) 木防己(四兩) 茯苓(四兩)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四兩炙) 生姜(六兩) 清酒(一升)上十一味切,以水三斗,先煮豆取一斗,去滓,納酒及藥,煮取七升,分七服,一日一夜令盡,當下,小便極利,神驗。忌大醋,余忌同前。

又療暴水風水氣水腫,或瘡中水,通身皆腫,香薷術丸方。

干香薷(一斤) 白術(七兩)上二味搗術下篩,濃煮香薷取汁,和術為丸,飲服如梧子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極良,夏取花葉合用亦佳。忌青魚,余忌同前。

崔氏療風水腫,毒瓦斯遍身方。

楮白皮(三兩) 桑根白皮(五兩) 橘皮(一兩) 紫蘇(四兩) 生姜(四兩) 大豆(三升)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一升,絞去滓,分溫為四服,與三劑佳,百日內忌咸酢。(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療風水惡風,舉身悉腫,脈浮不渴,欲自有汗而無大熱,越婢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 大棗(十五枚擘)上五味切,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惡風加附子一枚炮,風水加術四兩,服如上法,咳肺脹加半夏五合洗,一服五合,稍稍增之。忌豬羊肉,余忌同前。(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云里水越婢加術湯主之)又療風水腫,癥癖酒癖方。

商陸根(一斤薄切)上一味,以淳酒二斗漬三宿,服一升當下,下者減從半升起,日三服盡,更合,不堪酒者,以意減之。忌犬肉。

又甘遂丸,療人風水黃膽,體大如囊,面目皆合,陰腫如斗,正如霜瓜方。

甘遂(二兩熬) 葶藶子(二兩熬) 杏仁(五十枚熬) 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上四味下篩,蜜和丸如大豆,一服三丸,飲下當吐,不知,可至五丸。禁野豬肉蘆筍。

又麻黃湯,療風水,身體面目盡浮腫,腰背牽引髀股,不能食方。

麻黃(五兩去節) 桂心(四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上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納藥,煎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忌同前。

水蠱方四首

病源此由水毒瓦斯結聚于內,令腹漸大,動搖有聲,常欲飲水,皮膚粗黑,如似腫狀,名為水蠱也。(出第二十一卷中)肘后療唯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名曰水蠱方。

白茅根(一大把切) 小豆(三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又方鼠尾草 馬鞭草(各十斤)上二味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余五升,以粉和丸,飲服如大豆二丸,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并出第一卷中)文仲療苦唯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名曰水蠱方。

鬼扇搗絞取汁,服如雞子,即下水,更服取水盡。若渴研麻子汁飲之良。(肘后同)又方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熬令黃)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熬令黃)上二味搗相和,服如小豆一枚,以水下為度,勿飲酒佳。忌豬肉蘆筍。(肘后同并出于第五卷中)

卒腫滿方六首

肘后療卒腫滿身面皆洪大方。

灸足內踝下白肉際三壯差。(備急同)又方香薷銼煮令濃,及熱以漬,亦可服之。

又方商陸根一斤,刮去皮,薄切之,煮令爛,去滓,納羊肉一斤,下蔥鹽豉,亦如常作法,隨方云數范汪療卒腫滿身面皆洪大方。

用大鯉魚一頭,以淳苦酒三升煮之,令苦酒盡訖,乃食魚,勿用酢及鹽豉他物雜也,不過再作愈。(備急同肘后用淳酒)又方車下李核中仁十枚研令熟,粳米三合研令破,以四升水中煮作粥,令得一二升服之,日三作,未消更增核。(肘后古今錄驗同并出第二十八卷中)備急療卒患腫滿效方,曾有人忽腳趺腫,漸上至膝,足不得踐地,諸療不瘥方。

以蒴 莖菜埋熱灰中,令極熱,以薄腫上,冷又易,一日夜消盡。(出第三卷中)

腫入腹苦滿方三首

肘后論,凡此滿或者虛氣,或者風冷氣,或者飲氣,此方皆療之,腫入腹苦滿急害飲食方。

大戟 烏翅 白術(各二兩)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旦服二丸,當下漸退,更服取令消乃止。

又方葶藶(七兩) 椒目(三兩) 茯苓(三兩) 吳茱萸(二兩)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忌酢物。

又方鯉魚(一頭重五斤者以水二斗煮取汁去魚) 澤漆(五兩) 茯苓(三兩) 桑白皮(切三升) 澤瀉(五兩)上五味,取四物納魚汁中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小盒飯利漸消也。忌酢物。(并出第一卷中)

水通身腫方一十一首

病源水病者,由腎脾俱虛故也。腎虛不能宣通水氣,脾虛又不能制水。故水氣盈溢。滲入皮膚,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腫也,令人上氣體重,小便黃澀,腫處按之隨手而起是也。(出第千金麻子湯,主遍身流腫方。

