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三日,內閣抄出初二日奉上諭:前因臺灣剿捕逆匪需用軍糧,應行寬為籌備。又福建漳、泉二郡上年偶因缺雨,糧價較昂。節次諭令浙江、江蘇、四川、江西、湖廣各省撥運米石,以資接濟。經各該督撫派員督辦,沿途接護運送到閩,甚為妥速。業降旨將各該督撫交部議敘。現在首逆林爽文、莊大田生獲,臺灣全郡平定,大功告蕆。昨接李侍堯奏,各省陸續運到米石,足敷應用;其未經運到之米,無須再行運往。亦已諭令各該督撫即行截留,分年灑帶運送。至各該省承辦運米之員,一經派委,俱知以公事為重,恪守功令,上緊趕運,源源相繼,軍糈民食,并資充裕。今仰荷上蒼眷佑,南北兩路賊氛盡掃,渠魁首惡悉就生擒,深愜朕意。所有各省承運米石之文武員弁,俱著該督、撫查明咨部議敘。其護送之兵丁等,俱著酌量加賞。再此次軍報往來,馳遞無誤,其各省驛站文武員弁,亦已有旨交部議敘。至現在逆首林爽文解赴行在,沿途管押護送,甚為迅速,所有各省派出押解逆犯及沿途接護之文武員弁,并著交部議敘。其護送兵丁人等,均著查明分別酌賞。朕辦理庶務,賞罰一秉至公,其怠弛貽誤者有犯必懲,如果能急公奮勉,即予甄敘,雖微末兵弁,稍知出力,亦不肯沒其微勞。內外大小臣工,惟當倍加感奮,益矢慎勤,以期勉副職任。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七四頁。

四三、戶部「為內閣抄出欽奉漢字上諭一道」移會(三月十三日)

戶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欽奉漢字上諭一道,相應恭錄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三月日。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一日內閣奉上諭:此次臺灣剿捕逆匪,該處義民隨同官軍打仗殺賊,甚為出力,業經降旨將廣東泉州等莊賞給褒忠旌義里名,用示獎勵。至漳州民人,雖與賊匪籍貫相同,但其中隨同官兵打仗殺賊者,亦復不少,若不一體加恩,轉似于伊等有所歧視,不足以示勸勵。所有漳州民人各莊,著賞給思義村,俾該民人等咸知顧名思義,勉為國家善良,守法奉公,以副朕一視同仁之意。此旨著將福康安等遍行曉喻,使咸知朕意。欽此(于本月初四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七四頁。

四四、刑部「為內閣抄出江蘇巡撫閔鶚元奏」移會(三月十四日)

刑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江蘇巡撫閔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稽察房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三月日。

臣閔鶚元謹奏:竊查先準閩省咨會委員都司張爾魁押解臺匪林侯等十一名進京,內林躍興一名,據報在閩省南平縣地方因病重先行正法。其林侯、林棍、林琴、劉德(即林德壟)、張回、賴子玉、林水、林玉、賴敖、黃富等十名,據蘇州府吳江縣稟稱:二月二十六日,準浙省嘉興府秀水縣解到吳江之橫江溪地方入江蘇境內,林棍一犯途中患病沉重等因到臣。查林棍黨逆不法,罪不容誅,如果病重,未便有稽顯戮,當即飭令臬司康基田馳往前途,驗明實系奄奄待斃,隨即會同閩省長解官都司張爾魁,將該逆犯林棍如法捆綁,凌遲處死訖。除飭將林侯等九犯飛速小心護解前進并移前途知會外,所有逆犯林棍病重、即行正法緣由,理合附片恭奏,伏乞圣鑒。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五日奉朱批:覽,欽此(于初八日內閣抄出,行文訖)。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七五頁。

四五、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侍堯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武庫司案呈,本年三月十六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李奏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稽察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三月日。

閩浙總督臣李侍堯跪奏為酌撥鳥槍、以歸實用事:竊查閩省鳥槍,因歷年沉失損壞及軍營打仗散失,經臣奏明制造一萬桿外,嗣奉諭旨:臺灣新兵二萬名,必須器械配執,又飭趕造鳥槍六千桿,亦經奏明在案。茲臺灣軍務已竣,所有新兵,現議陸續裁汰,則新制鳥槍,實屬多余。因思上年浙粵兩省官兵調往臺灣者,共一萬三、四千名,經節次打仗之后,鳥槍必多損失,該兵各歸原營,自須動項補制。今閩省既有此項多余鳥槍,與其存貯在營,徒加銹壞,莫如通融撥給,以免制造之繁。臣現在移咨浙、粵兩省督、撫、提臣,查明此項調撥赴臺官兵損失鳥槍,各原營毋庸另行補造,將損失數目開咨到閩,即行照數撥解。如此通融撥補,在該省既免再行制造,而閩省鳥槍亦不致閑貯無用,似屬兩有裨益。所有原制工價,仍咨明浙、粵兩省扣存移解歸款,則帑項亦不致虛糜矣。為此繕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奉朱批:所思周到,好。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七五頁。

