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煮竹葉飲五升,令灼灼爾以淋轉筋處。(肘后備急同)又方服干姜屑三兩方寸匕。(肘后備急同)又方小 一升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肘后同并出第二卷中)備急療霍亂煩躁方。
黃梁米粉半升,水一升半,和攪如白飲頓服,糯米亦得。
又方燒亂發和雞子大,以鹽湯三升和服之,不吐復服。(出第一卷中)
霍亂眾藥療不效方二首
短劇療霍亂,諸藥不能療,亂發湯方。
亂發(一握燒灰) 小 (十四枚) 附子(一兩炮) 甘草(二兩炙)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千金人參湯,療毒冷霍亂吐痢,煩嘔轉筋,虛冷汗出,手足指浮腫,氣息垂死絕語音聲不出,百方不效,脈不通者,服此湯取瘥乃止,隨吐者續更服勿住方。
人參 附子(炮) 濃樸(炙) 茯苓 甘草(炙) 橘皮 當歸 葛根(各二兩) 桂心干姜(炮各三兩)上十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大酢。(出第二十卷中)
干濕霍亂及痰飲方五首
病源霍亂者,多吐痢也,干霍亂者,冷氣搏于胃,飲食不消,但腹滿煩亂,絞痛短氣,其腸胃先挾實,故不吐痢,名為干霍亂也。(出第二十二卷中)救急療霍亂無問干濕冷熱等,木香湯方。
青木香(長三寸) 高良姜(二兩) 豆蔻子(二枚)上三味 咀,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頓服之則定。
又方取烏牛屎二兩,以水二升,煮沸絞濾,頓服之,大良。
又生姜湯方。
以東壁土一把,生姜一大兩碎之。
上二味,用水一大升,煮取半升,澄清,熱飲之,如渴依前進。(并出第一卷中)必效療上吐下痢者,名為濕霍亂方。
黃牛屎半大升許,取水一大升,煮三兩沸,和牛屎濾取汁,服半升即止,犁牛子屎亦佳,無牛處,常將干者相隨,亦好用。(備急崔氏范汪同出第三卷中)又四神丸,主霍亂冷實不除,及痰飲百病,無所不主方。
干姜(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 巴豆(六十枚制)上四味末之,蜜和為丸如小豆大,飲服二丸,取快下,不下又服一丸。忌生蔥野豬肉蘆筍。(胡洽同出第四卷中)
霍亂心腹痛方三首
病源霍亂而心腹痛者,是風邪之氣,客于臟腑之間,冷氣與真氣相擊,或上攻心,或下攻腹,故心腹痛也。(出第二十二卷中)廣濟療霍亂心腹痛,煩嘔不止,濃樸人參湯方。
濃樸(四兩炙) 橘皮(二兩) 人參(二兩) 高良姜(一兩) 當歸(一兩) 藿香(一兩)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忌生冷粘膩。(出第四卷中)肘后療霍亂苦絞痛不止方。
姜(二累) 豉(二升) 合搗中分為兩,分手捻令如粉,熬令灼灼爾更番以熨臍中,取愈。(并第一卷中)千金霍亂蠱毒宿食心腹痛,冷氣鬼氣方。
極咸鹽湯三升一味,霍亂心腹暴痛,宿食不消,積冷煩滿者,熱飲一升,以指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盡更刺,吐訖復飲,三吐住靜止,此法大勝諸藥,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疾,即須先用之。(備急崔氏集驗文仲并同出第二十卷中)
霍亂煩渴方四首
病源霍亂而煩渴者,由大吐逆上焦虛氣不調,氣乘于心,則煩悶也,大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臟燥,臟燥則渴也,煩渴不止則引飲,引飲則利亦不止。(出第二十二卷中)肘后療霍亂吐下后,大渴多飲則殺人方。
黃梁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汁,澄清,稍稍飲之,勿飲余飲。(備急同糯米亦得出第二卷中)備急近效療霍亂不吐不下食氣急而渴方。
木瓜一枚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細細飲盡更作,吐不止者亦瘥,若渴唯飲此湯佳,根莖亦可用,此湯令人吐。(崔氏張文仲同出第一卷中)必效霍亂渴方。
糯米二升,濤取泔飲訖則定,若不渴不須,一方渴者服之,并當飽,又云研糯米取白汁,恣意飲之,以瘥為度。(涇陽崔尉云奇效偏主干霍亂出第三卷中)又療霍亂后渴,口干腹痛不止者,濃樸桂心湯方。
濃樸(四兩炙) 桂心(二兩)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絞去滓,內分六合,細細飲之,服了如其渴欲得冷水,盡意飲之。(長安傳少府常服忌生蔥出第二卷中)
霍亂干嘔方五首
