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35字
  • 2015-12-29 09:34:19

霍亂病源論三首

病源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其亂在于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其有先心痛者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痢,心腹并痛者,則吐痢俱發,挾風而實者,身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痢,虛者但吐痢心腹刺痛而已,亦有飲酒食肉好餐腥膾,生冷過度,或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脾胃得冷則不磨,不磨則水谷不消化,亦令清濁二氣相干,脾胃虛弱,便生吐痢,水谷不消則令心腹脹滿,皆成霍亂,霍亂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氣虛逆,反吐飲食也,二名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亂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變逆者也,診其脈來代者霍亂,又脈代而絕者亦霍亂,霍亂脈大可療,微細不可療,霍亂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療也,養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霍亂。(出第二十二卷中)千金論曰∶原夫霍亂之為病也,皆因食飲,非關鬼神,飽食肫膾,復餐乳酪,海陸百品無所不啖,眠臥冷席,多飲寒漿,胃中諸食,結而不消,陰陽二氣,擁而反戾,陽氣欲降,陰氣欲升,陰陽乖隔,變成吐痢,頭痛如破,百節如解,遍體諸筋,皆為回轉,論證雖小卒病之中,最為可畏,雖臨深履危不足以喻之也,養生者宜達其旨趣庶可免于天橫者矣。又凡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則遍體轉筋,凡此病定已后,一日不食為佳,仍須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后,乃可恣意食息也,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脾氣也。(出第二十卷中)

霍亂吐痢方一十二首

廣濟療霍亂吐痢,扁豆湯方。

扁豆葉(一升) 香薷葉(一升) 木瓜(一枚) 干姜(一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并無所忌。

又療冷熱不調,霍亂吐痢宿食不消,理中丸方。

人參(八分) 白術(八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六分) 高良姜(八分) 桂心(六分)上六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下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減之。

忌生冷油膩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療霍亂,冷熱不調,吐痢高良姜湯方。

高良姜(五兩) 木瓜(一枚) 杜梨枝葉(三兩)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空腹溫三服,服別如人行六七里,無所忌。

(并出第四卷中)短劇霍亂吐痢,心煩亂發湯主之方。

亂發(一握燒焦) 人參(一兩) 吳茱萸(一升) 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服五合。忌海藻菘菜。

又療霍亂吐痢,已服理中及四順湯不解者,以竹葉湯方。

竹葉(一虎口) 小麥(一升) 生姜(十兩) 甘草(一兩炙) 人參(一兩) 附子(一兩炮)肉桂(二兩) 當歸(二兩) 芍藥(一兩) 白術(三兩) 橘皮(二兩)上十一味,以水一斗半先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汁,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吐痢后腹滿,加濃樸二兩炙,上氣加吳茱萸半升瘥,理中四順則大熱,熱毒霍亂,宜竹葉湯。忌生蔥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古今錄驗并同)又霍亂吐痢而汗出,小便復利,或下利清谷,里外無熱,脈微欲絕,或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加豬膽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干姜(半兩炮) 附子(一枚生) 豬膽汁(半合)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溫分再服,無豬膽,以羊膽代之,強人可與大附子一枚,干姜加至三兩,若吐之后,吸吸少氣者,及下而腹滿者,加人參一兩,諸藥皆減為一兩,如證者,亦宜與理厥人參湯佳。忌海藻又四順湯,與前療同,常用此方。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甘草(三兩) 附子(二兩)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轉筋肉冷,汗出嘔噦者良。忌海藻菘菜豬肉。(千金同刪繁范汪方云利甚者加龍骨二兩妙)又白丸,療霍亂嘔吐及暴痢良方。

半夏(三兩洗) 附子(四兩炮) 干姜(四兩炮) 人參(三兩) 桔梗(二兩)上五味作散,臨病和之,若吐痢不止者,以苦酒和之,飲服二丸,如梧子,不瘥復服,耐藥者加之以意下者,用蜜和丸亦得。忌豬羊肉餳。(范汪同并出第四卷中)崔氏理中丸,療三焦不通,嘔吐不食并霍亂吐逆下痢,及不得痢悉生之方。

人參(三兩) 干姜(二兩炮) 白術(三兩) 甘草(三兩炙)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平旦取粥清服五丸,日再服,一方干姜三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二卷中)延年理中丸,療霍亂吐痢,宿食不消方。