四六、兵部「為內閣抄出大學士阿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大學士公阿等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七日。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日,內閣抄出大學士公阿等謹奏為嚴審定擬具奏事:據協辦大學士尚書將軍公福委員將臺灣逆首林爽文并從賊受封偽職之何有志等犯解赴行在,奉旨:交大學士九卿審擬具奏,欽此。查林爽文于五十一年十一月內與王芬、林泮等糾眾匪徒,拒捕戕官,攻陷諸羅、彰化等縣,圍攻府城。及王芬等已就誅戮,而林爽文尚敢鴟張蟻眾,肆行滋擾。甚至擅立年號,偽封官職,實為罪不容誅。蒙皇上洞燭機先,指授方略,特命福康安統兵前往剿捕,將逆首林爽文及有名頭目等全行擒獲。除節次拏獲助惡黨伙,已陸續于軍前正法,其有名頭目楊振國、高文麟、林家齊、廖攀龍、連清水、金娘紅、彭喜、賴樹、蔣挺、劉懷清等二十二犯,先后解京審明,按律分別凌遲斬決外,現據福康安派令護軍統領舒亮,將逆首林爽文及從賊受封偽職之賴達、何有志、林繞、林領、林水返、陳傅、陳梅等八犯解送前來。內除賴達、林繞二犯因在途次患病,業經按律凌遲具奏在案。

臣等連日將林爽文及何有志等六犯逐加審訊,節次錄取供詞恭呈御覽外,復將各犯嚴行詰訊。緣林爽文籍隸漳州,在臺灣趕車度日,與王芬、林泮、林水返、何有志等素相熟識。乾隆五十一年八月,該犯糾集多人入天地會。嗣因彰化文武各員查拿緊急,林爽文即同王芬、林泮起意招集各莊民人,抗拒官兵,將文武各官殺害,攻破彰化縣城。十二月,又將諸羅縣城攻破,并圍攻臺灣府城。五十二年三月內,在大里杙建筑土城,設立帥府,推林爽文為盟主,董喜編造順天年號,并封各犯為將軍、都督等偽職,復往圍攻諸羅。至十一月,經大兵前往殺散,該犯等即逃回大里杙。后大兵趕殺,不能抗擋,即攜眷從火焰山等處逃入內山生番地方,復于集埔安卡把守。十二月,又被官兵殺散,在內山將該犯家屬拏獲。本年正月初七日,林爽文進至老衢崎地方,被官兵、義民等拿獲。又何有志、林領、林水返三犯,俱于五十一年八月與林爽文結盟入會。十一月,隨同戕官,并攻破彰化縣城。林爽文封何有志為右都督,把守大壯溪;封林領為大將軍,把守烏日莊;封林水返為副元帥,把守田中央;均與官兵、義民打仗多次。何有志因大兵追剿,同林爽文逃至老衢崎被獲。林水返、林領俱被官兵沖散,逃至中港、新莊等處被獲。又陳傅一犯,林爽文因該犯與官兵打仗出力,許封安南大將軍,把守南頭。大兵前往將賊伙殺散,該犯躲在附近各莊。因伊母妻子被獲,該犯潛出探聽,即被擒獲。又陳梅一犯,系起課度日。上年六月,林爽文令該犯起課,以林爽文打仗總是吉利得勝等詞隨口答應。林爽文即封該犯為軍師,令其定機往攻諸羅。該犯因官兵槍炮利害,隨制造擋炮大車,旋被官兵打壞。十一月,大兵攻破斗六門,該犯逃至石門仔溪邊,被官兵、義民拏獲等情。以上各犯,臣等復用各樣嚴刑熬審,俱俯首無詞,僉供如一,似無遁飾。查例載:謀反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歲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其男十五以下,及正犯之母為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各等語。今逆首林爽文于光天化日之下,膽敢糾眾倡亂,戕官攻城,復編造年號,私封偽職,種種不法,實屬罪大惡極,為天地所不容,自宜立正典刑,以彰國法而快人心。林爽文應即按律凌遲處死,仍將該犯首級即在市口梟示。其應行緣坐家屬,俟解到后,審明照例辦理。至陳傅等從賊戕官,受封偽職,與官兵、義民打仗,均不可一日稽誅。除何有志、林領、林水返、陳梅四犯業經先后凌遲處死,于沿途梟首示眾,其陳傅一犯,亦應照謀反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律凌遲處死梟示。至何有志、林領、林水返、陳傅、陳梅等五犯,俱經得受官職,其家屬緣坐,家產照例入官,應行令該督撫嚴查辦理。此案伙犯現在陸續解京,又在南路為首之逆犯莊大田及賊目莊大韭、簡添徒等,業經全伙擒獲,統俟解到后再行審明辦理。所有臣等審擬緣由,理合恭折具奏請旨。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日奉旨:林爽文、陳傅,俱著即凌遲處死。余依議。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三本二七六~二七七頁。