病源霍亂而干嘔者,由吐下之后,脾胃虛極,上焦不理氣,痞結于心,下氣時逆上,故干嘔,干嘔者,謂欲嘔而無所出也,若更遇冷,冷折胃氣,胃氣不通,則變噦也。(出第二十二卷中)肘后療苦嘔不息方。
取薤白一虎口切,以水三升,煮令得一升半,服之不過三度。(備急同)又干姜茱萸湯方。
干姜(切) 茱萸(各二兩熬)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下不止,手足逆冷者,加椒百粒,附子一枚炮,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出第二卷中)刪繁療霍亂后不欲食,胃弱嘔吐不止,濃樸湯方。
濃樸(四兩炙) 干扁豆葉(二兩) 茯苓(三兩) 白術(五兩) 人參(三兩)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桃李大醋雀肉等。(出第二卷中)千金療霍亂引飲后輒干嘔方。
生姜五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又煮高良姜飲之,大佳。(延年秘錄備急小品崔氏張文仲同出第二十卷中)經心錄療霍亂后煩嘔,濃樸湯方。
濃樸(二兩炙) 生姜(三兩) 枳實(三兩炙)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出第二卷中)
霍亂轉筋方一十四首
病源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陰三陽之筋,起于足指,手之三陰三陽之筋,起于手指,并循絡于身,夫霍亂大吐下之后,陰陽俱虛,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營衛不理,冷搏于筋,則筋為之轉,冷入于足之三陰三陽則腳筋轉,入于手之三陰三陽,則手筋轉,隨冷所入之筋,筋則轉,轉者由邪冷之氣擊動其筋而移轉也,又轉筋者由營衛氣虛,風冷搏于筋故也,手足之三陰三陽之筋,皆起于手足指,而并絡于身,若血氣不足,陰陽虛者,風冷邪氣中其筋,隨邪所中之筋,筋則轉,轉者謂其轉動也,經云∶足太陽下血氣皆少,則喜轉筋,若踵下痛者,是血氣少則陽虛,虛而風冷乘之故也,診其左手關上,肝脈也,沉為陰,陰實者肝實也,苦肉動轉筋,左手尺中名神門以后脈足少陰經也,浮為陽,陽虛者病苦轉筋,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者相向,令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又云,覆臥旁視立兩踵伸腰,鼻納氣去轉筋,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去筋節急攣 痛,久行身開張,又云,覆臥旁視立兩踵伸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酸疼,一本云療腳弱。(出第二十二卷中)廣濟療霍亂吐痢轉筋欲入腹,高良姜湯方。
高良姜(四兩) 桂心(四兩)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忌生冷生蔥。
又療霍亂轉筋不止,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升) 甘草(二兩炙) 干姜(二兩炮) 蓼子(一把) 亂發(一兩燒) 桂心(二兩)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忌生蔥海藻菘菜生冷粘膩等。
又療轉筋方。
取故綿,多取釅醋,甑中蒸及熱,用裹病患腳,冷更易勿停,瘥止。(千金同并出第四卷中)肘后療兩臂腳及胸脅轉筋者方。
取鹽一升半,水一斗,煮令熱,灼灼爾漬手足,在胸脅者湯洗之,轉筋入腹中,到擔病人,令頭在下腹中平乃止,若劇者引陰,陰縮必死,猶在到擔之可異活耳。
又方煮苦酒三沸,浸氈裹轉筋上,合少粉尤佳,又以綿纏膝下至足。(崔氏集驗備急同)又若轉筋入腹中轉者方取雞屎白一方寸匕,水六合,煮三沸,溫頓服,勿令病者知。(仲景經心錄備急集驗必效同)又若霍亂注痢不止,而轉筋入腹欲死者方生姜三兩搗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之。(肘后短劇備急同出第二卷中)刪繁療舌強筋縮,牽陰股,引胸腹,脹痛霍亂,黃龍藤湯方。
黃龍藤切一升(此樟木上藤也,斷以吹氣從中貫度者好也上一物,以水四升,煮取八合為一服,一劑不止,更至一劑,良驗,或宿食不消霍亂或干霍亂,或吐痢不止,或不吐痢,并悉療之。(出第三卷中)千金霍亂轉筋入腹,不可奈何方。
極咸作鹽湯于糟中暖漬方,則瘥。(短劇集驗同)又方以醋煮青布 腳膝,冷復易之。(備急文仲崔氏短劇集驗救急同)又方蓼一把,去兩頭,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一方云梨葉文仲短劇備急同并出第二十卷中)救急霍亂腳轉筋絕四肢已冷強,氣絕,心上微暖者,猶可救之方。