麻子(五升) 商陸(一斤切) 防風(三兩切) 附子(一兩炮破) 赤小豆(三升)上五味,先搗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滓,納藥及豆,合煮取四升,去滓,食豆飲汁,日再。忌豬肉及冷水犬肉。

又療水氣,遍身洪腫,百藥不愈待死者方。

大麻子(一石未入窖不郁悒者為佳) 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上二味取新精者,仍凈揀擇,以水淘汰,曝令干,蒸麻子使熟,更曝令干,貯于凈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令黃香,唯須緩火勿令焦,搗極細作末,以水五升,搦取汁令盡,凈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凈淘漬之。至旦干漉去水,以新水煮,未及好熟,即漉出令干,納麻子汁中煮令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飽食,日三服。當小心悶少時止,五日后小便數或赤,唾粘口干,不足怪之,服訖,常須微行,不得即臥,十日后,灸三里絕骨下氣,不爾,氣不泄,盡服藥后,五日逆不可下者,取大鯉魚一頭先死者,去鱗尾翅,以湯脫去滑凈洗,開肚去臟,以上件麻汁中,和小豆煮令極熟,作羹下蔥豉,橘皮,生姜,紫蘇,調和下慎切又方吳茱萸 蓽茇 昆布 杏仁(去尖皮兩仁熬) 葶藶子(熬)上五味等分,搗丸如梧子,氣急飲服五丸,勿令至利,食訖,飽悶氣急,服之即散。

又苦瓠丸,主大水,頭面遍身大腫脹滿方。

苦瓠白穣(實捻如大豆粒)上一味,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至午當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差,三年內慎口味也,苦瓠須好,無靨翳,細理妍凈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又方苦瓠膜(二分) 葶藶子(五分熬)上二味搗丸,服之,日五丸如梧子。

又方葶藶子(熬) 桃仁(去皮尖熬)上二味等分,搗丸服之,利小便,一方用杏仁。

又方大棗(去皮核七枚) 苦瓠膜(如棗核大)上二味搗丸,一服三丸,日三。

又方燒姜石令赤,納黑牛尿中令熱,服一升,日一。(并出第二十一卷中)千金翼澤漆根湯,主水通身洪腫,四肢無堪,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飲,內虛不足,榮衛不通,血氣不化,氣實皮膚中,喘息不安,腹中向向脹滿,眼不得視方。

澤漆根(十兩) 赤小豆(二升) 甘草(二兩炙) 鯉魚(一枚重五斤凈去腸) 麥門冬(二兩去心)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生姜(八兩)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七升。先煮鯉魚豆減七升去之,納藥,煮取四升半,去滓,一服三合,小便轉側,加升古今錄驗療祖承郎水腫通身,眾醫不能療,得此湯一劑,一夜小便五六升,即瘥,療水咳逆氣,通身流腫,短氣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中水雞鳴,白前湯方。

白前(六分) 紫菀(二兩) 半夏(五合又方四兩洗之三十遍) 生澤漆根(七合切量一方三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納藥,刻志水度,復加水七升,微火煎令至刻,去滓,次納藥七種,白六合,傳楊氏又小消化水丸,療水病,令通身微腫,腹大,食飲不消方。

芫花(一兩熬) 甘遂(一兩熬) 大黃(一兩) 葶藶(一兩熬) 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研上五味合搗下篩,蜜為丸如梧子,一服一丸,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蘆筍野豬肉。(并出第十一卷中)

水氣腫鼓脹方四首

(數是四首)千金翼療水氣腫鼓脹,小便不利,山璉治韋司業得差,司業侄云表所送云數用神驗。莨菪丸方。

莨菪子(一升) 羚羊肺(一具青羊亦佳湯微煉即薄切之曝干搗作末)上二味,以三年大酢,漬莨菪一伏時出之,熬令變色,熟搗如泥,和肺末蜜和搗作丸,食后一食久,服如梧子大四丸,麥門冬飲服之喉中干口粘妄語為候,數日小便大利即瘥。

麥門冬飲法。

麥門冬(二十五枚去心) 米(二十五粒)上二味,以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每服常作。(千金同出第二十卷中)救急療水氣腹鼓脹硬,頻試要效方。

葶藶子(七兩熬) 茯苓(三兩) 吳茱萸(二兩) 椒目(三兩沉水者) 甘遂(五兩)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丸,以利為度。禁食如藥法,并酢物。(出第九卷中)古今錄驗療大水腫腹如鼓,堅如石方。(出胡洽)葶藶(一升熬) 椒目(一升) 芒硝(六兩) 水銀(十二兩)上四味,以水煮煉水銀三日三夜,數益水,要當令黃白以合,搗藥六萬杵,自令相和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日增一丸至十丸,不知,更從一丸始,病當從小便利,當飲好牛羊肉銀一中