白術(二兩) 干姜(二兩炮)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麥 (二兩炒黃)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以飲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必效理中散,主霍亂及轉筋,吐痢不止方。

青木香(六分) 桂心(八分炙) 濃樸(八分炙) 甘草(八分炙) 白術(八分) 干姜(十分炮) 附子(六分炮)上七味搗篩為散,飲服兩錢匕,如人行五六里,不定更服一錢匕,瘥止。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桃李雀肉等。

又方若熱霍亂則渴,心煩欲得冷水吃,則宜恣意飲冷水及土漿,取足定止。

霍亂臍上筑方三首

病源霍亂而氣筑悸者,由吐下之后三焦五臟,不和而水氣上乘于心故也,腎主水,其氣通于陰,若吐下則三焦五臟不和,故脾氣亦虛不能制水水不下宣,與氣俱上乘心其狀起臍下,上仲景論霍亂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先療氣,理中湯去術加桂,凡方加術者,以內虛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理中湯方。

人參(二兩) 甘草(三兩炙) 白術(三兩) 干姜(三兩炮)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一,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心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若下多者復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若先時渴喜得水者,加術合前成四兩半,若腹中痛者,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若惡寒者,加干姜,合前成四兩半,若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服湯后一食項,飲熱粥一升許,汗微出自溫,勿發揭衣被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千金備急文仲崔氏集驗必效短劇古今錄驗并同)又霍亂臍上筑者,以吐多故也,若吐多者,理中湯主之,方如前法加減,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附子粳米湯主之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一兩炙)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羊肉豬肉海藻菘菜餳。(一方有干姜一兩短劇千金同出第十七卷中)范汪療霍亂臍上筑而悸,茯苓理中湯方。

茯苓(二兩) 甘草(三兩炙) 干姜(一兩炮) 人參(三兩) 木瓜(三兩)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分為四服。忌海藻菜酢物。(出第四卷中)

霍亂腹痛吐痢方七首

廣濟療霍亂腹痛吐痢方。

取桃葉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溫二服。(出第四卷中)范汪理中加二味湯,療霍亂胸滿腹痛吐下方。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炮) 甘草(三兩炙) 白術(三兩) 當歸(二兩) 芍藥(二兩)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服一升,日三,甚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又主霍亂腹痛吐下方。

取桃葉,冬取皮煎汁,服一酒杯有效。(千金云搗絞取汁一升服立止出第四卷中)千金理中湯療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方。人參(三兩) 白術(三兩) 甘草(三兩炙) 干姜(三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分三服,不瘥,頻進兩三劑,遠行防霍亂,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散服方寸匕,酒亦得,若轉筋者加石膏三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備急療霍亂吐痢,高良姜酒方。

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頓服,亦療霍亂腹痛氣惡。(崔氏延年同出第一卷中)救急療霍亂初覺不好,則用此方,主腹痛吐痢香薷湯方。

生香薷(切一升) 小 (一升碎) 濃樸(六兩炙) 生姜(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如吐痢不止,用后方。

又蘆根湯方。

生蘆根(切一升) 生姜(一斤) 橘皮(五兩)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服別相去,以意消息之。(并出第一卷中)

霍亂不止及洞下泄痢方八首

病源霍亂而下痢者,是冷氣先入于腸胃,腸胃之氣,得冷則交擊而痛,故霍亂若先腹痛者,則先下痢也。(出第二十二卷中)廣濟療霍亂不止方。

取酢漿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納米粉一抄攪調,分二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三四里。(出第四卷中)短劇霍亂卒吐下不禁,脈暴數者,人參湯主之方。

人參(二兩) 茯苓(二兩) 葛根(二兩) 橘皮(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甘草(二兩炙)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出第四卷中)刪繁療霍亂洞泄不止,臍上筑筑,腎氣虛,人參理中湯方。

人參 干姜 甘草(炙各三兩) 茯苓(四兩) 橘皮(四兩) 桂心(三兩) 黃(二兩)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醋物。(肘后云洞者宣瀉也出第四卷中)又療中焦虛寒洞泄,人參湯補虛泄方。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炙) 黃芩(二兩) 當歸(三兩) 茯苓(四兩) 干姜(四兩) 濃樸(四兩炙) 芎 (三兩) 粟米(二升)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米取熟,去米澄,取七升,下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大酢等物。