四七、禮部「為內閣抄出將軍福康安等奏」移會

禮部為移會事:儀制司案呈,內閣抄出將軍福等奏前事一案,相應抄單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八日,主事陳。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日,內閣抄出臣福康安、海蘭察、鄂輝跪奏為大兵直抵瑯嶠、生擒賊目莊大田、全郡平定、恭折奏聞事:竊臣等在枋寮打仗殺賊情形,前經奏蒙圣鑒在案。茲探知敗逃賊匪尚有數千人,在極南之瑯嶠潛匿。莊大田亦由內山竄往。該處路徑崎嶇,樹木深密,不早為籌截,北路大兵一到,驚竄遠揚,緝捕又稽時日。且臺灣節令極早,雨水最多,一交三月,即值地氣蒸溽、山水漲發之時,入山追剿,更難得手。臣自進兵南路以來,晝夜焦思,多方籌辦,必須四面圍拿,將賊目一鼓生擒,方可迅速蕆事(朱批:實在可嘉)。查瑯嶠地方山內十八社,皆系生番,直通傀儡大山。其山外之柴城、瓏眉等處,逼近海岸,亦有閩、粵民人居住。隨密諭該處民人,務將逃來賊匪,假意容留,毋令聞風驚散。一面傳出瑯嶠各社生番,面加曉諭,在沿山隘口,處處嚴密堵截。又有山豬毛義民首曾中立招集傀儡山生番一千名,聽候調遣(朱批:此人實可嘉)。各處布置已定,派令烏什哈達帶領福建水師及廣東兵丁乘舟由海道前往,海蘭察、鄂輝等帶領大兵由山路進發,臣福康安督催各兵前進。于二月初四日行抵風港。據柴城民人報稱,莊大田帶領匪眾俱在柴城,初二日欲往蚊率社,經番眾極力抵御,復行退回。現在居民等遵奉檄諭,密相約會,官兵到后,賊匪斷難逃逸等語。初五日黎明,由楓港發兵,越箐穿林,道路極為逼窄。凡遇險要地方,俱酌量留兵扼守,以備接應。約行二十余里,賊匪多人,從樹林內突出。前隊之侍衛博斌、副將岱德、參將張朝龍、都司張占魁等,帶兵迎擊。海蘭察、鄂輝率巴圖魯侍衛奮勇齊攻,殺賊三百余名,生擒一百四十三名。追至柴城,賊匪人數眾多,惟恐我兵攻撲過急,賊目莊大田或臨陣被殺,匪伙等或乘間竄逸,轉不能悉數生擒,因派令穆克登阿帶領屯練降番為一隊,許世亨、岱德帶領貴州官兵各一隊,梁朝桂、張朝龍帶領廣東官兵各一隊,恒瑞、王宣帶領廣西官兵各一隊,山豬毛義民付理事劉繩祖帶領粵莊義民為一隊,都司莊錫舍、北路義民首黃奠邦、鄭天球、張元懃、藍應舉各帶所管義民共為一隊,自山梁挨次排下,直抵海岸。烏什哈達所帶水師兵丁,適值順風,連檣齊至,將舡只沿海密布,四面合圍,水陸并進(朱批:好)。海蘭察、鄂輝帶同六十七、袁國璜及巴圖魯侍衛奮勇各兵,往來剿殺。臣福康安照料督催,令各隊層層圍逼。自辰刻直至午刻,殺賊二千余名。賊匪情急,相率投海,被水師兵丁放槍擊斃及泅水擒殺者,尸浮海面,不計其數。賊目等拚死沖突,不能逸出重圍,俱在樹林小溝內伏匿。隨督令官兵、義民等分投搜捕,將莊大田及有名頭目莊大韭、許光來、簡天德、許尚等四十余名,全數擒獲(朱批:獲賊者究何人)。并搜獲莊大田之母莊黃氏一口。此外又生擒賊匪八百二十余名,柴城民人及各社生番縛獻賊匪三百余名,俱即于軍前正法。得獲大小炮三十五位、鳥槍四百九十六桿、刀矛一千一百二十六件、藤牌、旗幟無算。查逆匪林爽文、莊大田肆為不法,滋擾一載有余,罪大惡極,實為覆載所不容。茲仰賴圣主天威,巴圖魯侍衛官兵等奮勇出力,屢戰克捷,全郡俱已平定。首逆兇渠,悉行俘獲,即日解京審辦,盡法處治,以伸國法而快人心。其余零星逸匪,并莊大田家屬,臣等仍分派官兵各處搜查,務期盡絕根株,不留遺孽,仰副我皇上永靖海疆之至意。除將賊目莊大田訊取供詞,即派委大員帶領巴圖魯侍衛兵丁等起解外,理合先行恭折馳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奉朱批:嘉悅覽之,即有旨諭部。欽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车致| 扬州市| 克拉玛依市| 玛曲县| 札达县| 伊宁市| 杂多县| 贵定县| 博兴县| 台安县| 桦甸市| 娱乐| 资阳市| 平顶山市| 杭锦旗| 西充县| 龙泉市| 康保县| 安康市| 西乌珠穆沁旗| 衡水市| 宁明县| 元氏县| 高青县| 香港 | 康保县| 鄂温| 平湖市| 静宁县| 辽阳县| 云浮市| 明溪县| 文登市| 横山县| 芷江| 阿合奇县| 玉山县| 祥云县| 永昌县| 开阳县|