小腫咳逆上氣方三首

病源腎主水,肺主氣,腎虛不能制水,故水妄行,浸溢皮膚,而身體腫滿,流散不已,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浮則上氣咳嗽也。(出第二十一卷中)深師療水咳逆上氣,通身洪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中水雞鳴,大小便不通,不下食而不甚渴,白前湯方。

白前(三兩) 紫菀(四兩) 半夏(一升洗) 生澤漆根(一汁切)凡四味,水一斗七升,煮取一斗汁,又納后藥。

桂心(三兩) 人參(六分) 大棗(二十枚擘) 白術(五兩) 生姜(八兩一方干者二兩)茯苓(四兩) 吳茱萸(五兩) 杏仁(三兩去兩仁皮尖碎) 葶藶(二兩) 栝蔞(五合一方十合上十味納前汁中,煮取三升,分四服,當得微下,利小便,氣即下腫減,深云,增損用之若神。忌羊肉餳生蔥桃李雀肉酢物。(出第十九卷中)古今錄驗夫水在五臟,令人咳逆喘上氣,腹大向向,兩腳腫,目下有臥蠶,微渴,不得安臥熱,生鯉魚(一頭重五斤粗銼) 麥門冬(二兩去心)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茯苓(二兩) 澤漆根(八兩生者)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魚,取一斗,去魚以煮藥,取四升,分服,日三,小便利為度,不利,增服之,大便如利,而小便未利者,增至四合,服一日,氣即下得安臥,有寒可納生又防己煮散,療水腫上氣方。(出許諫議)漢防己(三兩) 澤漆葉(三兩) 石葦(三兩去毛) 澤瀉(三兩) 郁李仁(五兩)白術(三兩) 丹參(三兩) 赤茯苓(三兩) 桑白皮(三兩) 橘皮(二兩) 生姜(十兩) 通草(二兩)上十二味,粗篩為散,以水一斗七合,納四方寸匕散,煮取八合,去滓,一服令盡,日三,大便利者一服,取小便利為度,許澄秘方。忌同前。(千金同出第十一卷中)

氣兼水身面腫方四首

張文仲周大候正大將軍平公于禮患氣兼水,身面腫垂死,長壽公姚僧垣處二方,應手即瘥,先服湯方。

桑根白皮(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三兩洗去咸) 茯苓 郁李仁(碎各四兩) 赤小豆(一升)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古今錄驗療氣水身腫脹滿,姚大夫治燕公雍州錄事于志光選云∶從來知不能服湯。事較急,勿不努力服之,服此湯若微覺為益,頻服三兩劑,勿不服。此藥甚易,必無逆忤,如不能服,可服后丸,丸遲不應急耳。

又方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葶藶(六分熬)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甘遂(四分熬) 蘇子(四合)上八味搗下篩,蜜和丸,取 白皮火炙焦黃煮飲,服十丸如梧子,日再服。若不得宣通,稍稍加,常以宣為度,渴者飲此方,老蔣公處與張大夫家效,忌酢物。

又方灸丹田穴在臍下二寸,灸三壯,療水腫,女子禁灸。(并出第五卷中)古今錄驗療氣水身腫脹滿方。

杏仁(十分去皮尖熬) 蘇子(五分) 白前(六分) 昆布(八分洗去咸) 李根白皮(五分) 橘皮(六分) 五味子(六分) 大麻仁(五分熬) 茯苓(八分) 生姜(八分切曝燥)上十味,搗篩蜜和丸,粥清服二十丸如梧子,日再,稍稍加至三十丸,忌酢物。(出第十一卷中)

水氣方六首

范汪療風虛水氣腫,豆酒方。

大豆(一升)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汁,去豆,納美酒一升,合煎取一升,能隨意飲之,日三,常令有酒氣,當清酒作之。

又療通身腫,皆是風虛水氣,亦療暴腫,蒲黃酒方。

蒲黃(一升) 小豆(一升) 大豆(一升)上三味,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去豆,分三服。

又療腫患下水氣,四肢腫聶聶動,木防己湯方。

木防己(三兩) 甘草(二兩炙) 桂心(二兩) 茯苓(六兩) 黃 (三兩) 生姜(二兩)白術(三兩) 芍藥(二兩)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二合,分為四服,有人患下是胃寒,加當歸三兩,人參二兩物也崔氏療水氣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永顺县| 南郑县| 玉林市| 北宁市| 井陉县| 崇仁县| 濮阳市| 泰兴市| 临沭县| 沙坪坝区| 太保市| 宁河县| 武宁县| 塔河县| 旬阳县| 大石桥市| 乌兰察布市| 封丘县| 南丰县| 永宁县| 喀什市| 昭觉县| 南郑县| 涞水县| 白山市| 高清| 贡山| 冕宁县| 内乡县| 莫力| 连城县| 高淳县| 永登县| 岳阳县| 巢湖市| 贵港市| 阳东县| 宣汉县| 陆丰市|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