取朱砂二兩熟研,蠟三兩和之為丸,待冷著火籠中,如熏衣被,濃覆勿令煙泄,兼床下著火,令腹微暖,徹良久當汗,則漸氣通便活。忌生血物。(出第一卷中)必效主霍亂腳轉筋及入腹方。
以手拗所患腳大拇指,灸當腳心下急筋上七壯。
又方木瓜子根皮合煮湯,服之。(并出第三卷中)
霍亂雜灸法二十六首
肘后療霍亂先腹痛者法。
灸臍上十四壯,名太倉,在心厭下四寸,更度之。(千金備急崔氏古今錄驗并同通按銅人經中管一名太倉在臍上四寸胃募也)又療先洞下者法。
灸臍邊二寸,男左女右十四壯,甚者至三十四十壯,名大腸募也。(千金備急崔氏古今錄驗同)又療轉筋者法。
灸腳心下名涌泉。
又灸當足大拇指聚筋上六七壯,神驗。
又灸足大指下約中一壯。(千金及翼同)又療轉筋入腹痛者法。
令四人捉手足,灸臍左二寸十四壯。
又灸股中大筋上去陰一寸。
又療苦 方法。
灸手腕第一約理中七壯,名心主,當中指。
又療下痢不止者法。
灸足大指本節內側一寸白肉際,左右七壯,名大都。(千金同通按銅人經大都二穴在足大指本節后陷中)又療吐且下痢者法。
灸兩乳邊連黑外,近腋白肉際,各七壯,可至二七壯。
又療苦煩悶急滿法。
灸心厭下三寸七壯,名胃管。(文仲同)又法以鹽納臍中,灸上二七壯。(文仲千金翼同)又療苦繞臍痛急者法。
灸臍下三寸三七壯,名關元良。(文仲同)又療先吐者方。
灸心下一寸十四壯,又并療下痢不止,上氣,灸五十壯,名巨闕,正心厭尖頭下一寸是也。(千金翼文仲崔氏備急同通按銅人經巨闕在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也)又療霍亂神秘起死灸法。
以物橫度病患口中,屈之從心鳩尾度以下灸度下頭五壯,橫度左右,復灸五壯,此三處并當先灸中央畢,更橫度左右也,又灸脊上以物圍令正當心厭,又夾脊右上一寸各七壯,是腹背各灸三處。(崔氏文仲同)又華佗療霍亂已死,上屋喚魂者,又以諸療皆至,而猶不瘥者法。
捧病患覆臥之,伸臂對以繩度兩肘尖頭,依繩下夾背脊大骨空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壯,無不活者,所謂灸肘椎空,囊歸,已試數百人,皆灸畢即起坐,佗以此術傳其子孫,世世皆秘之不傳。(千金崔氏備急同并出第一卷中)千金凡得霍亂,灸之或時雖未立瘥,終無死憂,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后吐,當隨病灸之。
又療霍亂灸法。
灸谷門穴,在臍旁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腸募,灸二七壯,不止,又灸如前數。(通按甲乙針經天樞一名長 一名谷門夾臍兩旁各二寸陷者中)又療吐下不禁兩手三陰三陽脈俱疾數者法。
灸心厭骨下三寸,又灸臍下三寸,各六七十壯。
又療干嘔者法。
灸間使穴,在手掌后三寸兩筋間,左右各灸七壯,不瘥,更灸如前數。(翼文仲肘后同)又療手足逆冷者法。
灸三陰交穴,在足內踝直上三寸廉骨際陷中,左右七壯,不瘥,更灸如前數。(肘后古今錄驗同)又療轉筋不止者法。
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又療走哺轉筋者法。
灸踝白肉際,左右各二十一壯,又灸小腹下橫骨中央,隨年壯。
又療轉筋四厥者法。
灸兩乳根黑際各一壯。
又療轉筋在兩脅及胸中法。
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又灸膻中中府巨關胃管尺澤以上,并療筋拘頭足攣急皆愈。
又療轉筋不止者法。
若是男子,手挽其陰牽之,女子挽其乳,逐左右邊。
又療轉筋欲死者方。
令四人手持足,灸臍上一寸十四壯,自不動,勿復持之。
又療霍亂泄痢所傷煩欲死者方。
灸慈宮各二十壯,慈宮在橫骨兩邊各二寸半,橫骨在臍下橫門骨是也。(并出第二十卷中通按甲乙針經衡門一名慈宮上去大橫五寸在橫骨兩端約中動脈是)救急療霍亂心腹痛脹吐痢,煩悶不止則宜灸之方。
令病患覆臥,伸兩臂膊,著身則以小繩正當兩肘骨尖頭,從背上量度,當脊骨中央繩下點之,去度,又取繩量病患口,至兩吻截斷,便中折之,則以度向所點背下兩邊,各依度長短點之,三處一時下火,灸絕便定神驗,艾炷大稍加也。
又療霍亂轉筋不止,漸欲入腹凡轉筋能殺人,起死之法。無過于灸,灸法唯三處要穴第一承筋穴,在 股下際取穴法。
以繩從腳心下,度至腳踵便截斷度,則回此度,從腳踵縱量向上盡度頭,當 下際宛宛中是穴,灸三七壯,則定。
又不止則灸涌泉,在足心下,當足大指中節后一寸半,正當大筋上是穴,又灸足跟后黑白肉交際當中央,此三處要穴,灸之不過二三七壯,必定。(并出第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