又療中焦洞泄下痢,或因霍亂后瀉黃白無度腹中虛痛,黃連湯方。

黃連(四兩) 黃柏(三兩) 當歸(三兩) 濃樸(二兩) 石榴皮(四兩) 干姜(三兩)地榆(四兩) 阿膠(四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烊,分三服。忌豬肉冷水。(并出第四卷中)千金療霍亂洞下不止方。

取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備急同出第二十卷中)延年增損理中丸,主霍亂下氣能食,止泄痢方。

人參(六分) 白術(六分) 濃樸(六分炙) 茯苓(六分) 甘草(六分炙) 姜屑(二分)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飲下酒下亦得,加至十五二十丸。忌生冷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醋。(出第六卷中)必效療霍亂水痢腹中雷鳴,無不瘥,烏梅黃連散方。

烏梅肉(三兩) 黃連(三兩) 熟艾葉(三兩) 赤石脂(二兩) 當歸(三兩) 甘草(三兩炙) 附子(二兩炮) 阿膠(三兩炒)上八味搗篩為散,有患者每服二方寸匕,疑熱則飲下,疑冷則酒下。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出第二卷中)

霍亂后脈絕手足冷方四首

病源霍亂而大吐下后,其腸胃俱虛,乃至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名為四逆,四逆者,謂陰陽卒厥絕也。(出第二十二卷中)仲景傷寒論,既吐且痢而大汗出,小便復利,或下利消谷,里寒外熱,脈微欲絕,或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生) 干姜(一兩半)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二服,加減依后法。忌海藻菘菜豬肉。(千金同)又吐已下斷,汗出厥冷,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大附子(一枚) 干姜(三兩炮)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二服,其脈即出愈,若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若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若嘔者,加生姜二兩,若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若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乃合服之,若吐利止,身疼痛不休者,消息和其外傷寒論中,又有療諸發熱霍亂者,審取之。忌海藻菘菜豬肉。(仲景傷寒論上證合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湯又吐利止身痛不休者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并出第十七卷中)短劇扶老理中散,并作丸長服亦得,療羸老冷氣惡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悉主之方。

人參(五兩) 干姜(六兩) 白術(五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附子(三兩炮) 茯苓(三兩) 甘草(五兩炙)上七味作散,臨病煮取三合白湯飲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忌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大醋。(千金同出第四卷中)千金四逆湯,主多寒,手足厥冷,脈絕方。

吳茱萸(二升) 當歸(三兩) 桂心(三兩) 芍藥(三兩) 細辛(二兩) 通草(二兩)生姜(八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上九味切,水六升,清酒六升,合煮取三升,分溫四服,舊方棗二十五枚,今以霍亂法多痞,故除之,若除棗入葛根二兩佳。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短劇同仲景傷寒論此方名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霍亂煩躁方八首

病源霍亂之后,煩躁臥不安者,由吐下之后,腑臟虛極,陰陽未理,血虛氣亂,故血氣之行,未復常度,內乘于腑臟,故煩躁而不得安臥也。(出第二十二卷中)肘后霍亂后煩躁臥不安,蔥白大棗湯方。

蔥白(二十莖) 大棗(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文仲同)又療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方。

生姜或干姜一小升上一味 咀,以水五升,煮三沸,頓服,若不即愈,可更作。

又方桂心屑半升,以暖飲二升和之,盡服。忌生蔥。(備急同并出第三卷中)文仲療霍亂煩躁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射阳县| 雅江县| 宁乡县| 白沙| 海原县| 博客| 德庆县| 衡阳市| 曲沃县| 霸州市| 两当县| 南召县| 邮箱| 凌云县| 建宁县| 海原县| 托克托县| 广河县| 嘉荫县| 高州市| 巨鹿县| 旬邑县| 张家港市| 碌曲县| 麦盖提县| 崇阳县| 陈巴尔虎旗| 南汇区| 安丘市| 美姑县| 石嘴山市| 外汇| 滦平县| 建德市| 乌兰察布市| 枣庄市| 五家渠市| 绥德县| 阳山县|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